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娱乐三爷


1、给宝宝一定的安全感,如果和宝宝分离的时候,一定要确保环境的安全。还需要注意让宝宝感到安心,只有宝宝适应了这样的环境,感到安心了,爸爸妈妈才可以离开宝宝,这样宝宝才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对于环境的适应性也会强一些的。

2、不管什么情况和宝宝分离的时候,一定要让宝宝知道离开的具体原因,还有回来的确切时间。不管是家长要上班,还是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说清楚回来的时间,接孩子的时间,还一定要说到做到,这样孩子才有安全感。

3、和宝宝分离的时候,可以让宝宝选择一两件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让孩子保管爸爸妈妈的东西,这样孩子才会有信心等待爸爸妈妈的。平时还需要注意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与分离有关的故事,让孩子习惯这种分离的形式。




林林小张vlog


我小女儿现在两岁了,以前跟着妈妈睡,后来跟着奶奶睡,最近跟我睡了几个晚上,现在又想让她跟着奶奶睡,但是小孩每到晚上就哭着跟我睡,为了让他跟着奶奶睡,我就把她平时在地上玩的玩具垫子放在奶奶的房间里,这两天一到晚上就放下来,让她在上面玩,她奶奶就在床上陪她说过,她玩着玩着就玩着玩着就累了,就想睡觉,然后抱着她说会话,说她平时怕的老鼠来啦,她就躲进怀里,一会就睡了,多几次就跟奶奶熟了,



青蛙的呱呱


我家小家伙一岁多,却已经分开好几次了,这次因为疫情,分开俩周了后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见到。

1.充足的时间,做好她的心理准备

每次分离之前的一周开始,每天我都会告诉小家伙,妈妈几天后要去哪里,去干什么,你要留在哪里跟谁在一起,这样做也是希望她有一个心理准备。

2.不要偷偷走掉

每次离开,我都希望小家伙看着我走,哭是肯定的。我的建议是不要偷偷走掉,如果她在睡觉那就没有办法了。

3.每天通过自己的方式建立亲子链接

虽然因为疫情,小家伙留在了老家。但每天晚上我们都要视频10-15分钟。这段云视频的时间里,小家伙云选书,我会云读书,读书累了;就再玩玩具,或者去逗逗她的小乌龟,告诉她,妈妈每天都会替她养着。

很多人会说,我家小家伙刚一岁半,能听懂么?

我的观念是你不要把她当什么都不知道的小朋友看,你要把她当成什么都明白的小大人。从小家伙一出生,我都是这种态度,什么事情也都是跟她商量着来。




咋吃都不胖的书虫


分离焦虑,是正常的情感发展阶段,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可能表现出来的程度不同,但大多数表现是哭闹、耍赖、抱着不肯松手等行为,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宝宝一岁左右,期间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妈妈的陪伴下度过,我们家宝宝那段时间就是这样,妈妈离开一会儿甚至短暂的上洗手间,便会感到焦虑不安,缺乏安全感而哭闹不止。现在2岁了,分离焦虑的情况缓解了不少,也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关。

01 尽可能的多陪伴,少分离

缓解分离焦虑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分离或者减少分离,条件允许的话,建议三岁之前宝宝都跟着父母,特别是妈妈常陪伴在宝宝身边,对宝宝的身心发展,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良好的影响。我们家宝宝一直都留在身边,做父母的也很享受见证宝宝健康成长的时光。


02 逐渐适应与妈妈的分离

时刻陪伴在宝宝身边完全限制了个人的行动,全职妈妈带娃很辛苦,偶尔也需要放松一下,解决不了分离焦虑会让妈妈很心累,爸爸、爷爷奶奶都可以代替妈妈照顾宝宝,参与到妈妈逗宝宝玩耍的活动中,吸引注意力,然后妈妈尝试着离开,让宝宝熟悉除妈妈之外的其他陪伴者,慢慢适应妈妈不在的环境之后,可以适当的延长不在宝宝身边的时间。我们现在把宝宝交给爷爷奶奶,都能抽出看一场电影的时间了。

03 分离不要难舍难分

有时间妈妈需要外出办事,临时要离开,宝宝面对妈妈突然的离开会哭闹不止,妈妈不能于心不忍,出门又折回来安抚,表现得难舍难分,这样会让宝宝潜意识里觉得哭闹就能够阻止妈妈离开,再要离开时宝宝会哭闹声越大,应该给宝宝说好要离开做道别之后果断转身,不拖泥带水。


