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为何大清没有像印度一样完全沦为殖民地,而是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老兵东雷


古印度和古中国都是文明古国,所以大家喜欢拿印度和中国相比,航海大时代开始后,中国和印度走上了完全不一样的道路,现在发展的结果也不一样,那为什么印度被完全殖民化了,而满清只是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文化原因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最独特的文明之一,也是古代文明唯一不间断的延续了下来的文明。中国文明有很强的包容性,虽然我们也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但是入侵的结果是入侵的民族被中华文明所同化,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比如鲜卑人、蒙古人、满清人等等,中国人至今保留的对祖先的崇拜与几千年的商朝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姓名始终是姓在前、名在后。

印度不一样的地方,印度虽然在以前也有灿烂的文明产生,但是外族对印度的入侵往往是灭顶之灾,而且印度在历史上就没有形成过统一的国家。雅利安人入侵后,为了维持自身的统治,建立了种姓制度,印度文明被颠覆,后来印度也不断地受到西方的入侵,每遭到一次入侵,印度的社会文化就会经历根本性的变革,这个中国文明的传承延续有根本的不同。

二、政权原因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时,中国的清朝还是一个很强大的政权,而且领土面积也就将近130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打开大门,虽然经过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战争,但是清朝还有那么多人口、有税收,仍然是有一些抵抗能力的,虽然实力弱小,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外国想要一口吞下也很难。

印度就不同了,英国人到达的时候,那个时候印度没有中国清朝这样的强有力的政权,虽然也有一个 莫卧儿帝国,由于莫卧儿帝国本身并没有完全统一印度,加之17世纪后期帝国的衰落,所以实际统治印度的是大大小小的土邦,印度的面积本身也不大,只有300多平方公里,外国殖民者才能够逐一征服,所以印度沦为了完全殖民地。

三、地理原因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端,因为巨大的山脉、沙漠、大草原而与大陆的其他部分相隔,离欧洲最远,所以欧洲殖民者最后到达,且中国地形较为复杂,东西战略战略纵深比较大,所以连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也能带着光绪帝逃到西安,所以外国要想一次性把中国占领,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而印度位于南亚大陆,从地形上不够封闭,印度西北部的山脉并非不可逾越,甚至还超过本身印度北部与西北部的影响甚至比印度北部和南部的影响还要大,所以,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大帝带着他的军队在征服波斯后,也侵入了印度旁遮普,要不是士兵们不愿意前进,亚历山大说不定会征服整个印度。


长青大侠在线上


英国用了250年的时间才将印度吞并,1840年进入“大一统”的中国时,面对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欲殖民对象和新的国际环境。

(1)英国用了250年的时间,才彻底吞并“一盘散沙”的印度

英国在1600年代逐步入侵印度。经过两个世纪的殖民,在1858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国政府取消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管理殖民地,印度莫卧儿王朝也正式结束。

在250年的历史中,英国通过与部分土邦合作打倒另外一批的方式,逐渐控制印度。印度历史统一时间较短,更多的只是文化统一,历史共同记忆不多。

再加上,种姓制度的桎梏导致精英阶层臣服国家也就臣服了。印度相对更容易占领。

(2)中国则具有“儒家思想下的大一统思想”基础,对于外敌有着天然地抗拒

与印度不同,中国则因为有儒家思想两千年的统一流传,使得民众对清廷的认同感要比印度强得多。虽然,清朝也是少数民族政权,但自康熙中后期,清廷就继承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传统统治方式——汉人聚居地采用儒家、各少数民族采用原有宗教的思想统治。在乾隆朝开始就已经对清廷具备认同感。

义和团运动就是典型代表,还有如“捻军”也仅是传统的反官府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受到众多人的认同,但在曾国藩等人看来“民族是没有儒家思想”重要的。

