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有什么让你记忆深刻或颇有感受的绝美唐诗吗?

1王亚坤


1、王维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辋川别业》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李商隐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李白

《清平调 ·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4、白居易

《遗爱寺》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5、温庭筠

《碧磵驿晓思》

香灯伴残梦, 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 满庭山杏花。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喵小浅


有什么绝美让你记忆深刻的最美唐诗吗?

回答;

自信心增强一点,回答问题就多一点。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日,古代传统黄历记载是龙抬头日。

唐诗中关于初春的诗句,我选择的是,

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诗一首;

《初春小雨》

【原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初春的小雨,落到京城的街道上,犹如酥油一样柔腻光滑。刚刚长起葱绿茸茸的细草,远看好似青青,而到进处一看确无。这种最美的景致,只有在初春才能看到,谁都认为美不胜收的早春佳境,绝对胜过满春时,京城里如烟如雾的杨柳。

韩愈(公元786年至824年)

字退之,南阳人,中过进士。

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曾倡导过风格激荡,气势磅礴,雄健的古体诗,开创亦文亦诗之路,也就是散文句式诗歌的先河。

有诗为证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22舍人》

漠漠轻阴晚自开,

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

有底忙时不肯来?

注:

白二十二,即白居易

轻阴,形容花漫漫蔽阴一片。

迷迷蒙蒙一片花海,傍晚争相开放,映在楼台上如同晴天白日。弯曲的江水倒映着满是花树,这样好的美景,张籍你为何不来看?

诗中直叙说话的的形式,点明了我正在写什么?

记忆是否深刻?关键是诗人的名头好大,所以只能选此来回答!

🎄🌾🌴🐫





野骆驼9005184025938


你好,我是眉画张敞,看到你这个问题,我脑海中立刻浮现的就是唐代高骈的诗《山亭夏日》,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鲜艳而清丽的山间夏日图,遥隔千年,我们也能感受到诗人夏日午后那种惬意与悠闲。

诗句是这样的: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成白话就是:

绿树浓阴满地,夏日悠长,

楼台的倒影映入清澈的池塘。

微风吹起水面像水晶帘一样抖动,

满架的蔷薇花让一院都是花香。

读诗,关健要发挥自己的想像,体会诗中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感受和情感。

作者在炎炎夏日到山中避暑,午后睡起,看到浓绿的树阴铺满地面,触目生凉,诗人正因为悠闲,所以觉得夏日悠长。山亭的旁边有一个清澈的池塘,映着远远近近楼台的倒影,明净清新的画面让人怡然舒爽。有了绿阴、有了清凉的池塘这还不够,又有夏日的微风吹起,把水晶般的水面吹起道道涟漪。微风吹过水面,自然又吹到诗人身上,让诗人遍体清凉。随风送来的还有阵阵花香,原来是院中的一架鲜艳的蔷薇正在盛开。

诗中绿树繁茂、浓阴匝地、亭台掩映、池塘清澈、微风吹拂、满架蔷薇、一院花香,这些景物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夏日图景,虽是夏日,只有清凉,没有暑热;只有惬意,没有烦躁。

诗人没有出现的诗中,但是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座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诗人眼中看到的,身体感触到的,鼻中嗅到的,无一不美,无一不让人感到舒适与美好。

我们似乎也跟随诗人的文字,走进了山亭,享受着山中夏日的舒爽,让人对山居生活无限向往。

总之,这是让我记忆深刻、感受最深的一首风景诗,同时这首诗语言平实,富有音律美,每当我读起这首诗,酷暑似乎也不是那么难捱了。

细细体会,不知您是否有同感?


眉画张敞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是黄巢《题菊花》中的一句诗:假如有一天我变成青帝,我一定要让你和桃花一样开在春天里。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好多年前,当我还在【墨城家族】文学群的时候,偶尔有一天,翻到了某大佬空间的一篇文章——《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本以为这是一篇普通之文章,看完之后大吃一惊。作者仿佛得了什么重病,不久于人世,因此将他的病情、他的痛苦以及思念写了出来。

在此之前,我只是听过这首诗。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他对于【菊花】有着与众不同的热爱和执念。他写的桃花诗有两首,均是传世名章,除了上文提到的《题菊花》,还有一首《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一首貌似更有名。两首诗的语调格外相似,都怀着黄巢的雄心壮志,但《题菊花》这一首更多了一点温情、怜爱。“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菊花在瑟瑟的寒风中盛开,黄巢并不是像普通人那样赞叹菊花“不畏严寒”、“生命力顽强”类似的态度,而是“把菊花当成是自己的”,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的一个宝物那样,自己要像春神青帝那样守护着菊花,对菊花特殊关怀。