04 尽早培养宝宝独处的能力

给宝宝独处的空间,有时候宝宝玩一个玩具或者看绘本特别专注,旁若无人,妈妈不要去打扰,甚至可以偷偷溜出到门外盯着宝宝,确保宝宝安全的情况下让他自己玩耍,我们家宝宝就经常自己在房间玩磁力片,很投入,我和他妈妈在客厅盯着他,当然,我们房子里桌子角,插座孔都做好了安全措施。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动作习惯都不是一时半会养成的,解决分离焦虑的问题也需要平时父母教导和培养的积累,给宝宝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宝宝一定会健康茁壮的成长 。

我们家宝宝现在2岁多,相关问题欢迎评论探讨,谢谢。


雅奕vlog


这也是我最近在努力的问题,也是我们全家人都在为之努力的部分。所以就说点我个人经验,供参考。


首先,分离焦虑指婴幼儿在与最亲近的人分开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以此来抗拒分离。实际上,这是一种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常发生在学龄前儿童身上。

而我家宝宝前阵子最明显的就是离不开妈妈,其实对于8个多月的她来说,我们更多的称呼这为认生。


帮助孩子缓解并克服分离焦虑,不是妈妈和宝宝的事情,需要全家人一起配合帮忙。

我们采取的办法:


1.妈妈在能够陪伴孩子的时候就好好陪伴,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


2.先从短距离且短时间的分离开始,让宝宝渐渐适应。

比如我会和宝宝说,妈妈去个洗手间,1分钟就回来~

妈妈去接杯水喝,等我3分钟好嘛~

其实她不能完全听懂,但是每次离开我都会征求她的意见。一般情况下她都会跟我示意,嗯,或者开心地摇摇手,然后我再走开,

等我回来的时候,我会跟她说,宝贝,妈妈回来啦~

这样的好处是让她知道,短暂的分开之后,妈妈还会回来,我们是约定好的。


3.其他家庭成员也给与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安全感,这样让孩子能够接受妈妈不在,其他人陪着她也可以。

我们家白天爷爷奶奶会充当这个角色,晚上是爸爸。这么小的孩子,一到夜里总要妈妈是正常的,但是爸爸一直努力表现,让孩子发现爸爸和妈妈一样经常陪着她,她慢慢就会习惯只有爸爸在也可以。


4.最后一点也是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

告诉宝宝我们为什么要短暂的分开,妈妈要做什么,而你要做什么。等事情结束了,妈妈会来接你,我们还会在一起。让孩子意识到分开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帮助孩子缓解并克服分离焦虑,可能是在孩子小时候,妈妈要做好的最重要的一课,我也在继续为之努力,一起加油~


脸小猫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分离焦虑实际上是孩子心理的一个正常反应,一般来说孩子上幼儿园会在一周左右度过适应期,但也有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学习的,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实际上很多人只是意识到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而未意识到分离焦虑背后的原因

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现实因素的制约。今天有很多年轻的父母把孩子出生后的照料托付给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也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退休后觉得孤单寂寞,也要求主动要求承担照料孙子女的责任。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父母对孩子的照料对于孩子成长最有利,否则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父母是孩子天生的老师,这是上天赋予父母的权利,更是一份责任。孩子出生后建立的第一个社会关系就是亲子关系,尤其是与母亲的依恋关系。有一个经典的心理实验已经告诉我们,亲子关系对于孩子成长有多重要。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做一个恒河猴的实验:让新生的婴猴从出生第一天起同母亲分离,以后的165天中同两个母亲在一起——“铁丝妈妈”和“绒布妈妈”。“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奶瓶,“绒布妈妈”没有。虽然当婴猴同“铁丝妈妈”在一起时能喝到奶,但它们宁愿不喝奶,也愿同“绒布妈妈”呆在一起。因为,婴猴能从“绒布妈妈”那里得到更多的温暖,心理上更有安全感。

所以,实验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喂饱层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为他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积极刺激,让孩子能够感到父母的存在,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安全感。“粘人”的宝宝有时让人心烦,但是这恰恰说明他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对父母的依恋。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是保障他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

安全型的依恋关系本质是信任,就是孩子建立了一种对父母信任的亲子关系。如果孩子的第一个社会关系是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想象他将来建立的社会关系会是怎么样的。父母对孩子精心照料、日常的相处,既是赋予父母的责任,更是带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安全的依恋关系建立是孩子将来形成更为复杂社会关系的心理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出生后由父母照料是天经地义,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当前有很多父母因种种原因,把很小孩子的照料托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更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主动要求承担这个责任。事实上,这是对孩子成长不负责任行为。因为这对孩子成长付出的代价,将来用再多的时间和金钱都是没有办法挽回的。

所以,分离焦虑本质上是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因为减少或减弱孩子的分离焦虑,关键是建立信任的亲子关系!