(3)中国人的反抗,各列强间难以达成统一意见,使得我国免于印度的悲剧

1840年进入中国之后,各列强相继而入,英国已经没有时间在殖民中国了。加上英俄法德美日等国令人眼花缭乱地权力合作与战争,其各方矛盾正可以成为我方利用。

美日两国在当时都属于新兴帝国,其实力都还不行。例如美国主要实力放在拉美地区,日本更是在打赢了沙俄才真正成为只有区域地位的世界级列强。因此,在殖民问题上两国都是以英国马首是瞻。

中国的统治阶层虽然以妥协投降苟安为主,但底层民间的反抗却有思想领导者。还要说太平天国、义和团等,虽然他们的问题不少,但在反对外敌侵略上却高度统一。由此,使西方侵略者认为:与其自身殖民倒不如清政府“以夷制夷”。

由此,英法等既得利益国家愿意维持清廷的一定统治。特别是英国,在经济上,获得了最大的蛋糕因此不希望打破这种平衡。而“平衡”是英国维持“国际秩序主导权”的主要方法,而这使其与德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坐古谈今


西方列强并不是不想将清国变为殖民地,而是不能,我认为恰恰是有了英国殖民印度极不顺利的前车之鉴,才保全了近代中国的半独立状态。

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西方人无法施行有效的军事控制。


清朝疆域有1300万平方公里,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整个欧洲几十个国家面积加起来才刚过一千万平方公里,而清王朝比几十个西方国家加起来面积还要大很多,这也就意味着想要殖民清帝国,西方各国就必须要派出大量的武装力量来驻军中国控制局面。而西方列强虽然装备精良,但是各国人口却很少,军队规模更是偏小,再加上西方列强本国需要相当的军力保持稳定,还在全球搞军事扩张,并在很多国家都有驻军殖民,而且各殖民地动乱频频,所以他们派遣不出足够能控制住中国局势的武装力量,这是由西方各国国力所限制的客观原因。

而此时的清王朝虽然腐朽,但财政尚有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权,利用传统的农业税和进出口关税这笔财富,晚清时期统治阶级内部也大搞新政改革试图自救。虽然清末新政以失败而草草告终,但在军事、教育方面也确确实实有所建树,比如在军事领域,清军的陆军与水师武装更加现代化,北洋舰队和北洋新军甚至在国际上也小有威名,并且晚清有了自成体系的兵工厂可自产自供简单的军需用品,这也是西方列强所忌惮的,而印度则不具备这些硬件条件,所以殖民清国比印度的难度要大的多。

其次,中国有人口有优势,列强强行殖民政治阻力很大,财政也吃不消。


晚清人口约有四亿之众,虽然装备落后,但可谓全民皆兵。西方人除了要面对拥兵上百万的清军武装外,还有不少的民间组织自发抗击外来侵略,如义和团,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还是会不遗余力的团结清政府驱逐外来侵略,这是传统中国统一的文化使然。而西方若是强力殖民,不仅会在中国战场上损重兵折大将,还将会深陷财政危机的泥潭,这和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市场赚取利润的资本化初衷背道而驰,而且列强也不愿更无力供养如此规模的战俘。

印度与中国国情恰恰相反,国内上下分崩离析,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集权政府凝聚人心,导致了各地武装心怀鬼胎都想着搞分裂,给了英国人可乘之机一举击破,最终成为了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


纳兰谈史


中国和印度是两种社会,中国不会像印度一样被侵略者变成殖民地。

原因有两点:


印度和中国的国情不同

对于侵略者来说,印度简直是世界上最理想的殖民地。

为什么呢?

因为在英国人之前,“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在历史上,印度从未统一过,南亚次大陆上从未有任何一个政权统一过印度,直到英国人的出现。

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印度”和“五代十国”一样,是若干个小国的几个。什么孟加拉、旁遮普、吉拉特,多的是各种各样的小土邦,在印度的土地上犬牙交错,互相没有统属关系,也不认为对方跟自己是一个国家。

从17世纪英国势力进入印度开始,英国人用了超过两百年,才统一了南亚次大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将“印度”首次作为一个统一的概念带到了历史舞台上。


