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孔子的学生颜回是个怎样的人,怎样做到那样的心境?

素心小丹


一个妈宝男!

一个死忠粉!

一个乖乖听话的人!

他的一生除了顺从以外,还做过什么事情呢?好像只是喊了几句口号,然后抱着理想住在破房子里。

贫贱不能移,他做到了。至于富贵能不能淫,不知道!威武能不能屈,也不知道。反正这是一个没有做过什么具体事务却偏偏被冠以道德君子的人!

一个人什么也不做,只要固穷,就是好人,就是有德之人,就是高尚之人?这个道理听起来很没有道理的样子!对文学,对历史,对百姓,对社会,对国家,对地球什么贡献也没有做过,竟然可以高居孔庙,果然鸟不起!

是个人就喜欢听话的乖宝宝,孔子也不例外。所有的父母,所有的老师,所有的权臣,所有的将军,所有的皇帝都喜欢听话下的儿女、下属、学生或者是臣子。

至于你有没有本事,能不能像子贡一样解决困难不重要,能不能像子路一样明察秋毫不重要,能不能像冉求一样精于战略不重要,能不能像子贡一样积累财富都不重要。

我不需要你有本事,我只需要你听话!

听话就是最大的本事!

这是中国领导体系中的光荣传统!

我一直比较纳闷,喊个口号,赚不到钱什么时候成为贤德的最高标准了!弄得三千年来大凡奸臣都把忠君爱国喊得震天响。比如那个叫海瑞的痴人,除了忠心清廉以外还做过什么务实之事?

结果就形成了极富中国特色的人文现象,一个文人只要穷并且不去当官就是品德高尚,就是当世大贤。弄得千百年来,动不动就把服务于劳苦大众解救万民于水火的机会让给了乱臣贼子。

一方面埋怨世道昏暗,一方面却只是埋怨,高举“穷则独善其身”的牌坊长吁短叹?

这种人有什么用?安不得邦,定不得国,济不得世,抚不得民,杀不得敌,平不得逆,写不成文,赋不成诗,上则让父母受苦,中则让妻子受累,下则下让儿女受穷。愧为为子,愧为人夫,愧为人父。

漠视百姓苦难,为不仁。

逃避社会责任,为不义。

不顾济世安民,为不忠。

不让父母安享,为不孝。

一个人混到如此地步,竟然还能称之为圣?


亦有所思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是七十二贤之首,孔子对于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这在其三千弟子中是唯一的,可以说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是最喜欢颜回的,孔子将这种喜欢溢于言表,丝毫不加以掩饰,在那么多的弟子中孔子为什么单单最喜欢颜回呢?

孔子与颜回画像

首先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凡事老师一般都是喜欢好学的学生,从颜回死后孔子痛哭说,颜回死后就再也没有像颜回那么好的学生了。可见作为学生颜回是非常好学的。颜回不仅仅学习刻苦,同时也是非常聪明的,但是颜回的聪明往往表现为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上一点就透,甚至是做到活学活用,但是往往表现的有点大智若愚。孔子就曾经说:“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贡也称赞颜回聪明,说颜回是“以一知十”而自己却只能是“以一知二”,一个学生既好学又聪明,怎么能不得到老师的喜欢呢?

再者颜回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最坚定的支持者。孔子周游列国寻找实现自己理想的国家的时候一直没有找到,被困在山野里,七天七夜没有吃一粒米,于是很多学生对孔子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怀疑,甚至是子游与子贡这样的大弟子也动摇了,只有颜回是孔子坚定的支持者,颜回认为老师的大道不行是因为那个世道出现了问题,“不容然后见君子”,也就是说君子之道在混乱的世界里得不到应用,不是君子不好,而是因为世道不好。这样一个理解自己的坚定的支持者,孔子能不喜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颜回是一个按照孔子所教导的儒家思想要求自己的人,可以说完全符合了孔子对于“仁”的要求,所以孔子毫不吝惜的将“仁”归于颜回,这样一个按照孔子的价值观塑造自己的颜回,孔子能不喜欢?

