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律新社主笔 | 谢珊娟

从武汉封城至今,

已经整整一个月了。

这一个月来,对于很多人而言,

都过得很煎熬。

这些人中就包括武汉律师。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

2020年,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武汉市法律服务市场将继续焕发新活力。然而,现在一切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场疫情将给武汉法律服务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及难以估量的损失,90%的法律服务业务或将被暂停。

近些年来,武汉律师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也吸引近40家国内大所在武汉设立分所。律新社了解到,目前武汉市律师人数已突破7500人,律所约350家,其中百人律所超10家,亿元律所有3家。2019年,武汉律师全行业业务收入已超24亿元。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这座城市陷入了“停摆”,进而也影响了武汉法律服务市场。日前,律新社采访了国浩、京师、隆安、海华永泰、汇业、盈科、中伦、天达共和、锦天城、中伦文德、天驰君泰11家国内大所的武汉分所,一起聚焦疫情风暴下,“逆行”的律所如何度过这段艰难时光。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武汉国浩、京师、隆安、海华永泰、汇业(国内大所武汉分所抗疫纪实:陪着你,一起好起来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7)),本文采访了盈科、中伦、天达共和、锦天城、中伦文德、天驰君泰(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中伦文德

设立专门研究小组,

应对未来法律需求

青年路558号武汉天街5栋23层。

这里是武汉市汉口疫区的核心地段,也是中伦文德武汉办公所在地。

庆幸的是,中伦文德武汉至今无一人感染。

“所里每人每天会在群里互相通报身体健康状况,自武汉封城以来,全部律师已平安度过第一阶段14天隔离期,这主要得益于律所在疫情初期早有安全意识,早于封城前两天提前放假。”中伦文德武汉主任王爱国长呼了一口气说道。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

王爱国

北京中伦文德(武汉)律师事务所主任

目前中伦文德武汉一部分律师留在武汉的家里不能出门,一部分律师在湖北省内各地的市县家里(少部分在外省)隔离,鉴于疫情仍然严峻尚不能复工,都只能在家待命。

中伦文德武汉于2010年5月28日成立,员工总数约50人,以房地产与建设工程、金融证券、投融资和民商事诉讼法律服务为主要业务方向。2019年创收增长了20%左右,受疫情影响,王爱国律师预计今年创收目标会有调整,与去年持平或下调10%左右。

“现在武汉本土的企业基本上都未上班,在外地服务的企业,也都知道武汉疫情情况,所以基本上也没有提出要求武汉分所立即提供法律服务。对于现有的一些客户比如银行业务,我们都是通过微信、QQ、电邮等网络的方式提供线上法律服务,至于现场法律服务,为安全起见,基本上我们都已经停止了。” 王爱国律师告诉律新社。

他提到,疫情对武汉分所的业务肯定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但他相信,在疫情结束后,中伦文德的法律服务会重新恢复,甚至服务面会更广,只不过时间会更紧迫。

“因疫情影响,民商事合同纠纷及赔偿业务会大大增加。在这方面,我们会设立工作小组进行专门法律研究,以应对未来的法律需求。”

疫情过后,法律服务市场的复苏只是时间问题。当下,最重要的还是防疫抗疫。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

律新社了解到,自疫情发生以来,中伦文德总所及时向中伦文德武汉发来了慰问信。截至目前,中伦文德总所及天津,太原,成都,深圳等各地分所都积极向当地医院及红十字会等捐款捐物。

其中,中伦文德总所向武汉慈善总会捐款十万元,中伦文德武汉因未上班,律师以个人名义自发向各地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王爱国律师告诉律新社,后期上班后,中伦文德武汉将再组织集体捐款。

天达共和

防疫办公两不误

武汉疫情期间,对于天达共和武汉律师们而言,一刻都不得停歇。在做好防疫抗疫工作的同时,仍积极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可谓防疫办公两不误。

“从大年三十开始,我们的律师一直在加班提供法律服务。” 天达共和武汉主任刘兆君告诉律新社。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

刘兆君

北京天达共和(武汉)律师事务所主任

2020年1月底,天达共和武汉指派辩护律师为涉嫌隐匿会计凭证犯罪的被告人余某某出庭辩护,并利用法定从宽情节积极为其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但这场突发的疫情却给办案带来了不少困难。

在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辩护律师积极帮助委托人通过“非接触方式”撰写取保申请,寻找合适的保证人、申请人……法院也非常尊重事实和法律,在变更强制措施办理环节,承办法官按规定与多地防疫指挥部门协调,亲自驱车往返八十余公里,前往看守所送达法律文书,并将被告人余某某体检、消毒后送交社区管理,从而避免其造成感染。

