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警惕!全国已有12起复工后聚集性疫情发生,复学后会不会发生?该怎么预防?

领导观


这个,防不胜防!学生(青少年)抵抗力原本就差,平常感冒、发烧是常事。一个学校几千师生,如果一个学生发烧是否全校停课?停课什么时候再复课?谁承担这个责任!学校的压力太大了,小孩子安全意识本就薄弱,家长学校都操心,太难抉择了!


奔跑的骆驼78612413


全国已有12起复工复工后聚集性疫情爆发,复学后会不会发生?

看着这些新闻与数据,不禁让人胆颤心惊。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很多人的弦儿都松了,认为安全了。今天下午我和老公一起去超市买生活用品,阳光普照,的确很吸引人。我们我们走出去一看,本该比较宁静的滨江大道已经有了喧嚣的车声,热闹的谈话声,甚至还有人不配戴口罩就出门,我和老公每看见这样的人,就从另一边绕过。我们俩赶紧去超市,把东西买了,就急匆匆地回家了。一路上不禁感叹,人们因为关的太久了,都认为形势好转,所以心情大好,觉得自由了,防护意识普遍降低。

这12起复工人员具体性感染也是因为防控意识差。他们可能认为既然叫我们复工,应该就是比较安全的啦,而领导也没有加强防护监督,都大而化之,结果就上演了一个个悲剧。

学校复课一直都还没有盖棺定论,所有的领导都还在权衡,要等到所有风险都解除才敢进行。我们当地已经20天没有新增病例,但是一直都没有复课,绝大部分人依然知道保护好自己。而南充今天新增的确诊病例,潜伏期大约有一个月,这让学校的复课更是顾虑重重。

结束语:学校复课不仅仅是做好防控,更应该谨慎。今天少学一点知识,明天可以补,春季少上一两个月课,可以暑假补,秋季补,必须等到疫情全面结束,才能复课,谁也不敢保证你身边的人来自哪里,当地没有了,万一有输入病例呢?这病例万一处于潜伏期呢?这都是我们无法预料和控制的。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虽然复工全国发生12起聚集性疫情传染,但复学是不会发生此类现象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全国复工发生12起聚集性疫情共12人确诊,18人感染,514人被隔离,发生疫情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复工时间大都在2月10日,复工返程大都在2月8、9日,当时还处于疫情扩散期,返工潮带来了人群的高密集接触,为发生疫情带来了隐患。

2、人们麻痹大意,还没有引起对疫情的足够重视,不能自觉地自我隔离14天。

3、急于开工,防范措施不力,安全意识淡薄,没有严格做到戴口罩、量体温、消毒等防护措施。

复学就不会出现疫情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1、开学原则:疫情不除,绝不开学!开学时间必须是在经过科学评估后确定,必须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条件下开学,各地都会审慎对待,丝毫不敢大意。

2、开学前要求师生做好自我隔离,并且实事求是地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得瞒报!

3、开学学校会谨慎地做好一切防护措施。

那么,学校如何做到防护呢?

1、守好校门,开学第一天严格把好第一道关。严格落实教育部2月7日关于管控学校校门强调了五个“一律”:

(1)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返校;

(2)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

(3)师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

(4)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

(5)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

2、科学地落实晨检、午检制度

坚持对学生进行晨检、午检,并且不能在教室里检测,而是每天在学生到校时在校门口检测,避免发热人员进入校内。

3、错峰安排学生上学、放学。比如,小学上午可以让高年级七点到校,中年级七点半到校,低年级八点到校。

4、按时消毒,对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及时消毒。

5、教室里勤开窗户,勤通风,确保空气流通。

6、要求并监督学生戴好口罩。

7、学校制定好防控应急预案,遇到特殊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总之,我们要以学生的生命安全为重,确保学生不出一点差错,对学生负责,对家庭负责,向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民话教育10911


