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存款利息非常低,为什么很多老年人还是习惯存在银行?

品多多VV


曾经看过一个分析,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其资产风险的偏好是不同的。

对于老年人而言,纯粹生活上的支出其实已经不多了;那么如果说自己的存款能够支撑养老和大部分疾病的话,就没有必要再去搏高风险高收益了。

反而是年轻人的话,因为未来需要资金的地方很多,本身薪水也在不断上升,反而需要多去投一些高收益的项目。


波澜不惊的投研日常


为什么老年人喜欢把钱存到银行里呢?我对这个问题专门做过分析,我先说两个案例,然后再分析原因。

我的一个亲戚家是农村的,是一个退休教师,由于手里积累了一点存款,听说网上理财收益很高,而且利息兑付也很及时,于是就投资了20万元,就是大家熟知的P2P,结果后来平台跑路,投资到现在也没收回来,他这种情况,是很多老年人的笑柄,他们觉得虽然存银行利息低,但是安全,这是最关键的。

还有一个是我们单位退休的干部,他可谓见多识广,退休后开始下海经商,凭借自己的人脉关系销售商业礼品,后来遇到一个红颜知己,专门做投资,发现经商不如投资赚钱快,结果到处借钱投资,最终结果可想而知,不但鸡飞蛋打,连自己的房子也被拍卖了,我们退休的同事都对此耳熟能详,所以他们感觉还是存银行牢靠。

上述案例说明,有些老年人也是想获取高收益的,但是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这给很多老年人起了警示的作用,大部分人辛辛苦苦赚了一点养老钱,是不敢去冒大风险的。

所以老年人喜欢把钱存到银行,主要是有以下原因:

一是自己的退休金都从银行代发,月月跑银行,对银行的业务比较熟悉,比如利率什么时候上浮?大额存单什么时候发行?国债什么时候开卖?所以他们有自己的投资方式。

二是老年人之间互相会进行交流,像前面说的两个案例,我都是从老年人口里得到的,他们对于投资失败的案例记忆特别深刻,对于一些投资成功的案例,他们认为时间还太短,不能验证其准确性,往往持观望的态度,所以还是喜欢把钱存到银行里。

三是老年人对现在的一些投资工具不熟悉,大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有些人不认识英文字母,对于投资理财的知识更是有局限,所以我告诉他们创新存款、货币基金这些概念的时候,他们理解起来都非常费劲,而银行存款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四是年龄大了会变得更加保守,老年人经历的事情太多,年龄越大越知道自己个人能力有限,这样人就会变得越来越保守,更喜欢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投资,银行存款有实体营业厅,有纸质存单,有国家担保,他们觉得存款更安全。

总之,尽管我们感觉银行存款利率比较低,但是据我了解,老年人都有自己的投资之道,无论是银行存款还是理财,他们的资金和投资周期安排的都比较合理,长期算下来,投资收益也还是可以的。


互金直通车


这个问题我也经常拿来问自己。

刚开始很不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为什么到了年底就把一年攒下来的钱存为定期。

后来,随着自己的年龄慢慢变大,也慢慢地理解他们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为这个问题再加点料。

我认为不仅仅是很多老人习惯这么做,很多中年人也这么做(60后、70后)。

话不多说,接下来来谈谈我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

这是一个从小就扎根在心底的习惯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但也有例外,龙变虫、凤变鸡、老鼠变老虎。

借这两句话,我就想和大家说,一个婴儿最终长大成什么人,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决定。

遗传大家都懂,就是从上一辈继承下来的基因,比如说长得像。

环境呢,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从小到大接受的各种教育,如父母、学校和社会。

由此,我们来谈谈为什么老年人总是把钱存在银行里。

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说过这些例子:

一个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人,在儿女家生活的时候总是习惯买很多的菜把冰箱塞满。

一个在饭店经历过严重火灾并险些丧命的人,每次到公共场合时总要先知道后门在哪里。

这些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的遭遇形成了他们的习惯。

那么老人存钱的习惯就好理解了。

现在我们所说的老年人大多是40后、50后。

那时候的他们过的是啥日子,过的是饥寒交迫、担惊受怕的日子。

经常是吃一顿不知道下一顿还有没有,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

如果运气好、收成好,有了不错的结余,还能去挥霍、去投资地产?

