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关羽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

邓凌毅


此文只谈历史,不谈演义。

三国历史上,名声最大的武将,莫过于关羽,没有谁的名声能比得过关羽,不论是在三国,还是在后世,抑或是在今天,关羽的名声从何而来?当然是来自于他的表现,他的军事才能和赤胆忠肝,是整个三国时期没有人能比得上的。

关羽是山西运城人,以亡命天涯的形式流落到刘备的家乡幽州涿郡,最终与刘备、张飞结下不解之缘分,成为蜀汉开国三元老,关羽在协助刘备的前半生,极少有事迹流传下来,毕竟那个时候的刘备,不过是千千万万个小割据势力中的一员,谁也不知道将来能否成功?但关羽对刘备的不离不弃,越超了友谊与物质,是一种真挚的兄弟之情。

关羽

关羽的军事能力如何?从三国同时期的人物评价中就能看出来: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关羽: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郭嘉、程昱评价关羽:关羽、张飞皆万人敌。

刘晔评价关羽:勇冠三军。

周瑜评价关羽:熊虎之将。

即使是关羽去世,曹丕代汉之后,曹魏在讨论关于刘备是否发动对孙权的战争时,曹魏朝堂之上的官员评价关羽:蜀,小国耳,名将唯羽。

关羽

这都说明了关羽是当时勇冠三军的万人敌名将,上一个有万人敌称号的人是项羽,万人敌不是是指武力,而是指军事能力,指挥作战的能力,关羽有如此之高的评价,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实实在在的能力支撑的,史书上关于关羽的战绩是从投降曹操之后的白马之战开始记录的,也就是著名的关羽斩颜良的故事。

这是历史事实,不是演义,关羽就是在白马之战中作为曹操的前锋与张辽一起攻打颜良,关羽一马当先,迅速冲向麾盖之下的颜良,在众目睽睽之下刺死了颜良,并割下颜良的首级,从容离开,袁军没有人能挡住关羽,也不敢挡。

关羽

这是一种舍我其谁、傲视天下的英雄气概,也是关羽非凡军事能力的体现,战场上从来没有神话,只有实力,虽然曹操在白马之战中使用了声东击西之计,攻打颜良有出人意料的效果,不过那是战略上的安排,能不能打赢战争,还得靠战术上的指挥,但是作为前锋的关羽,能够在战场敏锐地发现机会,并迅速地建立战功,这就是关羽的军事能力,也称为关羽单刀突破的军事能力。

这种单刀突破,在敌阵万军之中斩杀敌人,甚至是主帅的例子,在历史上不乏战例,比如秦末的项羽,五代十国的夏鲁奇,唐末的李存孝,宋朝的杨再兴,虽然少,毕竟还是存在,关羽也算其中之一的例子,这就是关羽的军事能力。

关羽

赤壁之战后发生的南郡之战,关羽参与了其中的绝北道,周瑜率领主力以及张飞在前线攻打曹仁据守的江陵城时,关羽率领一支人数不多的偏军在江陵城的北边阻击曹魏从襄阳南下的援军,这就是关羽的任务,在绝北道之前,刘备因为兵力不足,以一千士兵和张飞向周瑜换来了两千士兵,从这个交换来看,张飞一个人值一千士兵,至少周瑜和刘备都没有认为自己吃亏,周瑜曾经说过关羽和张飞是熊虎之将,并且三国志也明确记载,张飞不如关羽,如果张飞能值一千士兵,那么关羽的价值肯定超过一千士兵,这就是关羽的能力。

刘备在交换之后,就派出关羽率领少量士兵绝北道,切断江陵与襄阳的联系,关于关羽绝北道的记录在史书记载非常少,少到只有一句话,只知道关羽与曹魏五员大将有过交手,分别是:曹仁、徐晃、乐进、文聘、李通,战争结局如何不明确,但是周瑜顺利地夺取了江陵城,曹仁也逃走了。

关羽

赤壁之战之后,关羽作为刘备手下的头号名将,基本上承担了镇守荆州的任务,开始了封疆大吏的经历,荆州之地原本就是四战之地,又是与魏、吴交界的边境,情况复杂而多变,尤其是在刘备入川后,还带走了诸葛亮、张飞与赵云之后,关羽更是独力镇守荆州三郡,能够镇守三郡近十年安然无漾,这本身就是一种军事能力。

