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有哪些省市的抗疫措施让你觉得超出预期?

万啟斌


那必须要提名河南了~

在疫情的前期,河南的“硬核抗疫”就刷屏各大网站,比如这张流传最广的重兵把守图。

比如各种不留情面的标语。

这种朗朗上口的“恶霸式”标语也被全国其他地区抄起了作业。


作为一个人口过亿的农业大省,河南这次其实挺不容易的。经济相对很多省市不是那么发达,农村又多,湖北务工流动人口全国也是遥遥领先。多种因素结合让河南的管理难度比其他省高了许多,河南在这种hard模式下,各种强硬防控措施所带来的成果真的已经非常给力了。

不过河南可不是单单只使用了那些传统的手段。在家闲着无事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泡在网上的我,发现河南不光是在硬核防控上遥遥领先,后期也果断采取了大量数字化技术来完善防控细节,一点都不含糊。

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发热门诊的病人呈爆发式增长,一时间医疗系统很难适应大量病人的涌入。我作为一名前线医生家属,深知一线医护人员的不易,他们这段时间的任务太繁重了。所以任何跟医疗和医护人员有关的新闻我都非常敏感,每天都希望有新政策让他们能减轻一些负担。

有一天家属回来跟我说,前两天刚刚出了一个AI识别新冠肺炎CT影像的技术,正准备落实到各个医院里用来辅助诊断,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他们医院。我抓紧上网查了查,结果发现这项技术竟然率先在郑州进行试点使用。

还挺低调的,不知道郑州小伙伴有没有听说这个呢?河南相对的医疗水平确实弱了一些,可见政府为了改善医疗环境还是做了很多努力的,如果能推广全国就好了,让其他省市的医院也能用上。

除了这项技术,郑州针对医院系统的优化也非常及时。我国的医疗系统很多地方还没有实现信息共享,比如病人换医院的时候,得拿着一堆病历本啊检查资料啊再重新登记,非常繁琐。但对于新冠肺炎病人来说,检测他们的行动轨迹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疑似病人在医院的活动范围。郑州针对这一需求,快速建立了发热门诊登记系统,将全市60多家发热门诊的数据全部通纳在一起,大大方便了各个医院之间的协调沟通和调配。

不光是医生,基层人员们现在全都24小时奔波在岗位上,特别是人员统计健康统计这一块,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去做。我有一个在高速公路卡口做统计的朋友,2月之前几乎联系不到他,没日没夜的忙。他告诉我他们自从上线了网上健康登记之后,真的节约了非常多的时间,也能减少人员配备,轮班起来就不那么紧张了。

郑州在这一方面同样选择了数字化管理。政府联合互联网企业上线了“来郑人员健康登记表”,用扫描二维码的方式采集返程人员的基本信息。

另外除了在各个交通入口进行数据化人员统计,郑州市里选择的是健康码出行方式。作为一个北京人,我对这个健康码真的相当好奇。我问我曾经河南的同学这个东西好用吗?他们一致反馈都说不错。

在超市,公交车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可以用健康码进出以外,各个社区也采取了打码进出,带一个手机就够了。不然出门要带着身份证,出入通行证,每次回家还要在门口填表之类的。万一你哪天出门的时候少拿了什么,想进自己家都变得很麻烦…

既然已经采取各种强力手段把大家都隔离在家了,那学习和办公可不能落下。郑州在很早的时候就给学校选择好了钉钉软件。不是建议选择,而是教育局直接统一发文部署的!这一项举措也可以说是称得上“硬核”了。为了学生的学习,当地的校长真的也是费尽了心思啊。

针对企业办公,郑州政府依然选择直接跟钉钉合作,开发了全市企业员工健康登记平台,通过健康打卡进行返工人员的健康统计以及针对性复工等等。

河南现在在我心里是个很神奇的存在,他怎么做到快速推广数字化的?全靠政府直接联系企业进行合作推行一条条措施,非常亲民了,一点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

通过这些天看到河南做的一项项举措还挺感慨的。比较惭愧的说,之前在我心里,河南省是个较为落后的省份,但经济比不上不代表行动比不上,这一次疫情中河南的表现让全国人民简直是刮目相看。

数字化在这次疫情之前,还属于一个附加技术而不是必要选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很多时候其核心目标都是通过数据的整合来实现效率的提高。数字化技术将各个领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直接提高了数倍,减轻了基层劳动者的负担,也给政府完善了信息整合和治理的能力。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里,全国数字化的发展速度并不统一,比如河南就算是一个后进省份。由此可见困难是推动进步的最好手段,这还不到一个月呢,在河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数字化进程直接在省内实现了弯道超车。

所以说,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好多东西,什么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河南这些年被网友黑的还算少吗?

河南这次给我们展现的“硬核”,并不仅仅是所谓的强硬防控,这样仿佛野蛮还是河南的代名词。而是即使在技术层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却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想方设法利用一切社会和企业资源,来实打实的推行自己省份的数字化发展,达到防疫效果最大化。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硬核防疫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