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媽媽,謝謝你教會我這件事,讓我輕鬆考上了北大”


也許你會說,他們都是明星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但那些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普通孩子,同樣取得了非凡成績:

如果只能教會孩子一樣東西,你會選什麼?

做母親18年了,我終於可以給出我的答案:閱讀

不閱讀,無學霸。不閱讀,無前途

也許你很好奇,閱讀有這麼強大,這麼重要?

是的,我在自己兩個孩子身上都驗證了這一點。

“媽媽,謝謝你教會我這件事,讓我輕鬆考上了北大”


我沒有學過教育

但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叫齊珂,出身農村,嫁到一個小城裡,大兒子18歲,小女兒6歲。

初為人母時,我日夜焦慮的,除了孩子的身體,還有他們的教育。我不願他們像我一樣,一輩子只能窩在小縣城裡,必須用教育給他們插上翅膀,出去闖蕩出自己的天地。

但在這個競爭愈發激烈的社會里,給他們什麼樣的教育,才能讓他們有能力飛出去,而且一直立於不敗之地?

“媽媽,謝謝你教會我這件事,讓我輕鬆考上了北大”


我看了很多育兒書,還格外注意那些成功人士,和“別人家孩子”是怎麼成長的,我發現,他們往往從2、3歲就種下了閱讀的種子

吳京兒子,3歲自主閱讀,4歲自主讀書超過500本,5歲閱讀量過百萬,被著名雙語國際學校錄取。

海清兒子,2歲閱讀,6歲寫詩,8歲寫文章,12歲會寫科幻小說,成績拔尖。

黃磊女兒多多,每天讀一本書

8歲能翻譯繪本,到12歲已經翻譯了3本。


“媽媽,謝謝你教會我這件事,讓我輕鬆考上了北大”


也許你會說,他們都是明星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但那些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普通孩子,同樣取得了非凡成績:

武亦姝,15歲取得《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18歲考進清華大學;

蔣方舟,7歲寫作,9歲出書,18歲被清華錄取。


“媽媽,謝謝你教會我這件事,讓我輕鬆考上了北大”


烏克蘭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提升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

既然我不是教育家,那就要向教育家和有成功教育經驗的人學習。所以我決定,從閱讀入手,給孩子打下好的基礎和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大兒子成了我的第一個“試驗品”

終於成為小城第一個考上北大的孩子

兒子小鳴在農村長大,3歲時,我把他接到了縣城。小城的幼兒園,跟託兒所差不多,孩子們就是瘋跑著玩兒,很少讀書學習。

“媽媽,謝謝你教會我這件事,讓我輕鬆考上了北大”


我記得書裡說,3歲之前是孩子的生活語言敏感期,要多跟他說話,但3歲之後就需要更多的刺激,而且,2-8歲的吸收能力,是成年人望塵莫及的

於是,我在家人的反對下,硬是花了大價錢,買了昂貴的繪本。

晚上睡覺前1小時,我就把正在玩耍的小鳴叫過來,跟他一起看繪本,把繪本的故事讀給他聽。

一開始,只求聽懂,通過故事認識外面的世界,拓寬想象力;慢慢地,教他認識一些簡單的字;再後來,他能自己複述故事,語言組織能力越來越強。

“媽媽,謝謝你教會我這件事,讓我輕鬆考上了北大”


而此時,跟他同齡的小朋友,大多數父母還是“管飽就行”,有的還在背地裡嘲笑我,“上小學孩子自然就認字讀書了,現在花這些冤枉錢,不如多買點吃的”。

然而,當孩子正式上學後,他們就發現自己錯了。

別的小朋友對著枯燥的生字拼音一遍遍唸的時候,小鳴已經通過有趣的繪本,積累了6000的詞彙量

別的小朋友對著課本都頭疼的時候,小鳴已經培養了濃厚的閱讀興趣,把一到六年級的所有語文書都看了一遍,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自己查字典。

別的小朋友憋半個小時都寫不出一句話的時候,小鳴已經憑著想象力和素材的積累,寫出了300字的小作文。


一二年級的差別還不夠明顯,三年級以後,小鳴就甩過了大多數同學,沒怎麼學語文,但常年佔據語文第一名,直到高考。

不僅如此,他的數學、英語和其它科目的成績也特別好。學習上,從未讓我操過心。總有人羨慕我:你家祖墳冒青煙啦,出了個這麼聰明的孩子。

其實小鳴的表現,都在我意料之中。因為我知道,通過閱讀,他早已培養出了成為學霸的基礎——超乎同齡人的理解力、專注力和記憶力,不管在哪個科目,都能如魚得水:

“媽媽,謝謝你教會我這件事,讓我輕鬆考上了北大”


理解力幫助他,快速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在別的孩子聽完一節課可能還暈乎乎的時候,他已經順利完成作業去預習下一節課了

專注力幫助他,一旦開始做某件事便會專心致志,效率很高。剛上小學的孩子,很多都坐不住,由於專注力的缺失導致基礎沒打牢,一步差,步步差。

記憶力幫助他,無需花費過多時間背誦課文、公式、單詞,把省下的時間用來思考、攻克難題和拓寬知識面。


一言以蔽之,閱讀對孩子大腦的鍛鍊,能讓他學得比別人又快又好,而這恰恰是學霸的特點。

“媽媽,謝謝你教會我這件事,讓我輕鬆考上了北大”


最終,小鳴不負所望,考上了北京大學,成了小城裡,第一個考上北大的孩子。上學前一天,我們擺了20桌宴席,既是為他餞行,也是為了鼓勵女兒,向哥哥學習。

教育方式與時俱進

小女兒比哥哥更進一步

女兒圓圓比兒子小12歲,出生時,我們對閱讀的認識已經更進一步,因此圓圓2歲時,就開始接觸閱讀了。

一開始我還是像教兒子一樣教她,但隨著她慢慢長大,我感覺自己越來越吃力了:

動畫片越來越精彩,我的講述不再能吸引她;

職位晉升,工作日漸繁忙,陪她的精力越來越少;

現在注重閱讀的家長越來越多,老一套的方式不再能幫助孩子脫穎而出;

……


“媽媽,謝謝你教會我這件事,讓我輕鬆考上了北大”


我很擔心,現在閱讀苦哈哈,將來學習秒成渣。

在不斷尋找解決方案的時候,有一個相熟的老師,跟我說了一句話: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吧。

看我有些不解,他繼續解釋道:現在是分工越來越細的時代,已經有人做出了專門的閱讀產品,由資深老師研製,比父母教更專業

因為互聯網的普及,我們不需要特地把孩子送到昂貴的早教班,也可以得到名師的教學。老師會通過閱讀帶孩子認識世界、認識自己、識字組詞、甚至從閱讀中學習表達方式,鍛鍊口才

“媽媽,謝謝你教會我這件事,讓我輕鬆考上了北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