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日本军人的剖腹自尽能一下死去吗?是不是日本军人都有剖腹自尽的资格还是别的?

夏有凉风61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并没有所谓的“剖腹”这种称谓,日本军人过去的自杀方式,名为“切腹”,这种切开腹部自杀的方式主要是在日本武士阶级所施行,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有尊严的死法。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切腹自杀的,往往在封建时期仅有被主上赐死的时候才能使用“光荣”的切腹自尽方式,而身份地位的人或者被剥夺名誉的人自杀或者被处刑才会有斩首和自刎等方式。

那是什么导致日本武士乃至军人形成了以“切腹”为高尚的自杀方式呢?根据日本近代教育家新渡户稻造的一书《武士道-日本人的精神》中所阐述:日本人往往认为腹部是寄托灵魂和情感的地方,而为了表现自杀时候的勇气和魄力,切开腹部是很必要的。腹部是人体血管、神经以及其他重要器官的重要密集位置,所以当使用刀刃切开腹部的时候,会产生极大的苦楚,使得自杀的人生不如死。要有勇气承受这般苦楚的人,必然是一名极其优秀的武士,所以且不说什么人有资格去切腹自尽,单论真的敢去做的人,必然是寥寥无几的。

切腹自尽经常做不到“一击毙命”,在江户时代,日本武士多采用“十文字切”,即使用短刀将腹部切开成十字状,并将肠子等器官拖出体外,直至流血而死。但后来该方法逐渐不再使用,主要原因并不是过于残忍和痛苦,而是由于需要做到“十文字切”的手法过难,很多武士无法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

所以到了大正时代之后,传统的“十文字切”发展成为了“一文字切”,即只在腹部划一刀然后将刀刺入腹部。但是“一文字切”并不容易致死,这就会给自杀者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痛苦,这样子的“尴尬”自杀情况,需要通过介错来补刀。

切腹现场(戏剧,非真实拍摄),一名手持长剑的介错者站在后方

介错的施行者一般会是自杀者的亲朋好友,但是如果敌人被自杀者的勇气所折服,也会自愿担当介错者。在切腹的时候,如果自杀不成功,没有立即死去的话,后方的介错者将会按照预先的计划,直接将自杀者的头颅砍下,但是却仍会连接一丝皮肉,以表示剑术的高超。另外有些军人畏惧自行切腹,所以会使用木扇来代替切腹小刀,真正的死亡还是会被站在后面的介错者完成,虽然仅仅只是做出了形式,但是却给切腹自杀者最后的心理慰藉,以表示自己仍是“勇敢的武士”。


科罗廖夫


切腹又名割腹、剖腹,是日本古代独有的一种自杀方式。这种方式并非古已有之,最早的记载是在永祚元年(989年),传说大盗藤原义在被捕前,用刀将自己的腹部割开,然后用刀尖挑出内脏,抛向搜捕他的官军。

切腹的开始盛行是在镰仓幕府以后,因丢失阵地而引咎切腹,或耻于被擒而阵前切腹,占了绝大多数,一直持续到战国时代。德川家康江户开幕以后,社会秩序相对平稳,因殉死而切腹,和作为刑罚的“诘腹”,这两种方式逐渐占据主流。虽然幕府严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无法阻止这一历史性的趋势。



至于为什么选择切腹作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现在普遍认为:古代许多国家和民族均主张人的灵魂是寄宿于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将自己的灵魂向外展示的时候,采取切腹以示众人的方法和仪式。

切腹最常用的工具是胁差,即长约一尺的短刀。武士在从容切腹的时候,都会脱卸铠甲,身着代表死志的白衣,然后跪坐在整洁的布毯或毛毯上,解开衣襟,露出肚腹,再将胁差插入腹中。切腹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一字形腹”,即用右手执胁差深刺入左侧肋骨下,然后刀刃稍微上翻,一字状横拉到右侧腹。还有所谓“二字形腹”和“三字形腹”,则是在一字形腹的伤口上方或下方,再横拉一刀或两刀。最罕见的是“十字形腹”,即在一字形腹的基础上,不拔出胁差,而直接将其抽回到靠近脐部处,先向脐下豁开,再从脐下向咽喉方向上划。