镇守荆州是需要水军的,关羽一个北方人,来到荆州后,就开始训练水军,之后便成为刘备手下唯一懂得水军的领兵大将,曹操南下荆州,刘备南逃时,是关羽在襄阳率领刘备的水军从汉水南下,并在中途接应刘备,再顺利到达江夏郡刘琦处的,关羽之后便成为荆州的水军主帅,还是一个首次来到荆州的北方人,很难想像关羽是如何克服江面上的颠簸、晕船的不适、水性的练习,从种种迹象来看,关羽克服了,并成功统领了水军,这就是关羽的军事能力。

然而关羽一生的颠覆却是襄樊之战威震华夏,关羽以一支偏军北伐襄樊,打得曹魏节节败退,不仅襄阳、樊城两个城池被围,而且于禁、庞德的三万军队都被关羽利用水军俘虏,曹操从打黄巾军创业开始,从来没有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关羽一战就打出了威震华夏的声威,这是三国时期其他任何一位将领无法做到的事,这就是关羽的军事能力。

关羽

威震华夏这四个字的份量,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关羽获得过,你得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华夏之地的核心历来就是从西安到洛阳附近及之间的地区,由于关羽在军事上的胜利,导致曹魏中原的门户洞开,只要关羽攻破了樊城,就相当于打开了中原的南大门,再下一步,关羽就能兵临洛阳及许都城下了,这也是曹操准备迁都的理由,曹操的担心不无道理,这就是关羽的军事能力。

虽然关羽在最终的襄樊之战失败,那是因为孙权的背盟偷袭,并不是关羽的军事能力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关羽失了荆州,并不代表他的军事能力不行,那是情有可原的,没有人想到孙权会在这个时候偷袭荆州,包括刘备和诸葛亮,失去荆州这个根据地,关羽再英勇善战,也无法挽回失败的大局。

关羽虽败,但并不影响他在三国的地位以及后世的地位,他就是三国军事能力第一的军事将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要评价一个人的军事能力,一要看他的战绩,二要看当时和后人对他的评价。

关羽的战绩非常出色

根据《三国志》记载,关羽的战绩中最出名的有两个:一是白马之战作为先锋出战,杀入万军之中斩杀袁军主将颜良。此战关羽冲阵时袁军众将没有一个能拦住,最终被他杀死颜良还“斩其首还”。能在对方严密防护之下斩杀主将,这在历代战争中也是少见的战例,而且颜良本身也以骁勇出名,可见关羽武艺之强。

二是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军北伐襄樊,先击败了曹操手下大将曹仁,兵进樊城。曹操命于禁前来救援,结果关羽趁汉水上涨之机水淹七军,杀了曹军一个全军覆没,光俘虏就抓了三万。

假如说白马之战还只是体现了关羽个人武艺高强外,襄樊之战就是关羽指挥能力的写照。

曹仁和于禁都是曹操手下的名将。当年赤壁战败以后,曹仁就据守江陵,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挡住了周瑜统帅的孙刘联军一年多时间。而襄樊之战曹仁面对关羽,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不到半年就被击败。

于禁则是曹操手下的外姓第一将,五子良将之首。他跟随曹操多年,也是屡建战功,结果却被关羽杀了一个全军覆没。

关羽在只统帅荆州军,缺乏外援的情况下一举击败曹操手下两个重兵集团,威震华夏,差点逼得曹操迁都,足以证明他的军事能力。

而当时和后人对关羽的评价也很高。

关羽早年跟随刘备时,就以骁勇善战出名。曹操手下的郭嘉、程昱等人都称赞关羽和张飞“皆万人之敌”,曹操对关羽也是喜爱不已。而在江陵之战后,见识过关张二人能力的周瑜也盛赞两人是“熊虎之将”,认为如果能把两人收为己用的话“大事可定”。吕蒙说关羽“实熊虎也”。在关羽死后,魏国讨论刘备会否起兵报仇时,大多数人都认为“蜀小国耳,名将唯羽”,这也间接夸奖了关羽的能力。