而英国人的殖民政策也非常高明,英国人并非鲸吞,而是步步蚕食。而且,英国人也没有一味依靠武力,而是通过拉拢印度的上层阶级又打又拉。从整体上看,英国征服印度的过程中,没有爆发什么波澜壮阔的战争,始终处于一个温水煮青蛙的状态,这和印度的分裂状态是息息相关的。

而且印度人对英国人也并不反感,因为对于印度人来说,殖民者真是太多了。

印度在历史上始终处于一个被动挨打的地位。从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什么雅利安人、莫卧儿人、大月氏人、塞人、波斯人、蒙古人等等等等,基本处于谁见谁打的状态,对于中亚和西亚的势力,要是没打过几次印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亚洲强国。

而英国人相比于其他殖民者来说,已经算是文明多了,至少大规模屠杀比较少。而且英国人为了让印度的资源外运,还下血本给印度建立了基本官僚体系和铁路系统,所以很多印度人对英国人真的是感恩戴德。

而中国,跟印度是完全不同的。

从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中国人就接受了大一统的基本观念,统一,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由于统一,让中国拥有了统一的政府,无论这个政府有多么孱弱,多么腐败,他终究有一个底线——维护自己的统治。

清政府哪怕再腐败,如果列强要彻底推翻他,他也一定会和列强拼命的。

所以,当列强进入中国时,他们面对的不是一盘散沙的小土邦,而是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这就意味着步步蚕食占领中国是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远比印度人更富有反抗精神。印度人受种姓制度控制,只要控制了印度的高种姓,就等于控制了印度。而中国人从来就富有反抗精神。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义和团,中国人对于强权和压迫的反抗从未停歇。

尤其是义和团,义和团虽然战斗力很差,却让列强深深的看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知道了靠武力政府这个大国是不可能的,八国联军的首领,德国的瓦德西元帅就曾经跟各国公使说——“先生们,除了现在的中国政府之外,欧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统治这样一个四万万人的国家”。

中国和印度的外部环境不同

中国之所以没被征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这只羊,面对的狼太多了。

还真别笑,殖民者太多,也是一种优势。

英国人入侵印度时,世界上的殖民国家屈指可数,踏入印度的只有英国一个。英国人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没有人阻拦,没有人掣肘。

而鸦片战争之后,盯上中国这块肥肉的国家太多,谁也不允许对方多吃一块。

仅仅一个东北,就有俄罗斯、日本两个大玩家,英国、法国两个小玩家。日本想占领辽东半岛,还要被英、俄、法三国干涉,强行让日本退出。

想要在中国身上割块肉,需要其他几个玩家的统一,而分赃不均是世界上所有的犯罪团伙都要面临的问题。

李鸿章就是靠着八国联军内部的矛盾,才能让《辛丑条约》只赔款不割地的,中国在列强的鸡蛋上跳舞,才能一直坚持到二战。如果当时中国身边只有一个侵略者(比如日本)的话,恐怕中国很难挺过那场殖民大潮的。


小约翰


我想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清朝。

清朝在很多方面完成了古典中国的总结和归纳。他把华夏地区的领土,人口,文化,政治制度进行了一次最为完善的资源整合,这个任务在乾隆时期已经完成,华夏文明的中国进行了最后一次方方面面的统一和沉淀,而当英国从广州登录之时,这个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华夏各民族已经基本形成了自有的一个文明系统,这个系统从古典意义上讲,几乎是无懈可击,甚至堪称完美的。

首先,清朝第一次形成五族共和的理念,东北,蒙古,新疆,西藏,西南,台湾等边疆地区,第一次稳固的围绕在汉地十八省周围。不像以前,这些边疆地区是非常不稳定的,特别是北方地区,蒙古往西颜河西走廊直到新疆,都是彪悍的少数游牧民族,他们作战能力非常强大,时常对汉地十八省形成威胁,中原哪怕短期占领这几个边疆地区,但是到了中后期,却经常连中原地区也无法保住,可以说,历史发展到最后,只有清朝建立的八旗制度和八旗军队,能够对这些地区的势力进行整合。相比之下, 印度到了近代,没有出现像清朝这样一个强有力特别在军事方面,武功如此鼎盛的大一统朝代。

