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娛樂三爺


1、給寶寶一定的安全感,如果和寶寶分離的時候,一定要確保環境的安全。還需要注意讓寶寶感到安心,只有寶寶適應了這樣的環境,感到安心了,爸爸媽媽才可以離開寶寶,這樣寶寶才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對於環境的適應性也會強一些的。

2、不管什麼情況和寶寶分離的時候,一定要讓寶寶知道離開的具體原因,還有回來的確切時間。不管是家長要上班,還是孩子要上幼兒園,家長一定要對孩子說清楚回來的時間,接孩子的時間,還一定要說到做到,這樣孩子才有安全感。

3、和寶寶分離的時候,可以讓寶寶選擇一兩件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讓孩子保管爸爸媽媽的東西,這樣孩子才會有信心等待爸爸媽媽的。平時還需要注意有意識地和孩子一起閱讀一些與分離有關的故事,讓孩子習慣這種分離的形式。




林林小張vlog


我小女兒現在兩歲了,以前跟著媽媽睡,後來跟著奶奶睡,最近跟我睡了幾個晚上,現在又想讓她跟著奶奶睡,但是小孩每到晚上就哭著跟我睡,為了讓他跟著奶奶睡,我就把她平時在地上玩的玩具墊子放在奶奶的房間裡,這兩天一到晚上就放下來,讓她在上面玩,她奶奶就在床上陪她說過,她玩著玩著就玩著玩著就累了,就想睡覺,然後抱著她說會話,說她平時怕的老鼠來啦,她就躲進懷裡,一會就睡了,多幾次就跟奶奶熟了,



青蛙的呱呱


我家小傢伙一歲多,卻已經分開好幾次了,這次因為疫情,分開倆周了後面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見到。

1.充足的時間,做好她的心理準備

每次分離之前的一週開始,每天我都會告訴小傢伙,媽媽幾天後要去哪裡,去幹什麼,你要留在哪裡跟誰在一起,這樣做也是希望她有一個心理準備。

2.不要偷偷走掉

每次離開,我都希望小傢伙看著我走,哭是肯定的。我的建議是不要偷偷走掉,如果她在睡覺那就沒有辦法了。

3.每天通過自己的方式建立親子鏈接

雖然因為疫情,小傢伙留在了老家。但每天晚上我們都要視頻10-15分鐘。這段雲視頻的時間裡,小傢伙雲選書,我會雲讀書,讀書累了;就再玩玩具,或者去逗逗她的小烏龜,告訴她,媽媽每天都會替她養著。

很多人會說,我家小傢伙剛一歲半,能聽懂麼?

我的觀念是你不要把她當什麼都不知道的小朋友看,你要把她當成什麼都明白的小大人。從小傢伙一出生,我都是這種態度,什麼事情也都是跟她商量著來。




咋吃都不胖的書蟲


分離焦慮,是正常的情感發展階段,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可能表現出來的程度不同,但大多數表現是哭鬧、耍賴、抱著不肯鬆手等行為,這種情況常發生在寶寶一歲左右,期間基本上所有的時間都是在媽媽的陪伴下度過,我們家寶寶那段時間就是這樣,媽媽離開一會兒甚至短暫的上洗手間,便會感到焦慮不安,缺乏安全感而哭鬧不止。現在2歲了,分離焦慮的情況緩解了不少,也與我們的教育方式有關。

01 儘可能的多陪伴,少分離

緩解分離焦慮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分離或者減少分離,條件允許的話,建議三歲之前寶寶都跟著父母,特別是媽媽常陪伴在寶寶身邊,對寶寶的身心發展,性格以及行為習慣的養成有良好的影響。我們家寶寶一直都留在身邊,做父母的也很享受見證寶寶健康成長的時光。


02 逐漸適應與媽媽的分離

時刻陪伴在寶寶身邊完全限制了個人的行動,全職媽媽帶娃很辛苦,偶爾也需要放鬆一下,解決不了分離焦慮會讓媽媽很心累,爸爸、爺爺奶奶都可以代替媽媽照顧寶寶,參與到媽媽逗寶寶玩耍的活動中,吸引注意力,然後媽媽嘗試著離開,讓寶寶熟悉除媽媽之外的其他陪伴者,慢慢適應媽媽不在的環境之後,可以適當的延長不在寶寶身邊的時間。我們現在把寶寶交給爺爺奶奶,都能抽出看一場電影的時間了。