而在唐朝设立武庙时,关羽也和同时期的周瑜、陆逊、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等人并列,成为古今名将六十四人之一,这也足以证明后世对关羽的军事能力是非常认可的。

所以无论从战绩还是其他人的评价来看,关羽的军事能力都很出色。而关羽虽然有最后失荆州之败,但是这次失败有太多的意外因素,所以他还是可以算名将。


不沉的经远


关羽经千年演化封神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如果说其军事能力并不突出,肯定会被口诛笔伐。甚至会被黑社会因为目无尊长而追杀。但是如果说其军事才能与孔子一样集大成,创新军事理论,又明显缺乏有力的证据。

三国历史在电视剧三国演义和小说三国演义的宣传下,正史和演义已经让很多人合二为一了。所以我们今人眼中的武圣关羽形象其实和汉末历史人物关羽有了很大的出入。

如今我们眼中的关羽,义结桃园衷心辅助刘备匡扶汉室,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屯土山约三事,读春秋护皇嫂,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战黄忠轻取长沙。驻江陵独守荆州,轻东吴单刀赴会。攻襄樊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走麦城失荆州小人难防。就神位护百姓显君侯英灵。集忠义智信仁勇严于一体。是孙子兵法所言武将要素集大成者。

不过古人是聪明的,军事人才有将,帅之分。将帅合二为一的有,独占一条仍能建功立业的也有。为将者能够表率三军,阵斩敌酋,旗帜所向,退避三舍。为帅者能够运筹帷幄,合天下之利,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化不利为有利,不战而能屈人之兵。

按照我的理解,关羽是一名颇有成就的武将,但不是一名合格的元帅。不能调兵遣将,选贤任能。但可以临阵斩敌酋,百万军中任遨游。关羽最大的功绩一是斩颜良解围拜登。围襄樊水淹七军。缺乏更有效的军事功绩和军事论著来辅政他的军事才能。

但是陈寿做三国志,将他排在刘备父子和诸葛亮之后,居第二集团之首,可见在蜀汉其身份显赫。东吴孙权意欲和亲拉拢,曹操识才惜才表封君侯。由此可见关羽在魏蜀吴三国都有威名,是当世风云人物。这是三十年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打出来的威名。

后记,都说满清贵族依靠一本《三国演义》就能攫取大明三百年江山。如今三国演义之中关公形象深入人心,护佑各行各业。这就足够了,就让历史中的关羽归于尘土,安息地下。而让我们忠肝义胆的“关公”继续保佑我们平安,激励我们勇敢面对人生新的挑战!


卫仁闵


毫无疑问,关羽的军事能力,被低估了。

陷阵之能,独一无二

三国时期,陷阵猛人很多,不管是视先登为家常便饭的乐进,还是威震逍遥津的张辽,个个都是猛人。

可是,至少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论起陷阵,时人似乎更服关羽。

前秦第一猛人邓羌,《晋书》说他“骁勇多权略,攻必取,战必胜,关、张之流,万人之敌者”。

北魏薛安都,他斩杀敌将的英姿,“时人谓关羽之斩颜良不是过也”。

北魏的超级猛人杨大眼,“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陈朝的萧摩诃,领导在激励他时,曾说:“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也”。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都是处于两晋南北朝,紧挨着三国的时代,当时的关羽,还没有被文学作品、帝王导向、宗教地位所拔高!

看来,至少在当时的军人眼中,关羽陷阵之能,独一无二。

而这个时代军人自己的评价,显然比后世的我们要靠谱得多!

用兵之能,颇具玩味的细节

《三国志》关于关羽的记载,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关于关羽在曹操手下的战功,描写得细致入微,但关于关羽在刘备手下得战功,则语焉不详。

事实上,对于关羽在刘备手下的战事,如果只看《三国志》,我们会有一个印象:曹军连战连胜,关羽节节败退。

乐进、文聘,都击败过关羽,他们又是攻城略地,又是烧关羽的船,夺关羽的辎重。

可是,在这一连串语焉不详的记载之后,却是三个尴尬的事实:

1、绝北道之战,在江陵主战场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曹仁退出了江陵。而如之前刘备的计划,绝北道的目的,就是“仁必走之”;

2、乐进由襄阳主将,调去和张辽、李典一起守合肥了,变成了总共才七千人的三位将领之一了。接替乐进的曹仁,“假节,屯樊,镇荆州”,把荆州治所从襄阳迁到了樊城。

3、襄樊之战时,关羽已经可以长驱直入,直接攻打襄樊了!

