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武漢,我把媽媽借給你”,衝在抗疫一線的成都醫警家庭

“武漢,我把媽媽借給你”,衝在抗疫一線的成都醫警家庭

“武漢,我把媽媽借給你”,衝在抗疫一線的成都醫警家庭

每天晚上8點,九歲的成都小學生鄒沛琰會和媽媽蔣玲俐通過手機視頻聊幾分鐘的天。

——視頻那頭的媽媽,

偶爾,爸爸鄒雲也會加入到視頻當中,

他是成都軌道公交分局的一名民警,

擔負站區的治安監管。

“武汉,我把妈妈借给你”,冲在抗疫一线的成都医警家庭

(鄒沛琰的外公輔導他的學習)

對於媽媽前往武漢抗疫,

小沛琰畫了一幅畫:

武漢,我把媽媽借給你。

“武汉,我把妈妈借给你”,冲在抗疫一线的成都医警家庭

對於妻子又一次衝到一線,

鄒雲則用行動在給她不停地鼓勁:

只要她是好的,

她就能多救幾個人。

“沒找到火鍋,我給你做了一碗老鴨湯”

2月12日晚上,鄒雲幾經周折買到了製作酸蘿蔔老鴨湯的原料,在屋裡忙活了一陣後,裝好老鴨湯,提著給妻子蔣玲俐準備的隨身行李,來到了西部戰區總醫院,“沒找到火鍋,給你做了一碗老鴨湯”,見到妻子後,鄒雲說。鄒雲表示,雖然沒能吃上心心念唸的火鍋,但是這碗老鴨湯的味道也不錯,妻子很開心。“那天他們是晚上接到通知,一直忙著開會和準備物資,我9點多到的醫院,他們都還沒吃飯。”

蔣玲俐是一名現役軍人,現任西部戰區總醫院神經外科護士長。當天蔣玲俐接到緊急通知,她作為陸軍部隊第二批400餘名醫務人員中的一員,將立即奔赴武漢戰“疫”第一線,開展科學救治工作。接到消息後,蔣玲俐跟鄒雲說“不緊張,就是想吃火鍋”,鄒雲實在是沒辦法幫妻子實現這個願望,最後只得提了自己燉的老鴨湯去了醫院,並守著她吃完。

吃過飯後,鄒雲執意要和蔣玲俐拍一張合影,“就是在醫院裡面,隨便拍的”,他笑著說,而在這笑容背後,是被他藏在心裡的擔憂。

“武汉,我把妈妈借给你”,冲在抗疫一线的成都医警家庭

(臨行前夜,鄒雲和蔣玲俐在醫院匆匆合影)

其實這對一線工作經驗豐富的夫妻早就預料到會有這一天,也一直在家裡做著相關的準備,“我們心裡清楚自己的職責,有時候家裡會常備一些東西,避免臨時任務沒時間準備行囊”。這次,鄒雲還特意跑去為蔣玲俐買了紙尿褲,“防護服穿上就要很長時間才脫下來,用紙尿褲更方便一些”。

2月13日凌晨3點半,鄒雲把蔣玲俐送上了車,目送著蔣玲俐遠去的背影,這背影讓他徹夜未眠。

“武汉,我把妈妈借给你”,冲在抗疫一线的成都医警家庭

(蔣玲俐臨行前留影)

“都知道她的辛苦,我們要全力支持”

2003年抗擊非典、512汶川地震、420雅安地震……鄒雲和蔣玲俐共同的戰鬥過的“戰壕”多到數不過來。這一次,蔣玲俐前往武漢,鄒雲也在成都的軌道公交一線堅守——在西南交大站區,鄒雲負責站區的治安監管工作。

對於妻子又一次衝到一線,鄒雲說:“我們現在儘量不打擾她,不讓她分心,如果視頻就是鼓勵她,畢竟在一線,防護那些出一點錯誤都不行,只要她是好的,她就能多救幾個人。”

每天晚上8點多,鄒沛琰會跟媽媽有幾分鐘的視頻時間,從這些碎片式的交流中,他們瞭解到了蔣玲俐的工作狀態。“在可能感染的環境要進行4小時的高強度工作,然後到緩衝區6小時,除了工作和在路上往返的時間,真正用來睡覺的時間只有4個小時……”鄒雲知道了這些情況,有時候會更加擔心,“但越是擔心也越要冷靜,得鼓勵她”。

“武汉,我把妈妈借给你”,冲在抗疫一线的成都医警家庭

(蔣玲俐準備進入病房區域)

或許是因為在醫警家庭長大的緣故,9歲的鄒沛琰甚至不需要提醒,就能領會爸爸的心意,“他跟他媽視頻就彙報學習,讓他媽不用擔心。也會鼓勵她,每天就五六分鐘的事兒,他就會讓他媽媽去休息了,孩子還是很懂事”,鄒雲說。

因為和媽媽交流的時間有限,鄒沛琰會把自己心裡的想法放在畫裡。2月12日,聽說媽媽要去一線,願望是想象吃火鍋,他就畫了這幅“鴛鴦鍋”的漫畫。

“武汉,我把妈妈借给你”,冲在抗疫一线的成都医警家庭

後來瞭解了媽媽的工作狀態,他又畫了這幅“武漢,我把媽媽借給你”,鄒雲看到後還專門配了一首詩,讓人看過後更加動容。

“武汉,我把妈妈借给你”,冲在抗疫一线的成都医警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