武士切腹,有很多经验和技巧。首先,为了表现自己的英勇气概,切腹的时候不能闭上眼睛;其次,身体倾倒的方向应该是正前方,因此整个切腹过程中,膝盖要并拢,身体要略微前倾,并且为了保证向前伏倒,如果袖子够长的话,可以压在双腿底下。胁差上一般也都裹以吸水性强的白纸,以免鲜血污秽了尸体。

然而割开腹部并不一定会死,更不会立刻就死,据说如果切腹不得法,人要长达七十二小时后才会断气。因此武士在完成整个切腹过程后,会将胁差从腹腔内拔出,然后直刺心脏。为了防止切腹后即脱力,没有能力再刺心脏,一般情况下都会配一名“介错”,在武士完成切腹动作后,从后挥刀斩断其头。介错的技术要求很高,首先,必须在武士切腹后前倾的一瞬间出刀,其次,虽说一刀断头,却不能全断,要在咽喉部位留下一点皮肉相连,以免头颅滚远。



切腹是非常痛苦并且很讲究技巧的自杀方式,因此非武士阶层一般都没有切腹的资格。而女性、儿童自杀,一般是以胁差自刺咽喉,也不会采用甚至不被允许采用切腹的方式。至于近代的日本法西斯作家三岛由纪夫切腹,用的竟然是长长的军刀,那实在是太不专业,也太可笑了……


历史伶俜者


有勇气就可刨腹?不可能!除去勇气还要有很多要求…

日本人剖腹自尽一刀子下去,想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仅仅一下完成,这是不可能的,会遭到耻笑的,就算你刨腹将所有的都拉开的话,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咽气,这个过程这么痛苦等级不用说都可想到,为什么还要有这种死法呢?被执行刨腹的一般都是丢失阵地、战争失败、耻于被禽想保住名誉罢了,最早的一套完成的刨腹是以“十字形”结束,从左腹部到右腹部划出“一字形”,胸口到下腹划成“一字形”,形成一个完美的所谓“十字形”,最后拔剑刺入喉部,以示自己的的忠诚,当然日后也有了“一字形”“二字形”、“三字形”。



日本人的剖腹自尽一般人可享受不起这种待遇,这可是贵族的专属,日本的想完成刨腹自尽这个全过程是很困难的,首先你必须是贵族身份,最低身份也嘚是武士级别的了,其次家中还要有祖传的刀,最后还有有一个和你身份等级一般的人和你共同PK这切腹,身份比你低这也是不行的,所以一般人很不容易满足这三条条件,所以在当时这是一种“崇高光荣”的死亡方式,就像咱们古代社会犯事皇上赐条白绫、赐杯毒酒,给你留个全尸,我们还要磕很多头,在那大喊跪谢隆恩呢!在这个刨腹过程中,身穿庄重的服饰,腹上刀痕不许皱折。无论你选择怎样刨法,多疼都要自己忍着绝不能倒在地下,身体是不可倾斜和晃动的,就算死去时候也只能脸面朝地,不可正面朝天,这样是一种失态的表现,会被耻笑,也不能露出一丝一毫的痛苦表情和发出痛苦声音,临死时都要保持清晰的意识,按着动作逐一完成,不可乱了分寸,刨腹时是需要双腿紧闭双膝合拢,不允许张开,否则你的刨腹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这些刨腹动作都是给男人的,女的要进行刨腹也是同样要求但女性刨腹时必须绑上双腿,这是为什么呢?就是怕刨腹过程中,女性忍不住疼痛,腿会岔开展现出不雅的画面,所以刨腹考验的不单单是勇气了……

“介错人”这个词也从切腹中来,这个人的作用是在切腹人完成所有动作后,在他最痛苦的时候给予斩首,一般“介错人”都是亲朋好友,也要有一定的技术才能够胜任。若没有“介错人”的帮助,数十个小时或都几天之后死去的都有。



我们都知道日本近代文学作家三岛由纪夫,曾进行刨腹自尽,一切按着过程走,头部系者“七生报国”的头巾,白布紧紧裹着要切的腹部,一刀慢慢下去肠子从伤口流出,但不幸的是,同来的“介错人”刀技不佳,连砍数次都没看下其头颅,三岛由纪夫痛苦难忍,试图咬舌自尽。

刨腹自尽难度系数高,身份要求高,有勇气也不一定能够达到刨腹标准!!


