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现在的学校打着研学的名义,让学生自费旅游,老师一起免费玩,你怎么看?

皖临农人


上次我提的同样问题,竟然没人敢回答。

因为我知道研学的潜规则。学校把学生打包给“执行”机构(大部分是以前搞拓展转型过来的),家长给学校钱,研学执行机构从学校接货儿赚钱,这是个利益链条。

去年一直到今年3月,一朋友从拓展转型的研学机构一直拉我入伙儿,迫于人情我用了一天时间跟小学三年级的项目,只因为感觉和欧美发达国家的研学宗旨,或与国家倡导的研学方针相去甚远就婉拒了。没想到,这事儿居然在自己孩子身上演戏一遍。

重点是研学,但马铁掌钉在马屁股上——例题太远。成了一个“新产业”。哎……!


兰兮阁主


研学旅行我作为家长参加过一次,因为都四年级的小朋友,班级二个老师很难管理54个孩子,从准备食材到联系车辆,到了基地个个就像出笼的小鸟,一路撒欢,有的同学拼命往前跑,有的同学像蜗牛在后面慢慢移动,班主任是45岁的女生,举着班旗往前追赶着前面的同学,稳住局面后倒回来给后面的同学加油,让他们不要掉队,如此反复几次,我明显感觉到老师体力不支,风吹散了他的头发……那一刻,我鼻子发酸,其中一个同学在学习陶艺的时候,几次偷偷离开,躲到看不见的地方玩游戏,老师急出了汗,呼唤着学生的名字,因为一个都不能少……后来有学生自由活动时去攀爬吊桥而落水……老师真的是撑不住了,崩溃了,眼泪在眼睛里打转,但是她迅速调整情绪,安排我们有的烧水,有的准备生姜可怜驱寒,有的去买衣服…………总之很多很多插曲,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说了怎么多,我想告诉你的是,作为家长,打死我也不想参加第二次,累成狗,白天做饭负责她们的安全,担心他们打架,晚上不敢放心的睡,上下床,怕上床的小朋友起夜摔下来……。总之,希望你去体验一下,或许会改变你的看法。


流动在晨曦里的炊烟


你好,我是涛哥,一名公立学校的老师,我觉的我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于研学,您可能有误解,我是县城中学的老师,我们学校每年多次去研学,每次研学的地点都不一样。比如这学年的研学主题是了解家乡,一月一次,去各个乡镇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都有哪些风土人情,有哪些名人,有哪些小吃,也参观各个乡镇的标志性地标以及各乡镇的建设情况。

我们学校的组织形式是这样的:

一、自愿报名,一切本着自愿的原则

二、学校,家委会,第三方(旅游公司)坐在一起商讨具体细节,这里学校只监督,等家委会和第三方商量好了,然后需要学校盖章,是个三方合同。

三、这个就是您关心的问题了,钱的问题,学校是不出面的,具体多少钱在第二条里讲到,由第三方和家委会商讨决定。

四、关于老师,学校里一般至少要派三名教师一同前往,一名团委领导,一名带队老师,一名讲解老师,这个人数要看去研学的孩子多少。老师的钱呢是学校出资的,而且是去的哪个老师和需要交多少钱都在教育局有报备的。

五、研学结束后,参加的学生都需要写感想,然后定期有学生研讨会,学校还会表彰优秀学员。

从这学期的情况来看,孩子们收获很大,所以,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应该多搞。

寒假学校也组织了研学活动,杭州三日行,周一刚跟家委会和第三方签订了合同,参加研学的学生达到了263人(这是周一例会领导通报数据,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增加),真心的希望这次研学活动能让孩子们有更大的收获。

我是涛哥,致力于初中数学研究14年,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启发,谢谢!


涛哥初数


坐标西安,我是小学数学老师。原来每年有2次研学旅行,2019年后,每年4,5,6年级只允许一次研学旅行。其实每次研学旅行,学校都强行不允许老师请假的,(如果允许的,估计愿意出去的老师并不多)因为研学旅行,孩子们非常兴奋,老师从开始整队,就要不停的强调纪律,不停处理坐车中孩子的突发事件,不停的清点人数,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中,害怕哪个孩子丢失。记得上次去海洋馆,老公问我海洋馆怎样,我忽然不知道怎么答,很大,很多鱼,没有了。因为只记得黑漆漆的,总害怕把哪个孩子摔倒,出现踩踏事件,所以就没时间欣赏。第一次2天研学旅行,孩子们兴奋的睡不着了,有人偷偷报告别人要晚上溜出去玩,老师守在酒店门口堵截,从10点堵到3点,一个一个门口偷听,确认孩子们睡着了,老师才好睡。所以研学旅行一般都选择在快接近周末的日子,因为老师们被折腾的只能休息了。


