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如果當初劉關張三顧茅廬沒有請出孔明,三國中未來還會有蜀漢嗎?

上古風玉子


有的

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兩個問題


01

三足鼎立是誰策劃、誰實現

諸葛亮在茅廬裡與劉備談到了,如何三分天下,也只是一種設想,並沒有可行性方案,也沒有形成三分天下的契機。

真正策劃三足鼎立的是魯子敬,實現三國鼎立的是曹操。

曹操原來的意思是攻打劉表,結果劉表年紀大了,受不住驚嚇,撒手而去,小兒子劉琮即位,年上齡太小,哪見過這陣勢。直接投降。

假如,曹操不攻劉表,說不定,孫權把把劉表滅了後,就沒有劉備什麼事了。所以,曹操也是促成三足鼎立的誘因之一。

關鍵是,曹操滅了劉表,想順便把孫權給滅了。一對一PK,孫權肯定不是對手,所以才想到與劉備聯手,當時劉備已經惶惶如喪家之犬,準備逃亡了,天上掉下來這麼機會。

而提出與劉備聯手的,正是魯肅。

當初孫權即位時,魯肅就給孔權出主意,佔據江東,割據一方,別想著恢復漢室,那不是急著要做的事。而當時,劉琮雖降,荊州大部分民眾還是對曹操不滿,認為他禍害了大漢朝。所以,擁護有皇叔之稱的劉備。

魯肅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來找劉備聯手。與有沒有遇上諸葛亮沒有關係。


02

劉備找到諸葛亮之前,已經投靠了劉表


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之前,已經投靠了劉表,手下也有2000人馬,閒得無聊呢,遇到高人指點去找諸葛亮,也估計是諸葛亮事先設計的套路。

一旦孫權找到劉備合作,就確立了關係,有了名分,有安家之處,自然就會有人投靠,龐統等人不就來了。從軍事、政治能力上,龐統並不差於諸葛亮。


至於諸葛亮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那只是《演義》中的情節,並不是史實。而孫劉聯盟,劉備能起到的作用也僅僅是牽制作用,並不是主力。主要戰爭還是東吳周瑜的水軍。換而言之,沒有諸葛亮,赤壁之戰東吳照樣能獲得勝利。

所以,如果當初劉關張三顧茅廬沒有請出孔明,三國中未來也會有蜀漢,只是過程可能不太一樣。


歌舞三國


引言:

如果諸葛亮不出山輔助劉備,三國曆史中一樣會存在蜀漢,而且蜀漢之主依然是劉備。

不要忽略了龐統和徐庶的存在,這兩人是可以和諸葛亮比肩的謀士。


徐庶

徐庶雖然輔佐劉備的時間較短,但是徐庶的能力是不可忽視的。不然曹操也不會俘獲徐庶的母親,招徐庶來降。

劉備在新野駐紮了許久,徐庶肯定會指出新野並非長久之地。那麼就算劉備沒能請諸葛亮出山,那麼徐庶也會往西蜀方面去謀劃。如果徐庶僅僅是孫乾、糜竺之流只能保住彈丸之地,那麼曹操不是枉費心思。即使徐庶不得不前往曹營,那麼再臨走時也會為劉備規劃一下未來的走向。


龐統

赤壁之戰後,龐統捨棄東吳投奔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有龐統輔助劉備,效果是一樣的,龐統對劉備勢力未來走向上一樣會有獨到的見解。西蜀地形複雜進可攻退可守,即便是徐庶沒有為劉備規劃,龐統一樣會勸劉備取西蜀作為成就霸業的大本營。

假如諸葛亮不出山,龐統可能會留守荊州,那樣就不會死在雒城。而劉備入川不順利時,法正、張松自然會想盡辦法前往劉備處,那麼取得西蜀是遲早的事。


諸葛亮不出山對赤壁之戰也沒有什麼影響

赤壁之戰曹操的失利可謂是成就三分天下的重要原因。那麼說說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就一點接受了魯肅的提議結成聯盟,再無其他。而且赤壁之戰主戰場劉備軍並沒有參與,曹操主戰場失利、後方有爆發瘟疫所以退回北方。

