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真情战“疫”为爱发声」丨严格《一封写给医护人员孩子的信:孩子,我们不是不怕》(朗读:夏周)

「真情战“疫”为爱发声」丨严格《一封写给医护人员孩子的信:孩子,我们不是不怕》(朗读:夏周)

-于文字里静享生活·在声音里感知美好-

「真情战“疫”为爱发声」丨严格《一封写给医护人员孩子的信:孩子,我们不是不怕》(朗读:夏周)

一封写给医护人员孩子的信:孩子,我们不是不怕

朗读:夏 周

▎今日朗读

「真情战“疫”为爱发声」丨严格《一封写给医护人员孩子的信:孩子,我们不是不怕》(朗读:夏周)

一封写给医护人员孩子的信:

孩子,我们不是不怕

亲爱的孩子:

叔叔是记者,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样,今天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逆行者。叔叔和同事们最近接触最多的,就是你们的爸爸妈妈。

看到你们的家书,都提到了害怕两个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凶猛,你们害怕,也为当医生护士的爸爸妈妈担心害怕,担心他们感染得病。

其实,我想告诉你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们一样,不是不怕。

你们的父母和叔叔一样,不是钢铁侠。当我们看到疫情从武汉爆发蔓延全国,我们不是不怕;当我们面对目前还没有疫苗和杀死病毒的特效药,我们不是不怕;当你们的父母每天被蜂拥而至的病人包围,他们不是不怕;当你们的父母每天穿着防护服八小时不能喝水上厕所,甚至穿上尿不湿,他们不是不怕;当防疫物资紧缺医护人员的口罩都不能保证供应,你们的父母也不是不怕;当身边的同事也感染了病毒,我相信,他们一定也会害怕。

但你们的父母和我们一样,我们不能怕。

就像有一位同学的妈妈平时胆子很小,连看到蟑螂都要害怕尖叫。但现在妈妈说:“不怕,妈妈是医生,要是医生都害怕,不去医院值班了,病人可怎么办呢?”

前些天,浙江医疗队支援武汉出征前夕。当叔叔的女同事煜欢问护士刘婷婷,“出征前有什么话想说”,这位26岁的小姐姐一下子声音哽咽,红了眼眶。

即便过去身经百战,临阵上场难免害怕。更何况是年纪轻轻的小姐姐。

煜欢紧紧拥抱这位小姐姐,两个同龄人都是泪流满面。,她们都不是不怕。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疫情肆虐,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小姐姐在朋友圈中这样说。就像同学们在书信里写的,她搭上高铁头也不回支援武汉去了。

你们也可能还都知道李兰娟院士奶奶,73岁的她第二次带队去此次疫情的重灾区武汉。她说,作为感染科医生,控制传染病是我们的责任。

责任,就这两个字让我们不能怕,不害怕,也没有时间害怕。

救死扶伤,就是爸爸妈妈选择这个职业的责任。

报道事实,这也是叔叔阿姨选择这个职业的责任。

有一位同学问妈妈:“妈妈你害怕吗?”妈妈说:“在家里妈妈跟其他人一样也会害怕,可妈妈穿上白大褂后,妈妈就不怕了,因为穿上白大褂妈妈就有了一份责任,守卫生命的责任。你以后也一样无论选择什么职业,记得一定要坚守你的职业责任。”

我觉得妈妈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孩子,我们都有过这样经历,在黑夜里一个人走路也许会怕,但是人多就不怕了,现在爸爸妈妈不是孤军奋战,全国人民都在支持他们,所以她们也不怕了。

同时在黑夜中,只要前方有光亮,我们也不怕了,现在疫情虽然还是很严重,但前方已经有一丝光亮,最近已有不少病人在你们爸爸妈妈的抢救下,治愈出院。

前几天,一位26岁的患者走出医院后开心地说:“虽然你们戴着口罩,但我永远记得你们微笑的眼神。”

能够听到这句话,你们的爸爸妈妈多开心啊。

孩子们,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让我们一起为爸爸妈妈点赞,一起等待他们的凯旋。

中新社浙江分社 严格

「真情战“疫”为爱发声」丨严格《一封写给医护人员孩子的信:孩子,我们不是不怕》(朗读:夏周)

▎作者

「真情战“疫”为爱发声」丨严格《一封写给医护人员孩子的信:孩子,我们不是不怕》(朗读:夏周)

严格

资深媒体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现任中新社浙江分社副社长。

▎朗读者

「真情战“疫”为爱发声」丨严格《一封写给医护人员孩子的信:孩子,我们不是不怕》(朗读:夏周)

夏周

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记者、主持人

「真情战“疫”为爱发声」丨严格《一封写给医护人员孩子的信:孩子,我们不是不怕》(朗读:夏周)
「真情战“疫”为爱发声」丨严格《一封写给医护人员孩子的信:孩子,我们不是不怕》(朗读:夏周)「真情战“疫”为爱发声」丨严格《一封写给医护人员孩子的信:孩子,我们不是不怕》(朗读:夏周)

于文字里静享生活

在声音里感知美好

我们诚邀您拿起手中的笔,以诗歌和散文的形式记录和讴歌抗击疫情中的真情瞬间和感人场景,鼓舞抗疫斗志,坚定抗疫信心。杭州市朗诵协会的朗诵家和会员们将为优秀作品赋予声音的力量,在FM89杭州之声、AM954老朋友广播播出,并通过“大家朗读”、“中国阅读”微信公众号刊播。

● 作品征集要求

原创诗歌、散文等。文内请留作者真实姓名、电话、单位、详细通信地址和邮箱等信息。如出现抄袭、盗用等情况取消资格,由此产生的版权纠纷等问题由当事人承担一切相关法律责任。

谢绝手稿,作品请通过电子邮件附件(邮件主题栏注明“战疫”征文字样)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 特别说明

本次征集作品的目的主要用于公益宣传,主办方拥有作品的使用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