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一個月疫情怎麼會擊垮那麼多公司?

遊樂人間001


一個月的以前怎麼會激化那麼多公司,說實話,你根本不知道公司的運營成本是什麼。

公司嘛,他要維持自己的運轉,他首先要有固定支出,比如說房租,水電費,還有員工的薪水。

這些東西你可以算一算它如果是產品在產出的話,他把這個房租設備折舊,水電費以及員工的薪水全部扣除之後,他可能會盈利的,但是如果不讓產品產出或者沒有產品產出的話,那麼他就意味著要做一些其他的成本預算。

比如說他設備折舊水電費原工作薪水,他這等於說是要硬生生的,直接虧損下去,你想想有幾個公司可以經得起這樣的虧損?

沒有幾個公司可以經得起這樣的虧損的,因為它的卷一直是負的,因為設備在運轉的時候,它是有物品產出的,為保證自己處於微博的盈利狀態,但是如果設備一旦停止運轉,你沒有物品查處的話,你就是一個虧損的。

很多企業都是經營不下去,直接就虧損往來的,除非他跟他的員工或者是他的設備幾乎沒有折舊費,單單單純一個房租根本壓不垮一個企業的。


複利軌跡


目前我從事的貨代行業所接觸的行業有外貿公司/報關行/拖車行/包包工廠/傢俱工廠,傢俱商店等……

也找他們其中一些供應商聊過,說是資金運營有點緊張,但是還是能勉強可以熬過去……

沒有提問者說的這樣,那麼多公司倒閉……

不過

生活中確實也有倒閉的,可能只是我沒有遇到吧,至於疫情來了待業一個月公司就倒閉了,想必應該也是公司是才創立不久的,沒有遇過此類危機,風險來了措手不及/資金運行跟不上,應該是缺泛了把控風險的能力。很多公司表面你看著運行正常,其實都是環環相扣,一邊進賬一邊出賬,資金鍊跟得太近。以至於疫情來了,防不勝防,從而導致這幾年剛創立的公司倒閉!



貨代說


為什麼僅僅只是一個月,很多公司就倒閉了?很多人難以理解,覺得這麼短的時間,怎麼公司就倒閉了,難道都是皮包公司嗎?

不是的,拋除一些皮包公司,其實這裡大多都是初創業公司,和一些小型公司,他們抗風險能力很弱。

初創業公司,一個或者幾個股東創建公司是為了盈利的,但是運氣不好,一創業就碰到這樣的事情,怎麼辦?兩個方案,繼續堅持或者直接解散。

大部分人都不用選擇,肯定直接解散,因為初創型公司沒有名氣,公司沒有凝聚力,與其這樣拖著還不如直接解散了,又省錢,到時候還可以重頭來過。

小型公司

這種公司一般也就是幾人最多不超過五十人。

這種老闆比較看中錢,名譽什麼都不重要,一個月損失多大?這樣耗著,乾脆降低損失。直接重組或者解散了。畢竟沒名氣,解散了損失也不大。

所以你看到的所謂倒閉了很多公司的基本都是這兩種但是你聽到過哪些有名氣的公司倒閉了嗎?沒有!


大熊和他的小熊


財務上有個名詞叫做:“現金為王”,一家企業最重要的其實並不是利潤,而是其現金流,如果單單看利潤,京東前幾年就是一個爛企業,因為一直在虧損,但是一看京東的現金流,你就知道它的價值在那裡。為什麼短短一個月的疫情就會擊垮不少公司呢?迫使這些公司降薪減效甚至直接申請破產倒閉。這一切都歸根於企業缺少現金流入,資金鍊出現斷裂(恆大為什麼要搞75折促銷,就是為了回籠現金流,當然恆大其實還沒緊張到這個程度,帶有一定的套路)。