总之,这段时间的战事描述,《三国志》似乎很有隐晦。他只是一个劲地说乐进、文聘如何虐关羽,却又语焉不详。

然而:任他们如何虐的关羽,最终,该退出江陵退出江陵,该退守襄樊退守襄樊。

更重要的是:刘备入川带走近万人,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又带走数万人!关羽在荆州的成绩,是在荆州被连续抽血的情况下取得的!

因此,关羽实际用兵之能,说不好。但毫无疑问的是:被史家贬低了。

防御之能,筑造坚城

关羽对江陵的改造,也是后世常常忽略的。

关羽驻扎江陵时期,对江陵进行了改造,在旧城之外,加筑了新城。

讽刺的是:由于糜芳投降,关羽自己没有机会用上自己筑的坚城,倒是东吴,充分享受了关羽的劳动成果。曹丕时,面对张郃、徐晃、曹真、夏侯尚的围攻,仅有5000能战之士的朱然依托江陵,稳如泰山。

西陵之战时,陆抗抱着“宁失江陵”的心态不支援江陵,晋军依然打不下!

即使到了晋灭吴时,从北岸依然打不下江陵,最后,还要巴蜀方向的晋军沿江过来,才攻取江陵!

看来,关羽筑城的水准还是非常了得的!

治军有失

不得不承认的是:关羽在治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他在处理与后方留守大将糜芳、傅世仁等人关系时,有一定问题,结果二人关键时刻背叛,使关羽辛辛苦苦打造的江陵坚城拱手让人。

而在事故发生后,关羽也难以重振士气,在吕蒙的攻心之术下,数万大军,一哄而散。相比之下,彭城之战时的项羽,也是在老巢被端的情况下,尚能一鼓作气,力战翻盘!

难怪,廖立会说:羽沽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

总的来说,关羽在军事上的才能被低估了。《三国演义》尽管在“勇武”和“义”上对关羽极尽宣传,但对关羽的其他军事才能似乎没有什么描写;《三国志》,也仅仅对他在曹操帐下时的战功做了详细描写,至于他在刘备方的贡献,则语焉不详。

关羽的军事才能不俗,这决定了他下限很高。曹操、刘备都争着要!但其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了他的上限有限,他终究不能独当一面地处理好复杂的荆州形势,最终败亡。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对于关羽的军事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两极分化。有人认为,关羽其实没有多高的军事造诣,全靠《三国演义》吹出来的;有人认为关羽军事能力不错,不负名将之名。

其实,个人认为关羽的军事能力在当时那个年代应该是一流水平,但不是顶尖水平。

第一,我们先看刘禅对关羽的谥号,壮缪侯。何为壮缪,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为缪。也就是说刘禅认为关羽确实有不错的军事能力,但是为人过于高傲,难以发挥全部实力。刘禅这个评价应该是比较中肯的。

第二,刘备攻益州,留关羽守荆州。荆州是四战之地,对于刘备夺取天下是至关重要的。刘备能让关羽统领荆州防止孙权和曹操,充分说明了关羽是有这个能力的。事实也证明,关羽在荆州时,确实是威震东吴。

第三,关羽在荆州,北伐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于禁是曹操五子良将之一,实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曹操甚至都有迁都的打算,最后还是听从司马懿的建议,联合东吴抄了关羽的后路,这才导致关羽兵败。

以上几个理由说了关羽确实是很有军事才华,但可以因为过于骄傲,导致了自己身死敌手。因此可以说关羽是当世第一流的将领,但还不够顶尖。


小镇月明


1.关羽的武力从结果上看可以说是数一数二,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刀劈蔡阳等等。