特别要提出的是,在1912年,清廷退位之时,退位诏书中特别强调: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共和,交付于中华民国。这就避免了过渡时期分裂和独立的命运,至少,民国时期,政府再软弱,军阀再混战,可是形式上仍是全国统一。

其次,清朝完成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成熟和人口维持增长的历史任务。清朝到了雍正年间,传统的农耕和纺织业,也就是“男耕女织”的传统经济模式已经发展到最高峰,全国很多地区得到了开发。康乾期间,清政府,提出了“永不加赋”理念,这在以前的古典朝代里,可是绝无仅有的。宋朝以后,中心开始南移,而在清朝,南方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已经全面得到开发。另外,番薯,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使得康乾时期大部分时间里,大部分清朝国民,不必为吃发愁,而我国古代的人口也在这个时期实现爆发式的增长,直接飙到了4亿,也就是“四万万同胞“,清朝是继宋朝之后,人口增长的又一次高峰期~

可以说,正是清朝奠定了古典农耕经济的成熟,以及奠定了华夏大国的人口基础,这两个相结合,避免了像印度一样,沦为殖民地的命运,相比之下,印度并未在西方殖民到来之前,形成完善的经济体系和人口基础。所以,任人宰割也是理所当然了。

最后,清朝是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皇帝基本都比较勤政,官僚制度也很成熟,哪怕到了鸦片战争以后,官僚统治系统也是非常有生命力和维持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1840年以后,清朝历经了国内动荡,北方少数民族叛变,海上资本主义列强的威胁,依然仍够屹立不倒70多年,可见满清统治阶级的政治手腕算是比较高明的了。清朝入关以后,继承和总结了中土王朝以前的制度缺点和错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统治手法,这套手法可以说是古典王朝里面最完美的吧,他既不会像唐朝那样形成藩镇割据,也不会像宋朝那样重文轻武,也就是说,如果到了1840年,清朝如果还是没有解决唐宋时期这些制度的问题,那就有很大的概率像印度一样, 分崩离析,分裂,甚至彻底沦为殖民地。


只读帖不评论




如今这个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邻居印度,两个国家在世界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但在一百多年前,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而大清则是帝国列强的半殖民地,都是亚洲大国,命运却为何不同?

大清及以前,基本上是统一的国家,不好直接控制。而印度,以前不是国家,只是地理概念,所以容易完全控制



华夏五千年历史,自秦以后,大部分时间处于大一统时间,虽说也有五胡乱华南北朝,也有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时间相对较短。二千年左右的统一,让国人对国家概念,统一概念理解更深。对于外族入侵,很多中国人都有本能地反对和抵抗。所以反抗意识更强烈。

八国联军入侵后,曾经有国家提出瓜分大清土地,但被另外一些国家持以反对态度,理由是:瓜分容易,控制和改造很难。因此,对于大清,间接控制,帝国列强选择了半殖民地方式。

而印度,在英国侵入之前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区域概念,并不算是一个整体。印度的古代历史,就是一部分裂的历史,小王国到处都是,各地区长时间依靠的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至于语言,则是多达几十种,而宗教更是遍地林立,数目众多。

有人说了,那么印度的各个统治王朝是怎么回事?其实,这并不复杂,所谓侵入的各帝国王朝,非常表面,占了几个城市,几条商道,就开始称王称霸了。实际上,帝国在印度就是孤岛。



从十八世纪开始后,大英帝国侵入印度地区,战胜莫卧儿帝国,开始逐渐渗入。英国人很有耐心,一个州一个州慢慢吞并,花了整整二百多年,终于统一了印度,叫“英属印度”。

对于英国,早期的印度人并不排斥,因为这个“来客”,帮助建立经济秩序,帮助建立政治体制,帮助军事建设,而所谓的暴力行为却不多,于是印度各地先后就“从”了英国。

英国统一印度,其实就是“温水煮青蛙”,直到二十世纪,印度的民族主义精神的民族自尊感才提升。

正是因为,早期印度对于英国排斥度很低,因此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印度没有统一的文化,好统一。中国文化太深厚,难控制