思考让我着了迷


我参加过一次研学旅行。旅行应该是让人高兴的,但是我很不高兴。除了作秀,屁用都没有。毛泽东当年真是为国为民去研学。可是我们的呢?所以,不管自费不自费,我是坚决反对所谓的研学旅行。所以第二次,在校务会议我曾经反对搞这些劳民伤财形式主义的活动。但是独木难支,大家都想借机去玩。说是上面的意思。并且还想去远地方。上面的意思我没能力反对。但是对于去远方,我是坚决不去。我发狠说谁想去谁带班去,反正远地方我不去。安全是一方面,经济能力又是另一方面。尽管校领导考虑给带队老师免费。可是所有的钱还是出在学生身上。收钱的是班主任,挨骂的也是班主任。出了安全事故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倒霉的还是班主任,所以远地方没去成,一些老师背地里就骂我跟人不一样。



世界上最小的主任6


现实就是这样!不管我们老师怎么做,总会有别的声音在打击我们。我也是一名老师,组织春游我们老师都会提心吊胆,生怕孩子磕着碰着,一路上问喝不喝水,要不要上小便,注意别走散,跟上队伍,每隔五分钟就得停下点名!其实我们老师不爱去,就觉得这样的活动孩子喜欢,也是增加孩子的阅历!可惜呀!总是抨击我们这些一线老师


精分普洛斯


我11年上的大学,学的艺术,一般到了大二专业老师会组织一次或几次外出考察,这个当成一个课程,最后要交作品,比如绘画写生或者他留的作业,这个可以自愿选择去或者不去。不去的学生,这门课程也能过。一般来说去外出考察,游记多一些,花费的钱不多(对比自己去相同的地方的花费),可能是因为统一食宿。大学生出去长长见识或者就是单纯的玩一下也可以,学东西全靠自己努力。后面一次考察就是到了大四临近毕业的时候,叫毕业考察,去几个大城市或者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公司企业去参观,这个不要期望能通过这个考察就能留在心仪的公司,还要付出很多,这次考察会比前几次实用些,但是对于今后就业只能是提供个大概方向,也有些鸡肋。


火锅218324013


我们河南许昌这也是 ,就是去离学校三公里的一个废弃又重新改造了的中学幌子是研学旅行三天两夜300块钱,刚开始是说自愿的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没有几个报名的。后来校长发话了每个学生必须要去,不去的话和小升初有关系要算到升学考试的分数里


两位小爷的妈妈


反问一句,你报旅游团出去玩,有见过带团导游也交费的吗?

至于学校是否打着研学的名义让学生自费旅游,如果你有疑问,可以咨询学校或者教育局,这次游学是否符合规定,甚至可以不给孩子报名参加。老师免费一起玩,我想说的是老师真的是去玩的吗?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服务,保证学生安全,保障活动正常进行吧。我觉得一次游学,老师的工作量和付出的精力可不比在学生上课轻松啊。如果是对学校组织的自费旅游有疑问或意见,就说学校好了,真没必要把老师也带进来,别说免费了,给钱都不想去呢,这么多孩子,责任太大啊!

个人拙见,欢迎探讨。


爱学岛


现在的学校打着研学的名义,让学生自费旅游,老师一起免费玩,这是变相的接受学生贿赂,而是明目张胆的要求学生向老师贿赂。


这表现出了一点,就是现在的一些学校和老师已经忘记了教育的初衷是什么。

同时,也看到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是怎么要让焦虑蒙了心智了。


先说第一点。

研学旅行是在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全国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

研学旅行本身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简单理解为就是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很接近于很多人羡慕的西方教学方式。因为研学并不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因此只是在一部分的地方试行,而各个地方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规则。

我们看到一些地方提出的要求是“要坚持自愿的原则”、“要坚持食、宿、学统一的原则”、“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等。

可见,这本是自愿的,学校和老师不能强制要求。

关于学校找学生收取费用可以理解。既然不是必修课,那么学校的可能就没有专门的经费来开展这个活动,学校只是组织方和协调方,学生当然要自费。就好比旅行团一样。


但是老师的费用也要帮着出就不太合适了,既然是学校本着教育的初心,如果无法承担所有人的费用,可以适当给予老师补贴不应该把费用压到学生身上。


第二,研学旅行的意义究竟有多大,恐怕也是见仁见智了。

有条件的家庭就当是让孩子读个假,没有条件就好好利用假期引导孩子好好学习。如果可以就来个周边游,既满足孩子旅行愿望又不会有太大的经济压力。还能和孩子提升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