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孩子鬧脾氣不聽話?家長做好“情感引導”,比“以暴制暴”管用

寶媽小茹最近遇到了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她的女兒夢夢已經四歲了,本來還是比較聽話的,但是最近小茹發現,夢夢開始越來越頻繁的鬧脾氣了,時常安慰許久也不聽話,連帶著自己的脾氣也變得也越來越不好。

上週末一家人帶孩子去公園,本來開開心心的,回家的路上夢夢看到了賣玩具的,非要買玩具,不給買就又哭又鬧的發脾氣,沒辦法小茹就滿足了孩子。

等到了晚上吃飯的時候,夢夢看到了電視購物上正在賣洋娃娃,又要小茹給她買,不同意就又開始哭鬧。

小茹安慰了許久也不見孩子鬆口,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罵道:“買買買,買什麼玩具,你看看你多少玩具了,還要,早上不是剛買了嗎,哭,哭什麼哭,每次不給你買就哭,我不管了,你自己哭吧。”孩子看到了發脾氣的媽媽,哭的更大聲了,哭聲吵得小茹心煩,乾脆不管孩子了。

孩子鬧脾氣不聽話?家長做好“情感引導”,比“以暴制暴”管用

很多家長都會面臨孩子鬧脾氣不聽話的情況,大多數時候父母都會優先選擇安撫孩子,但是如果孩子三番兩次發鬧脾氣,又或者父母的脾氣也不太好,就很容易釀成“慘劇”,父母向孩子發脾氣,控制不住的時候甚至會打孩子,導致親子關係更加緊張。

孩子喜歡鬧脾氣,或者很任性不服管教,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沒有做好“情感引導”。

“情感引導”:讓孩子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成年人可以在理智的引導下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防止出現溝通問題,但是孩子的理智有限,很難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父母做好“情感引導”,讓孩子認清自己的情感並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感。

孩子之所以會發脾氣,很多時候是出於自己的需求,但是他們不知道應該如何向父母表達,就只能通過發脾氣和哭鬧這樣的方式來讓父母滿足自己。

孩子學會了情感引導,就會對自己的情感有一定的認識,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是焦慮,什麼時候是恐慌,什麼時候是渴望,當孩子身處其中一種情況時,就會知道自己應該怎樣表達這種情緒,從而擺脫只會哭鬧這樣的發洩方式。

孩子鬧脾氣不聽話?家長做好“情感引導”,比“以暴制暴”管用

為何很多父母都不善於“情感引導”

情感引導是教會孩子認識情感表達情感,是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很多父母都不善於教孩子“情感引導”,原因主要是與他們自身存在的問題有關。

1、父母過於強勢,孩子沒有話語權

現在在大多數家庭中,父母都佔據了主導地位,說一不二是他們慣用的做法,孩子只要服從就可以了,這也就導致了孩子失去了話語權,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雖然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但是教育的實踐者是孩子,父母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去做,卻忽略的考慮孩子自己的看法,孩子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父母一概不知,只是讓孩子按自己說的做,長此以往,孩子習慣了被安排,習慣了聽話,就不會再想要表達自己。

2、親子間不善於溝通

良好的溝通可以解決掉大部分問題,但是這種情況極少會在親子之間出現。

現在大多數父母工作都比較忙,很少有時間溝通,等到心血來潮想要跟孩子聊一聊時,又發現自己對孩子的近況不甚瞭解,沒幾句就溝通不下去,於是斷掉了想要溝通的念頭。

日常工作生活再忙,父母都要關注一下孩子的生活,儘量增加與孩子的溝通,這樣才不至於忽略孩子的成長

孩子鬧脾氣不聽話?家長做好“情感引導”,比“以暴制暴”管用

如何有效的對孩子進行“情感引導”

想要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情感引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孩子有負面情緒時,父母要用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可以幫助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問題,對於孩子所遭遇的一切做到感同身受,更容易用孩子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問題。

  • 客觀看待事實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很多父母通常會有兩種解決辦法,一是溫柔的安慰孩子,二是發脾氣以暴制暴,很少有父母能夠客觀的看待事實,這也就導致很多孩子哭鬧過多次之後父母孩子不知道孩子哭鬧的原因,還時常會出現冤枉孩子的情況。

  • 傾聽和回應

孩子的哭鬧都是有原因的,當父母給孩子安全感並作出傾聽的態度時,才有可能從孩子的口中聽到事情的起源,同時在跟孩子的溝通過程中,如果能夠做出適當的回應,可以讓孩子說的更多,也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心,深入瞭解孩子。

  • 不忽視孩子的情緒

很多父母可能會嫌棄孩子哭鬧,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就把孩子晾在一邊,讓孩子自我調節。這是其實是冷暴力,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雪上加霜,讓問題更復雜。

孩子發脾氣本身就是在發洩負面情緒,如果被父母忽視就更加難以學會表達情緒。因此父母們要直面孩子的情緒,這讓才能尋找到解決辦法。


孩子鬧脾氣不聽話?家長做好“情感引導”,比“以暴制暴”管用

2、發掘孩子的自我意識

孩子的情緒是比較多變的,可能前一秒還嘻嘻嘻的,下一秒就要哭出來了,因此父母們可以在孩子情緒變化的時候跟孩子溝通,“你看你哭之前還笑呢,怎麼忽然間就變臉了呢,都哭成小花貓不好看了。”通過這樣的引導,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情緒多變,並且有些時候是不好的,孩子的自我意識就會下意識的避免出現不好的情況。

3、幫助孩子表達情緒

孩子不知道怎麼樣表達情緒,父母們可以親身示範,讓孩子有樣學樣。

例如媽媽今天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了,可以對孩子說:“媽媽今天不開心,要去看書緩解一下情緒。”這樣孩子學會了有情緒可以通過發脾氣之外的方式解決,就不會總是哭鬧了。

4、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會發脾氣,很多時候是因為孩子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目標上,很難釋懷。因此,父母們可以鼓勵孩子做一些其他事,可以是拼玩具或者是跟小夥伴玩,在事後鼓勵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就會愛上玩耍,分散注意力,不再專注於某一件事了。

孩子鬧脾氣不聽話?家長做好“情感引導”,比“以暴制暴”管用

教會孩子“情感引導”,能夠讓孩子正確看待自己的情感,學會表達情感,既能夠幫助孩子擺脫哭鬧這一種單一的表達,也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