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有人说小霸王孙策,非常厉害,如果他没死能不能统一三国?

逗你玩儿小破儿孩


我来回答:

首先,孙策早年丧父,十几岁的时候就在袁术的帐下任将军,多次拥有战功,但因为袁术此人任人唯亲,没有很好的利用和重用孙策,导致孙策不愿久居其下,不久就带领父亲遗留下来的数千人马,渡河攻击江东各割据势力。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孙策从无到有,先后打败了刘繇、严白虎等多个江东地区的割据者,统一了江南之地。历史上对于孙策创业的评价是极高的,从三国的创业情况来看,孙策毫无疑问是最快的,远远强于在中原征战数十年毫无尺寸之地最后在西川称霸的刘备。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孙策能迅速统一江东也有其历史背景。首先当时的中国的政治及经济中心还是中原地区,所以东汉末年主要的割据势力都在中原厮杀,孙策在江东方面扩展相对来说外部压力没有那么大。而东汉末年那些割据者,与孙策的父亲孙坚是同一辈人,等到孙坚死去,孙策成年开始能独挡一面的时候,中原的兼并战争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形成了河北袁绍、河南曹操两大主要势力,另外在淮南地区袁术还拥有重兵且他当时是孙策的盟军,刘表在荆州盘桓数十年家业稳固,凡此种种,也从客观上说明了孙策要创业只有往江东发展这一条路而已。

历史上孙策统一江东后,曾积极备战准备,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还没有出兵就死于刺客之手,所以很多后人都猜测是否孙策活着三国的局面会有变化。个人观点如下:首先孙策占领江东后,表面上是统一了江左,但是那个时代的南方少数民族居多,地理形势又比较复杂,远没有北方统一所拥有的那种民心团结,这从孙权继位后大力进行吴越、岭南之地的巩固就可以看出。第二个,当时北方仅剩下的袁术等势力已经残灭,就剩下袁绍与曹操的两雄对立,而从历史规律来看,两大势力集团之间必有一场龙争虎斗,如果等到北方统一之后,那不管是孙策还是孙权都只有看的份,毕竟那个时代北方经济、军事远远强于南方,在中国历史上从南往北能一统天下的也就后来的朱元璋而已,而朱元璋的时代南方的经济已经远远强于北方了。另外很多历史史实也说明了长江以南北伐的难度,东晋桓温、南朝宋的刘裕这些人物无论是军事才华还是当时的权势实力较之东汉末年的孙策都有过之而不不及,但是结果也都是没有能顺利统一天下的(当然还有很多具体原因,比如志在夺权而不是一统等)。所以孙策如果想统一天下肯定要在曹操与袁绍互相吞并对方之前进行偷袭,而根据战略位置,能攻击的对手也就是曹操而已。

曹操此人能军、狡诈,在东汉末年那个群雄辈出的大染缸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能击败强大的袁绍就证明了他的强大。单单以个人的军事才华等方面来考虑,个人感觉曹操尚压孙策一筹,再加上曹操所处之地经济发达,兵精粮足,又在曹操多年的治理下人心安定稳固,所以孙策除非孤注一掷不顾后方那没有完全安定的基地(岭南各少数民族割据者)北伐尚有成功之机,不然以偏师而出只能乱曹而无法灭曹,能取得的最大成果说不定是帮了袁绍的忙而已,但就算最后袁绍统一了北方,以当时南北的经济、军事实力来说,孙策仅能做到割据而已,统一难矣。

另外一个方向就是趁着北方的战火没有熄灭之前,快速占领荆州,然后入侵益州,这样最后形成的局面就是南北朝提前在中国上演。还是那句话,当时的北方远远强于南方,君不见,东晋、宋、齐、梁、陈哪个能在与北方的争斗中占优的。

所以个人认为孙策即使没有死去,能统一天下的机会也比较渺茫,如果说原因,并不是孙策个人能力不行,而是时机已失,就像有人评价的,假如孙策的父亲孙坚能在中原地区站住一块脚跟,那说不定孙策还有机会,但是当时的天下大势已经逐渐开始明朗起来,北方不管是袁绍还是曹操赢,在天下争霸的格局中都将拥有巨大优势。时也,势也,命也。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阿踏米


孙策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尽管他只活了短短的26岁,但对三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最直接的就是他打下了吴国的江山,奠定了三分天下中的一鼎,而他死后吴国的国土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更证明了他存在的意义,在这里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孙策不死,三国的历史会不会改变?有多大的改变?