我是退休教师,我不支持学校现在复课。原因如下:一、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谁都不会愿意自家孩子有个什么意外。二、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不可能控制课桌之间的距离达到一米。学生不是大人,防范意识不强,打打闹闹的现象杜绝不了,互相接触必定存在。三、中小学好多是走读生,在外接触了什么人不知道。有好多学生是每天乘车前往学校,在公共汽车上接触了带病毒的人,根本无法查。四、复课只能加重班主任负担。班主任自己也有教学任务,虽说其他任课教师配合,那只是一句话,班主任责任重大,这次病毒防不胜防,保证学生健康同时又要保证教学质量会让班主任心力交瘁,凡是担任过班主任的都深有体会。五、住校学生老师不可能象家长一样时刻盯着,值班的生活老师只有一、二个人,要管那么多住宿生可想而之,再督促,再细心,也会有不到之处。六、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孩子家长接送,放学时校门口围满了人,谁都不知道哪个带了病毒,有些学生身体本来就弱,万一感染,后果不可想象。为了抗疫,又担心教学任务,是否可考虑本期精减一些教学内容,突出抓好本期应掌握的几个重点。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不到之处见谅。


雪莲花157834530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12起复工后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哪些地方?感染人数有多少?

从上面可以看到,12起复工事件共有15个人确诊,18个人感染,并且造成514人被医学隔离。其中,内蒙古和山西,这两起复工生产事件都发生在发电厂


警钟都敲响了,如果还不能够深刻反思,那怎么行呢?

这段时间陆续都会有集中性病毒传染的新闻报道,这是直接给我们开学敲了一个预警啊!

如果疫情增长,不能持续几天为零的情况下开学,那么还是会有很大的风险的。

那么关键一点来了,我们该怎么样有效的去预防,预防的措施又有哪些呢?

  1. 在上学的时候,学校应该坚持在校门口设卡,去测量学生体温,并且记录在案,全部输入电脑里面做数据分析,就算没有感冒发烧,如果学生体温一旦出现波动性较大,异常的情况就要及时的去医院诊治
  2. 在学校应该始终强调要戴好口罩,学生的自觉性可能不是那么好,那么学校的工作人员就要加强管理,时刻监督
  3. 上下学都应该错开。不能出现人流量较大的情况,其实每到学校一放学门口的交通系统几乎瘫痪,人山人海,这样的情况在这种特殊时期,不允许发生,是非常危险的
  4. 公共场所应该做到定期消毒,并且消毒频率要稍微多一点,方方面面都要做到,不留死角
  5. 卫生要加强管理,时刻通风,保证空气干燥,不易滋生细菌
6.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学生宿舍,也要加强消毒工作做

其实直接一个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暂时不开学,直到疫苗研制出来,并且学生全部接种完,才能够开始复学

我们不可能说让学生去承担风险,学生群体人数众多。如果造成感染局面,几乎控制不住。只是疫情的严重性,想必大家都知道,作为父母的我们也不可能让孩子去冒险。

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生命安全都保证不了,又何谈学习呢?

再多的预防措施都只是去隔离病毒,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哪怕只有00001%的几率感染,情况在学生群体里面都是不允许发生的。如果没有抗体学生的身体健康,就得不到100%的保障。

结束语:我是二中数学王大川老师,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如果您觉得还不错,谢谢您的点赞转发,再次感谢!


二中数学王大川老师


我在武汉,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这个新冠肺炎病毒,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是由浅入深的,先是有限人传人,然后发展到粪便传染,从飞沫传播发展到气溶胶传播,从14天潜伏期到28天,从发热咳嗽到无明显症状感染,可以说这个病毒是十分狡猾的。

现在全国已发生12起复工后聚集性疫情,从各个案例的情况来说,12起复工事件中,一共有15人确诊,18人感染,514人被医学隔离,可以说,复工有风险,开学需谨慎。

复学后会不会出现聚集性疫情,我认为这个问题要分开来看。

第一、风险是存在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复工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员聚集很可能会再次造成这个疫病的传播和发展,复学后,除了学生返校,还带来家长接送孩子,教师和学校后勤人员频繁的出入,以及校外托管班和培训机构的再次开业,势必形成新的人员聚集,因此,复学后风险肯定是存在的。