关羽生性孤傲,常常在众人面前,超水平发挥基本一刀斩首敌方
最典型的是温酒斩华雄和颜良文丑

说了武力开始说军事才能如何

2.关羽大家都知道爱《春秋》,春秋讲微言大义,即使在乱世也讲究忠义 ,在和刘备价值观上还是一致的,不知道关羽会不会像曹操一样读孙吴之法(曹操注释孙子兵法),前面几个像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等等都是三国演义中的单挑现象,不能很好的说明关羽军事才能如何?像500校刀手拿下长沙郡,虽然轻而易举是攻下一座城,但也是由于魏延叛。关羽一生孤傲,从这也能提现出来。 再来说说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考虑迁都的樊襄之战,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关羽虽说与孔明不和,但还是学到了孔明的军事才能如何利用地形优势来助自己。 关羽的军事才能却只有非常好的战术进攻,却没有非常好的战略防守,荆州就是一列子,虽说是大意,但还是违背了当初孔明留下的八字“北拒曹操,南联孙权”,关羽却把江东所有文成武将看作鼠辈包括孙权,关羽之傲啊,最终在吕蒙装病,陆逊示弱下,丢了荆州,最后也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种花家老表兔


不要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关羽的军事能力能达到曹操的五子良将平均水准就不错了,比曹操差远了!关羽跟随刘备的前期,刘备基本是一直打败仗,关羽自然也没什么战绩可言。但是当时刘备条件较差,可能败也是败的有章法,大家也不会看低关羽的能力。等关羽投降曹操后的白马之战,战略指挥是曹操,张辽和关羽同为先锋,关羽杀了颜良,表现出临阵指挥和冲锋陷阵的能力,这是小规模的战斗,关羽此战表现出能胜任团长、旅长一级的能力(而且,关羽带的是曹操的兵,曹兵素质确实高!)。赤壁之战后,关羽曾经率领三千人助力周瑜去截断曹仁的粮道,游击战打的好,这是优秀旅长或者师长的水平。再后来,关羽就在荆州独当一面,是大军区司令兼行政长官,此时他需要有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军事能力,团结荆州本土势力的政治手腕,通过种种手段集中荆州资源支撑大规模作战的后勤保障能力,眀白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原则(知道战争在何种情况下发起,在何种情况下停止)。在后来的襄樊之战时,关羽除了靠老天爷帮忙,水淹七军外,没什么值得称道的战绩。在糜芳、傅士任承受不住后勤压力投降东吴后,关羽统领大军而无还手之力,没经过大战而队伍四散,最后在麦城只剩几十人跟随,虽然说吕蒙统战工作做的极好,但关羽也不算是一个善于凝聚军心的高手(看看曹操,东征陶谦时,陈宫、张邈联合吕布,兖州全境只剩三个县城忠于曹操,其余全部背叛曹操,曹操军心乱了没有?队伍散了没有?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完全没有!)。

所以我认为,关羽是个优秀的小弟,有大哥罩着,当个优秀的旅长、师长没问题,做个军长可能就是合格,想做方面军总司令,他的才能就差了点。


读出历史中的不得已


关羽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

评价一员武将,需要从当时同行,用兵谋略,武力值等各个方面综合分析。

看三国志.关羽传: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当年,关羽领兵进攻樊城。现在有说法,说关羽自行发动攻樊城战役。试想:刘备给关羽升高官,假节钺,能不说话吗?假节钺就是可以假王之名,具体处置大事情。关羽降曹操过程中,任何一件事,都要先请示嫂嫂,而且,曹操还缺德的故意在途中不给关羽安排住处,企图引诱关羽与嫂同居,但关羽却秉烛独立嫂嫂门外,彻夜不眠,曹操肃然起敬。一位如此懂得礼仪道德之人,会擅自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吗?