阁小下


剖腹,是一件极其痛苦且漫长的死亡过程,非有坚韧毅力之人,是没有勇气剖腹自杀的。

前几年抗日神剧盛行的时候,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战败的日本军官为了不当俘虏,都会在最后一刻,选择剖腹自杀,电视里导演没有安排演员表演出剖腹之后,漫长的死亡过程,而是在肚皮上一刀下去,该军官立马就魂飞魄散了。

实则不然,由于剖腹时无法伤及人体的核心内脏,所以剖腹者是无法立刻死去的,若无外力的帮助,剖腹者是要经历极大的痛苦之后才会死去,简单的说就是血流尽了。



例如二战时期的日本名将阿南惟几,就是在长沙与抗日名将薛岳对战的那个日本高级军官,在日本战败之后,不愿被美军俘虏,因为他知道落到美军手里,肯定是必死无疑,因为他曾经解剖过一批美军的飞行员,所以他为了保留自己作为日本军人最后的一点尊严,选择了当时最盛行的自杀方式剖腹。

不过,由于阿南惟几剖腹时的手法不当,也有可能是阎王不想收他,导致其在剖腹之后,长达6个小时依然没有死去,这期间的痛苦绝非常人所能想象的,最后还是在他人的帮助之下,才最终断气。


为了让剖腹之人,在死前把痛苦降到最低,,日本又兴起了另一个职业“介错人”,就是在剖腹之人,剖腹自杀的那一刻,介错人马上砍下剖腹者的人头,这样其就可以迅速死去,且没有承受多大的痛苦。


清史宴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切腹是一个漫长死去的过程。

因为传统的切腹只是将腹部切开,往往不伤及内脏,而肚皮上又没有动脉。

所以切腹者很难死去。

如果没有助手介错斩下切腹者的头颅,切腹者可能维持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的垂死挣扎。

日本历史上最早的切腹者,叫做藤原保辅。

这个武士用刀切开肚子自杀,然而直到第二天才死去。

这种很正常。

古代主要有两种切腹方式,一种是切十字,一种是且一字。

一般来说,切十字比较容易死去。因为切十字后,还会扯出内脏,导致人失血过多而死。

但是,切十字的难度非常大,而人体腹部神经很多,切开的痛苦很大,普通武士是无法完成的。

所以,切腹逐步变为切一字,也就是在腹部从左到右横切一刀。

但这种切法往往不会伤及内脏,只是切开腹部的肌肉而已,所以切腹者长时间不会死去,必须有介错帮忙斩首。

如果没有介错,那么切腹者可就惨了。

二战日本投降时,陆军大臣阿南惟几羞愤切腹。在切腹前,天皇曾经直接责骂阿南惟几打仗打输了,还不能妥善的善后。

阿南惟几不愿意投降,又无法继续坚持作战,只得切腹自杀。

其实,阿南惟几知道一旦投降,他肯定难逃一死。抛弃别的不谈,阿南惟几曾经下令活体解剖过一批美军飞行员,美国人一定会报复的,将他绞死。

阿南惟几切腹后,长达6个小时不死,最后被注射了一针毒药这才死去。

这还不算最夸张的。

神风敢死队创始人大西泷治郎,也是切腹而死。

他忽悠4千日本青年去神风送死,自己也没有办法不自杀。

大西泷治郎切腹后,由于没有向阿南惟几一样切到内脏,死的更慢,前后长达15个小时之久。

原则上,日本军人都可以切腹,但女人和平民一般不会切腹。

其实,二战日军的切腹多是象征性的,阿南惟几和大西泷治郎这种非常少。

切腹的军官往往是用军刀朝肚子上一笔画,介错就对准他们后脑开枪,他们其实并没有切腹,而是被枪杀的。


萨沙


切腹是日本武士发明的一种变态死法,说白来就是在死前“装个逼”。


切腹者在切腹后并不会立刻死去,而是会痛苦的挣扎几个小时以上,最后因失血过多而死。后来他们觉得这种死法太痛苦,于是又为切腹者配备了一个介错人,介错人的任务就是在切腹者完成切腹仪式后,用锋利的刀将切腹者的头砍下来以减轻他们的痛苦。

