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战“疫”行动|疫情期间如何保证农村“赶场”安全?金凤镇有妙招

疫情期间,如何让有“赶场”习惯的居民避免聚集?近日,记者从高新区金凤镇了解到,为防止农贸市场出现聚集性交叉感染,金凤镇运用“老杨群工”理念方法,创新推出“三改三设”措施,暂停逢三、六、九赶场赶集,有效减少逢场天人员聚集,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的环境。

改变赶场“旧俗”:设立临时展销点

2月3日起,金凤镇就暂停了赶场,并通过小喇叭、微信、QQ等方式告知辖区居民。“现在不赶场了,我还怕买不到东西,结果啥子都有。”家住海兰村的李爷爷说。

对于离场镇较远的村居,特别开设了海兰村、白鹤村农副产品便民销售点,加派4名城管队员和若干老杨群工员每日进行现场巡查,着重分流海兰村、九凤村、白鹤村、海兰云天和上邦居民购物需求。

战“疫”行动|疫情期间如何保证农村“赶场”安全?金凤镇有妙招

金凤镇城管大队负责人张雪梅介绍,为保障辖区居民生活需求,农贸市场依然每天保证一定量的蔬菜供应,“现在城管大队坚持每日对农贸市场、集贸市场巡查检查,组建4支“城管员+老杨群工员”排查小分队拉网式排查走访,对已开业的21个固定门市、20个固定摊位、102个临时摊位建立分类明细台账并动态更新,全面摸清农贸市场底数。

改良市场“门禁”:设置出入检测站

“听说没戴口罩进不去农贸市场了哟,还要排队测体温。”这是金凤镇居民口口相传的农贸市场“门禁”。

为了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监测和防控,金凤镇封闭了农贸市场2个出入口,保留一个消防通道,设置人员出入检查站,分设进出通道,累计出动城管队员132人次,坚持对进入市场的所有人员测量体温和检查口罩佩戴情况。

战“疫”行动|疫情期间如何保证农村“赶场”安全?金凤镇有妙招

同时,金凤镇关闭市场内3家活禽门市,添置2个废旧口罩专用回收箱,每日开市前和散场后对农贸市场展台、门面、路面、公厕等全方位消毒。对允许营业的商家推行佩戴橡胶手套代为挑选措施,禁止进行接触式商品自选,减少人员交叉接触感染风险。

改进卡点“管控”:设定每日通行券

金凤镇还推行“驻点+巡查”模式,实施“三防”即村级卡点设防、小区卡点严防、市场卡点巡防,加强农贸市场人员管控分流,做到逢场天购物人员减少三分之二,基本实现每日人流量均衡。

战“疫”行动|疫情期间如何保证农村“赶场”安全?金凤镇有妙招

场镇内设8个非物管小区卡点,50名老杨群工志愿者全天值守,坚持每户3天1人凭通行券外出购物。凤祥居物业经理欧翔介绍:“由于安置房小区住户集中,我们就实行了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号限时限批次外出采购,进一步控制进出的人数。”龙凤社区的金凤苑小区则实行了逢三六九赶场天,限下午出行的规定,以减少赶场天人流聚集的情况。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唐小堞 通讯员 王彦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