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期間,出現發熱伴皮疹的患者先別慌

當前全國處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工作的緊張階段,由於病例數量大、地域分佈廣,而人群的快速流動又加劇了交叉感染和疾病播散的風險,給全國疫情防控帶來重大挑戰,一線醫療機構及醫務工作者任務艱鉅。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部分皮膚疾病本身可能會伴有發熱症狀,在抗擊疫情工作中,對於皮疹伴發熱的患者如何合理開展預檢分診,是各級醫療機構及醫務工作者遇到的實際問題。對於有發熱症狀的皮膚科就診患者(體溫高於37.3℃),應先到預檢分診處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發熱症狀後可到皮膚科門診就診,因為皮膚科也有很多疾病是發熱同時伴有皮疹的。

根據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文件,現將比較常見的皮疹伴發熱的皮膚疾病簡要描述如下,以幫助一線醫務人員更好地應對疫情防控,以及減少皮膚病患者對“發熱”的恐慌。在保持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高度警惕的前提下,使皮膚科患者得到合理的就診。

01、幾乎總是伴有發熱的皮膚疾病包括:

一、感染性皮膚病:病毒性(麻疹、風疹、幼兒急疹、手足口病、傳染性紅斑、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水痘和Kaposi水痘樣疹等)、細菌性(猩紅熱、葡萄球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徵、丹毒、蜂窩織炎和其他皮膚嚴重的皮膚軟組織感染等)等。這類伴有發熱的患者,排除流行病學史後,建議在皮膚科就診。病毒感染性皮膚病做好防護隔離措施。

水痘

科普 | 疫情期間,出現發熱伴皮疹的患者先別慌

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兒童多見,發熱一般在 39℃ 以下,通常於發熱 24 小時內出疹,皮疹往往分佈於面部、軀幹和四肢,呈向心性分佈,也可累及口腔黏膜,表現為紅色斑疹,逐漸變為丘疹、水皰、水皰破潰,1-2周結痂脫落。有時會在同一個患者身上同時看到紅斑、丘疹、水皰、結痂,或點狀破潰。病程有自限性,治療以抗病毒和對症治療為主,對症治療包括退熱、止癢等。水痘主要通過飛沫方式傳播,患者需注意隔離。

手足口病

科普 | 疫情期間,出現發熱伴皮疹的患者先別慌

常由柯薩奇病毒 A16型及腸道病毒 71型感染引起,多見於2-10歲兒童,以5歲以下更常見。發疹前可有低熱、頭痛、食慾不振。1-3天后手、足、口部出現皮疹,而以口腔受累最為常見。皮疹表現為紅斑、水皰,皰壁薄,皰液清亮,周圍繞以紅暈,水皰破潰後可形成灰白色糜爛面。病程一週,以對症和支持治療為主,包括對症止痛、退熱等,同時應確保患兒攝入足夠的液體,以免脫水,以進軟食和流食為主。注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交叉感染。主要通過糞-口途徑或飛沫方式傳播,患者需注意隔離。

丹毒

科普 | 疫情期間,出現發熱伴皮疹的患者先別慌

多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可有高熱、寒戰,皮疹好發於面部、小腿、足背等處,多為單側,表現為界限清楚的水腫性紅斑,皮溫高,可有觸痛,同時可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有時紅班上可出現水皰。這些患者往往有足癬、小腿潰瘍、鼻炎、慢性溼疹等基礎病,導致細菌可通過皮膚粘膜細微損傷侵入。治療首選青黴素,一般於 2-3 天后體溫恢復正常,應持續用藥2周左右以防止復發,同時輔以依沙吖啶溶液或者呋喃西林溶液局部溼敷,並外用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軟膏等)。此外,患者應抬高患肢,注意休息,反覆發作者應注意尋找並積極處理附近慢性病灶(如足癬等)。

二、非感染性皮膚病:重症藥疹(急性泛發性發疹性膿皰病、Stevens-Johnson綜合徵、中毒性表皮壞死鬆解症和藥物超敏反應綜合徵)、膿皰型或紅皮病型銀屑病、Sweet病、成人Still病、川崎病、急性發熱壞死潰瘍型痘瘡樣苔蘚狀糠疹等。這類伴有發熱的患者,排除流行病學史後,建議在皮膚科就診。對於藥疹患者,除流行病學史以外,還要詳細詢問患者服藥的原因以及服藥前的症狀以及診療過程,加以綜合判斷。

Stevens-Johnson 綜合徵 :

科普 | 疫情期間,出現發熱伴皮疹的患者先別慌

多由磺胺類、解熱鎮痛類及巴比妥類等藥物引起。發病急,可有高熱、寒戰,表現為泛發的水腫性紅斑,出現水皰、大皰甚至血皰。口腔、眼、外陰和肛周黏膜紅腫糜爛破潰,常累及多個器官。應及時到皮膚科就醫。