日本历史上最痛苦的切腹者,是个叫三岛由纪夫的日本作家!他崇尚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为了圆自己“武士道精神”的梦想,所以他“装逼”,选择切腹来完成自己的心愿,在切腹前他系上了一条写有“七生报国”的头巾,当切腹前的礼仪完成之后,三岛由纪夫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去,这时悲催的事情发生了,他的介错人因为没有相关经验,用刀在三岛由纪夫的脖子上砍三刀都没能砍下他的头,当时疼得三岛由纪夫试图咬舌自尽,最终由另一个在场人员用刀砍下了三岛由纪夫的头!由此可见,一个好的介错人对减少切腹者的痛苦至关重要!



日本军人切腹,他们为自己选择的介错人,一般都用枪在他们切腹后朝自己后脑门来一枪,用来减少自己的痛苦!然而也有个例外,二战日本战败后,日本陆军大将阿南惟几选择以切腹来结束自己罪恶的一生,但他却没有为自己准备介错人,在他切腹后,竟然5个小时还没死去,痛苦的他又用匕首刺入自己颈部,就这样又苦熬了个把小时,最终军医用毒针才结束了他罪恶的生命。


当然,日本军人以切腹自杀来结束自己罪恶一生的远不止阿南惟几一个人,他们以为这样就能为天皇尽忠了,其实他们的行为真是可笑至极!


唐古看今


日本军人的剖腹自尽能一下死去吗?是不是日本军人都有剖腹自尽的资格还是别的?(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上吊、服毒、割腕子、抹脖子等等,自杀的方式有千万种,日本军人为什么非要选择最痛苦的切肤自杀呢?

日军崇尚武士道精神,剖腹自尽恰恰是英勇的武士的死法,所以,尊崇武士道精神的日军就选择了破腹自尽。

其实,这和日本人的认知有关系,在日本,刀是武士的象征,用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更符合武士的身份,在日本人心中,稻谷是有“稻魂”的,而“稻魂”能够充实自己的灵魂,所以,日本人认为灵魂并不是位于脑袋和心脏,而是在肚子里,切腹,一方面能够释放灵魂,另一方面可以展示忠诚,还能震慑敌人,展示自己的勇气。

因此,切腹也就成了日本武士自杀的标准方式,并且有一套标准的切腹仪式,对仪容、眼神、坐姿、工具、刀法都有要求。

首先是选一个好地方,然后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以白色或浅黄色为主,头发要扎起来,最好扎高一点,然后用刀在肚子上横拉一刀,有时候甚至是二刀、三刀,能达到三刀的就是神级切腹手了,一般人挺不过两刀,切腹时,尸体不能向后倒,否则让人耻笑,还不能蒙上眼睛,膝盖不能岔开。

如果按照标准的自杀流程,切腹者不能立即毙命,至少要承受5到6个小时的痛苦才能死去,像爱情公寓里关谷神奇所说“我分分钟切腹自尽”是绝对不行的。期间的痛苦程度可想而知,因此,介错人也就产生了,一般情况下,切腹者都会找一个亲信来当做自己的介错人,在自己完成切腹后立即砍掉自己的脑袋,来个痛快。介错人最多有三个人,负责砍脑袋的叫“大介错”,负责端工具的角“助介错”,负责检查尸体的叫做“小介错”。

即便是这样,还是很痛苦的,有的人还是无法忍受,怎么办呢?日本人还有招!那就是“扇腹”,切腹者用木刀、竹刀或者是扇子,在自己的腹部象征性的画一下,介错人就手起刀落将脑袋砍下来,然后对外宣称是切肤自杀,这样既不用承受那么大的痛苦,还能用切腹的仪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要不说还是日本人头脑灵活,切肤自杀都能掉包。

(这种拿长刀剖腹、枪支介错的根本不符合正规流程,条件艰苦,只能凑合了)

因此,不要认为日本武士和军人像影视剧中的那么勇敢,很多的切腹其实都是虚假宣传出来的,比如著名的赤穗事件,47名义士被下令切腹自杀,实际上他们都是被斩首的,对外宣传是切肤自杀,到了江户时期,武士们更怂包,直接服毒自杀,然后让介错人斩首,对外还是宣称切腹。