赤壁之戰無論有沒有諸葛亮都會勝利,而且不會影響歷史走線。不同的是我們可能看不到諸葛亮的才華了。

總結:諸葛亮出不出山都不會影響歷史的走線。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離開了這個人還會有另一個人會頂替上去,只是能力大小的問題。


感謝大家閱讀,個人觀點如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國


三國曆史之所以能夠被後世人推崇,除了當時歷史的精彩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三個也是一個英雄人物輩出的時代。特別是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巔峰對決更是名垂史冊。

作為三國的謀士,諸葛亮、司馬懿等人當然是排在前列。但除了諸葛亮、司馬懿之外,還有一人不應該被忽視。三國有這樣一句話:“郭嘉不死,諸葛不出。”如果郭嘉沒有死的話,估計就沒有諸葛亮什麼事兒了。並且三國很有可能不會形成,而曹操也會統一天下。

郭嘉是東漢末年早起最著名的謀士。此人曾是袁紹手下的一名謀士,但無能昏庸的袁紹對郭嘉並不重視,所以後來郭嘉就投靠了曹操。而當時的曹操正是雄心壯志的時候,他郭嘉的到來,對曹操而言可謂是如虎添翼。

而其後,郭嘉並沒有令曹操失望,在曹操的帳下表現也非常的出色。在曹操與張繡交戰失敗之際,郭嘉為曹操的出謀劃策可謂是功不可沒,而曹操也在郭嘉的指導下最終打敗袁紹,奠定了曹操在三國中的地位。

當時劉備投奔曹操之時,郭嘉也為曹操分析了以後劉備是否能夠成為其對敵。可惜曹操並沒有採納郭嘉的意見,最終將劉備放虎歸山,成了曹操一生的勁敵。

可以說,早期的郭嘉無疑是曹操謀士集團的核心人物。而郭嘉也為曹操統一北方的功績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郭嘉最終在行軍途中因為勞累過度而早逝。

也正是因為郭嘉死後,諸葛亮才願意出山輔佐劉備。諸葛亮的出山,直接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所以如果郭嘉沒早死的話,諸葛亮肯定不可能出山,而曹操很有可能早就統一天下了。

就歷史而言,諸葛亮是在攻取西川之後才當了軍師,諸葛亮剛出山的時候,身份是幕僚,權利也並沒有那麼大,赤壁之戰結束後,諸葛亮才升任軍師中郎將,他的權力是他一步步走出來的,而官職,也屬於三級跳:軍師中郎將(赤壁之後)、軍師將軍(入川后)、丞相(劉備稱帝后)。

公元前


如果當初劉備沒有請到諸葛亮出山,那將沒有蜀漢和東吳,曹操將一統天下,建立大魏王朝,司馬食曹之事也不會發生,也就是說沒有後來的晉朝。

都知道,在歷史上,劉備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諸葛亮給他獻上隆中策:提出先據荊襄九郡,建立好根據地,再西進攻取蜀地,與此同時聯合東吳,抗擊曹魏。以此一舉奠定三分天下的格局。如果劉備沒有請到諸葛亮,那很難促成孫劉聯盟,那劉備與孫權被曹操逐一擊敗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曹操八十萬大軍南下,先是收降劉表的荊襄九郡,再大軍壓境東吳。

沒有劉備方面的輔助,東吳難憑一己之力抵禦曹魏大軍,被滅在所難免。相信至此,蜀地的劉璋也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諸葛亮之於蜀漢,至關重要,僅次於劉備。諸葛亮心懷天下,對天下潮流走向洞若觀火,深知單憑劉備、孫權、劉璋等獨立抵抗皆不是曹操對手,據此提出聯吳抗曹的戰略,也正是在這個戰略的帶動下,劉備才能先得荊襄,再據蜀地,併成功建立蜀漢。