02、可能伴有發熱的皮膚病:

輕症藥疹、多形紅斑、重症接觸性皮炎、大皰性疾病(天皰瘡、大皰性類天皰瘡等)繼發細菌感染、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白塞病、脂膜炎以及血管炎等。這類伴有發熱的病人,在排除流行病學史後,建議在皮膚科就診;對於藥疹患者,除流行病學史以外,還要詳細詢問患者服藥的原因以及服藥前的症狀以及診療過程,加以綜合判斷。

多形紅斑

科普 | 疫情期間,出現發熱伴皮疹的患者先別慌

病因比較複雜,常見的有感染、藥物,以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最常見。多累及兒童和青年女性,低熱及高熱均可出現,也可有頭痛、關節及肌肉痠痛第不適。好發於面頸部和四肢遠端,粘膜較少受累。皮損呈紅斑、丘疹、水皰、紫癜和風團等多種形態,部分可伴有瘙癢或灼熱感。治療上應積極尋找病因,可能為藥物引起者應停用一切可疑藥物,予抗組胺藥物口服,必要時可給予小劑量糖皮質激素。局部以紅斑、丘疹為主者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或糖皮質激素霜劑,以糜爛滲出為主者可生理鹽水溼敷,局部破潰可外用百多邦預防感染,保持皮疹區域清潔乾燥。

03、不常伴有發熱的皮膚病:

少數情況下,部分原發性單純皰疹、帶狀皰疹、部分蕁麻疹(如血清病樣蕁麻疹)可能出現發熱,針對這類病人伴有發熱,應結合流行病學史,可以在皮膚科就診,並密切觀察。

蕁麻疹

科普 | 疫情期間,出現發熱伴皮疹的患者先別慌

蕁麻疹的病因比較複雜,多數患者找不到確切原因,常見原因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劑;感染;呼吸道吸入物或皮膚接觸物;某些藥物;物理因素如機械刺激、冷熱、日光等;精神及內分泌因素等。感染引起者可有高熱、寒戰等不適。起病急,常突然出現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的大小和形態不一,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一般不超過24小時,但新風團可此起彼伏、不斷髮生,消退後不留痕跡。部分患者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者還可有呼吸困難,心慌煩躁、血壓下降等過敏性休克症狀。治療上首選鎮靜作用較輕的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即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單獨治療無效時,可以選擇兩種不同類型的抗組胺藥合用;維生素C及鈣劑與抗組胺藥有協同作用;嚴重者選擇糖皮質激素治療,到皮膚科就診。感染引起者應立即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反覆發作者應注意尋找病因並加以避免或積極治療。

帶狀皰疹

科普 | 疫情期間,出現發熱伴皮疹的患者先別慌

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可有低熱、乏力、食慾不振等不適,患處皮膚可出現灼痛或針扎樣痛,神經痛是本病的特徵之一。皮疹好發於頭面部、胸部、腰骶部,以胸背部多見。表現為成簇分佈的紅斑、丘疹、水皰,呈帶狀分佈,多發生在身體的一側,一般不超過正中線。嚴重者可出現播散性帶狀皰疹;部分患者也可只表現為成片的斑丘疹,而並沒有水皰;也有少數患者只出現疼痛而未見皮疹。病程2-3周,一般應在發疹後2-3 天內開始抗病毒治療如伐昔洛韋、泛昔洛韋,或溴夫定,無禁忌症的老年患者早期合理應用糖皮質激素可抑制炎症縮短病程。所有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尤其是腎功能異常的患者,應遵醫囑服用藥物。疼痛明顯可選擇非甾體抗炎藥。水皰未破潰時可以外用阿昔洛韋乳膏或噴昔洛韋乳膏,水皰破潰後可外用百多邦,同時應保持清潔乾燥。由於帶狀皰疹和水痘是同一種病毒所致,如果您未曾患過水痘,應避免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接觸時應佩戴口罩做好防護,並避免接觸皮疹。

04、不伴有發熱的皮膚病

對於通常不伴有發熱的皮膚病一旦出現發熱;或不常伴有發熱的皮膚病出現反常發熱(熱峰高、熱程長),均應先去發熱門診,排除新型冠狀毒感染後,到皮膚科門診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預檢:所有患者及陪同人員進入醫院均要進行體溫檢測並詢問以下信息:

近期有無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發熱前14天內有無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居史;發熱前14天內有無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接觸史;發熱前14天內是否曾經接觸過來自武漢及周邊地區,或來自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是否有聚集性發病。如果體溫超過37.3℃或有可疑流行病學史,應即刻前往發熱門診就診。

總之,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在結合流行病學史的前提下,應謹慎甄別。患者及醫護人員在診療過程中均應當加強防護,防止交叉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