剖腹自杀成了武士道的最高典范,古时候的日本武士,剖腹自杀是一个必修课,后来,随着军国主义的盛行,武士道精神逐渐被曲解,并被应用到军队,一般是在战役中失败,或者是重大战略出现失误,就以剖腹自杀来谢罪,日本军人认为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为天皇战死,在战场上战死或者是自杀才是最理想的归宿,可以为自己的家人带来无上的荣耀,剖腹自尽这种残忍的方式被视为是最好的灵魂归宿,也是最高的精神境界。1882年,明治天皇颁布的《军人敕谕》就明确记载军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自杀,1941年《战阵训》中也写到,生不受虏虐囚之辱,死不留罪恶之污名。在这种“耻辱心”的鼓励下,日本军人认为剖腹自杀是很自然的。

这么有仪式感的自杀方式,并不是每个日军都有资格的,只有军官才有资格剖腹自杀,剖腹用的刀不是军官标配的指挥刀,这一点《让子弹飞》中张麻子说的很对“剖腹用短刀,长刀归介错人”。

其实,电视中日军动不动就切肤自杀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因为不但痛苦难忍,而且容易出丑,在刀刺入身体一瞬间,往往痛得哇哇乱叫,如果身边没有介错人,死不了活不成,要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在痛苦中死去,所以,二战中,绝大部分日军都是投降,例如1945年8月,苏军发动远东战役,关东军被击毙9万,近60万投降。

据日本永松浅造的《自杀终战殉国者记录》一书中,绝大部分日军是投降的,815战败投降时自杀者527人,其中大将5人,中将11人,少将6人,大佐16人,这些高级军官只占自杀者的5%,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是用枪自杀的。

臭名昭著的东条英机,应该是对天皇最忠诚的人了,最终也是选择用枪自杀,他还让护士在自己的心脏部位画了一个圈圈,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死成,被美军救过来给判处绞刑,小编认为他根本就不想死,还抱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用枪自杀只不过是给外人看的而已,“天皇陛下、国民们,不是我不死,是死不了呀”。

总体来看,日军有胆量选择剖腹自杀的是少只有少,我看《让子弹飞》中小六子剖腹取粉倒是挺爷们儿的。


葛大小姐


关于鬼子割肚皮这件事儿还真有的说,但咱们得明确的是这套手艺他们其实也是模仿来的,史书里记载第一个切腹而死的人是战国刺客聂政,他杀死侠累后怕连累家人,于是以剑自毁面容、挖去双目,再切腹而死。到了鬼子那边自然不敢玩的这么狠,所以咬着牙只能割下肚皮而已。

割肚皮起源

在鬼子历史记载中第一个割肚皮的人叫藤原保辅,这傻缺是日本比较知名的藤原氏后裔,然而出身贵族的他却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他成为一名资深的盗贼。折腾到公元988年左右的时候,他失风被抓了。

被抓以后这倒霉孩子为了求关注,就把肚皮捅了一个窟窿,把肠子拽出来玩自残,本来以为能混个保外就医,没想到当时鬼子没人权再加上自己手艺太潮,第二天这哥们就在监狱里见了天照大神。

然而不明真相的狱友纷纷过来围观,还表示这位兄台的死法简直太有创意了,纷纷为这段精彩的表演献上掌声。要知道那阵子鬼子也没啥娱乐活动,只能把小道消息传飞起,最后全日本都知道了,于是这傻缺的故事就被记录在一本叫《今昔物语集》的书里,更加广泛的流传。

割肚皮发展

当时鬼子有个更傻缺的阶层叫武士,这帮二货除了每天打架惹是生非外还很喜欢附庸风雅,没事就整本书捧着装知识分子,还花钱求购诗歌临时前吟诵一番提升逼格。这类傻缺能看啥书可想而知,所以基本都是《读者》《故事会》之类的地摊文学,很巧的是《今昔物语集》就是这种书......

