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期间,出现发热伴皮疹的患者先别慌

当前全国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的紧张阶段,由于病例数量大、地域分布广,而人群的快速流动又加剧了交叉感染和疾病播散的风险,给全国疫情防控带来重大挑战,一线医疗机构及医务工作者任务艰巨。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部分皮肤疾病本身可能会伴有发热症状,在抗击疫情工作中,对于皮疹伴发热的患者如何合理开展预检分诊,是各级医疗机构及医务工作者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于有发热症状的皮肤科就诊患者(体温高于37.3℃),应先到预检分诊处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症状后可到皮肤科门诊就诊,因为皮肤科也有很多疾病是发热同时伴有皮疹的。

根据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文件,现将比较常见的皮疹伴发热的皮肤疾病简要描述如下,以帮助一线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疫情防控,以及减少皮肤病患者对“发热”的恐慌。在保持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度警惕的前提下,使皮肤科患者得到合理的就诊。

01、几乎总是伴有发热的皮肤疾病包括:

一、感染性皮肤病:病毒性(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手足口病、传染性红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水痘和Kaposi水痘样疹等)、细菌性(猩红热、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丹毒、蜂窝织炎和其他皮肤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等。这类伴有发热的患者,排除流行病学史后,建议在皮肤科就诊。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做好防护隔离措施。

水痘

科普 | 疫情期间,出现发热伴皮疹的患者先别慌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儿童多见,发热一般在 39℃ 以下,通常于发热 24 小时内出疹,皮疹往往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也可累及口腔黏膜,表现为红色斑疹,逐渐变为丘疹、水疱、水疱破溃,1-2周结痂脱落。有时会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同时看到红斑、丘疹、水疱、结痂,或点状破溃。病程有自限性,治疗以抗病毒和对症治疗为主,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痒等。水痘主要通过飞沫方式传播,患者需注意隔离。

手足口病

科普 | 疫情期间,出现发热伴皮疹的患者先别慌

常由柯萨奇病毒 A16型及肠道病毒 71型感染引起,多见于2-10岁儿童,以5岁以下更常见。发疹前可有低热、头痛、食欲不振。1-3天后手、足、口部出现皮疹,而以口腔受累最为常见。皮疹表现为红斑、水疱,疱壁薄,疱液清亮,周围绕以红晕,水疱破溃后可形成灰白色糜烂面。病程一周,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包括对症止痛、退热等,同时应确保患儿摄入足够的液体,以免脱水,以进软食和流食为主。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或飞沫方式传播,患者需注意隔离。

丹毒

科普 | 疫情期间,出现发热伴皮疹的患者先别慌

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可有高热、寒战,皮疹好发于面部、小腿、足背等处,多为单侧,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水肿性红斑,皮温高,可有触痛,同时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有时红班上可出现水疱。这些患者往往有足癣、小腿溃疡、鼻炎、慢性湿疹等基础病,导致细菌可通过皮肤粘膜细微损伤侵入。治疗首选青霉素,一般于 2-3 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应持续用药2周左右以防止复发,同时辅以依沙吖啶溶液或者呋喃西林溶液局部湿敷,并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此外,患者应抬高患肢,注意休息,反复发作者应注意寻找并积极处理附近慢性病灶(如足癣等)。

二、非感染性皮肤病:重症药疹(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脓疱型或红皮病型银屑病、Sweet病、成人Still病、川崎病、急性发热坏死溃疡型痘疮样苔藓状糠疹等。这类伴有发热的患者,排除流行病学史后,建议在皮肤科就诊。对于药疹患者,除流行病学史以外,还要详细询问患者服药的原因以及服药前的症状以及诊疗过程,加以综合判断。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 :

科普 | 疫情期间,出现发热伴皮疹的患者先别慌

多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及巴比妥类等药物引起。发病急,可有高热、寒战,表现为泛发的水肿性红斑,出现水疱、大疱甚至血疱。口腔、眼、外阴和肛周黏膜红肿糜烂破溃,常累及多个器官。应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02、可能伴有发热的皮肤病:

轻症药疹、多形红斑、重症接触性皮炎、大疱性疾病(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等)继发细菌感染、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白塞病、脂膜炎以及血管炎等。这类伴有发热的病人,在排除流行病学史后,建议在皮肤科就诊;对于药疹患者,除流行病学史以外,还要详细询问患者服药的原因以及服药前的症状以及诊疗过程,加以综合判断。

多形红斑

科普 | 疫情期间,出现发热伴皮疹的患者先别慌

病因比较复杂,常见的有感染、药物,以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最常见。多累及儿童和青年女性,低热及高热均可出现,也可有头痛、关节及肌肉酸痛第不适。好发于面颈部和四肢远端,粘膜较少受累。皮损呈红斑、丘疹、水疱、紫癜和风团等多种形态,部分可伴有瘙痒或灼热感。治疗上应积极寻找病因,可能为药物引起者应停用一切可疑药物,予抗组胺药物口服,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局部以红斑、丘疹为主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以糜烂渗出为主者可生理盐水湿敷,局部破溃可外用百多邦预防感染,保持皮疹区域清洁干燥。

03、不常伴有发热的皮肤病:

少数情况下,部分原发性单纯疱疹、带状疱疹、部分荨麻疹(如血清病样荨麻疹)可能出现发热,针对这类病人伴有发热,应结合流行病学史,可以在皮肤科就诊,并密切观察。

荨麻疹

科普 | 疫情期间,出现发热伴皮疹的患者先别慌

荨麻疹的病因比较复杂,多数患者找不到确切原因,常见原因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感染;呼吸道吸入物或皮肤接触物;某些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精神及内分泌因素等。感染引起者可有高热、寒战等不适。起病急,常突然出现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新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消退后不留痕迹。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还可有呼吸困难,心慌烦躁、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症状。治疗上首选镇静作用较轻的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即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单独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抗组胺药合用;维生素C及钙剂与抗组胺药有协同作用;严重者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到皮肤科就诊。感染引起者应立即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反复发作者应注意寻找病因并加以避免或积极治疗。

带状疱疹

科普 | 疫情期间,出现发热伴皮疹的患者先别慌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可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等不适,患处皮肤可出现灼痛或针扎样痛,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皮疹好发于头面部、胸部、腰骶部,以胸背部多见。表现为成簇分布的红斑、丘疹、水疱,呈带状分布,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严重者可出现播散性带状疱疹;部分患者也可只表现为成片的斑丘疹,而并没有水疱;也有少数患者只出现疼痛而未见皮疹。病程2-3周,一般应在发疹后2-3 天内开始抗病毒治疗如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或溴夫定,无禁忌症的老年患者早期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缩短病程。所有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尤其是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遵医嘱服用药物。疼痛明显可选择非甾体抗炎药。水疱未破溃时可以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或喷昔洛韦乳膏,水疱破溃后可外用百多邦,同时应保持清洁干燥。由于带状疱疹和水痘是同一种病毒所致,如果您未曾患过水痘,应避免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并避免接触皮疹。

04、不伴有发热的皮肤病

对于通常不伴有发热的皮肤病一旦出现发热;或不常伴有发热的皮肤病出现反常发热(热峰高、热程长),均应先去发热门诊,排除新型冠状毒感染后,到皮肤科门诊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预检:所有患者及陪同人员进入医院均要进行体温检测并询问以下信息:

近期有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热前14天内有无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居史;发热前14天内有无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接触史;发热前14天内是否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及周边地区,或来自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是否有聚集性发病。如果体温超过37.3℃或有可疑流行病学史,应即刻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总之,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在结合流行病学史的前提下,应谨慎甄别。患者及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均应当加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