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1 过年和封城——注定载入史册的大事件

疫情开始时,快要过年了,大家想的是购买年货,还有放假,到哪里过年的事情。

现在回想,那时病毒已经在用肉眼看不到的速度,"剧烈爆发"。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首先是买年货。武汉市民几乎每天都在各个大型超市转悠,每一个超市都是人满为患!这种近距离直接接触比平时更严重。

再就是武汉人口基数太大,1400万武汉人,如果按照一个传2个,怎样一个量?更何况目前的r0预估数字在2到4之间。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疫情爆发急剧上升

第三是武汉平时生活中的出行状态。

近十条地铁,日吞吐量最高峰有几百万,将会有怎样的一个传播裂变?

这三点加起来,不是1+1=10,也不是乘法,而是指数倍增加。

我比较敏感,看到这个状态,很快联想到非典,看了《非典十年》的纪录片,从一开始就感觉这是个铺天盖地,最大的世纪性的大事件,必定会被载入史册。

如果说这个疫情能够早点反应,早点封城,应该会好点。

但是没有如果,现在想也不可能早反应,这已经是最早的反应!

事实上湖北武汉,或者说全国都是一样的。城市内,腊月就开始筹备年货了,全国呢?返乡返工流动,每年"春运"狂潮,根本就无法控制。

再怎么样反应都不可能更早。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从1月14日就已经有相关措施


现在我们再看韩国,日本,意大利,美国其他国家的状态,就会明白,这种病毒的控制想要尽可能早,不符合人类的思维逻辑,生活轨迹。

即使中国全国封锁,如此严阵以待,他国都不会认为自己国家会扩散。

至于到底这些国家会否广为扩散,几乎是天定。

就像《富国论》作者说的,"有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操控着一切。”再怎么样人为控制,也不可抵挡。

事后诸葛亮,会来分析为什么没有控制,或者又为什么控制了。

这可能也是全媒体如此全面记录的时代,出现大量的文字,视频,新闻。

网络时代,把这疫情整个过程来了一个全民参与,全民信息的直接展放。

如果进行全面研究,再去查轨迹,又有怎样深刻的教训和认知呢?

事后,很多人会进行总结的。而疫情暴露的问题,认真对待,对未来又何尝不是好事?

2 最没有意思的春节新年

在23日封城的前一天,我看到的是一个没有戴口罩的街区,到23日封城前一天,基本上所有人都戴上了口罩。只隔一天。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1月23日武汉封城,1400万武汉市民,据称当时有四五百万出城,留有近千万


23日是腊月二十九。

封城后,我们一大家子人分隔在了武汉三镇,城乡都有,散落几处。

父母是第一次单独两个人在一起,因为子女都担心传给他们,年老抵抗力又弱,还是不要冒险的好。

现在有时跟母亲通话,就有点生气,要不是今年这个鬼事,大家怎么可能不回去呢?

从话音里,能够感觉到她的遗憾和落寞,但是母亲终究是理性乐观的,目前的严峻也让她意识到,不在一起也是一种保护,一种最深的爱。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大年三十,可能是至今人生里过得最没有热气的年。

没有年饭,没有祝福,没有红包,没有贴对联。

我想这么冷清,今年就来一个视频拜年吧,让各家显得冷清的家庭热闹起来。

结果其他人不配合,想营造的喜气,一点烟火气,都没有了。

因为这场疫情,很多大家庭都被隔离在不同地方,不少还是一个人,特别是那些上班的年轻人。

他们到大年二十九,大年三十才放假,所以他们父母先行一步回老家,而他们独守空屋。

这是后来小区物业群里知道的。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乙类病甲类管理,这个应对不强吗?

大年三十,春晚第一次没有彩排,而且在黄金八点档,播放的是疫情。

春晚的影响力,可能是第一次让全国人民迅速知道疫情严重。

特别是那些老年人,平时消息闭塞,但是传统的春晚他们一般会看的,所以这也是一种有效传播手段。

2020年的春晚,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彩排。在万家团圆年里,武汉封城感受强烈,其他省份是没有武汉的感同身受的,春晚让其他省份明白了疫情严重。

之前在微博热搜,有一些年轻人说自己家老人怎么劝都不戴口罩。

这次老年人被传染,并且病死的概率是很大的。

一个是因为抵抗力弱,一个是有基础疾病,还有一个不知道是不是早期的不戴口罩呢?