看过这书以后武士们纷纷认为这种割肚皮的死法太有创意了,俺们也要学习,偏巧那阵子正好是鬼子的战国时代和平安时代,几十个乡长打的狗血淋头。于是这帮傻缺开始花式割肚皮,战败了要割、主君不信任要割、生气了也要割。

然而他们很快发现了一个真理,一件事情第一个做的叫牛X,第二个做的就叫傻X了,割肚皮割的满地下水非但没提升逼格,反而因为污染环境被大众所唾弃。按道理说到这份上不割就完了呗!然而头铁的鬼子武士不这么想,他们的想法是一定是我们的割法缺乏创意,必须再狠一点!必须把逼格提到足够的高度。

早期割肚皮条件

  • 首先俺们必须上流社会一个礼拜以上滴,武士的死去当如樱花飘零一般浪漫唯美,所以必须正装割肚皮,衣冠不整严禁出来恶心人!

  • 其次俺们必须是有文化滴,离世诗不能在朗读了,必须手写!而且要么写的公整,要么写的大气,手抖懦夫和北海道文盲禁止割肚子!

  • 第三俺们必须是抗揍滴,为了显示抗揍就不能一刀捅死自己,必须在肚皮上切出十字花才行,而且必须横平竖直!切出曲线来就证明手艺太潮,回家练习250遍再出来继续切!能切出拼音田字格的最牛X,有资格进某国神厕。

  • 第四俺们是爱护环境滴,割开肚皮后自己把下水拾掇好,平平整整的摆旁边的泔水桶里,严禁给保洁大姐增加工作量。

  • 第五必须是咱们武士阶级才能割肚皮,其他什么农民、杂兵、和尚之类的割肚皮应当归类为屠宰业,禁止写进书里。

不得不说这一套下来逼格确实提升了不少,但是请问满地下水和满桶下水到底有什么区别?那还不一样是下水?而且别说切拼音田字格,就是改刀十字花也太他喵的疼了!老子寻个死而已,至于这么霍霍自己吗?

鬼子也怕疼

所以这种十字花改刀法执行了一阵子后鬼子觉得实在玩不动了,于是他们逐渐决定改变玩法。历史记载最后一个玩十字花改刀的人是1912年9月13日为明治天皇殉死的乃木希典,而有历史记录以来割肚皮最多的是幕末时间的武市半平太,他割了自己肚皮三刀,引来无数鬼子膜拜,拼音田字格法至今还没人实践,希望以后鬼子多多实践。

玩不起十字花改刀的鬼子们决定割一刀意思意思就完了,实行了一段以后他们又发现了个逗逼问题,切一刀确实难度降低了,可也不容易死啊!拾掇完下水等半天还不死太尴尬了!于是他们就找了个帮手,差不多了就砍死自己算球!这个人就叫“介错人”,真正牛X的割肚皮是不用他们的。

可是即使割一刀肚皮有些鬼子也是受不了的,要说鬼子这种生物其实很有矛盾性,一边是极度头铁,另一边是无比狡猾。所以他们一边想保持逼格,另一边还不想那么疼,于是一种全新的割肚皮方式诞生了——扇子切!

所谓扇子切顾名思义,就是拿把扇子或者木刀在肚皮上比划一下,然后大喊一声老子切腹啦,然后介错人手起刀落一刀把这货挂掉。自从有了扇子切,别说拼音田字格,就是象棋棋盘都能切出来了。特别提醒的是二战中很多鬼子其实就是用的扇子切,这帮孙子没大伙想的那么狠。

回答问题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除了扇子切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割肚皮很难一下整死自己。鬼子自称肚皮是“人灵魂、情感寄托之处”,事实上那里是人体神经密集的地方,割肚皮会产生巨大的痛感,疼痛会刺激大脑,基本不会马上就死去。即使拾掇完下水也可能拖很长时间,无介错人的情况,可能长达30小时。

第二个问题就有意思了,严格说所有二战时期的鬼子军人都没有资格切腹,因为割肚皮的死法是武士特权,非武士割肚皮不会记录于史书。在日本武士其实是个阶层,在江户时代四等民之首的阶层,这个阶层已经在倒幕运动中被摧毁,他们自称最后的武士叫“土方岁三”。

