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请破除固化思维,把选择还给孩子!——对《呼吁》的几点看法


请破除固化思维,把选择还给孩子!——对《呼吁》的几点看法


近日,立哥在朋友圈中看到一篇《呼吁——请停止低效的网络授课,把假期还给孩子》的文章,细读下来,其主要观点有四:

一是寒假并未结束,开始“低效的”“伤身的”网络授课显然既不合“天时”,也不明智。

二是网络授课不畅、教师无法监督,网络授课效率显然不高。

三是网络授课只是形式主义,是政府部门宣传政绩的工具。

四是孩子们放假的愿望是要休息,让孩子们放飞自我吧。

——对于这篇10W+雄文,立哥恐怕只能同意“多读名著、多些陪伴、多些美好记忆”这句结论性的“建议”,并认为其在逻辑、文题等方面存在着值得探讨的问题:




请破除固化思维,把选择还给孩子!——对《呼吁》的几点看法


问题一:“网络授课”直接等同于“以牺牲视力为代价的低效学习”?

作者在文始就将“网络授课”“以牺牲视力为代价的低效学习”等同了起来。立哥认为这种看法是比较片面的:

首先,“网络授课”只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具体效率取决于教学双方的组织参与,而实践过程中,“网络授课”领域也产生了大量高素质“名师”,并使得数亿学生学习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说是“低效学习”,这显然是忽视了2019年来“野蛮生长”在线教育行业,忽视了学习效率产生过程的实际。

其二,作者将近视归因于屏幕、网络并对立起来,这既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事实。近年来,学生近视率不断攀升,“眼睛问题”成为教育工作者心头之憾,更成为教育信息化工作始终迈不过去的坎。但客观地讲,“眼睛问题”并非只是教育信息化之过,而是继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以来,知识量越来越大、信息渠道越来越宽,使得用眼时间越来越多所致的。可以说,现代近视率的攀升,

既有其必然性也具其复杂性。对此,如何科学均衡用眼,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非此即彼、“一棒子打死”的做法均不可取。




请破除固化思维,把选择还给孩子!——对《呼吁》的几点看法


问题二:“惯例”缺乏支撑、“监督”产生“效率”,是否存在误区?

作者根据往年“惯例”,认为“中小学开学时间大都在正月十五以后”,缺乏数据调研,与事实不符。立哥初步查看了各省历年教学日历,却发现了大多省份有在元宵节前一周开学的惯例。

其后,作者又认为“教师无法监督,授课效率不高”。实际上,网络并非师生关系的“隔离墙”,而恰好是让教学信息传播得更快更广的“冲锋舟”,只要我们能依据网络特点,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安排检测措施,“授课效率”怎么会没有提高?结合上下文意,其“授课效率”似指“学习效率”,这恐怕又会说明作者对“学生才是学习主体”的认识不深,存在着教师监督用力“灌”的教育理念误区。


请破除固化思维,把选择还给孩子!——对《呼吁》的几点看法


问题三:“网络授课”是断续的,形式是单一的?

作者认为“网络授课”就是“用网络上的电子课本,没有练习册,全靠一个屏幕在那里断断续续的讲课,教师根本监督不到学生在干嘛,学生听得也断断续续”的过程。而实际上,国家信息网络已经大为发展,某宝直播购物数千万人同时在线抢“宝”未见卡顿,某搜题更号称为2.2亿人提供了在线服务,立哥本人也时常“流畅”地参与某到、某道的直播课程学习。可见“卡顿”绝不是主要矛盾,“断续”多与平台服务有关。

同时,“网络授课”也不并只有“直播授课”一种形式,还有录播、伴学等等做法,各地各校完全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借助优质平台,开出适配当地学生需要的线上课程



请破除固化思维,把选择还给孩子!——对《呼吁》的几点看法

<strong>问题四:“出发点”是可疑的?

作者认为开展“网络授课”的出发点是为了“宣传功绩”,这种无根据的怀疑,实在不值一驳。立哥在学习《孙子兵法》中曾谈到“令不素行,则民不服”,各部门、学校、教师在工作中做出了实绩,难道不该宣传、记功吗?



请破除固化思维,把选择还给孩子!——对《呼吁》的几点看法


问题五:“孩子放假的愿望就是休息”?

作者最后在文中认为,孩子们放假的最大愿望就是——“放假休息”。然而,立哥通过走访调查,几乎所有孩子的回答都没有这么“无聊”——“整天泡进图书馆!”“病快点好起来!”“开学!”“画画画到秃!”“肖战娶我!”……

孩子们眼里的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那么实在具体!而非成人认为的“非黑即白”!借用春晚小品的一句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正确引导孩子让假期更有意义,恐怕才是“让假期回归本真意义”的正确途径。



综上,立哥认为,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疫战疫任务依然繁重。延迟开学期间,积极布局教育信息化既有天时,也生

地利,更得人心。(详见前文《“危难时刻显身手”:教育信息化如何战“疫”》)。

因此,作为教育一线工作者,我们不能不遵循教育规律,不能不看清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不能不早打算早筹谋,不能不直面解决网络教育中存在的平台多、服务差、资源杂、形式少、抓手弱等问题,不能不坚持发出正确声音,引导广大师生共建共享“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学习型社会”,努力以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战“疫”工作做出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