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出,孔子喜欢颜回是必然的,如果我是颜回的老师也会喜欢颜回这样的学生。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

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月不违仁”,称其“贤哉回也”,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已经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痛哭流涕,说再也没有颜回那样的好学生了。

孔子画像

颜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国没落的旧贵族,到了其父亲颜路一代已经是徒有虚名,颜回十三岁拜孔子为师,可以说其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与孔子朝夕相处的时间从其十三岁入学到其三十八岁自己开堂讲学长达二十五年之久,可以说孔子对其是非常了解的,其对孔子也是非常了解的。不仅仅孔子对颜回推崇有加,颜回对孔子也是非常的崇拜,即使是在孔子学说不能被所有的国家接受作为施政纲领的时候颜回还是坚定的相信自己老师的思想,颜回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可见颜回是孔子坚定的信徒。

孔子对颜回也是非常信赖的,《吕氏春秋》记载的《颜回攫其甑》就很好的说明了孔子对颜回的信赖,孔子见到颜回从甑里面取食,但是还是相信了颜回的说法,相信是由于炭灰弄脏了米饭,所以颜回才拿出来吃了。从这里可以见到颜回的品德,也可以见到孔子对颜回高度的信赖。

从颜回与孔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个人的师生情谊是非常难得的,彼此互相信赖互相推崇,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师生情谊的最高境界。

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

颜回是一代大儒,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首,孔子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可以说颜回是符合儒家标准的大贤,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是孔子的崇拜者,是能够将孔子的儒家理论学以致用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孔子才最喜欢颜回,甚至开玩笑说,如果颜回家里富裕的话,愿意给颜回做一个管家,可见对其喜爱。

颜回画像

说到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一个需要说的就是,颜回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正是因为聪明所以对于孔子教授的理论没有任何疑问,能够完全的吃透,所以从来不提问,甚至孔子都怀疑颜回是不是非常愚笨,不会提问。但是经过观察,孔子消除了自己的疑虑,原来颜回完全可以做到活学活用的,所以颜回死后,孔子大哭,再也没有像颜回那么好的学生了。

颜回又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孔子评价其“一箪食一瓢饮,身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完全不被贫困的生活所困扰,只要是能够每天有所学,每天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精神愉悦。

颜回又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颜回输冠在颜回明明知道自己没有错的情况下,还是毫无异议的将自己的帽子送给了别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其对孔子的尊重,即使是心里有疑惑,也不去拂逆自己的老师,这一点现在的很多人都做不到。

颜回是一代大儒,是一个贤德的人,从上面的几个方面就可以见到一斑,颜回的生活态度是使得现代的很多人学习的




林意诗语


颜回,字子渊,孔子最推崇的弟子,位列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后世尊为复圣,被视为可以继承孔子衣钵的人。

那么颜回是一个怎样人呢?为什么享有那么高的赞誉呢?通过《论语》中的记述,我们可以

一探端倪。

其一,好学。看孔子与哀公的一段对话如下: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在这段中不但肯定了颜回的好学,同时对于其道德修养也予以很高评价。“不迁怒,不贰过”德业修为可能我们一辈子也做不到。

其二,怀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论语.颜渊》章节的开始,把它定义为“克己复礼”。通过孔子与颜渊的对话,可以看到颜回不但学习了,而且去做并做到了。因为在别的地方,可以看到相关的记述: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可见颜回得到孔子的赞赏和高度评价是有原因的,也说明颜回确实得到了孔子的真传。

至于怎样做到的,可以看一下论语开篇的学而这几句总纲。这几句都体现了为学的境界――乐,以至到后来亚圣孟子有了天下三大乐事的感概。

在这里只能尽己愚见,粗略归纳了一下。如果大家能将论语细致,耐心的研读,相信从中会得到更丰富的知识和感触。自从有幸拜读南怀瑾老师的《论语别裁》后,感慨太多,也难怪赵宋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传承大国医道