當然,劉備三顧茅廬,思賢若渴,而諸葛亮也在等待明主,期待一展抱負。所以劉備能請到諸葛亮出山輔佐,是水到渠成的事。





追逐孔方兄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

三國演義雖然沒有真實的還原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但是總體來說,老羅尊重了歷史,從東漢末年到三國的整個貫穿線上,沒有大的篡改,演義演義,只是一種讓更多人瞭解事情的題材類型而已。

東漢末年,中央集權制度崩壞,政治黑暗,民間的百姓慘不聊生,外戚奪權,宦官當政,由張角三兄弟創立的黃巾賊打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蠱惑大批的百姓參加起義,由此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對於作者提出的這個問題,小果自己的理解可以分為以下幾步,逐一分析:

一,諸葛亮在三國之中的地位

諸葛亮是個妖孽,在出場的時候,就在草廬中為劉備劃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古話說,雖在深山中,卻知天下事,可見諸葛亮的滿腹經綸和高超的權謀之術,一番對答下來,喜的劉備可謂忘乎所以,更是下定決心,要將諸葛亮奉若神明!張飛關羽在前期對諸葛亮的態度並不是太信任,但是火燒博望坡一戰,讓二人徹底信服了。就我們所熟知的三國事件中,諸葛亮可謂佔了一半,什麼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火燒藤甲兵等等,每每在劉備最危急的關頭,諸葛亮都能幫其化解,甚至在以後的一系列征戰中,為劉備打下了蜀漢的基業!所以說,諸葛亮在三國中是一個很牛批的人物。

二,諸葛亮在三國之中的對手

上面說了諸葛亮在三國之中有多麼厲害,這回我們說一下諸葛亮在三國之中的對手都有哪些。三國的謀士之爭,真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五花八門的陰謀陽謀讓人防不勝防,即使明明知道這就是對方的陷井,也由不得你不往裡跳,精彩的權謀伴隨著猛將的廝殺,往往讓人看的是欲罷不能。那麼這麼厲害的人物究竟有什麼對手呢?曹操手下的五大謀主之一:郭嘉,賈詡;孫權帳下的水軍大都督周瑜,魯肅,陸遜;能和諸葛亮臥龍之名相提並論的鳳雛龐統,以及最後耗死諸葛亮的司馬懿!由此可見,三國之中,人才濟濟,絕不是諸葛亮一個人可以霸佔的!

三,沒有諸葛亮,劉備還能建立蜀漢嗎

如果沒有了諸葛亮,劉備能不能建立蜀漢,小果是不敢妄言的,但是小果相信,雄才大略,善於隱忍的劉備劉玄德一定會有自己的基業,小果的自信從哪裡來呢?自然就是上面所說的可以作為諸葛亮對手的人了,鳳雛—龐統!龐統是荊襄人士,求學在水鏡山莊,也就是劉表的治下,因為龐統長的醜,故而不被劉表和曹操待見,但是求賢若渴的劉備並不在意,三國演義裡,龐統也確實投了劉備,能和諸葛亮平分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之人,又豈是等閒之輩。只是因為龐統死得早,所以他的能力才會被很多人懷疑不如諸葛亮!

總結:如果劉備沒有求得諸葛亮出山,那麼後期龐統的到來足以抵消諸葛亮帶給劉備的實力,作為軍師的龐統也絕不會親自領兵,被亂箭射死。如果龐統沒有意外早亡,即使劉備沒有建立蜀漢,也同樣可以建立其他基業!