我們以恆大集團為例:截止2019年6月,恆大集團合併報表總資產17629億元,總負債14008億元,淨資產為3621億元。也就說如果不考慮品牌價值不考慮其他因素,現在把恆大變現,恆大還有3621億元,在怎麼的與破產也沒有任何關係。但是恆大的3621億元它並非都是現金,它可能是投入在建工程,投入固定資產,投入了廣告,企業銀行賬戶上可能就一千億元的現金。

假設恆大集團每個月的固定支出為800億元(貸款利息、工資、水電、廣告、物業、辦公成本等等),在以往企業一直在營,每個月都有資金回籠,假設平均每個月可回籠1000億元以上,那麼對於恆大而言,固定的800億支出根本不是問題。但是現在受疫情影響,所有營銷中心關閉,旗下的酒店生意也受到影響,每月的資金回籠可能變為了一百億,與固定的800億元支出,還有700個億的差額,第一個月還可以用原來銀行賬戶上的資金支撐,但是第二個月賬戶裡的資金就不夠了,這時候就沒有錢還銀行或者還供應商的欠款了,而你一旦逾期欠款,被爆出來之後,所有的銀行和供應商擔心回收不會來資金,就會一擁而上,紛紛要求你還款,結果肯定是一下子沒辦法拿出來這麼多錢的(當年的樂視就是這樣),因為借來的錢都投在各地的房地產中,而房子還沒賣出去,沒有資金回籠,最終就會被擠兌掛掉。

故而,單單看淨資產,看利潤,可能一家企業還很良好,但是由於沒有經營性現金流入或者經營性現金流入不足以覆蓋企業的每個月的固定支出,且差額較大的,就容易出現資金鍊斷裂的現象,這就是為什麼財務上很忌諱一家企業瘋狂擴張,特別是盲目的負債擴張,如果一切順風順水,確實可能獲得大步的跨越發展,但一旦遇到困難,短時間內經營性現金流入減少,那麼企業可能就會灰飛煙滅了。所以說現金為王,不是沒有道理的。

總結

現實中很多企業確實是效益很好,經營也很不錯,只不過其賬面上並沒有留太多的資金,往年的利潤或分配掉或者再投資了,如果按照正常經營發展,企業的每個月的貨款回籠加上賬戶裡原來留存的金額,足以應對一切,但是沒想到一個疫情,使得企業一下子失去收入來源,而銀行的貸款以及員工的工資、企業的房租,它可不一定都會延期,所以在還款日拿不出錢時,即使企業原來的效益再好,也不得不面臨破產的困境。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企業撐不住1個月。


鯉行者


相信在中國,大部分企業都是有負債的。雖然很多企業表面光鮮,難不難只有自己知道。賬上有錢,不一定真的有錢。

為什麼一個月疫情會擊垮那麼多公司?因為疫情對於企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strong>一家企業的正常運營,需要經營住所吧?

企業有經營場所,就要付出相應的租賃費、物業費等費用,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這些都是剛性支出,不得不付。

雖然疫情爆發以來,比如王健林,減免了萬達廣場商戶一個月的租金,免收一個月租金,意味著少收入三四十億,但著實為他贏得了好的口碑。

但是全國有幾個王健林?全國大部分實體,好的房東會給適當降低租賃、物業費用,但是相信大部分房東一分錢也不讓。

有個朋友開了一家餐館,疫情期間需要閉門不能營業,本身自有資金捉襟見肘,想讓房東給點優惠,房東就說了一句話:給你減免租金,我吃什麼?