鸠兹心语


孩子因为分离而焦虑,因为分离而哭闹,是他在乎和你的关系,需要你给他再一次确信的信号,让他知道,不管妈妈是否在他的身边,妈妈都关心他,都相信他,都在心理支持和陪伴他。

对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传递这样的信息给孩子,可以用语言,也可以借用某样具体的或想象的东西,比如送他一只特别的小公仔,告诉他这是妈妈的爱,会陪他去上学,他想妈妈的时候,看一眼或摸一摸,就是妈妈在陪着他。也可以在早上出门前,或送他到幼儿园时,用手指头比颗爱心,或一个彩虹棒棒糖,放到他的心口,让他想妈妈的时候可以吃一口。

也可以在早上出门前,或送他到幼儿园时,用手指头比颗爱心,或一个彩虹棒棒糖,放到他的心口,让他想妈妈的时候可以吃一口。其实孩子真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当他怀疑时,你就及时给他确信。而不是责怪他,嫌弃他,不理他,从而让他更加恐慌和焦虑。

我家小娃目前一年级,在学校门口跟我告别时,有时依然会自己提出要妈妈“送”他什么,一起上学。

其实孩子真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当他怀疑时,你就及时给他确信。而不是责怪他,嫌弃他,不理他,从而让他更加恐慌和焦虑。



加拿大陪读妈妈


分离焦虑虽然很正常,但这让孩子上幼儿园、或者你外出变得更加困难,下面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让孩子理解和处理他们的这种感情,让他们更有安全感。孩子会渐渐明白,即使你离开,他/她还是会好好的,而且你还会回来。

不要悄悄溜走尽管告别很困难,也别不给孩子打招呼就悄悄溜走,这样可能会让孩子时时担心你会突然不见,反而更加焦虑。

先从短时间的分离开始你可以从和孩子分开几分钟开始,比如去楼下商店买个东西。然后,慢慢进展到较长时间的分离。

告诉孩子之后你们会一起做什么,你回来后你们会一起做什么,这样他们会期待你的归来。比如,你可以说:“当妈妈回来接你的时候,我们一起去买些吃的当晚餐。”

留一些可以安抚宝宝的东西留给宝宝一些关于你的东西也许能安抚宝宝-——比如你的围巾,或者他喜爱的玩具。这些东西也许能安抚他们。

让告别成为积极的时刻当离开孩子时,不管你多伤心或者多担忧,都要保持微笑,从容开心地跟宝宝挥手告别,否则孩子会受你情绪的感染。

告别要果断不要告别了又因为孩子的祈求而回头,更不要因为孩子的不舍而取消行程,这会让今后的分离更加困难。通过让孩子体验分别后再开心地见面,他们会学到人生重要的一课。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小小思维家


经常遇到类似这样的情况,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们去上班,孩子哇哇大哭。甚至妈妈没有出现在宝宝视线中,宝宝也会焦虑。针对这种有分离焦虑的宝宝,家长们应当如何缓解幼儿分离焦虑呢?

首先分离时应该耐心告诉宝宝分离原因。有可能宝宝刚开始时候听不明白,家长们要耐心解释。就拿分开宝宝去工作的事来说:家长们可告诉宝宝们工作重要性,从宝宝的角度分析不工作就会没有漂亮的衣服穿,没有玩具玩。并再叮嘱只是去工作,是更爱宝宝,而不是不爱宝宝。

其次分离返回后记得拥抱宝宝,并告诉宝宝:看吧,是不是马上就会回来了。再次强调工作是暂时分离,并不是不爱宝宝等问题,多次反复耐心讲解。要知道在宝宝眼中,分离对他来说也对家长的一份深爱,他那小小内心开始对分离也是有了离愁味,也是会牵挂着家长们。

在慢慢培养起安全感后,宝宝分离焦虑症就会得到很好的缓解。不断的重复让宝宝明白,爸爸妈妈的分离只是暂时的,并不是因为不爱宝宝。而是为了宝宝未来更好的生活,相信久而久之,宝宝也会理解家长良苦用心,学会不哭不闹坦然面对家长短暂分离。


小叮当乐园


1.三岁之前要重视情感抚养,让孩子有安全感。

2.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3.6岁之前要关注孩子的感统,特别是触觉系统的发育。多给孩子做抚触操,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多让孩子玩沙玩水。

4.教养的过程中,以父母为主,不要保护过度,让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