“贤哉回也!”颜回就是这样的人。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称赞最多的学生,他从十四岁拜孔子为老师,终身跟随着孔子。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之一。

我思认为所提的“那样的心境”是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什么颜回有这样的心境,其实孔子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就是他为何具有这样心境的高度概括。颜回“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的心境就是在实行德义时坚定,在接受劝谏时柔顺,在得到官禄时戒惧(尽管颜回从未进仕),在修养自身时谨慎。而之所以具备这一切,正是因为颜回活的是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我思”曾写过《出世的心 入世的缘》,或许对这个问题又是另外一个角度的回答。

寂寞修心静处

强大的心

汉子

如虎

纷繁芜杂案牍

铁的拳头

一个字

幽静的山间流水

滚滚的俗世红尘

随缘的出世

还是

入世的世俗

心随出世的意转

父母儿女的亲情

妻子的爱情

兄弟你我的友情

怎会

怎能变

真汉子

高举右臂的

一生呐喊

不变的底线

投身

红尘

榆柳荫后檐

依依墟里烟











我思WORDS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

1、颜回是一个仁德的人,是一个贤德的人,但是无论是仁德还是贤德都是比较大的一个词语,可以根据一些小事来看其具体的表现,来总结其品质。首先是知错就改,颜回输冠就讲述了颜回对孔子产生了误会,但是知道自己错了之后,颜回立即对孔子跪拜认错,可见其知错能改,同时孔子评价颜回“不贰过”也说明了颜回知错能改。

2、颜回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颜回对孔子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见其对孔子的崇拜之情,也可以见其对孔子是尊重的,对知识的学习是刻苦的。

3、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的生活清贫,但是却能够做到安贫乐道,不会因为贫困而烦恼,而不愉快。

4、颜回是一个称得上是一代大儒的人,是称得上“复圣”称号的人,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贤德、仁德的人。

5、孔子评价颜回说,讲学的时候颜回总是沉默寡言,以为他很愚笨,但是后来发现颜回不仅仅能够理解孔子的精神,还能够发挥运用。从这里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

我们生逢太平之世,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却仍有太多的郁闷;颜回贫困窘迫,多病短寿,又生不逢时而处乱世,可他内心却喜悦充满。这就是凡人与圣贤的差距。圣贤并非天生,凡人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也能达到圣贤境界。当然,这需要配合以正确的方法,及将其贯彻到底的决心。

颜回乐学好问,从老师那里求得“克已复礼”的方法,立即依之实践,并最终因此体证了儒家的最高境界一“仁”,完成了自我精神的升华、净化。他那远超常人的豁达心境,即是这博大境界的流露。什么是 “克已复礼”呢?简单的讲,就是不断反省内心,扫除其中不符合道德、情理的过度欲望,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为什么“克已复礼”能使人“归于仁”呢?按照儒家的观点,每个人的心中本来具有圣贤的境界,只不过在追名逐利时生起的欲望覆盖了它。一日我们幡然醒悟,将心力由驰求外物转为返观自心,即可分辨出这些欲望,进而扫除它。扫之又扫,欲尽情空,本有圣贤境界自然显现无余。

有人会觉得:为成圣贤而放弃眼前诸多现实的享受,不是太得不偿失么?可心平气和地想想,我们最终所求,不正是快乐吗?而圣贤之镜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个人虽拥有名色财势,却不快乐,他是否算是幸福?又是否算是成功呢?我们中有些人拥有财富、地位的,希求更多更高;已经够多够高的,则担心失去;不担心失去的,又觉得空虚,没有一刻不在烦恼中。如此说来,我们所珍视的名利带给我们的快乐,远远不及短命、贫困的颜回从圣贤之境中得到的!