疫情期間大部分實體經濟的老闆被要求閉門謝客,沒有收入來源不說,還要承擔高額的房屋租賃費用。

人工薪資支出壓力大

企業停工,人員工資得發吧,員工的社保也得繳納吧。誰也沒想到,疫情來襲,大部分企業停業停工,員工精簡的企業還好,對於在職員工較多的企業來說,這是一場災難。

本身賬面資金僅夠維持公司運轉以及人員開支,企業收入來源斷了,耗盡公司運轉資金之後,人員開支也會是壓到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疫情爆發節點

疫情的全面爆發是在春節假期期間,本來這應該是一個生產銷售的旺季。

大部分實體企業在春節前準備下了充足的原材料,也積壓了大部分資金。準備節後大幹一場,怎奈疫情一來,庫存反而成了累贅,沒法營業,沒法生產,商品滯銷,其他費用還得照常開支,企業遲遲無法復工,壓力山大。

企業負債

開篇也說了,大部分企業本身都是有一定負債的,有欠銀行的,有欠上下游企業的,原本企業的生存依賴於銀行貸款以及其他的負債騰挪出來的流動資金。

疫情來了,企業停工,雖然收入來源斷了,但是該還的賬還是要還的。

財務支出成本居高不小,停工停產,極易造成企業資金鍊斷裂,走向破產清算。

北京的K歌之王夜店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還未開工,就已走向全體裁員、破產清算的窘境。

總體來看,疫情的爆發確實打了大部分企業一個措手不及。企業延遲開工,經營成本居高不下,資金鍊斷裂,優秀的企業都在苦苦支撐,更不要說眾多處於艱難創業期的小微企業了。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對企業也是一塊試金石,堅持下去了未來可能一馬平川,堅持不住,就可能倒下了。


財富公元


對公司來說,一個月沒有收入,但是房租還要付,人工成本還要付,貸款還要還,現金流肯定會出現緊張。對於大企業來說,還算過得去。對於小企業來說,可能就是很大的困難了。

有個高校對中小企業現金流進行了一個調研。34%的中小企業,現金流沒辦法撐過一個月。85%的企業沒有辦法撐過三個月。


對於大企業來說,有抵押物,有信譽擔保
都可以貸到款。

但對於小企來說,貸款是個非常困難的事情。更多的可能是靠老闆去借錢或者用一些更高利息的民間貸款。

這次國家撥付的請的專項貸款,小米美團輕鬆申請幾億,而那些中小企業只能望錢興嘆。

如果中小企業主沒有辦法借到錢,或者貸到款那麼他們可能很難熬過這個冬天的。

另外,國家的降息也作用不到他們身上。雖然利息降低了,但是他們根本就貸不到款。降低利息也就沒有什麼意義。而且,降息降準還可能會造成人工成本上漲,租金上漲。這些中小企業生存壓力就更大了。

希望國家可以出臺更多的措施,能夠有效的幫扶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是解決就業的中流砥柱。如果過多的中小企業撐不住了,就業會出現問題,經濟增長也會出現問題。

願疫情早日結束,大家早就開始掙錢。



莫水宏觀經濟


一個全國連鎖的餐飲店因為疫情撐不過一兩個月是有些誇張了,但實際情況是,疫情對很多企業還是有較大影響的,特別是像餐飲服務這類企業,可能有人會問,像很多大企業,之前掙了那麼多錢,都去哪裡了,怎麼一兩個月的員工工資都發不出來?首先,企業財務這塊主要分三大部分,即資產、負債、現金流。現金流主要就是每天銷售進賬,這部分錢除了應付日常開銷(原料、租金水電費、員工工資等),結餘部分基本會用於企業發展(擴大規模、投資等)和股東分紅。所以,這樣算下來,所有的資金來源基本都依賴於每日的現金進賬,而一般實體企業賬上不會有太多現金,基本都用於企業發展或股東分紅分掉了(有些互聯網輕資產公司,比如小米,賬上經常趴著幾百億情況不一樣),所以累計的部分不多,而新增的每日現金流進賬就是維持企業發現的主要保障,那麼,如果一下子沒有了進賬,而且還持續時間比較長,大點的企業還好(股東支持一下,或申請銀行貸款容易審批),中小企業,特別是賬期比較短,對現金流依賴比較大的重資產型企業就比較難熬了!



