02.26 阅读的力量|孙甘露:关于阅读“有意思的事”

阅读的力量|孙甘露:关于阅读“有意思的事”

“他们自己已经跨界了光明,而且已生活在光明之中。当他们想到神圣的城市,想到整个大地,想到那些活到今天晚上的历史参加者和他们的子女时他们产生了一种幸福,安详温馨的心情,仿佛置身于4周无声的欢快乐曲之中。”2月25日晚,上海作协副主席、作家孙甘露做客“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0特别网聚“悦读时刻”,以俄罗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格医生》的节选朗读,作为本次分享的结束之语。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阅读成为了一件触手可及的事,但同时也是一件“挺复杂的事”。

能否列出一个令大家都满意的书单?为什么我们要和别人来分享我们关于阅读的感受、反应的差异?究竟怎么来看待那些文艺作品?究竟怎么样看待一些学者、专家或者说业内人士对一部书的解释?在抛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后,孙甘露一一分享了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与网友分享了“个人的日常阅读”。

阅读的力量|孙甘露:关于阅读“有意思的事”

“很难列出令大家都满意的书单,有意思的是分享差异”

“文学阅读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你很难列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书单。”孙甘露直言道,

这不像挑选餐厅,朋友给出推荐,通常你在尝试之后也会接受、认同。或是到世界各地旅行,去巴黎、伦敦,或其他风景优美的地方,大家比较容易取得共识。文学作品,比如诗歌、戏剧、小说或据此改编的电影,往往在不同读者之中引发争论。对一部具体的作品会有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

文学阅读既有公共性的一面,可以在一个课堂或一个读书会,由一些专家学者作出推荐,同时它又是非常私人的话题,与每个读者的个人经历、修养、偏好、阅读习惯密切相关。所以在谈论一部非常好读、非常容易传播的作品时,到底我们是在谈论什么呢?

“有的读者可能非常沉迷于一个精彩的故事,而有的读者他对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以及这个人物的背后的历史所反映的时期的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有兴趣。有的读者可能对小说中的器物或者饮食非常有兴趣,有的可能对小说所反映的时期的这个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有兴趣。比如说一部战争小说,可能会引发一些战争迷,对那个时代的各国的军事力量这个情况以及装备的情况,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研究。所以当我们笼统地谈论一部作品的时候,是很难在不同的人中间获得共鸣,因为在不同的读者中,同一部书所唤起的反应可能是很非常不同。”孙甘露说道。

因此,孙甘露提出了阅读派生出的另一个问题,是仅仅满足于自己读,还是读完还有热情、冲动与其他读者分享自己的感受?“文学作品作为艺术,通常作用于我们的感性、感情,由此引发、产生的分析、研究,通常是专业人士所从事的工作。大部分读者的阅读行为更多是作为消遣。当我们谈论阅读时,你的看法,可能立刻引来无数相反的看法,你对一部作品的偏好,可能马上引起无数反驳。这就是为什么网络上对一部作品,小说或电影的评价,总是如此争论纷繁。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阅读感受的差异,也是阅读有意思的部分之一。”

“语言反应的是作家个人的特质”

语言,是我们读一部小说或者读一首诗或者一篇散文所最先接触到的部分,它是一个作家的写作风格的反应,同时也是超越作家个人的一种历史力量的一种反应。今天的中国作家写作的大部分所使用的语言是通常讲的白话文,古人不这么写东西,所以说语言的历史变化,这个是一个非常是一种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读者未必那样清晰地感受到,而写作者对这个问题十分敏感,同时又受制于语言演化的过程。

“白话文伴随着的现代作家的写作而逐渐的生长,逐渐的在发育在完善这样一个过程,我想在我个人看来,我觉得这个过程直到今天都没有完全的完成。我们使用的语言是一个新生的语言,同时又伴随着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新的社会生活的形态。在大的方面的下面,还有很多具体而微的这些风格的变化,比如说有很多作家把方言纳入书面语,比如说我们知道的老舍,比如说比较近的王朔。那么还有一些地方性的语言的写作,它不完全是一种书面语,就是说标准的那种书面语的写作,而且是把很多口语方言是一些纳入写作的里面是文学语言变得非常的生动丰富,传达的意思也办变得更加微妙。”孙甘露介绍道。

语言的应用可能对普通读者来说有些遥远,但在一些生活场景中却不断上演。当我们欣赏外国电影时,或许是借助字幕,耳朵里听到的声音与作为中国人的日常经验是非常隔膜的。所以有时候,你还是会很想看看中国自己的电视剧、电影,听一听自己的母语。就像在异地遇到老乡,说起方言、乡音所能唤起的微妙、亲切的感受。

声音里包含着细节、触觉,能在一瞬间唤醒你记忆深处、人生经历中的珍贵时刻。人生的珍贵时刻是怎么被反映到书面语当中的?作为阅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大部分读者未必对此敏感,但无数作家为此付出了大量努力。所以,阅读文学作品,仅仅关注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人生经历、家庭关系、时代和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反映是不够的。我们所说的这些信息都是通过作家运用的语言来表达和呈现的,语言所携带的信息与内容本身,一样珍贵。

沈从文先生、林斤澜先生、汪曾祺先生,当代的比如说阿城先生、王朔先生,这些在语言上就非常富有个人风格的作家,他们的小说也在传达给我们。关于他们所描述的社会生活时代背景那些内容之外,就他们作品的语言本身也是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风格是包含了作家的个人的特质,而这个特质实际上也是他所反映的那个时代那种精神生活的内容的一个非常显著的一个特质。

“对风行的读物,应该保持一定的警惕”

关于阅读,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话题,“究竟怎么来看待那些文艺作品究竟怎么样看待一些学者、专家或者说业内人士对一部书的解释”。

“当然我觉得专业人员的研究、推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在从事职业性的在从事这项工作,我们要可以依赖或者说仰仗他们的经验、见识。但是正如我们大家也知道的,很多时候那些被印刷成书而出版的读物。小说也好,诗歌也好,散文也好,其实写得并不尽如人意。所以究竟怎么样来判断这些作品,我觉得也不用完全的迷信。我们知道有很多并不是从事这个职业,并不是做专业的写作,或者说阅读从事研究的普通读者,实际上他们也有着很高的鉴赏力,很好的品位。也是博览群书,见解也是十分精彩。”孙甘露说道。

这就衍生出另一个问题“这种这些作品是不是值得读?是不是值得花时间值得花钱去把它买回来?”我们应该把优秀的作品推荐给我们所信赖的人,或者说由我们所信赖的人推荐给我们,但是一些真正意义上有价值的、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或者说对我们的精神生活会产生影响的一些作品,实际上是非常难得的。所以在日常的阅读生活当中,需要保持那种对作品甄别、警惕的心态。

有时候,我们容易被某些宣传或某个名人的推荐、某种畅销榜而影响到阅读的选择。当然这之中并非全无价值,但对风行的读物,应该保持一定的警惕。实际上,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有重要的共通之处,那就是人类基本的感情,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诉诸这一点。

阅读的力量|孙甘露:关于阅读“有意思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