3 疫情前段,一直处于恐惧和纠结中

我平时会看微博热搜和新闻,所以当很多人对疫情没有感觉时,我就知道武汉的疫情情况,那时还是2月17日左右。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作为一个武汉人,不被惊吓是假的。

事实上一月底我咳嗽得特别厉害。

不说每年,平时我到冬天会有一个月的咳嗽时间。

这次那种感觉一来,我就明白了,这是一个长期的咳嗽。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系列疾病我比较了解,比如感冒,扁桃体发炎,支气管炎,肺炎,多少还知道各自症状。

有发热,咳嗽症状,如果吃药控制,超过一周,就不会有肺炎的可能性。

所以我就严格注意有没有这种可能性,所幸我不发烧。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我想,我到底有没有接触到感染源呢?华南海鲜城离我所在的地方有16公里,半小时车程,我确实没有去过。

但是之前去过武汉市图书馆,因为这个,几个家人还指责我:到处瞎跑!

图书馆也是密集人群,记得非常清楚,有一个坐我对面的读者,非常干扰我看书,不断的咳嗽,我简直是烦到发火。

我很想另外找个地方,但是座位都满了,一旦离开,又很快没了。

图书馆这种爆满的情况,平时很常见,我想看一天书,所以就忍了。

这些情况我当然不敢跟任何家人说。

我很担心,万一因为这些感染源导致我病了,传给她们怎么办?我不是害了所有最亲的人?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最开始的就医是37.5度,很快就是37.3度。

后来一想就算是得了,恐怕已经迟了,这每天都在一起的状况,不早早传染?

所以我最开始的十几天里,会不时有担忧冒出来,也有是大家的罪人的感觉。

最开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诊断有发热,咳嗽症状,后面却有无症状感染者。

身在疫情中央,有很强的代入感,我也没有症状,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呢?

我平时尽量憋着,不咳嗽,我想肯定有看不见的唾沫在空中飞舞,传给家人。

那个时候很傻,也不知道戴口罩。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最开始以为中老年易感,事实上全部年龄层易感


说起口罩,要感谢我妹妹,她因为平时骑电动车上下班,所以提前买了几盒一次性外科口罩,每盒里面是50个。

她总是很热心,只要有东西必定分享。我平时从不用口罩,她非要给我一盒,硬是塞给我。

不得不承认,这是最无意,最得益的一件事。

后来武汉口罩处处售罄,价格暴涨,而且严重时长期断货,我从来都没有因为这个而忧心。

在武汉封城几天后的某天,我感觉到全身极度乏力,正好看到一个自述得新冠状病毒的例子,我觉得我的症状,跟她所说完全一模一样。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我躺在沙发上假装睡觉,其实是不想让她们知道我的身体状态。

闭上眼睛我没有睡着,大脑极度活跃。

我思索,到底是什么导致我极端疲劳的?

想想也简单,因为咳嗽一直没有好全,而一放假封城,我就开始放纵任意了。

那几天每天都是晚睡,一天我看阿加莎的侦探小说,看得特别起劲,看了开头,非常想知道到底谁杀的,带着这个疑问,不知不觉两三点。

我想我之所以这么疲惫,真实原因就是连着几天的熬夜。

找到原因,还是心有不安,肺炎几种症状我都有,心想还是去看看吧,花钱确诊买安心。

可是我这么疲累怎么去呢?总得有力气啊!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医生一样有很大危险,又何况病人

我又思索如何到医院去,到处封城,只能骑着电动车,不能给任何人添麻烦,一个人去,出门做好防护措施。

万一确诊怎么办呢?是不是还是会给家人带来麻烦呢?一旦有问题住院,又得带住院的东西,不是还是要麻烦家人?

我想还是带大量现金为好,坚决不让她们受累。

闭着眼睛思索,大脑排山倒海。最后决定好好睡一觉,至少有力气去办这些事情。

睡一觉,我醒了,觉得神清气爽,充满活力。

不知道是不是身体状态改变,我又乐观起来。

此时思考又不一样了,想到平时医院没有床位,医院交叉感染状况,我觉得还是不去为好。

判断肺炎,唯一的一个最重要的症状就是不发烧,再反观分析自己的身体状态,应该不是新型肺炎。

就算是得病,因为是新病毒,没有特效药,此时最强大的力量是自身免疫力强大。

现在我要做的是加强免疫力,而不是去找医生,去医院。

这种自我身体状态分析,早期不断在我大脑上演。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民间捐赠很多,却没有专业防护服,这可能是最大客观因素,也是国家暴露的问题


潜意识里,这是我第一次认为医院不是救人区,而是危险地。

不知道这算不算一次对自己的拯救?对病毒的隔绝防疫?