在当年,黄巢是农民起义的领袖,打打杀杀,也参与过屠城,对于“黎民之生死”毫无概念,更何况一草一木。然而唯独对菊花,黄巢愿意“报与桃花一处开”,可见其对菊花的钟爱。


安若凡


《宣州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

遥望着千里长风吹送秋雁南来的倩影,正好可以开怀酣饮。你写的文章有建安风骨,我好比谢朓,诗歌应清发隽秀。我俩都怀有豪情逸兴,壮志凌云,想攀登九天,把明月摘揽在手。抽刀去断江水,江水流得更猛,想要举杯消愁,却是愁上加愁。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散着头发驾舟到江湖去漂流。

品读千年古诗


刘楚云817


唐诗里经典绝美的诗非常多,不过哪怕是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也没能抵过我心中这首最绝美的唐诗。就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崔护这个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世人皆知,就不用多说了。后人还戏称为‘桃花缘’

‘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的体验可能人们或多或少都有,真正的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记得当时年纪小,青梅竹马两不知。等到错过了才懂得其中真意。可惜早已物是人非。所以现在读来分外能体会诗中感受,常常看到此诗就感慨不已。也许世人多不如意,还好写下这绝美桃花诗的诗人拥有了幸福相守的结局,空留下我们后人感慨自己吧。


宫商角徵羽哆瑞咪发嗦


《走在云深不知处》

古人笔下下绝美的诗词,总有那么一处触动人心的地方,且随我们慢慢读来。

时光再美,怎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清·纳兰性德《木兰词》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

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没有距离,便少了思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时光的流逝,距离的遥远,可以使人淡忘很多往事,但彼此间的爱意,却永远都不会磨灭。正是在不尽的思念中,人的感情才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以蓦然一眼为始,以相伴一生为终。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 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 不我信兮。

——先秦《击鼓》

简简单单一句话,道尽了古今多少人的愿望。就像那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其实啊,人生在世,求什么呢,若有一个人,愿意与你生死相随,这一生,也就够了。

世间再多纷繁,也抵不过最爱的人的一个眼神一个拥抱。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亲阅沧海,再没有见过真正的波浪;履历巫山,世上哪还有入眼的云彩?轻轻挥去一路上迷离的风景,我的心只和你的音容紧紧相依。

见多了舞榭楼台,灯红酒绿,看惯了莺歌燕舞,花径逶迤。就算把俗世的春色尽收眼底,也比不上梦里看一眼你盈盈的笑意。

韶华流逝,物是人非,风亦感伤,人亦彷徨。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这世上总有一些人,非要等到千帆过尽,才开始知道回头;要等到流离失所,才开始懂得珍惜;等到物是人非,才会开始怀念。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往阴暗处寻找我们心中的她,却总不见其影踪,蓦然回首,才发现她其实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当真正的美好逝去的时候,回忆,又能挽留什么呢?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李商隐《锦瑟》

一个“已”字,可怕至极。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懂得珍惜。

一思一念是情节,一步一遥是想念,一夜一盼是枉然,一烟一雨是十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宋·苏轼《江城子》

哪怕是苏轼那样的豪迈男儿,对着亡妻的坟墓,也只剩感伤。

十年是一个恰好的跨度,看似不长,却足以让一个呱呱婴儿变成一个懂事孩童,足以让一个满怀热血的中年人步入人生的晚年。

提升自我的唯一法则是不断学习,吸取能量。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能永葆活力。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一次旅程。

生活要懂得豁达,不怕霜花凋落,不怕风雨叠加。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苏轼《定风波》

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跌宕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林意诗语


记忆深刻的绝美唐诗有很多,现回顾几首如下: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诗作者借用大量典故,采用比兴手法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真挚浓厚而幽深的深思。诗中追记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的不幸遭遇,寄托了悲伤、愤懑的心情。全诗词藻华丽,含蓄深沉,感人至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是慰勉友人勿在离别时而悲哀。全诗流畅自然,意境旷达。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远隔千里的友人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上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此诗是刘禹锡答白居易的赠诗,诗中运用典故,涵义丰富。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颈联是全诗感情的升华,也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人因月而思,情真意切,朴实自然,情景交融。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李白的送别诗,也是名篇之一。此诗对仗工整,境界开朗,委婉含蓄,自然流畅,深切感人。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诗气势雄浑,意境深远。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也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真实写照。