既然是假设,那就应该有一个参照,同为君主,我们就先看孙策与孙权的区别。应该有很多三国迷还记得,孙策死前对孙权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话中说的很明白,那就是孙策在两军对战乃至夺取天下这一方面比孙权要强,而孙权则在任用贤能保持国家稳定这一方面见长,两者似乎是一武一文,一猛一稳。那么历史上的孙策是不是像他自己评价的那样呢?

首先明确一点,孙策的第一句话相信大家是没有异议的,孙策17岁就随父孙坚征战四方,到二十来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了,军事经验十分丰富,甚至比诸葛亮还要好(要知道军事指挥能力的提高需要战场的历练,而不是光读读兵书就行的,诸葛亮在刘备死前一直未独立带过兵,刘备一直把他当萧何来用,刘备死后诸葛亮在前几次伐魏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低级失误,到后期才依靠他的天赋慢慢成熟),虽然可能和曹操比还有差距,但在统兵用兵上很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相反孙权在参加的仅有的几次战役中表现了拙劣的军事指挥才能,要不是几位大将的拼死保护,恐怕连命都没了。所以孙策在这一方面强于孙权是可以肯定的。

关键在于孙策的第二句话,按照意思就是孙权比孙策稳重,孙策可能保不住江东,而孙权反倒可以保住江东。在这里我们要了解一个问题,就是保江东需要什么?很明显第一点就是人才,有人才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国策,才能让国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人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到现代社会仍然适用)。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兄弟俩的态度是一致的,史书《三国志/孙策传》记载孙策“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像吴国中的“二张”还有一大批武将都是孙策任用的,说明孙策是能够举贤任能的,而孙权也是一位能够听取部下意见的君主,因此两人都是能用人的明主。而保住江东的第二点就是民心,只有国民同仇敌忾,才能抵御外敌,而这个又需要君主的威望来聚拢民心,在这一方面孙权显然不如孙策。当时吴国人不仅呼孙策为“孙郎”,还叫其在战场上得来的称号“江东小霸王”,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个称呼,想想之前有谁拥有“霸王”之称呢?项羽阿,再联想到吴中子弟多敬爱项羽,由此可见吴国人把孙策当成了项羽式的英雄,他们愿意如他们的前辈一样为这个“转世的项羽”而赴汤蹈火。而孙权在在孙策死前都少有露面,继位时都有不少江东元老迟疑,市民们就更是怀疑了,可见他没有他哥哥那样的威望。至于施展仁政提升民心是两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在这里没有必要讨论。

经过这一番讨论说明孙策在安邦定国这一方面绝对不比孙权差,甚至由于早年的英武表现而比孙权有更强的资源。至于为什么孙策会在临死前说这一段话,个人估计,由于孙权当时继位才17岁,没有威望,而孙策为了让弟弟拥有信心,才说这段话让弟弟知道他也有比哥哥强的地方。同时也是给江东元老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告诉他们:“我这个弟弟争天下虽然不行,但保住已有的成果还是可以的。”以防这些人觉得君主无能而叛变。

说完君主的对比,我们知道孙策如果在位,那么东吴不仅可以保住,且有更大的发展可能。那下面就来讨论孙策在位对天下大势的影响。

首先明确一点,孙策这个人是不会甘愿在江东做他的“小霸王”的,那么征战就成为必然,而矛头毫无疑问会指向刘表,不仅因为那是他的杀父仇人,更重要的是那里有荆州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已打拼多年的孙策应该能够预见到这一点,即使预见不到,周瑜这样的战略家也应该会给出相应的建议。而综观孙刘两家的实力,不论是从统帅的才能,将领的实力还是士卒的精锐程度上看,孙策显然要比刘表强,那么战争的结果就很明显了,刘表必败,关键就看孙策要花多长的时间来征服荆州。(这里有人可能会提到刘备会帮刘表守荆州,我的意见是,刘备这时候实力很弱,几乎无法对战争进程造成多大的影响,至多延缓一下,更何况他还要时不时地应付曹军的进攻和刘表的猜疑;而从孙权杀败黄祖之后刘表询问刘备时刘备的回答可以看出,刘备是不希望招惹孙氏的)

为什么要看时间呢?因为别忘了,另一位强大的对手曹操也在向荆州步步紧逼,势头相当猛。那哪一个更可能抢先开入荆州呢?答案是孙策。为什么?因为第一,孙策手下的吴军熟悉水军战术,要知道防守荆州或进攻荆州都必须熟悉水军的使用(像关羽兵败之前虽然徐晃击败了关羽在襄樊北部的陆军,但对南面围城的水军却无可奈何,要不是吕蒙背后偷袭,关羽最终很有可能攻下襄阳),而曹军显然在这一方面要差得多,自然进攻的脚步会比较慢。其二,孙策毕竟是江东来的人,也就是南方人,而曹军是北方人,荆州人可能会更乐意接受孙氏的统治,更何况孙策相比于曹操,名望,实力一点都不差,还没有曹操一直流传的“汉贼”之名,所以孙策更容易获得荆州的民心一鼓而下。