当然不会,还是过的“一分钱掰成两半用”的日子,把结余都省下来以备万一。

所以说,老人已经这样过了几十年了,早已把这种习惯牢记在心。

存钱在银行也就不足为奇。

可能也有过拿钱做些其他事情的想法,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排除老人也想拿着钱像年轻人一样买个基金、股票。


但是实力不允许啊。

不是每个老人都像巴菲特、盖茨那样,大多老人都是普通人。

生活在这么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连年轻人都要时刻努力不让时代抛弃自己。

更何况本来起点就低的老人们,他们大多没接受过多少教育。

所以说,就算老人们有想法,但是“不会用”是个天然的障碍。

很多老人目前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但去银行存钱不一样啊,多多少少也存过几十年的钱了。

再加上银行几乎已经普及到每个乡镇,还有什么比去家门口的银行存个钱更省事的事情呢?

年纪大了,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冒险了,更何况还是孩子们给自己的生活费

1.年轻的时候,去多闯荡、冒险没多大问题,但老年人不行。

因为年轻人犯错的成本很低(不违法),大不了是几个月的生活费。

但老年人不一样啊,他们大多已经退休,拿着子女的钱和自己的退休金。

这时候再去像年轻人那样冒着血本无归的风险去投资,会让自己陷入非常难的困境。

更严重的话,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举个例子,有很多报道称老人被卖保险、保健品的骗子把养老的钱都给骗走了。并且因此和儿女的关系也变僵。

2.老年人很多钱都不是留给自己的,大多还是为子女以及自己的孙辈准备的

老年人已经走过了大几十年的岁月了,该体验的也体验的差不多了。

就算还想体验些新鲜的,但身体已经不允许了。各个感官的能力严重退化。

并且老人都想为自己的孩子们做点什么、不拖累他们。

所以,老年人怎么会把儿女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拿去做些有风险的事情了

以上呢,就是我的全部观点,仅供参考。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进行指教、交流。

最后,感谢你的阅读。


GloryLong


因为老年人跟不上时代发展,不会用手机银行周转资金,只能存银行。其次老年人思想保守,不放心把钱放在网上银行,认为手中只有拿着存折放心踏实。

我有个同事,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退休金比较高,每月他都要去银行取钱存钱,很费功夫,也不方便。我觉得奇怪,就跟他介绍用手机处理工资的好处。

当时是2013年,网上某宝的存款收益曾高达7%,以致我天天看收益了几块的,心里可高兴了。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这么做,感觉很好,是稳定安全又收益较高的理财方式。

我先再手机上下载淘宝等购物的,这样避免去超市浪费时间购物,网上购物选择余地大,可比性强,物美价廉,还送货到门,除了新鲜蔬菜,几乎所有物品都是网购。

手机上再下载自己支工资的银行,我还办了一张借记卡,也把卡的银行app下载到手机上。这样购物可先借银行的钱,每月定期还上就行?

手机上又下载支某宝,把银行卡、购物都连起来,每月工资下发后马上存在宝宝里,购物用透支卡支付,这样可多得一个月红资利息。

别小看这利息,日积月累也比较客观,这几年光这块收入近八万元!要是像前几年那样高的利率,更是一笔客观收入。

这样做避免去银行排队,节省时间,也不用数钱担心数目不对。特别逢节假期前银行人特别多,每当看到银行长长人流我暗自为自己的聪明做法高兴。

我把这购物理财方式告诉了同事,说真的当时要不是关系好我真不想说。这么省事省时省力收益远比银行高的好办法,为什么不用?