成功帮助当事人完成取保候审,这与律师的努力分不开,但这一幕仅是天达共和武汉律师奋战一线的一个有力缩影。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

律新社了解到,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天达共和武汉也奋战在一线,加班加点积极为多家客户(包括主要建设方、设备、器材供应方)提供法律服务。

此外,天达共和武汉律师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湖北省工商联疫情期间设立的法律服务团,为商会、协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2月19日,天达共和武汉与中南高科成功开展了主题为“新冠病毒疫情下企业劳动法律关系解读”的线上法律培训,也为不少企业妥善解决疫情相关法律问题提供了建议和思路。

不打无准备的战。面对疫情突发事件,对律所而言,最大的考验就是团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律新社注意到,在这次疫情中,天达共和始终将员工的健康放在首位,竭力为全体员工的平安和冲锋一线的律师保驾护航。

刘兆君律师告诉律新社,在整个疫情期间,总所对武汉分所一直高度关注。“武汉宣布封城后,总所第一时间发布了《天达共和告武汉同仁书》,指导帮助武汉分所制定周密的防控方案。北京总部和其他兄弟分所也给我们提供了包括口罩在内的很多防疫物资以及提供给相关医院的定点捐赠物资。总所管委会及分所管委会共同设立了疫情防控应急工作指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及解决疫情期间律所的工作及分所和员工遇到的困难。”

在刘兆君律师看来,疫情对律所的文化、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是一次检验。

2月10日,天达共和武汉召开了新春线上茶话会暨年后第一次全体人员工作会议,并邀请了总所主任李大进连线参与。

李大进律师对天达共和武汉53位同仁及其家人全部健康平安的喜讯以及对全所493位员工无一感染的成果表示欣慰。并鼓励武汉全体同仁并肩作战,坚持到疫情打赢的最后一天,有困难和需要帮助的可以向管委会反映,管委会一定会伸出援手。一番话让所有武汉分所同仁信心倍增。

刘兆君律师告诉律新社,目前武汉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天达共和武汉一方面仍在与总所一道积极参与公益行动,包括利用总所和兄弟分所的境外渠道组织采购防疫物资捐赠给定点医院。

另一方面,在积极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每个团队也在做调研、撰写专业文章,为疫情期、疫后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法律服务做准备。

天驰君泰

分所投入会持续,武汉发展未来可期

“天驰君泰武汉是直营所,我们对武汉分所的投入会持续,不会因为疫情的影响而关闭。”李寅武律师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表示。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

李寅武

北京天驰君泰(武汉)律师事务所主管合伙人

作为天驰君泰武汉分所的主管合伙人,李寅武律师对武汉市场长远发展依然很看好,尽管当下疫情蔓延带来的影响预估至少半年,这对去年年底刚完成迁址的天驰君泰武汉着实打击不小。

“武汉地区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没复产复工,目前具体法律服务需求也不多。对于武汉分所的律师而言,也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只能加强线上工作和学习了。” 李寅武律师感慨道。

他提到,疫情带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从短期看,将对已受理的业务进展产生不利影响;从长期看,至少将对今年法律业务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据律新社了解,天驰君泰武汉成立于2017年1月,由天驰君泰总所直投设立,实行公司制管理。目前有员工11人,其中律师5人,实习律师1人,行政及辅助人员5人。下设咨询部、信用部和顾问中心。2019年,律所总创收突破300万元。

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发展,2019年12月,天驰君泰武汉由原先的建设大厦乔迁至友谊大道308号福星惠誉福来中心,办公面积有近500平米。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2020年,天驰君泰武汉的年创收目标是突破500万元,但现在一切还未卜。

不过,李寅武律师明确表示,疫情不会影响天驰君泰武汉的整体经营和生存,总部还是会一如既往的支持武汉分所。“尽管目前武汉分所不具备工作条件,但员工工资仍由总所统一调配并且全额发放。疫前,我们各地涉及武汉地区的合同纠纷案件都会移交到武汉分所,但现在只能停留在文案工作上。”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

律新社了解到,疫情期间,天驰君泰武汉要求所有员工要在微信群里报告健康状况,天驰君泰管委会也会不定时了解员工的身体及情绪状态,并及时给困难员工提供防护物资和生活物品帮助。此外,天驰君泰总分所及合伙人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捐赠活动。截至目前,天驰君泰武汉无一人感染。

