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總其終始,匪無乖互是什麼意思?看了幾家翻譯都不滿意,望賜教?

垂虹亭


揔其終始,匪無乖互?

揔,即總,還有用手把持,攬取之意。此處應當解釋為作者的觀看及臨摩了這麼多古人的法貼。

其,代詞,指王羲之(的書法作品)

終始:從開頭到結尾,這裡顯然是指王羲之流傳於世所有的書法作品,甚至他繼承鍾張二人的神韻以及自我擴展。也就是說“始”可以看做王羲之以學習前人書法作品為起點(始),“終”可以看做王羲之繼往開來自成一家的結果(終)

匪:否定之意,就是“不”或“不是”的意思,當然可能還有另一重含義,即“匪”是“彼”的意思,主要是因為這個匪字的意思太多,從上下文來看,也可以是“彼”的意思,此字為通假字,匪彼二字通用,比如《詩經》“彼交匪敖”和“彼交匪紓”,所以在《廣雅》中才說“匪,彼也!”

無,沒有的意思

乖互:即違反、違背、牴觸、觸犯、差錯之意。乖,就是不一樣,不正常,不對勁兒,比如《紅樓夢》裡說賈寶玉“行為偏僻性乖張”,類似的詞還有乖謬,乖戾、乖僻等等。互,差錯之意,現代漢語的交互,互動等其本質含義都是二個以上存在差異的個體放在一起,比如互補。因為存在差異,所以才稱之為“互”,如果不存在差異存在共性,就不是“互”,而是“合”、“融”、“匯”等詞。

講到翻譯,如下

字面翻譯:觀羲之作品,(與之相比)不是沒有優點和不足。

通用翻譯:總之,羲之書法與前人相比互有短長。

古文翻譯:右軍書道承前後,轉益多師自春秋。

詩詞翻譯:逸少書風皆唯妙,春花秋月恰平分。

現代翻譯:與前人相比,王羲之或有長短,卻已自成一家。

古代意譯:鍾張二王,雖各有千秋,然右軍能博採諸美,自成巔峰。

現代意譯:王羲之從無我走到了有我,集前人之大成,成為書驛。


亦有所思


你好,我是眉畫張敞,雖然不精通書法,但是對古文有點功底,我就談談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這句話出自唐代書法家孫過庭的《書譜》,原文裡有這樣一句話: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猶逸少之不及鍾張。”

“總其終始,匪無乖互。”這句話是針對“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猶逸少之不及鍾張”來說的。

“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猶逸少之不及鍾張。”這句話的意思是:以前的一些書法評論家認為:王獻之的書法比不上王羲之,就像王羲之的書法比不上鍾繇和張芝一樣。

孫過庭認為以前書法評論家這句話“總其終始,匪無乖互。”意思是:總體上看這些評論家的評論,前後兩句之間不能說沒有牴觸和矛盾。

因為孫過庭認為:王獻之比不上王羲之這個評論是對的,但是說王羲之比不上鍾繇和張芝就不夠恰當。所以他說這前後兩句話牴觸矛盾。

這是我的一點見解,希望能讓您滿意!謝謝!


眉畫張敞


揔其終始,匪無乘互是什麼意思?

我認為意思是:總的來講至始至終,沒有不協調不一致的的地方,是完美統一的。

語出唐代作者孫過庭的《書譜》。《書譜》中通過對幾個書法大師的對比,得出王羲之的字寫的比較好這麼一個結論。

張芝大師草書寫的好,王羲之比起張芝的草書、他還擅長楷書。鍾繇大師的楷書寫的好,王羲之比起鍾繇的楷書、他又擅長草書。就是是說王羲之的字單列出來誰也比不過,這就應了那句: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王羲之不和他們單一的比,要比就比綜合。王羲之的字廣泛涉獵各體,博採眾長名家,把所有的這些進行了完美的統一,自成一體。

如此看來,王羲之的字是把所有的單科尖子匯聚與一身的,取中庸之道。這樣既符合大眾的審美觀,又符合人們的心裡需要,合乎國情民情,又迎合了社會的發展,於是王羲之的字就理所當然的被世人所推崇了。


遠方遠方2


雖專工小劣,而博涉多優。總其終始,匪無乖互。

(與鍾張相比)羲之雖在專門擅長一種書法(隸,草)方面有點小劣勢,但廣博涉獵方面更加有優勢。總的看來,評論說“羲之不如鍾張二人”這句話,不是沒有矛盾之處的。

注輝:

1,專工:專,專門。工,擅長

2,小劣:稍微(有點)劣勢

3,總其終終:總,概括,統觀。終始,從頭至尾,全部。

4,匪無乖互:其實是“非無互乖”的倒裝句。意為“不是沒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匪,不。無,沒有。互,互相。乖,違背,矛盾,錯誤。


國學小師


乖,不順。

總其始終,匪無乖互,即總得看來,相互間不是沒有不順之處的。


汝州王國成


縱觀開始和終結,不正確的事無人幫助。不知和你胃口。


崔風朝


觀察其開始和最佟的結果,匪一樣的人,是沒有人好好給他合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