我原以为同事听了会跟高兴,会说感谢我的话,可每想到他说,他父母就相信那张纸———存单,觉得钱放到手机里看不见摸不着,很不放心。

这几年银行也与时俱进了,用了自动存取款机,但是我觉得效率还远远不够,老年人习惯不好改主要是不会用,如果年轻人帮助老人学会使用,我想他们会接受的。

帮助老人学习使用手机存钱,既是孝顺老人,让老人不用出门就能办理,又能确保人身安全,不会出交通事故,保证资金安全,收益还远比银行高,何乐而不为?

欢迎您对我的回答留言!

请关注我,每日为您发恋爱婚姻情感内容。




日得人生


最近,各大银行也纷纷节后复工,于是就有网友到银行去办事情,但是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很多中老年人排队把钱存入银行。对此,理财经理还表示,中老年人手里都有一点钱,他们早已养成存钱的习惯,凡是年中、年底或年初需要应对考核时,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老年人才是我们争取的目标对象。

可能对于年轻人来説,现在银行利率又这么低,中老年人还习惯把钱存银行,实在有些不可思议。对此,我们认为中老年人选择把钱存银行也无可厚非,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近年来线上线下理财产品频频爆雷,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血本无归。同时,银行理财产品也在2020年打破刚性兑付。再加上国内经济下行,各种投资风险上升。所以,那些厌恶风险的中老年人,还是更愿意把钱存银行,至少资金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第二,从表面上看,银行存款利率不高。但是,现在银行也在搞金融创新,不仅是民营银行开出的存款利率高达5%以上,各类商业银行先后推出了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还有大额存单,特别是三年期的大额存单,年收益在4%左右。如果遇到要提前支取,大额存单则可以靠档计息,不会被当作活期存款。而且大额存单还可以抵押、转让出去。所以,大额存单深受老年朋友的青睐。

第三,国内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央行货币政策持续宽松,造成了国内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裕。这除了导致人民币汇率跌破7关口外。还有银行的各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在下行。特别是宝宝类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更是跌至了3%以下,而银行理财产品的利率也已经降到与大额存单的利率差不多。既然其他理财产品在利率上没优势,那么储蓄存款的安全性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第四,很多老年人存钱是为了应对不时之需的(比如要买大件家电、大病诊疗、出国旅游等),而不是要获取高收益的。他们把每个月剩的钱去存起来,积小成多,聚沙成塔,几年下来,也能存个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所以,对这些老人来説,银行的利率高低不重要,重要是资金安全和流动性好。

很多老人习惯把钱存银行,在他们看来,社会上各种理财产品频频爆雷,现在只要自己资金绝对安全、流动性好就可以了。同时,目前各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在趋势性下降,银行大额存款、结构性存款等收益率在上升,理财产品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更关键的是,老年人存点钱为的是应对不时之需,高收益率、高风险理财产品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能随时拿出来应急,这才是关键所在。老年人习惯于存银行的原因有很多,他们普遍追求的是比较保守的投资策略。


不执著财经


对于老年人,存款不放银行就是风险,尽管利息很低。

为什么会这样?

简单而论就是,经济不景气时,只能靠政策先堵死其它的钱生钱的渠道,然后再用另一政策去到逼大众消费。

老年人存钱不容易,忧患意识很强烈,所以,那怕银行利息再低,甚至没利息,他们也会把钱存在银行以备万一,除此之外又能怎样。


傻逼净说实话


老年人喜欢银行存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风险偏好因素。老年人不愿意承受风险以换取更高收益,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注重资金的安全性。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二、信息有限因素。老年人无法像年轻人一样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对于很多新的事物理解能力有限,他们更愿意在他们原有的认知范围内做事。