印度阿三们,各小王国之间,各自为政,各过各的。语言是互相独立的,文化也是互相独立的,曾经的印度区域没有统一的文化,这就导致了面对外来入侵,互不干涉,互不帮忙,因此印度这片大地,先后被雅利安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英国人等控制。

没有统一的文化,就很难有整体凝聚力,就很难形成战斗力,所以眼睁睁看着外族人一遍遍地侵入。

随着被不同的帝国侵入,印度人早就见惯不怪了,谁当政都不要紧,只要有饭吃就可以。



而中国,自秦始皇以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慢慢的就有了统一的文化,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虽说后面也有蒙古、满族的入侵,但两者很快就被淹没在了中华浩瀚的文化当中。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元朝、清朝采取和使用了汉族文化,采取了儒家思想。

这是战争失败的民族影响了战争胜利的民族,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同化。

即使这样,元朝统治不足百年,而清朝统治虽然有二百多年,但康乾盛世时,基本全盘汉化了。到今天为止,实在看不出,满族和汉族有何大的区别。

外国人无疑是会研究的,对于早期印度,英国采取了逐步蚕食,慢慢控制,让其成为了殖民地。而对于中国,外国列强很清楚,中国文化深厚,打败容易,控制却难,因此外国列强采取了间接控制,让大清成为了帝国列强的半殖民地。



综合来看,印度曾经不是统一的国家,所以成为了纯粹的殖民地,而中国不管如何,是个统一国家,所以成了半殖民地;印度的文化曾经不统一,所以统一更容易,因为抵抗少,而中国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导致想整体控制,难上加难。


蓝风破晓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视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哪一点,还有我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摘自陈天华《猛回头》

我国被侵略,和印度是不一样的。

印度是直接被英国殖民,而我国在当时,基本上算是各大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瓜分博弈。

就像一战结束后,我国作为战胜国,居然不是收复日本的土地,而是转让给别的国家,同时还要给战败国赔钱!

但是即便这样,我们国家相对于印度,还是好了一点,虽然是傀儡政权,但是能够在多国博弈下,夹在缝里生存,也是可以的了,起码还保留着一丝尊严,没有被灭国。

而印度则不同,直接被殖民,其实就相当于灭国,印度人根本不被英国人当人看。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世界是英国独霸的,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全世界大约4~5亿人都是英国的国民,占了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000万平方公里,占了世界的五分之一。
而到了通商中国的时候,那时候西方工业革命国家已经都起来了,英国虽然还披着日不落帝国的外衣,但是也不敢说就能干掉其他西方强国。

再加上世界局势紧张,英国也无暇顾及中国,虽然清政府比较好打,但是别的国家也想来分杯羹。

英国是趁着独霸、雄起的时候侵占了印度,到了清政府的时候,其他工业国家也起来了,它想独占中国,也是不可能的。

而清政府为什么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国家?主要是因为那些国家分赃不均,如果他们都统一了战线,清政府还是会沦为完全殖民地国家的。


魏青衣


印度就是一个地理名词。从来不是一个国家(丘吉尔语)因为在西方国家里。印度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而中国无论如何衰败都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始终基本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没有分裂。


晚清末年美国驻华公使芮恩绅在给美国国务院的年终报告里说道:这个国家的领导者无疑是昏庸的,官员也是无知的。但是他们的人民却拥有雄狮般的气概。他们勤劳而质朴。聪慧而向上。一旦拥有了有力的领导一定会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显然,雄狮般的中国人民不愿意成为殖民地的奴隶。

再一点就是国土广大的中国,根本无法被一个国家所占据。几个国家瓜分又得不偿失(也有分赃不均的原因。)中国自古就是大一统王朝,向心力十分强大。意图分割国家根本不现实。再就是西方国家通过战争就可以从满清政府那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利益。比自己殖民利益更大。所以就放弃了殖民统治。