德賽筅笙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出現了很多對後續經濟走勢的預測和分析文章。今天我們來直觀地看下,單單這個春節假期前後的1個多月中,具體的損失有多少?

這個數據來自於一個學習筆記,署名是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前IMF總裁。我分享給大家作為參考,數據口徑後續大家可以一起核實探討。

先看個總數:減少1.38萬億。這是直接的影響,間接影響和連鎖負面沒有計算在列。

簡單說幾點,把分析思路理一理。

首先,看GDP貢獻值中權重最大的部分,2019年是消費最大,6.1%增速中貢獻了3.5%,接近40%。看到這個數據,相信大家也有感覺,那就是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能力。

另外有一個數據,是亞洲的年輕人很多,是美國和歐洲的好幾倍。這個“年輕人”由兩個群體組成:① 1980~1994的千禧一代;②1995後的Z時代。

這兩群人是未來消費的主力軍,有消費帶動,就有很多機會。不僅僅是商業上的機會,也是投資上的機會。

那麼疫情直接衝擊的就是消費板塊,所以我們可以有個定性的判斷:今年GDP增速會繼續下滑。

其次,觀察受衝擊區域的結構,這就是尋找α的過程。

零售中餐飲最慘,服務中旅遊、電影、演出最慘,符合邏輯和常識認知。

餐飲少了4200多億,聚餐幾乎都取消了。上海很多年夜飯都退掉,路遠一點的索性都不出門了。從除夕就開始,一直憋到現在。

網上零售也減少了2000多億,主要是沒快遞送——送貨員復工也延後了。2月頭上要在盒馬上買點菜,比上海拍車牌都費勁。

旅遊受傷最嚴重。2019年2月-3月的旅遊消費差不多是9300億,今年這部分減少了9026.8億——是損失的主要部分。

還要注意電影票房,2019年全年票房600多億,現在140億沒了,大約縮了1/4。電影院產業壓力會很大,畢竟是重資產。此外,《囧媽》跟頭條的合作效果是明顯的,而之前那個什麼投訴效果似乎不明顯。今後難保有樣學樣,對線下電影院進行二次打擊。我覺得,與其去投訴,不如想想怎麼轉型。

有人說這不可能!

那是你不可能,不代表別人不能。

就像一直有理財師給我留言說,銷售不可能比項目經理更專業!如果夠專業,還要項目經理幹嘛?

我說你這樣理解是可以的,你有選擇一條簡單道路的權利。

但你別忘記了,經濟行為的本質是選擇,選擇的背後是成本和收益。走簡單的路可以,但同時請做好支付代價(成本)的準備。

踩雷了,就別怪監管沒保護好你。因為是你自己選擇成為一個瞎子、聾子。

殘血了不回家,還在野區裡浪,人家收你人頭,沒毛病吧?

當然疫情也帶來了一些機會,我們看到在線教育從2019年的300多億增長了300%,1240億,幾乎所有教學和補習都轉線上。

而今年傳統商務培訓要好好想一想。

比如,過去銀行內訓都是外包給培訓公司做線下。效率和內容質量都低,不是KYC,就是領導力,主要是做個形式,給上面領導看看,滿足下監管合規要求。

如今一些城商行和券商已經在考慮線上大培訓了。但是常規視頻會議工具只解決在線傳播問題,沒有解決數據跟蹤和挖掘分析的問題。對於金融機構的上層,相比培訓過程更注重培訓的結果數據。

視頻內容方面增長明顯,我發現比較多一個是熱劇,這塊已經被騰優愛壟斷;另一個是小視頻,這塊是抖音寡頭。小視頻裡我發現吃播和做菜的量有明顯增長,一方面是因為眼睛看過,腦補下美味。另一方面是預計要在家裡待挺久,也沒別的事情做,那就做菜做飯做甜點吧。(又胖10斤)