也就是说土方岁三之后再无武士,那么土方岁三什么时候死的呢?1869年6月20日!至此之后鬼子所有的割肚皮行为均属非法,包括乃木希典那老东西。但武士阶层既然已经灭亡,割肚皮而死就没有啥特殊意义,原则上所有人都可以cosplay,那么剩下的鬼子想死的难看点,咱们似乎也不需要有啥意见。扯淡完毕。


历史吐槽机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剖腹?用这玩意自杀,那可的需要莫大的勇气。咱瞅那电视剧,小鬼子动不动就整剖腹,好像小鬼子都是粗线条压根就不怕疼似的。

其实都是爹生妈养的,都是肉做的,那有不怕疼的,所以小鬼子玩剖腹自杀的真真的没几个,都是放嘴炮说说而已。

啥武士道,论真格的全怂了!

问题

先回答题主第一个问题,能一下子死吗?俺很客气的告诉你,不能。最少整五六个小时,长一点据说得挨上三天,才能死。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拉倒吧,又搁着放嘴炮胡咧咧!人体有多少血?三天?这不逗乐呢嘛?就这量,都能给小鬼子家刷层漆了!”

瞧您说的,俺是个胡说的人吗?

话说这肚皮上他压根就没有啥动脉,就是神经多了一点,而且这地的脂肪那也厚实的可以,再说按照小鬼子那德性,人家切开这肚皮的时候,是不允许你伤了内脏,不然您这就不成功。

所以割肚皮这事,疼那是真的,毕竟神经多吗?但流血这事,真心不多,慢!

所以这操作下来,想要靠流血流死,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不后来的小鬼子感觉这么干太对不起自己个了,死都要死了,还整这么残忍,这受不了,所以后来就有了啥介错人做副手。

主角弄一木刀,要是家里边没有,整把扇子在肚皮上比划比划就得了,这介错人蹲后边找准机会一刀把脑壳剁下来,就完事了。

当然机会没找对,主角临时一缩脖子,这就要闹笑话了,这就得临时补刀,这要补几刀,那也得看情况,要是主角疼了吱哇乱叫,搁地上滚来滚去,您这一刀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您比如1968年那个三岛由纪夫,组织了一个所谓的盾会,跑到小鬼子那自卫队绑架了当时的长官。

蹲在阳台上给八百个士兵演讲,要让他们一起发动兵变。可结果是这八百个人向看傻子一样看他,不仅如此还给他喝倒彩,这事弄的。

最后没辙了,回到室内就玩剖腹,结果这玩意太疼了,由介错人砍脑瓜,结果愣是砍了三次都没把脑瓜砍下来,最后这货疼的都想要咬舌自尽了。最后换了一个介错人,第四次才把脑瓜给摘下来。

这整个就像个相声演员,搞笑的!

所以后来的所谓剖腹那都是剁脑壳的一个别称而已,您千万别当回事。

第二个问题

都有资格吗?俺很肯定的告诉你,木有!

割肚皮这事,大家伙都知道这是小鬼子他们那武士阶层所具有的特权,你如果不是武士,这事轮不到你,你就算是割了,这书上也不会给你留下半个字的介绍,而且你这还是一种犯罪的行为,这是规矩。

而小鬼子那所谓的武士,他们自己个都承认最后的一个武士是一个叫土方岁三的主。这人也不是割肚皮死的,是被一颗子弹怼到肚子上,从马上掉下来摔死的。

这人是在1869年六月份挂的,打从这天开始,后边搁肚皮的那都是违法的,压根就没那资格。

咋割呢?

好了,题主的问题解决了,剩下一点时间,咱了解一下这剖腹是咋来的?他的过程是咋样的?对上面的问题做个补充,有兴趣的同学继续往下瞅两眼。

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叫藤原义的家伙起的头。话说那个时候他藤原家是个大家族,是要钱有钱,是要人有人啊。可就是这么个家族里边,居然出了藤原义这小子,不学好仗着自己个有点舞把操,当起了大盗。

你还别说,开始的时候,小鬼子们压根就没有想到会是这货干的。但老话不是说了,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的,这时间一长,这就被那衙门口的捕快给抓到了证据。