假如孙策能够按照设想中的情况抢先夺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荆州,那么此后一系列的重大事件都会因为这一局面而改变,因为刘备当阳兵败之后就是经过荆州向南逃窜的,而曹操也是在攻下荆州之后才威胁要攻打江东的。

那么刘备能不能为孙策所接受?会不会被曹操灭了?曹操还会不会轻易地向孙策宣战?这些在孙策不死且占领荆州的情况下都是值得从新讨论的。

按照常理,孙策征战一生,从来都是身先士卒,从未惧怕过任何对手,所以对于曹操虽不会轻视但也决不会惧怕。而当初刘备投靠孙权得到接纳是因为孙权本人对于自己的实力不够放心且对于刘氏的仇恨没有父兄辈那么强烈(注意此时刘备与刘表已认了同宗,所以江东有些人认为刘备和刘表一样是敌人)。现如今在孙策信心百倍且很可能敌视刘备的情况下,刘备是否能得到孙策的接纳呢?还是投奔他势力而灭亡?(据当时情况下,投奔其他势力为曹操所灭可能性很大,且其他势力也不一定能接受)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孙策仍会接纳刘备。因为孙策本身就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君主,加上周瑜这样的战略家的辅佐,他们一定能够预见到曹操一旦消灭刘备,剩下的对手就只有自己,而面对曹操的威胁,对策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战,投降这个字眼是不会存在于孙策和周瑜的脑中的,因为他俩天生就是鹰派。那既然要对抗强敌,有帮手总是好的,虽然孙策可能因为刘表而不喜欢刘备,但一个优秀的战略家一定会放弃个人的恩怨为自己的集团谋取根本的最大利益,更何况和刘备合作可以获得巨大的政治优势(刘备是“皇叔”,且一直是振兴汉室的代言人)。所以刘备是能为孙策接纳的,这也直接避免了刘备的灭亡。

那么反过来,曹操还会不会进攻孙策呢?如果进攻,结果又如何?对于第一个问题,似乎有太多的理由说会,也有太多的理由说不会。因为一方面,曹操对孙策是很敬畏的,当年得知孙策风卷残云般地攻下江东后,曹操叹到:“狮儿难与争锋也!”由于忌惮孙策,还与其联姻,可见曹操是绝对不敢小视孙策的(青梅煮酒中曹操说孙策籍父之名非英雄,其实那是为了单说刘备而如此,未见得是曹操的真实想法,要知道江东基业实际上是孙策开创的,他用短暂的一生做了很多人一辈子都做不完的事),所以曹操是不是会进攻孙策就很难说。而另一方面,既然孙策这么强,那要是在准备上几年,孙策只会变得更强,到时候就更难对付,那还不如趁现在把他连刘备一起除掉,这个也是不一定的。总之,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各位自己去想象。

而如果曹操决议开战,那么我想战役的结果是不用说的,曹操仍然无法取胜,因为孙刘联军取胜并不是因为有了东风或者某某人的诈降,其根本原因是曹军在水战方面的巨大劣势和曹操本人的轻敌与准备不足,所以不管吴国的君主是谁,孙刘联军都将取得胜利。

现在来看,不管曹操是兵败还是屯兵江北,刘备的生存环境都会被压缩到极限(这里的假设是荆州已被孙策占领,而刘备也不可能借到荆州,因为历史上刘备借荆州是在占领荆州的情况下再向孙权借的,有点强抢地盘造成既成事实的意思,而在这里这一条件已不存在)加上孙策的霸气和周瑜的谋略以及东吴整体实力的相对强大,本人认为此后进取西川的很可能是东吴,而最后刘备只会成为一个发展不大的小势力,进而天下就会逐渐演变为孙曹两家的对决。


唐明国亮


毋庸置疑,孙策是个英雄,理由我不列举了,但要说他有一统江山的能力,我的判断就是一个字:难!这是因为他与同时代的英雄比,有几个致命的缺点。

一、心狭。孙策虽有大志,然而心胸不够开阔,对属下确实不错,但容不了高人。英雄忌人是很多评论家对他的一个总结,孙策看到某一方面比他能力强的人,心里就极不舒服,杀高岱就是一例。容不了高人的人是很难容得下江山的。