第二、风险是有限的。相比于复工,我认为复学后的风险较小,首先,复工和复学的决策制定有很大的不同,复工是为了保生产,保社会发展,一些关键行业,如电力,交通、医疗等,不复工根本就无法抗疫,而复学则是从长远的角度,从发展的角度进行的对策措施,因此,从时间紧迫性上说,复学可以缓一缓,而关键行业的复工刻不容缓。这样,就给复学留足了时间,政府在做出复学的决策时可以更加谨慎,复学的条件应该比复工的条件更为严苛,到复学时,疫情肯定是得到了完全的控制,因此,复学后发生疫情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第三、预防措施怎么做?首先,我想教育局在做出复学决定之前,一定要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比如建立体温一天双报机制,家校互通机制,教职员工管理机制,聚集性教学活动管理机制以及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障机制等。其次,学校会建立起由班主任为主导,任课老师为核心成员的学生健康安全日常检查和管理的有效机制,由老师宣传、监督孩子们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不聚会等等,同时,也会组织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再次,家长会细心的做好孩子的健康安全保障工作,包括口罩的准备,上下学接送,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等等,我深信家长们能够很好滴配合学校的要求,认真听从班主任的统一指挥,防患于未然。最后,学校一定会制定好一旦出现新的疫情的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甚至组织开展演练,以确保复学后孩子的健康安全。

结束语:

复工后发生的聚集性疫情给学校复学敲响了警钟,我相信政府在返校开学这个问题的决策上一定会慎之又慎的,同时,学校也会对复学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更加细致的预防措施。请大家一定要相信政府对待儿童健康问题是高度重视的,严防死守,不给病毒留下可乘之机,还孩子一片健康的天地。


优博数学


作为一名吉林人,我深刻地感受到这两天从韩国传来的疫情防控压力。到2月25是上午,数据显示韩国已有893人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肺炎。在我国疫情爆发的时刻,在我们为了防控疫情付出巨大代价的时刻,韩国人抄作业也不会吗?

现在复工,对疫情防控来说,真的是压力山大,但是不复工不复产,全国人民一直在吃山空,这样能坚持多久?对于复学,现在看来,我们坚决不能草率行事,必须要看到全世界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经在掌控之下才行。

外来传染源输入问题

我们吉林省有很多人在韩国打工,这两天韩国疫情爆发,很多在在韩国打工的同胞回国“避难”。当然,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伟大祖国不会拒绝任何一个公民回国。从疫情严重的韩国返回祖国的也一样。今天下午,有一韩国航班到达长春龙嘉机场,从韩国返回的乘客,全部被省内各地政府负责接回属地,体检后强制集中隔离。作为一名吉林人,我想对政府说:干的漂亮!!!感谢冒着风险接机和参与体检、隔离的工作人员,人民感谢你们!!

目前来看,全国各地为保障生产生活,已经撤回了各交通路口的卡点。这给人员的自由流动提供了便利,也给传染源的自由流动提供了便利。在我们国内对新冠病毒防控的形势已经看到曙光的时候,国际上却有些国家不省心。在地球村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有疫情,全世界都有可能受影响被传播受感染。除了韩国,还有意大利的疫情比较严重。在已经复工复产的背景下,人员的流动加剧。国际上的传染源输入问题,也千万不能忽视。

学校复学不能草率

虽然我们有能力控制疫情,但是我们也要付出巨大代价。在不能做到对疫情完全掌控的情况下,复学的可能性不大。要知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绝对是密集人群,而且是长时间密集在一起的人群。如果现在复学,太有可能产生聚集性疫情了。稍有不慎,我们一个多月的口罩可能就白戴了,花高价买来的口罩。