这就上门要拿他,结果这货直接玩了一个狠的,那刀子在自己的肚脐眼上划拉出一个口子,掏出内脏往地上丢。

“吓唬谁呀?”捕快可不管这个,直接拿了人,连药膏都没给他敷上,直接就丢到了大牢里边去了。

结果这人就疼死在了里边,哼哼唧唧哼哼唧唧的这就挨到了天亮挂了。

啊呀!整个过程被大牢里边的犯人看在眼里,那叫个崇拜啊。

咱就说小鬼子那脑回路他就不正常,这事添油加醋这么一整,得咧,这剖腹就成为了武士表忠心的专利。

那么这割肚皮咋搁呢?有一刀流,二刀流,还有三刀流。

这一刀流就在肚皮当中间划一刀完事,仪式感不庄重。

这二刀流分横着割两刀或者一横一竖两刀这叫十字切。横着两刀这不是个事,咱就说这十字切。

向肚子横着一刀,接着从胸口竖着一刀,接着拔出剑里翻开肚子让他的主人瞅瞅他的心是黑的还是红的,最后再一剑插到喉咙里,这才完事。

所以人家正儿八经的剖腹就应该是这十字切,可这么干的,您一个脚丫子都能数的过来,没别的这玩意压根就不是人干的,太疼了。

再有就是三刀,这纯属以数量取胜,肚子上横着来三刀,不提也罢。

后来的小鬼子感觉这么玩,太坏了,他们那祖宗纯属折腾鬼子玩呢?所以一度的进行简化,这就有了后来的扇子切,前边咱也提高过,把肚皮漏出来用扇子在肚子上这么假装划拉几下,仪式结束以后,就由介错人砍脑瓜,这就完事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史


二战的日军视自己的生命可谓如草芥,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为天皇战死,并且认为在战场上战死或者自杀才是最理想的归宿,这样可以为其家人带来无上的荣誉。只要有一令声下,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二战的日军都毫不犹豫的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剖腹自尽这种残忍的方式被视为最好的灵魂归宿,也是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但是,剖腹自尽并不能一下立刻死去,要不然,日本不会发明“介错人”充当助手,来一刀结束剖腹者的痛苦。

日军野战机动兵团第11军的第三任司令官,就是阿南惟几,曾在二、三次长沙会战中与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交手过。其中二次长沙会战间,第九战区第十军李玉堂、第26军及第37军等部没能挡住日军的进犯,王耀武的74军第57师及第58师部也遭到了阿南惟几的重创,由于第11军连续的作战部队急需修整,阿南惟几下令了撤兵,双方也回到了战前状态。因二次长沙会战远远没达到大本营的预期,近卫内阁随之倒台,战争恶魔东条英机走马上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策应南下作战的日军,新官上任的东条英机命令阿南惟几再次发动三次长沙会战。薛岳吸取了二次会战的教训,采取诱敌深入的同时加强了外线作战,待日军深入预定阵地后再全力反攻。急于求成的阿南惟几因轻敌冒进中了薛岳布下的套,第三和第六两个主力师团遭致合围后经过苦战才逃了出来,而李玉堂第十军在会战中重创了第三师团,一雪前耻。三次长沙会战遭到薛岳的重创后,阿南惟几丢了官职,被调回关东军担任第二方面军司令。

阿南惟几虽然惨败于三次长沙会战,但不至于剖腹自杀,反而得以升官加爵晋升为了大将,主要是因为阿南惟几对天皇极为忠诚。由于常年在裕仁天皇身边混有一定的威望,在日本投降前,阿南惟几担任最后一位陆军大臣,以至于在日本内阁打算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时,得到了一些极端分子的拥护,要求阿南主持大局,而阿南惟几本人也是一个极力主张战斗到底、誓死不投降的极端军国主义分子。

但是,日本无论是军人分子还是平民百姓,连经常以上克下的关东军也不例外,无一不对天皇无限的忠诚,在裕仁天皇决定接受无条件投降时,接到命令的人就会立即缴械投降,陆军大臣阿南惟几的对天皇的忠诚在军中是出了名,由于日本大势已去也不愿意听见裕仁宣读的投降书,在当日凌晨选择了剖腹自尽,而且拒绝介错人,经过六七个小时的痛苦挣扎后还未死去,最后在军医的帮助下,一针为阿南惟几结束了剖腹后的痛苦与折磨,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