李寅武律师告诉律新社,由于现在没法推进具体工作,除严格按照疫区政府要求外,全体员工均安排了相应的专业学习任务。

“我们所有个法律顾问中心,近期涉及劳动问题的咨询量增长不少。我们还尝试组织了一次相关合同纠纷的微信课堂,500人的微信群爆满,有十多个武汉地区的客户线上参加。”

李寅武律师分析,与劳动相关法律业务在一段时间内会比较热门。此外,因为疫情的影响而导致的合同纠纷(主要是履约不能或履约延迟)也会大幅攀升,这些都是疫情后律师的法律服务机遇。

盈科

利用联盟优势,互相支持协助

这一场疫情让盈科武汉监事会主任肖东升律师始料不及。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

肖东升

北京盈科(武汉)律师事务所监事会主任

在盈科武汉执业的近十年来,他见证了盈科武汉律师人数由开始的几十人迅速发展至今近300人,现已成为湖北省规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一直以来,盈科武汉的发展顺风顺水,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他没有一点点防备。

肖东升律师用了“空前、巨大、深刻”三个关键词来总结这次疫情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律师无法返汉。因为返回武汉的程序复杂,受隔离期影响,据统计目前盈科武汉有60余名律师在北京、深圳等地无法回所,导致律所工作无法全面开展。

(二)诉讼业务无法开展。根据湖北省高级法院及地方各级法院等通知,原定的如立案、开庭、质证、调查、保全、执行等诉讼程序被迫暂停,何时启动也无法准确预判。盈科武汉代理的非湖北地区案件因疫情影响也无法正常工作。

(三)法律顾问无法充分提供顾问服务。盈科武汉服务的五百家法律顾问单位,因封城原因,无法亲临现场工作,无法对客户的法律问题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进而导致法律服务质量也将受到影响。

(四)年轻律师的业务受到巨大冲击。目前年轻律师大多以诉讼业务为主,现在武汉地区诉讼业务陷于停顿,年轻律师因顾问单位及固定客户、固定业务少,律师业务量大幅度下降!

(五)律师培训停顿。盈科武汉十分重视律师的专业化培养,受疫情影响,线下的培训计划只能改为线上进行。

肖东升律师告诉律新社,针对以上,盈科武汉也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疫情后,我们迅速启动居家办公模式,线上维持服务工作。利用盈科全国联盟分所多的优势,兄弟分所间互相支持与协助。目前,我们正与当地政府联系,推动律师尽快回武汉。同时,鼓励引导律师学习新知识、研发新产品,” 他推测,疫情后,相关卫生防疫及疫情影响的领域将会是法律服务热门领域

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这就是当下盈科武汉人的状态,也是所有盈科人面对困难时的坦然心态。

律新社注意到,在这次疫情中,盈科充分展现了一家大所的责任风范,在做好内部防疫的同时,全国78家盈科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以不同形式开展公益行动,积极关爱武汉疫情灾区,这也给了盈科武汉兄弟姐妹们强大的支持和感动。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

早在1月23日武汉封城之际,盈科总部管委会便第一时间启动成立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领导小组”,并建立“值班”和“每日一报“制度,确保防控工作科学有效进行。律新社了解到,截至目前,武汉盈科仅有一名律师感染,其余人均身体健康。

武汉市律师协会副会长,盈科武汉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主任李景武作为防控小组组长全程参与了盈科抗“疫”行动,看到盈科全体人员为阻击疫情全力以赴,他有着很深刻的感受:团结力量大。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

李景武

武汉市律师协会副会长,盈科武汉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主任

截止目前,盈科全国共捐款合计340多万元。在物资紧缺运输安排难度加大的情况下,盈科协调多方力量,迅速搜寻采购总重约40吨大米、5吨食用油、25吨蔬菜等物资驰援武汉多家福利院(不少于10家)。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

近日,盈科还发布了《关于全国律师互助协作的倡议书》,特别是针对湖北或其他疫情高发地区的律师,以及受隔离或居家观察的律师提供协作平台,解决律师异地办案业务难的问题,体现了盈科的行业责任和担当。

律新社了解到,目前盈科各地分所已陆续开工,盈科武汉仍线上办公,李景武律师相信,盈科武汉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爱会让阴霾散去。