詩涵果果


曹操與袁紹在中國北方打架,袁紹仗著手下有武藝過人的大將顏良丶文丑二人,連連折損曹操多名大將,曹操招架不住,連連吃虧,叫苦不迭。

在無法可想的情況下,曹操打發人到許昌,要關雲來前線幫忙打架。

關雲上陣時,仗著座下有快如閃電的赤兔馬,他又不按規矩來,比如正式開打時,先問一問對方的姓名丶何方人氏等個人私密信息等等,馬衝到對方跟前,舉起手中的青龍偃月刀,就直往對手的脖子上招呼。

那個時候,顏良丶文丑二人是袁紹軍中的名將,在河北一帶如日中天,對當時還是一個無名小輩的關雲長,還不怎麼放在眼裡,難免會輕視對方。故而,顏良丶文丑二人,中了關羽的偷襲之計,在莫名其妙之中,成了關雲長的刀下之鬼,成就了關雲長的英名。

關羽平時喜歡讀歷史名著《春秋》,以他的閱歷而言,他應該是研究《春秋》的行家裡手。在決定對顏良實施偷襲之計前,他應該反反覆覆揣摩過顏良那個人的。

如果關雲與顏良丶文丑二人之中的一人,在擂臺上比武,不準偷襲,關雲不一定會勝過顏良或文丑。畢竟顏良丶文丑二人的名聲,也是經過多次戰鬥洗禮得來的,顏良丶文丑不是浪得虛名之輩,顏良、文丑二人死得有點冤。這是後話。

關雲在陣前探聽到老大劉玄德的消息,回到許昌後,就向公司老闆曹操遞交辭職信,曹操以種種理由,避不相見,企圖以此來挽留住關雲長,讓他繼續在自己的公司裡效力。

關雲長思兄心切,就將曹操交給自己的官印掛在房樑上,曹操原先打賞給自己的錢財不要分文,隻身上路,護著劉玄德的大丶小老婆,前去與劉玄德相會。

在古城與張飛相會之前,關雲長強行闖過了曹操設立的五道封鎖線,砍掉了曹操手下六名大將的腦殼,曹操虧本虧大了。

在古城,劉備丶關羽丶張飛丶趙子龍丶孫乾丶糜竺等人實現了勝利會師,劉備手中又有了一支近萬人的武裝力量,腰桿又挺了起來,日子比原先又好過了些。

劉備原先與荊州刺史劉表先生打過幾次交道,雙方有點交情,應該是朋友圈裡的朋友。他帶著自己新組建的武裝力量,馬不停蹄地來到荊州,依俯劉表。關羽的貼身跟既周倉,也來了。

劉表對劉備的到來,表面上十分熱情,其實骨子裡十分冷淡,也不怎麼待見劉備。

劉備丶關羽丶張飛丶趙雲等人,均有一身好武藝,荊州將領恐怕無人能抵,也沒有人能壓制住劉備等四人。荊州的實權派人物,劉表的妻子丶蔡瑁丶張允等人擔心將劉備留在荊州的政治中心襄陽,會生出什麼么蛾子,影響少主劉琮的順利繼位,就多次聯名向劉表提出建議,打發劉備到一個鳥不生蛋的新野縣去安身立命。

新野表面上是一個縣的架子,但以當時的人口數而論,總人口數不會超過一萬,現在大一點的小區人數,也不止一萬人。劉備屈居新野,要人沒人,要錢沒錢,實在是難以有大的作為。

曹操先生打聽到“”天下英雄唯孤與爾“”之一的劉備在新野落腳的消息,勃然大怒,當即丟下令牌,打發手下大將曹仁火速發兵,帶領十萬人馬,殺奔新野,準備取回劉備的項上人頭。

在新野之戰以前,劉備與曹操多次交手,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劉玄德次次都被曹軍打得潰不成軍,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在以往的戰爭中,劉備也沒有表現出什麼過人的軍事謀略,劉備的軍事才能,頂多是在曹軍行軍途中去攔個路,又或在曹軍士兵夜晚睡覺時去劫過營什麼的,但這些計謀均被曹操事先識破,劉玄德為此還吃過曹操的大虧,隊伍都打光了。

劉玄德最擅長的事情就是“”放聲大哭”

如果沒有諸葛亮出山輔佐,在新野一帶,劉備肯定會帶著關雲丶張飛丶趙雲等武將,憑著血性之勇,硬碰硬地與曹仁打上一仗。

一戰之後,劉備好不容易聚擾的士兵,又會被曹仁殺得一乾二淨。劉備丶關羽丶張飛丶趙雲等人,又會仗著過人的本領,衝破曹軍的圍追堵截,保住性命,在幾個不為人知的地方,苟延殘喘。