还有就是,满清落后只是军事和政治制度落后,但国家架构比西方国家还要完善,随着时间的推进,满清已经逐步‘’融入‘’国际社会。殖民化中国已经不现实。而通过不公平贸易,金融经济却可以更加合法性掠夺财富,这样岂不美哉?也就是说,不殖民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殖民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最关键在于,殖民统治地,首先就必须要彻底消灭这个国家文字与文化,因为文字与文化是这个国家的根基与文明基因,是民族自我认同和精神归属,西方国家要在文字和文化上消灭中国文明简直就是痴心妄想。文化是中国免于被殖民的最大原因。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1、统一程度不一样,吞并难度不一样

中国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已有一千多年。虽说其间有多次的朝代更迭,但总体来说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一个统一的“天下”,早已是深入人心。

而印度却从未统一,一直都是各邦国混战,各有各的私心,根本就没有什么完整国家的观念。

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还是英国这个殖民者,帮助他们真正实现了印度的统一。

2、中国在思想、文化上的认同感更强, 反抗也就更强烈

几千年来,中国已有统一的文字,一致的价值观。特别是儒家文化经过多年的发展有深厚的底蕴。

对于外来入侵,在思想文化上就有更强的抵触感。

而印度连一个统一的语言都没有,各个邦国都有各自的方言,尽然有几百种。因此,在思想上也更易于被奴化。

3、印度实力更弱一些

虽说清朝当时也是摇摇欲坠了,和当时的世界强国相比,在科技上,军事上都是全面落后了。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要一口吞下这么个庞然大物,也是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印度,相对来说就科技军事上的差距更大,国家的综合力量更是比中国还小得多。

4、时间不一致,国际形势也不同

入侵印度时的英国正是它最强盛的时候。面对一盘散沙的印度,自然是容易各个击破。

而到了染指清朝的时候,英国已不再是当年天下无敌的日不落帝国喽。

开始衰落的英国,不仅要面对比印度更强的中国,而且还要面对其他各个国家的竞争。

地大物博的中国,是块大肥肉。俄法德美日等老牌强国和新兴的暴发户都是一拥而上,都来和英国争抢。

各方力量的制约,也使得英国不可能像吞并当年的印度那样,轻易的吞并中国。

因了这些原因,清朝最终没有被英国吞并。


花拖鞋1189


众所周知,清末的闭关锁国和愚昧腐败导致我们经受了许多屈辱不堪的过去!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更是增加了这份屈辱的份量。

发生于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紧接着签署的《辛丑条约》让中国彻底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的国家。1858年,同样是亚洲大国的印度,随着英国人推翻了莫卧尔王朝后全境沦为英属殖民地。尽管清朝和印度都因为落后才被殖民,但形式上还是有所不同,即一个是半殖民,一个是完全殖民。

那么,近代中国为何没有完全沦为外夷的殖民地呢?

首先,必须要承认的是晚清的闭关锁国与不自量力,当时以天朝自居的满清权贵们依旧视洋人为"蛮夷":粗暴的野蛮人。从而导致我们在迈向工业近代化之路上出现了严重的断层!钢刀再锋利也敌不过枪炮利索!

另外,即便彼时的晚清早已千疮百孔,但也不失是一个制度完整、运作秩序的大国。洋人入侵中国后发现:这里不同于类似美洲的土著文化,中国拥有成熟的市场贸易机制,根本不需要他们去重新建立新的秩序就能大发横财!

因此,我们在许多清政府与洋人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中可以发现,开放通商口岸几乎是必备条款,毕竟殖民的目的就在于利益掠夺!

虽然闭关锁国的满清迂腐无能、自以为是,但终究还是有看清世界的人,各地的起义和反抗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殖民的进一步深入。毕竟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硬生生的摆在眼前,不是说想完全殖民就能实现的!

写在最后: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我是军武最前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