中伦

已全面启动线上办公

为复工做充分准备

当下,武汉仍是疫情重灾区,当很多律所无法正常开工只能在家修炼内功时,中伦武汉已于2月10日全面启动线上办公,并为复工做好了一切充分准备。

这样的底气来自所有中伦人科学到位的防疫工作及有效沟通的互动机制。

中伦武汉成立于2008年12月,截至目前有80多名员工。经过11年发展,中伦武汉已成为在中国中部地区较有影响的律所。

中伦武汉主任邹明春律师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坦言道,毫无疑问,此次疫情将给中伦武汉乃至武汉整个法律服务市场带来不利影响。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

邹明春

北京中伦(武汉)律师事务所主任

“在疫情期间,武汉分所主要客户的各种交易业务、相关争议解决业务被迫暂停或延期。目前还无法准确评估相关不利影响的程度,但是数月时间几乎无法正常开展线下工作是肯定的。”

邹明春律师告诉律新社,面对这种被动局面,中伦武汉早有应对策略。“我们首先对所有存量业务进行了评估,包括项目或案件是否还能顺利推进,及时做好了相关预案。其次,及时研判并向客户提供在疫情期间可能需要的服务,诸如起草相关通知或文件、协助客户评估相关合同的履行风险、分析相关项目继续推进方案的可行性等。另外,我们也对疫情结束后可能出现的业务状况或催生的新机会,进行了分析与推演,以发现、抢占未来机会。目前我们对疫情之后可能发生的业务已经开始进行知识储备以及人员安排。”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

众志成城

共渡难关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

律新社了解到,此次疫情发生后,中伦武汉较早采取了居家办公的措施,并立即成立了防疫小组,拟定了以“宅家里”及“合伙人责任制”为核心的系列防疫措施,每位同事均落实到责任合伙人。截至目前,中伦武汉全体律师均健康平安。

邹明春律师告诉律新社,在疫情期间,中伦总部一直给予武汉分所极大的关注与支持。不仅明确了将举全所之力支持武汉分所,包括积极为武汉分所提供防疫物资、随时提请注意事项等。在加强业务合作方面,也已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包括线上法律大讲堂、案例课堂、合伙人经验分享会等,这些活动有力提升了武汉分所的专业能力,也为中伦全所在特殊时期磨练内功、为疫情之后全面铺开各项业务做好充分准备。

中伦较早建立了丰富、顺畅、高效的网络办公平台,包括自行打造的内网管理系统、微软O365、企业微信、DM系统等。这些软硬件设施确保了武汉分所与总部及所有分所的随时在线沟通,也确保了大家能顺利高效地为客户提供各项远程服务工作。此外,通过网络平台,武汉分所还协助中伦总部完成了捐资捐物行动。

律新社了解到,在抗击疫情公益行动中,中伦公益基金会的表现可圈可点,展现了中伦人的责任和担当。截至目前,中伦内部募集善款近500万元。“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原先300万的预期。”中伦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康铧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欣慰地说道。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

康铧

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

康铧律师告诉律新社,这笔善款将用于三个公益项目:第一、为武汉、黄冈和孝感三家定点医院各捐款100万元,用于购买与防疫相关的医疗物资用品及补助一线医护人员;第二、100万元善款用于与湖北省律师协会共设“同业关爱”专项基金,将为湖北省律师同行采购10000个口罩,并为感染新冠肺炎的律师、律师助理发放补贴。第三、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的非同行人员进行善后关爱。

“作为律师,我们都是社会进步的受益者,在困难面前我们理所应当要有责任和担当。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定会全力以赴,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做的事情。”

康铧律师还特别说道,对于中伦武汉的关爱也是理所应当的。“他们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疫情过后重新出现在法律服务一线时,武汉的兄弟姐妹们一个都不能少!

这是在采访中,我听到过的最美丽的回答。

锦天城

为下半年业务重心调整做准备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

张超

上海市锦天城(武汉)律师事务所主任

“还是有困难的。”

电话的另外一头,锦天城武汉分所主任张超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对话国内大所武汉分所主任:再难也要挺过去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9)

自疫情以来,他每天积极参与律所防疫抗疫工作,一边协调沟通客户业务服务的同时,一边联系对接总部接连不断的捐赠物资落地武汉的衔接工作。

律新社了解到,在武汉封城后,锦天城紧急启动了“锦天城公益基金”,上海总部、武汉分所、青岛分所三地联动,继向武汉疫区捐赠120万只一次性使用丁腈医用手套及3000副医用护目镜之后,锦天城内部又紧急募集善款469万元。