从上面记载看,襄樊战役中,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应该不是虚的。因为还有“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说明关羽不仅重视正面战场,还懂得借助他力,侧面策应。亏了司马懿等提议,曹操暗中联结孙权,从背后下手。这也不是关羽完全没提防,而是这手太黑了。超出了当时弱荆州自身力量,重兵防范势必分散兵力,也难免最终失败。至于说徐晃在这次打败关羽,也主要因为“荆州被袭击“的流言乱了军心。



说到稳定军心,有个关羽传的例子,请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骨常疼痛,医曰:“……“。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演义中把这说成华佗操刀,但历史上那时华佗早已去世,这里只说医生。但说明“臂血流离,盈于盘器“是真实的,不是演义胡吹捧。那么关羽是真不痛吗?我觉得主要是为稳定军心,而不是表面的谈笑自若。关羽的武力值已经说的多了,就不再作叙述。



当年关羽入武庙,尽管皇帝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如果说全是皇帝功劳,恐怕难以服众,毕竟千百年来,民间的颂扬是一个巨大的舆论支持。

综上所述, 当时不论刘备集团,曹操集团,还是孙权集团,能够并肩关羽的并不多。徐晃,张辽,甚至周瑜也不一定能超越。


流誉后


然而事实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我们且看三国志中给他什么评价?

程昱:“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也, 权必资之以御我。”

郭嘉:“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吕蒙:“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虽然陈寿这家伙写史书的时候很有节操,因为他写个人传记的时候会尽量避讳这个人不大光彩的一面,这会让我们感觉好像这货绝壁是名将名臣。

虽然在襄樊之战前关羽没有体现也什么军事才能,最多也是早些年随刘备一起征战四方攒下的名声,但关羽一直都是独自带兵的:

主之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不但如此,关羽的军事能力在襄樊之战中出兵时机的把握,以及整体的战略布局等都可以看出他的能力非凡。更重要的是,关羽在襄樊战役中除了战术上的优秀表现之外,还懂得煽动周边势力共同伐曹,对曹魏造成一种草木皆兵的气势才真正达到威震华夏的地步。

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总的来说,能够到达他这种局部战略级别的将领,估计也就曹仁、夏侯渊、周瑜、吕蒙、陆逊这些人。而能实现阵斩上将,威震华夏的,仅关羽一人而已。


老林说史


蜀汉集团的超级牛人,自然关羽是其中一个。他是最早跟着刘备征战四方打天下的,无论是资历还是武力值都是没有问题的。吕蒙对关羽的评价就是——熊虎之将。由此可见,关羽的地位绝对是超然的。

但问题是,就这样牛的一个将军,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经历了人生的巨变。先是杀掉了胖的,俘虏了于禁,把曹操派来解救樊城危局的七路兵马都打败了。可没过了多久,关羽就被曹操和孙权联合打败,不仅丢掉了荆州,还被困在麦城,最后落得惨死。

那么,问题就来了。关羽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为何在大胜之后又迅速失败?我的观点是,关羽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他有独自带兵的经历。就比如当年赤壁之战的时候,关羽还带领着刘备最后的家底——1万水军跑到了刘琦那里,这为刘备最后崛起奠定的基础。而刘备入川之后,也是让关羽守护荆州。所以,关羽的军事能力应该是得到了锻炼和验证。

但后来的败仗是怎么回事呢?很简单,并非是真的轻敌,而是实力太弱导致。当时,关羽的军队数量太少,最多不过2万的样子。而且,这2万军队还是把大本营的军队都调过来凑齐的。也许有人说,不应该啊!荆州的人口那么多,不是应该有很多军队吗?其实,在关羽攻打樊城之前,刘备就已经把一半的荆州都还给了孙权。而且,诸葛亮入蜀的时候也是带走了很大一部分军队。所以,当时关羽的军事实力真心不强。而再看看他的对手曹操和孙权,这两个家伙分别派出了自己最精锐的军队。曹操这边是徐晃,那是名将。孙权这边派出了吕蒙,那是上游统帅。而刘备这里呢?连一点支援都没有啊!

所以,关二哥相当于是把家底都拿出来了,但是也打不过啊!尤其是,和于禁的七路兵马交战时,两边都是对攻战,还算是有点优势。但攻打曹仁,那就是攻城战。如果没有数倍于敌人的兵力,那么连城市都围不住,更何况要攻城呢?所以,关二哥也是没办法了,只能硬扛着。我估计他的想法就是,打不赢就跑,跑回西川去就行了。但没想到,自己不但没有跑出去,反而还连带着自己的儿子关平一起被杀掉了。

由此来说,关二爷的军事能力其实挺强,只不过是面对着太强的敌人,自己的能力没有办法发挥出来。毕竟,就像那句话说的,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计谋都是没有用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