三、操作能力因素。老年人购买理财的话,基本都只能到银行厅堂操作,流程复杂也不易理解。而存款是他们习以为常的事,操作起来很顺手。

四、信任程度因素。老年人因为不了解,所以对新事物都是存在着疑虑。相比之下,他们更信任银行,而对社会上其他的各种理财机构,存在着不信任感。

五、习惯因素。老人通常都是比较固执,一个习惯一旦形成,绝不会因为某些原因而更改。

我是空谷财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空谷财谭


老年人习惯把钱存到银行里面,这个和他们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的。

现在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往前推三十多年,也就是他们年轻的时候,中国是一个什么状态?改革开放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人们的收入还不是很高。那时候,“万元户”就代表着有钱人,是成功人士的象征。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跟我说那个时候的钱值钱,现在的钱不值钱了,钱的购买力不一样。这一点,我是承认的,这些年来货币确实有贬值的情况,但人们的整体购买力,还是有很大提升的。

正因为人们购买力的提升,现在的年轻人敢花钱,而现在的老人,年轻的时候,因为没钱,所以想方设法存钱,也就养成了攒钱的习惯。这是老年人习惯存钱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理财途径的限制。现在的老年人,年轻的时候,家里能有电视就是好家庭了,他们接触各种信息的途径有限。关于闲钱的处理,那时候的人们要不就是借给亲友,要不就是存银行了。银行存款可能是那个年代年轻人能接触到的唯一的金融服务了。

年轻的时候,接触的就是存款这项业务,年老了还是按照年轻时习惯操作。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现在的许多老年人抗风险的能力较弱,不敢进行理财投资,怕赔钱或者是上当受骗。一个老人有了被骗的经历之后,他周边的老人就都不敢进行理财投资了,怕被骗,所以存银行是最保险的选择。


红枫财侠


这个问题中说到了老年人那么老年人自然是求稳定求安心。

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投资需求,当我们在20岁30岁的时候那么投资是比较激进的,这个时候迫切希望是赚到人生的第1桶金,实现人生的飞跃,改变自己的生活。

当我们成家以后,到了有小孩的这个年龄段,那么我们的投资将更加趋向于稳定和平衡,因为我们要给家里一个合理的收入来源,但是同样也要保证财产安全。

当我们年老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想着拥有一个平静祥和安稳的晚年,不希望再去惊悚那些大风大浪大起大落。

总之,每个年龄段都有他自己的不同的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


猪仔妹说理财


银行存款利息很低,可为什么很多老年人还是喜欢把钱存在银行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习惯。因为现在老年人基本都已经60多岁了。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理财渠道,也没有那么多的理财产品。

他们的钱要么存在银行,要么就购买国债。时间久了也就形成了习惯。等到理财渠道极大丰富,理财产品遍地开花的时候,他们也已经老了,传统的理财意识和习惯,使得他们对当前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财市场并不感冒。

也有人说是因为信任。长期以来,人们对银行形成了心理依赖,同时也对银行具有了天然的信任。认为银行是最安全的,可以把钱放心放在那里的一个地方。银行就像他们的亲人一样。

有很多退休老人们,银行是他们最愿意光顾的地方。尤其是发工资的那一天,他们总会出现在银行柜台前面,亲手取出自己的工资,然后再存进去。哪怕只是让钱经一下自己的手,也觉得踏实。

我的老丈人八十多岁了,自从退休之后,几十年风雨无阻,在每月发工资的那一天,一大早就高高兴兴的去了银行,把工资取出来,虽然已经经过了点钞机,老头还是习惯性的数来数去,最后又如数地存了进去。

有时候家里人觉得他年纪大了,说帮他去取或者通过网银转存,他都不同意。当然我们心里知道,老头即使不取钱,到银行走一趟,心里也踏实。

习惯也好,信任也罢。老年人选择把钱存在银行,是最正确的选择。这也是财富管理的本质,安全是第一位的,老人们也并不是太看重收益。

老人们存在银行里边的钱,是他们一辈子的心血,是他们的养老钱、保命钱,不能有一点点闪失。

这也就是说,老人们为什么喜欢把钱存在银行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