日前,锦天城使用善款从澳大利亚采购的10000套医用防护服正在运往武汉疫区途中。

而身在武汉的张超律师,最近正在为这批捐赠的医用防护服如何衔接本地医院物流等事宜而忙碌着。由于武汉市疫情防控的升级,所有的社会车辆不得上路,医疗物资的对接工作变得更加麻烦。

疫情当下,除了参与抗疫公益行动之外,如何应对疫情对业务的影响,也是摆在他面前头疼的问题。

据律新社了解,锦天城武汉分所于2018年7月30日获批成立,目前全体员工有40多人,是锦天城立足华中辐射全球的重要支点,也是锦天城配合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步骤。

“这次疫情对锦天城武汉影响很大,很多并购、企业上市、金融市场发债等非诉业务被耽搁或延后。在疫情期间,我们律师只能为企业和单位提供避险建议和方法,很多合同诉讼类纠纷只能等疫情结束才能去处理。” 张超律师无奈说道。

张超律师分析,受疫情影响,近期或将会有很多合同违约的纠纷诉讼发生,如买卖合同纠纷、交房逾期违约纠纷、建设施工合同、物业租赁纠纷、劳动争议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

因此,诉讼仲裁业务会持续增多,非诉方面的投融资、并购及IPO或会减少,这些是由于疫情而带来的经济影响而导致的。

在非诉方向,因疫情导致的经济下滑,破产清算和资产重组的案子或会增多。

他透露,疫情后,锦天城武汉下半年业务的重心应会调整到既有客户的诉讼或仲裁法律服务上

“从持续一段时间来看,因为经济不景气加剧,律师收费亦会随市场而降低。上半年肯定对整个投资业务和公司拓展并购业务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关于公司的投融资业务有可能受到负面的影响。”

张超律师告诉律新社,疫情过后,锦天城武汉会把握好存量业务,在增量业务上会随着市场的节奏针对性做出一些安排和布置。

采访

后记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采访。

疫情当下,一群“逆行”的武汉律师,他们心系疫情,积极参与公益行动,也操心客户服务和律所运营,对于很多律所管理者而言,今年上半年的压力非常大。

尽管疫情给这些品牌分所业务带来不小的冲击,但总所和平台的支持可以助力分所暂时度过难关,从长远来看,品牌大所武汉分所在当地仍具有竞争优势。

纵观当前武汉律师业,中小规模律所占比90%。我们从11家国内大所武汉分所管中窥豹疫情影响下的武汉法律服务市场,可以预测疫后中小所或将面临新一轮洗牌,或有律师跳槽或律所兼并重组。

疫情后,武汉法律服务市场方向或有新调整,劳动用工、医疗/健康、大数据、不良资产处置、并购/清算、诉讼/仲裁、刑事犯罪辩护等业务领域或将为律师带来新机遇。

关于更多疫情后的法律服务新机遇,律新社将在近期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如何用好民间公益组织?武汉第一位律师志愿者被隔离后的反思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

如何服务全国500万湖北人?湖北律所联手全国律所服务开启联合版图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2)

一位武汉律师志愿者的感动与焦虑:一个弱女子爆发的“小宇宙”要撑多久?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3)

与“逆行者”并肩作战,从大年夜至今,这位女律师一直在奔波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4)

绝不让“为众人抱薪者冻毙于风雪”!爱心大接力!中国律界发出公益宣言最强音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5)

✓“吹哨人”已去,哨子仍在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6)

四天三地联动 上海最大所锦天城驰援武汉120万只医用手套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7)

武汉律师的坚韧不拔之战:一边有朋友离开,一边有更紧密的战友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8)

法律人关注“吹哨人”制度保护!律师建议追认“李文亮”为烈士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9)

“逝者不回,不能枉费了他的哨声和灵魂!”中国律界公益接力驰援武汉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0)

72小时35万只口罩处置成功,破产企业口罩生产线明日复产!为律师破产管理人“专业公益”点赞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1)

海外捐助落地难如极限挑战!中国律界精英齐叹公益做实俨成“修行”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2)

“我在家里,盼你归来!”妻儿一线抗疫20多天,律师丈夫深情渴盼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系列报道(13)

京师武汉副主任李春生律师:确诊住院30天,病床上坚持参政议政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4)

一起撑过去!工具、合同、数据、服务……全公益!中国法律科技公司“真爱”大放送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5)

法治“吹哨人”来了!当全国首位律师代表亮相疫情防控发布会时…… | 律新社抗击疫情系列报道(16)

✓ 国内大所武汉分所抗疫纪实:陪着你,一起好起来 | 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7)

✓ 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中国律界公益“硬核”驰援武汉丨律新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18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