复学相对于复工,并不那样紧迫。现在各地大中小学校,有条件的都已经开始网课学习,老师变成了主播,抗疫不停学正在进行中。虽然开始的几天会有网络故障等原因,但是情况正在向好。学生不到校,在家学习,也成为可能。

不用谈什么复学后怎么预防,课堂上那么近距离接触,学生的校服改防护服?最可靠的预防措施,是学生继续呆在家里,等到疫情完全被掌控之后再复学。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欢迎评论区讨论交流。


高考第一志愿


先看一下今天的疫情最新动态:

截止现在,今天全国新增确诊病例517个,其中湖北省499个,其他省份17个,23个省没有新增病例。

有六个省份下调了防疫应急响应等级。

战疫形势一片大好!

各地纷纷复工、复产、复商,繁华景象再次恢复了……



战役形势虽然取得压倒性胜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着。

据资料显示,复工后发生了12起聚集性疫情,有15人确诊,514人以上被隔离 。这里面的原因既有个人主观原因,也有一些客观的原因。

既然复工会发生聚集性疫情,复学同样会发生聚集性疫情。

工厂企业和学校存在较大的差别,其中最大的一个差别就是工人的数量少,并且彼此之间的作业距离较大,都是成年人,防控的意识比较强。

学校人数较多,一个中等学校的规模也在几千人之上,学生在教室里都属于密切接触者,同桌之间、邻桌之间一般在几十厘米左右,远远不符合安全距离。学生多数是未成人年,自律性、自觉性较差,对防疫工作十分不利。

近期两起事件对学校开学敲响了警钟:

一是监狱疫情事件;

二是日韩疫情爆发。

这两个事件告诉我们,防疫工作仍然十分艰巨,复工复产复商不等于可以复学。



我认为,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前,各地中小学不会组织复学

昨天教育部党组召开会议又对复学工作提出了意见,总体来看,除了“原则上等到疫情被控制后高校再组织开学”以外,其他内容并无新意,中小学开学的时间由各省市县自行确定。

因为目前不具备开学的条件:

  1. 降低应急响应等级为三级;

  2. 防疫物品还不到位(口罩);

  3. 外部疫情尚不稳定;

  4. 开学前师生14天的健康状况尚未开始统计……




复学以后防范疫情的几项措施

这个也是老生常谈了。

  1. 把好校门关,量体温,异常者禁止入校,校外人员禁止入校;

  2. 教师、走读生到校前在家测体温,异常者电话请假,不准到校;

  3. 校内的寄宿生早中晚三次测温,异常者及时上报、隔离、就诊;

  4. 校园内的师生全部戴口罩;

  5. 环境定时消毒杀菌;

  6. 室内场所每天开窗通风;

  7. 师生在餐厅就餐时严格程序管理;

  8. 制定应急预案,做好突发疫情事件的处置。



结语

现在来看,各地这些工作都在进行当中。即便这些工作做的非常到位,但是总会有例外发生,特别是新冠病毒的潜伏期较长,在没有感染之前,测体温是不能发现的。

这种特殊情况是防不胜防的。

总体来看,现在复学一定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各地都还在继续观望当中,没有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

复学需要慎重,因为学生的安全事关重大。


我是朗月寒雪,欢迎关注,一起聊教育。


朗月寒雪


复工和复学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将两者放在一块说,两者有关系,但情况完全不一样不能相提并论。

第一、开学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本地区是风险低的区域,连续14天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是零增长。二一个是开学前对所有师生进行一个彻底的摸排和清查,确保在本地呆足了两个14天的周期,且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凡是从外地回来的必须至少隔离14天。

第二、但复工时,本地区并不一定属于低风险区域,另外很多复工人员也没有进行至少两个14天周期的隔离观察,就匆匆的上工了。

第三、出现复工以后聚集性疫情的时间比较早,是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那么,从目前全国的疫情发展形势来看,情况在不断的朝好的方面发展,疫情也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好多地区已经降低了应急响应,全国24个省份已经出现连续一周的零增长,53个城市已经全面清零。现在和前一段时间两个时间点不同,这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有本质区别的。