新野之敗後,劉備肯定難有大的作為,他畢竟是一個五十多數的人。趙雲可能還會另有一番風雲際會,他才是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不可能在一個荒僻之地過一世人的。

劉備的大丶小老婆,又會落入得曹操的手中,也許還會陪老色鬼曹操睡覺。上次曹操沒動劉備的老婆,完全是看在關雲的面子上,他想收關羽為己用,這次就沒有這麼好的事情了。

新野小捷之後,曹操就會令曹仁帶領本部人馬,直取荊州。曹操本人不見得會親臨前線指揮。

荊州大勝之後,曹操肯定會命令人馬立即過江,揮師江東,滅掉孫權偽政權,徹底完成中國的統一大業。

如果沒有諸葛亮,肯定沒有後來的蜀漢政權,也不會有孫權的家族企業吳氏集團。曹操將一統江山,收拾亂局,以正面形象出現在歷史書中,他將是被後人永遠記住的一代偉人。


卿雨潤


這個問題我認為:即使劉備沒有三顧茅廬請孔明出山,三國中未來依然會有蜀漢,天下仍然會出現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

為什麼呢?首先,是東漢末年的天下大勢使然,合久必分;曹操當時雖已統一北方,勢強力大,兵精糧足,且其挾天子以令諸侯,下江南一統華夏似乎指日可待。然而,曹阿瞞有此雄心,孫權亦有守業之志,曹操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我孫權為何要臣服於汝?孫權如此,劉備皇叔之尊安能不作此想?故孫劉聯合,曹操赤壁敗北,一舉奠定天下三分之局,實乃天意,非人力所能改變!

其二,劉備此人,少有壯志,百折不撓,且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即應安漢興劉,與曹操勢不兩立。即使無諸葛亮出山輔助,劉備世之梟雄,當是時也,聯孫抗曹,佔荊州,取西川是其必然;無有孔明,龐士元不歸皇叔為其謀劃?西川張永年不獻圖?法孝直參贊軍機豈遜於奉孝?有此等謀臣,關張趙之勇,取西川建號稱王早晚而已,豈有他哉?

最後,某不敢否認諸葛孔明治國理政之能,然一人之得失不足以改變勢之必然,可謂微乎其微,蜀漢三分天下必有其一,自然之理也。


神州萬年


東漢末年的混亂局面,催生了眾多割據勢力,為爭奪地盤,軍閥們互相混戰,民不聊生。

要想在 戰爭中取得勝利,高質量的人才必不可少,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是競爭的最重要資本。

劉備事業初創時,手下武將僅關張二人而已,有大局觀的謀士更是沒有。沒有像樣戰略規劃的,走一步算一步的劉備吃盡苦頭。仗沒少打,力沒少出,甚至差點把命都混丟了,卻連一塊像樣的根據地都沒撈著,四處漂泊,寄人籬下。如何能得一高人指點迷津,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面,成了劉備的一塊心病。

功夫不負有心人,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劉備,正在懷疑紅旗還能打多久的時候,偶然得知了諸葛亮的存在。盲人騎瞎馬的劉備大喜過望,一番齋戒沐浴,三顧茅廬,終於將諸葛亮請下了山。

隱居山林,躬耕壟畝時的諸葛亮已經對天下大勢做出了準確的分析。從歷史的發展走勢看,諸葛亮的隆中對的預判完全準確。能在當時混亂不堪的態勢裡,清楚的看到三分天下的結果。諸葛亮的戰略分析能力無人能及。

俗話話"一招棋錯,滿盤皆輸"。大浪淘沙之下,那些目光短淺的諸侯們都紛紛遭到了滅頂之災,即使強如袁紹和袁術兄弟,由於沒有諸葛亮式的人物輔佐,最終也都落得個土崩瓦解灰飛煙滅的下場。