還有個上漲的數據,糧油(↑20%),大約是470多億。這是由囤貨引起了,上週我想買粉絲,盒馬上買不到,於是跑到樓下農工商,發現粉絲和掛麵的架子空了。還有個年紀大的爺叔提了個籃子,裡面裝的都是一瓶瓶醬油。(我當時想到的是海天味業)

最後,對於現狀做一個分析。

疫情過後,有些消費部分能補回來,有些部分無法補回來。比如,你也許會連吃三天海底撈,每次比平時多點30%的菜。但也就這樣了,不太可能原來一天吃3頓,現在變成7頓。(少數大胃王有可能)

但這個限制在基建上則沒有。3月沒開工的,可以在5月、6月同時開(籤合同)。基建的拉動,來源於財政赤字增加(財政積極),就會有更多融資。各類債券和地方政府融資會有增量。

還有大家都很關心股市的機會,有的在討論後續還能“瘋”多久,有的認為還會有持續的刺激政策出來。而另一種聲音則覺得這是過度解讀和過度樂觀,需要提前進行一些對沖。


小小小金哥哥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要比家庭強,實際上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為什麼一個月的疫情會擊垮一些公司?但往往不會擊垮一個家庭呢?

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企業現金流的問題,另一個就是企業負債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問題對企業的影響有多大,為什麼它熬不過一個月。

假如一個餐飲公司,他有100萬的自有資金,然後還借了100萬的負債,企業正常運營的話,需要30萬的流動資金,每月收入可以達到50萬,每月的成本需要花費40萬,企業每月可以盈利10萬元。

這次疫情發生之後,企業不能正常營業,這個月的收入就變為0,但是企業的成本卻並沒有變成0,減少的只是食材採購發生的成本,房租,借款利息,工人工資,社保費用,這些正常都要發生,如果這些成本加起來為20萬元,那麼企業有30萬的流動資金,正常情況下可以應付一個半月。


如果這個月正好部分借款到期,比如需要償還20萬借款,那麼企業流動資金就會變成-10萬元,要麼發不出工資,要麼還不上借款,這個企業就會因為現金流缺乏而被迫關門了。

有人可能會說,他還有170萬的固定資產呢,沒錯,但是這些錢不能立即變現,就好比體重200斤的大胖子,如果不吃飯,照樣會餓死一樣,他的脂肪不能立刻變成可消耗的營養。

說了這些你應該明白,為什麼疫情發生之後,國家會出臺一些扶持企業的優惠措施,一是給他們減稅降費,主要就是為了降低他們的成本;二是會給他們提供一些專項的資金,這主要就是為了防止他們資金斷流。

但是上面這些都是外部的輸血,一個企業要想生存,關鍵還是靠自己造血,所以能夠復工的企業,必須在做好安全防護的情況下儘快復工,即便產能恢復不到以前的狀態,能有一半的收入也能夠多維持幾個月,度過這幾個月的難關企業就恢復生機了。


互金直通車


我感覺可以把一家公司看做是一個家庭。我們不僅僅需要看到表面的信息,更要從本質上去分析一家公司的經營狀況。

以家庭為例:有一些家庭表面上看起來很富有,有豪車、也有不錯的房子。有時間都會去不錯的餐廳進行消費和飲食,或者使用的各種物品基本都是最好的。但是當意外出現的時候,沒有足夠的家庭備用金來抵禦風險。

這種意外情況可能是什麼?某個家人生病了,突然間需要一大筆資金治療疾病。也有可能像今年這種疫情一樣,突然之間爆發,突然之間斷掉了收入來源。有車貸與房貸需要支付,但是手中並沒有存款。

可能部分公司也是類似的,沒有足夠的現金流或者短期內的資金應付員工的工資,以至於一個月沒有進行運轉,會使得公司面臨困境。最後損害的也是這些平凡的普通工作者的利益。降薪或者破產等等。

綜上所述,需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時刻提醒自己努力,因為時代拋棄自己,連一句話都不會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