至于学生复学后会不会发生疫情,这个也不能打100%的保票。但是不论哪个地区哪个学校,都会尽最最大的努力将这种风险降到最低。

首先,本地区必须是低风险地区,而且经过防控部门,教育部门,卫健委等多个部门综合研判评估以后,再发布开学时间。

其次,在开学之前,必须对师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个彻底详细的调查和摸底。但凡有任何一点可疑之处,都建议在家隔离至少14天以上,体检合格后再正常到学校上学。

最后,开学以后,教育部门和学校也会严格加强开学后疫情防控各个方面的工作,严密监测学生的动态,确保万无一失。

只有这样,才能将学校开学的风险降到最低。


教育探微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情况:现在全国已发生12起复工后聚集性疫情,从各个案例的情况来说,12起复工事件中,一共有15人确诊,18人感染,514人被医学隔离。

复工后聚集性疫情的发生,为学校复习敲响了警钟,我们千万不能急着复学。


虽然,学生休息在家,最最痛苦的就是家长,再加上每天的网上学习,要求家长上传图片、视频等,有的家长已经快要“疯”起来了。但按照目前的情况,学校复学仍要等上一段时间。


现在疫情还没有完全稳定,虽然感染人数每天都在下降,本地区已经连续6天0记录了,但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认为现在就情况平稳了,大家可以随心所欲了。钟南山教授说过,2月中下旬全国病例数将达到峰值,不等于“拐点”。现在就到了2月中下旬,所以大家还是小心谨慎一点好。

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宝贝,都是家庭的希望,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不希望孩子有什么意外伤害。孩子每天上、下学,不知道要碰到多少人,你不能确定其中有没有病毒携带者。到了学校,活动范围一般都在教室内,可教室的面积一般是五六十平方,不可能让每个孩子之间的间距达到2米以上。况且,这么多孩子在一起,肯定会有一些是感冒的、发烧的学生,你不能保证人人健康。只是普通的生病还好,如果有新型肺炎病毒携带者,麻烦就大了。


如果现在复学,学校的工作会非常繁忙。平常的教学工作就已经让老师很忙,复学后,从校长到每一位老师都要加重工作量,每日要把防疫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根本无心进行教学,教学质量并不会比现在的网课好。现在情况越来越好转,学生的学习也不在乎这几天了。况且现在学校都开展了网上教学活动,虽然有所欠缺,但大部分学生还是认真学习的。

学校怎样做好预防工作呢?其实学校的预防工作早就开始了。刚过完年,学校就要求每个班主任对学生的居家情况,从老家回打工地点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统计,对学生的健康状况也进行了详细的统计。直到今天,统计还在继续,这就是为有关部门研究复学时间做好有力的支撑。等到真正复学后,仍要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学校会建立统一防疫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由各中层、班主任、全体老师参与到防疫工作中来。明确组长、副组长、组员的责任。大家各施其职,各守岗位,严把疫情关。


其次,学校会对进校人员进行详细的检查。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只要进入校园就要进行体温测量,发现情况立即做好隔离工作。


第三,学校会根据要求做好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学校后勤部门每天要安排人员对学校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教室、楼梯间、卫生间、走廊等学生出入场所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


第四 ,实行“四早”措施,确保校园安全。每位老师都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发现特殊人员及时向有关方面报告,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隔离、控制措施,并做好预警应急响应。


复工后的聚集式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相信有关部门肯定对复学慎之又慎。只有等到真正平稳了,学校才会复学。就算复习了,学校还是会做好各种预防工作,做到严防死守,不让病毒有可乘之机,确保全体师生健康的生活。

我是蓝兔有话说,欢迎您的关注,留言,点赞,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