沒有諸葛亮就不會有後來的蜀國。″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方向走錯了,再努力也出不了成果。正確的戰略構想是勝利的前提條件,軍隊沒有傑出的戰略家,就如同人無靈魂,是註定沒有生命力的。

諸葛亮從初出茅廬火燒新野,直至星落五丈原。一生兢兢業業,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為劉備在強敵環伺的環境中,爭得了一席之地,併成功的建立起了雄霸一方的蜀漢政權。

諸葛亮的隆中對明確了奪取荊州和益州為根據地,進而兩路出擊,統一天下的戰略構想。最終雖然由於關羽大意失荊州,使諸葛亮的計劃功虧一簣。但諸葛亮仍然被奉為智慧的化身,有關他的故事,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大河橋下流


如果當初劉關張三顧茅廬沒有請出諸葛亮,很可能不會有後來的蜀漢政權,我們具體分析一下:

1. 諸葛亮出山之前的天下形勢。北方,曹操通過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基本上統一了北方中國,通過北征烏桓徹底消除了北方草原的威脅。在江東地區,孫權仍然看看控制著江東六郡八十一縣,文武齊心,兵精糧足。荊襄八郡則在劉表的治理下社會安定,民生富足。西川六郡則在劉焉、劉璋父子的治理下,憑藉蜀地之險,倒也能自保。漢中地區的張魯則處於西川的劉表和中原的曹操的包圍之中,面對曹操的虎視眈眈,為躲避曹操鋒芒,將攻取西川作為重要戰略,因此與劉璋互相攻伐不斷。簡單的說,諸葛亮出山之前,天下主要存在曹操、孫權、劉表、劉璋、張魯這幾股勢力,雖然曹操勢力最強,三分天下已然得半,但其他幾股勢力仍然是割據一方,實力也不弱。此時的劉備從袁紹處逃離之後投奔了劉表,被安置在新野小縣,勢力弱小,根本看不出爭奪天下的希望。

2. 三顧諸葛未遂可能對劉備集團帶來的影響。

如果劉備沒有請到諸葛亮出山,對劉備集團實力的影響將是致命性的,由於劉表的死亡和劉琮投降曹操,曹操勢力徹底接管荊州,劉備憑藉新野小縣和劉琦的江夏根本不足以和曹操相抗衡,勢力可能很快就被曹操消滅掉,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和孫權結盟,更不會有後來的蜀漢政權。

3. 諸葛亮的缺席對天下大勢的影響。東吳為了自保,會聯合西川劉璋共同對抗曹操;曹操在消滅漢中的張魯後,會直接將下一步攻伐的目標對準西川,劉璋為了尋求自保也會主動和孫權結盟,孫權和劉璋新的孫劉聯盟將形成,天下依然是三分天下,曹操佔據北方和荊州,孫權虎踞江東,劉璋佔據益州。劉璋集團依靠山川之固、江東孫氏憑藉長江天險和天下無敵的水軍,兩方結盟共抗曹魏,曹魏在短期內(至少二十年內)仍然難以統一天下。

綜上分析,如果諸葛亮當年沒有出山,劉備集團將會很快被曹操勢力消滅,因此不會有後來的蜀漢政權。同時,天下大勢也會因此發生變化,曹操,孫權,劉璋可能會三分天下,孫權,劉璋結盟對抗曹操,天下大勢20年內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古亳笑笑生


歷史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尤其是某個人的出現不出現為轉移。

時勢造英雄,英雄興時事。三國的出現是社會制度 各方勢力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會因誰不出山,而變成二國或一統。

經濟實力 政治資本 兵員能力 綜合戰鬥力……不一而足,才會決定分或合,不是一兩個人物所能決定的。

簡單說,社會的發展是人民群眾推動的,國家的興旺發展是政治經濟文化軍力制度等各方面因素作用的,不否認,歷史人物可以推波助瀾,但也僅是錦上添花,起不了決定事物出現與否的問題。

回到問題,哪怕諸葛不出,亦會有類似鳳雛式的謀士輔助劉備建功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