二、轻率。这条我就不多说了,郭嘉对孙策的评价和预判最妥帖:策轻尔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三、追求完美。本来孙策遇刺后老天爷给他留了一命,伤在脸上,没致命伤,静心休养即可康复。但他不能接受这件事,认为毁了容的人怎能建功立业?他不仅要做实力派,还要当偶像派,在他眼里,两者必须兼得。


稼鸣2020


历史从来没有如果,不过作者既然问,我回答下,非常有可能。

孙策人称小霸王,别人把他的勇猛比作项羽,其实孙策不仅勇猛,还有很多厉害之处。十几岁的孙策从小缺少父爱,父亲是将军,家里有钱的他结识了很多名流,而名声远播,周瑜就是他在这时候结识的。17岁的时候父亲战死,他想替父亲报仇,可当时的他没兵没将。他便去投奔父亲的老大袁术,在袁术手下,他屡立战功,可从来没有得到袁术的信任,于是孙策告别袁术,说要收复江东。袁术只给了他1000人和几十匹马,孙策一边走一边有人来投靠。最后孙策凭借着5 6千人马渡江,他所向披靡,无人敢与他交锋,他很注重军纪,军令很严整,百姓们都依附他。他性格豁达开朗乐于接受意见,又善于用人。

不到两年孙策就收复了江东所有地区,他本人武功也非常厉害,大家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关羽温酒斩华雄,其实华雄是孙策杀的,华雄本人也不弱。当时江湖有关东潘凤,关西吕布”的传说,吕布多厉害大家都知道,华雄能斩杀潘凤,所以华雄的实力很强,孙策的实力也是非常强大。

而且之后出现的名人,关羽也好,诸葛亮也罢,都只是一方面强,而孙策又勇猛,还会打仗。只可惜死的太早,否则三国鼎立的局面不知会是啥样。



shadow背影


不能,三国群雄逐鹿,哪一个都不是好惹的

孙策确实一个狠角色。孙策自幼随父亲南征北战,奋勇沙场。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业,以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并横扫江东。他对外重用程普、黄盖、韩当等老将,后来又收服太史慈,对内他重用张昭、周瑜,创下了江东的统一霸业。曹操曾评价孙策为:“狮儿难与争锋也!”袁术也曾慨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由此可见孙策也是厉害的。

孙策虽然骁勇善战,心有韬略,但是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更为致命的是他心高气傲,刚愎自用。江东初定,孙策不听劝谏,醉心于外出狩猎,且自负勇武不屑于护卫侍从,被人偷袭刺杀,含恨而终。


御前带刀侍卫


我认为很有可能。孙策(175—200)既有霸王之勇又有刘邦之智,能选贤任能,并且能屈能伸。孙坚死时,孙策只有18岁,从屈事袁术到一统江东,遇刺而亡26岁。建安5年(200年,曹操与袁绍中原大战,孙策即可北上中原联袁抗曹玩弄平衡,又可乘机夺取荆州益州占据半壁江山。


谈史论今10086


这个难说,孙策是从袁绍那骗出来,说要去打江东,后来袁绍反应过来,派兵去追,没追上。孙策到了江东,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站稳了脚跟,结交江南的士大夫和贵族,取得了他们的信赖,终于在江东开辟了根据地。

孙策被称为"孙郎",郎在古代是指帅并有才的年轻人,江东两郎,孙策和周瑜。娶了大乔和小乔,人生赢家啊,没有一点资本,乔老会把宝贝女儿嫁给这两个人。

从军事能力来说,孙策有兵法,史书记载比他父亲更有才华,另三国志有记载,孙策死之前跟孙权说,开疆扩土,你不如我,守江山,我不如你!说明孙策是有带兵打仗的能力!

缺点就是脾气不好,最后也是死在这个上面。如果他不死,有实力,也会用人,和曹操很像,能克制杀人的冲动,还真难说会不会统一中原!





米爸Derek


只能说可能性不大!

原因:1三国前期,袁绍占据天下4群,实力雄厚,尽管孙策勇猛,但是袁绍也实力强大,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曹操灭袁绍都是因为用计加上许攸帮忙才灭掉的!

2曹操一代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雄厚!兵多将广,以至于后期雄踞北方!百万大军!

两者无论任何一个,孙策都是无法抵挡的!就算胜出也是险胜!


达光劳务派遣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时代,厉害的不止一个孙策,诸葛亮,曹操,司马懿都很厉害啊,也都没能统一全国。即使孙策不死他也统一不了全国。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统一三国不可能,最多是 比孙权下的疆域更大,东吴实力更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