大山之林


那必然是有“孤篇压全唐”之称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闻一多先生曾指出:刘希夷使爱情中平凡自然的思念, 在宫体诗中成稀世珍宝, 而张若虚使纯洁爱情经宇宙意识的渗滤, 辐射出广泛同情心, “才是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千百年来备受读者青睐, 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它不仅以唯一的身份使这种宫体诗形式流芳百世, 而且摘取了宫体诗、哲理诗、山水诗精华为一体的桂冠。

它美在意境,美在音韵,美在诗情。而我最偏爱的却独独是藏在那一弯春江潮水中的宇宙苍穹。

从初唐开始, 诗人‘已从美的暂促性中’逐渐领悟到一种宇宙意识, 一种超时空的永恒观念, 并把这种观念, 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在诗中体现、表达出来。

“春花春月, 流水悠悠, 面对无穷宇宙, 深切感受到的是自己青春的短促和生命的有限。”那如梦如幻的情思, 经警深邃的哲理连同春江月夜的美景, 一齐展现于读者面前。

那是一个月白春深的夜晚, 江边高楼上的妻子,望眼欲穿, 思绪绵绵。而客旅他乡的丈夫同样也在月下梦中,无限惆怅。

他们也许有过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总角时光,也许有过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无忧岁月。但此时此刻唯余“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滋味在心头。

人有情, 余晖树影情摇摇。不知何者是景, 何者是情, 此情此景绵绵无尽。以月升起, 以月落结,月亮划了一条优美的弧线, 上面点点滴滴都是情。

诗人勾勒出的是一幅淡雅而迷蒙的春江月夜图, 有景、有情、有理, 三者交融无痕, 如行云流水, 沁人肺腑。

虽然在写春江, 实际上他的思绪已飞向了整个宇宙空间, 心灵所观照到的是“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大景观、大规律。

我们似乎感到诗人一颗凄清的心在这透明的空间跳动。他是那么的孤独, 那么的惆怅, 他的眼睛望着空中的一轮孤月, 任思绪在江天一色、空灵澄澈的世界遨游。

他的思绪逆历史长河而上, 追溯先人遗迹, 探寻人生和宇宙的交接点。在宇宙面前,人不过是沧海一粟,渺小又孤独。

人生的无穷已和江月的永相似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呀。人生短暂, 而宇宙无穷。诗人把二者巧妙融为一体, 使二者达到了终极的统一。

江水看似无情, 但宇宙万物和人生何尝不是这样?诗人把宇宙自然作为一种生命融入人的生命之中

, 物中有我, 我中有物, 物我无间, 物我两忘。

他似乎站在宇宙之外和生命之外观照今与古、万物与生命。此刻, 我们感到《春江花月夜》娓娓道出的宇宙意识即对永恒的领悟, 原只是一种时代精神, 是一抹盛唐气象,它的出现既难能可贵而又理所当然, 因为这是时代赋予诗人的使命。

(文字摘自本人微头条,图源网络,侵删致歉。)


木辛子的藏书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704--754),河南开封人。盛唐诗人,早期诗风浮艳,后期诗风自然雄浑。

黄鹤楼,座落在湖北武汉。传有个叫子安的仙人乘黄鹤过此地故名。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著名的游览胜地。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的感情。从黄鹤楼名称的来历写起,浮想由此生发。前四句由神话传说写到现实的感受,仙去楼空,白云悠悠,深沉地表达了诗人在缅怀古迹时的惆怅心情,感慨世事茫茫难料。五,六两句写眼前景色,七,八两句抒发了登临远眺所引起的思乡之情,即‘乡愁’。纵观全诗自然挥洒,古今虚实远运:情景巧妙结人合,最具显著特点是有七古风调,无格律匠气,如开头三句连用‘黄鹤’一词,不受平仄拘束,有意到笔随的妙处,在七律中别树一格。有人说此诗与杜甫的《登高》不分伯仲,为唐以来七律云之冠。您认为呢?

武汉是座英雄之城,时下正饱受疫情折磨。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九州一心,众志成城,尤其是广大白衣天使,闻‘疫’逆风而行,四面八方驰援武汉,医者仁心,大爱人间。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