另外,达到圣贤之境界确实要扫除对财富、名位等的过度欲望,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财富、地位等本身。颜回安贫乐道是圣贤,孔子求闻达于诸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同样是圣贤!因此,他们的境况虽不同,却同样获得了内心的康宁!


素妈素宝素食


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有人问孔子最喜欢哪个学生,孔子说是颜回,颜回有两个优点:不迁怒,不贰过。什么意思呢?遇到问题等,凡是从自已身上找问题,重复的错误不犯,低级的错误不犯,可以预见的错误不犯,看到别人犯的错误不犯。

要做到这点需要先明白,自己要什么,因为只有知道自己要什么才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学什么,该在乎什么?君子问过则喜,小人问过则怒,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收获上,放在结果上,而不是自己的情绪上!



KevinLee


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有人问孔子最喜欢哪个学生,孔子说是颜回,颜回有两个优点:不迁怒,不贰过。什么意思呢?遇到问题等,凡是从自已身上找问题,重复的错误不犯,低级的错误不犯,可以预见的错误不犯,看到别人犯的错误不犯。



80师说


首先非常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颜回是当年孔老夫子最得意的一个学生,不迁怒不贰过。就是同样的事情不犯第二次。自己的心情不好,不会把自己的不好的行为方式转嫁到别人的身上。子贡曾经说过。闻一以知十,所以颜回是一个悟性极高的人。所有的人对颜回的评价都是非常非常高的。包括孔老夫子曾经说过,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也就是孔子说的话没有不喜欢的,没有不照着去做的。唯一可惜的就是,不幸,短命死矣。


天一探索记


‘孔子的学生颜回是个怎样的人,怎样做到那样的心境?’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颜回是证得大智慧的人(儒家称圣、贤,佛家称佛、菩萨),他所证得的智慧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认为的聪明才智,真正的智慧是我们自性当中本有的,是通过参悟证得的,而聪明才智是通过后天的文化学习,思维想像得到的。在我们看来,颜回的生活苦不堪言,而颜回表现的却是不改其乐,那才是真正的乐,是极乐。要做到颜回那样的心境,就得舍弃我们说的苦乐忧喜,(我们所说的苦乐忧喜,苦乐是物质层面,忧喜是精神层面,苦是苦中之苦,乐是苦中之乐,忧是忧中之忧,喜是忧中之喜),没有真乐,没有真喜,要想得到真喜真乐,必须捨离我们认为的苦乐忧喜,怎样捨离呢?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境界就现前了,这是《金刚经》里的半偈,但这是需要认真修持的,不是说一说就能证到的。这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大圆镜智


感谢答题机会。

孔圣人有弟子三千,颜回是孔子的学生,是七十二贤之首,孔子将这种喜欢溢于言表,丝毫不加以掩饰,在那么多的弟子中孔子为什么单单最喜欢颜回呢?

首先,颜回不仅仅学习刻苦,同时也是非常聪明的,颜回的聪明往往表现为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上一点就透,甚至是做到活学活用,往往表现的有点大智若愚。孔子就曾经说:“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贡也称赞颜回聪明,说颜回是“以一知十”而自己却只能是“以一知二”,一个学生既好学又聪明,怎么能不得到老师的喜欢呢?

其次,孔子周游列国寻找实现自己理想的国家时,被困在山野里,七天七夜没有吃一粒米,很多学生对孔子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怀疑,就连子游与子贡这样的大弟子也动摇了,只有颜回是孔子坚定的支持者,颜回认为老师的大道不行是因为那个世道出现了问题,“不容然后见君子”,也就是说君子之道在混乱的世界里得不到应用,不是君子不好,而是因为世道不好。这样一个理解自己的坚定的支持者,孔子能不喜欢?

其三,颜回是一个按照孔子所教导的儒家思想要求自己的人,可以说完全符合了孔子对于“仁”的要求,所以孔子毫不吝惜的将“仁”归于颜回。

拿现在的话说,颜回是孔子的超级粉丝,如果你能让你偶像知道你是他的超级粉丝,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