后来我严格让自己早睡早起,咳嗽也慢慢好起来,这是后话。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1月23日武汉封城,因为旅行走亲访友等离开的湖北人,爆出歧视湖北人,流浪等现象。政策出台


4 武汉封城10到20天

从武汉封城日记话题出来后,作为一个写文的人,封城三天后的初一,我就开始写封城日记。

前半段时间还能每日记载,每日完成,后面就开始觉得力不从心了。

首先 平时的日常生活是写封城日记,还有每日一画。有的时候画起来就不觉得时间,一下子过去几个小时,特别疲累。

第二,为了搜集各种本地信息,我加了很多群,每个群每天都是几百几千条记录。

第三,接受头条平台邀请,一个月的免费学习。学习,交作业,思考都花很多精力。

第四,最重要的是,我必须面对生活本身。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从15日封小区之后,越来越严格。这是每天每位武汉人接收的短信。三大运营商发的内容一样。


随着武汉封城,管控,日子过得紧逼。

疫情二十多天后,在全国出现16连降,湖北省外疫情好像开始结束,可以步入正轨新生活,而武汉进入总攻!

不得不承认严格的小区封闭制度,是猝不及防的,也产生了生活资源焦虑。

连着有十天时间,我和我的邻居们好像都在寻找各种拼团,把家里物资准备齐全,做着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物资准备。

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在随时发生变化,昨天能出小区门采购物资,今天就不能出门了。

小区物业社区管理有优势的还好,平时就乱糟糟的,这时就是灾难。

物资应该是比较充足的,但是会给人产生焦虑感。

比如我一个邻居就是这样,在网上拼团购物后,别人后来说不送了。

到超市购物,严禁出门,好不容易弄个出行证,到超市一看,门口一个大牌子:不对私,只对公。出门也白跑。

她家里没有吃的菜了。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出于好心把这些信息发布到微头条,网友反应不能用,被指责。这从另外一个方面反应民生是一个大问题。


在这种时候,任何事情都不走常规路,要预留更多的时间做生活物资准备。

对于物价有人要求高,物美价廉才好,更多人是以一种有吃的,饿不死就不错了的心理。

生意也不同于常规,要车运送,要人工分包,打包,要当面付款还是提前付款。还得加上一条,注意防护,有生命危险。所有一切都是变化的,不熟悉的。

这种不确定因素,确实激发了不少焦虑者。

不少人在群里吐槽: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还有的会产生憋疯了的感觉,经常看到的吐槽是不得肺炎,也要得神经病。

说起来好笑,今天几个群里发生了用微信吵架的事。

我们所有人就看着群里那两个人对骂。

他们的对话总结到核心思想是: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对方的话说到底也是一个意思: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在微信群里互相骂了十几分钟,还是非常"文明"有道理的对骂。都要求对方不要人身攻击,自己是文明人。

劝架的群友没有用,转移注意力发其他东西没用。最后,一个群友说:你们这样用文字骂不累吗?不如互相加私信吧,互相用语音骂,想怎么骂都行。

这两个人看到这个劝解,最后攻击了一句,散了。


一个普通武汉人的封城日记

一方面物价高涨,另一方面援助的菜不能及时送到市民手上,民生问题是个难题。

5我也是一名记录者

写封城日记后,我搜集了大量的信息,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在各种新闻媒体上,而为了搜集本地信息,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我加入了相当多的群,有些群里还会聊天。

平时,我的各种各样的群,记录我的过往,都没有去深度链接,做摆设用。

初中,高中,大学群,现在又加了业主群,楼栋群,各种购物团,这些群绝大多数非常活跃,眼睛都会看花。

疫情会结束,2003年非典sars,是6月13日全部为零。

现在湖北省第四次延期,(可以看我的微头条具体时间)复工日期改为3月11日,而绝大多数人觉得四月初差不多会解禁。也就是说至少还要40天时间。

这还是乐观的预估。作为疫情中心的武汉,必定是最后一个出门正常呼吸空气的那个人。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跟平时对比,完全改变了人生日常。

不管怎样,都要为这次疫情去世者致哀!为每一个在这个疫情里生活的中国人祈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