03 分離不要難捨難分

有時間媽媽需要外出辦事,臨時要離開,寶寶面對媽媽突然的離開會哭鬧不止,媽媽不能於心不忍,出門又折回來安撫,表現得難捨難分,這樣會讓寶寶潛意識裡覺得哭鬧就能夠阻止媽媽離開,再要離開時寶寶會哭鬧聲越大,應該給寶寶說好要離開做道別之後果斷轉身,不拖泥帶水。


04 儘早培養寶寶獨處的能力

給寶寶獨處的空間,有時候寶寶玩一個玩具或者看繪本特別專注,旁若無人,媽媽不要去打擾,甚至可以偷偷溜出到門外盯著寶寶,確保寶寶安全的情況下讓他自己玩耍,我們家寶寶就經常自己在房間玩磁力片,很投入,我和他媽媽在客廳盯著他,當然,我們房子裡桌子角,插座孔都做好了安全措施。



孩子的每一個行為、動作習慣都不是一時半會養成的,解決分離焦慮的問題也需要平時父母教導和培養的積累,給寶寶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寶寶一定會健康茁壯的成長 。

我們家寶寶現在2歲多,相關問題歡迎評論探討,謝謝。


雅奕vlog


這也是我最近在努力的問題,也是我們全家人都在為之努力的部分。所以就說點我個人經驗,供參考。


首先,分離焦慮指嬰幼兒在與最親近的人分開而產生的不愉快的情緒,以此來抗拒分離。實際上,這是一種焦慮不安的心理狀態,常發生在學齡前兒童身上。

而我家寶寶前陣子最明顯的就是離不開媽媽,其實對於8個多月的她來說,我們更多的稱呼這為認生。


幫助孩子緩解並克服分離焦慮,不是媽媽和寶寶的事情,需要全家人一起配合幫忙。

我們採取的辦法:


1.媽媽在能夠陪伴孩子的時候就好好陪伴,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


2.先從短距離且短時間的分離開始,讓寶寶漸漸適應。

比如我會和寶寶說,媽媽去個洗手間,1分鐘就回來~

媽媽去接杯水喝,等我3分鐘好嘛~

其實她不能完全聽懂,但是每次離開我都會徵求她的意見。一般情況下她都會跟我示意,嗯,或者開心地搖搖手,然後我再走開,

等我回來的時候,我會跟她說,寶貝,媽媽回來啦~

這樣的好處是讓她知道,短暫的分開之後,媽媽還會回來,我們是約定好的。


3.其他家庭成員也給與孩子足夠的陪伴和安全感,這樣讓孩子能夠接受媽媽不在,其他人陪著她也可以。

我們家白天爺爺奶奶會充當這個角色,晚上是爸爸。這麼小的孩子,一到夜裡總要媽媽是正常的,但是爸爸一直努力表現,讓孩子發現爸爸和媽媽一樣經常陪著她,她慢慢就會習慣只有爸爸在也可以。


4.最後一點也是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溝通。

告訴寶寶我們為什麼要短暫的分開,媽媽要做什麼,而你要做什麼。等事情結束了,媽媽會來接你,我們還會在一起。讓孩子意識到分開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幫助孩子緩解並克服分離焦慮,可能是在孩子小時候,媽媽要做好的最重要的一課,我也在繼續為之努力,一起加油~


臉小貓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

分離焦慮實際上是孩子心理的一個正常反應,一般來說孩子上幼兒園會在一週左右度過適應期,但也有分離焦慮比較嚴重,甚至影響正常生活學習的,那我們該怎麼辦呢?實際上很多人只是意識到如何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而未意識到分離焦慮背後的原因

因為傳統文化的影響,也有現實因素的制約。今天有很多年輕的父母把孩子出生後的照料託付給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也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退休後覺得孤單寂寞,也要求主動要求承擔照料孫子女的責任。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父母對孩子的照料對於孩子成長最有利,否則會帶來不可預料的後果。

父母是孩子天生的老師,這是上天賦予父母的權利,更是一份責任。孩子出生後建立的第一個社會關係就是親子關係,尤其是與母親的依戀關係。有一個經典的心理實驗已經告訴我們,親子關係對於孩子成長有多重要。1959年,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做一個恆河猴的實驗:讓新生的嬰猴從出生第一天起同母親分離,以後的165天中同兩個母親在一起——“鐵絲媽媽”和“絨布媽媽”。“鐵絲媽媽”的胸前掛著奶瓶,“絨布媽媽”沒有。雖然當嬰猴同“鐵絲媽媽”在一起時能喝到奶,但它們寧願不喝奶,也願同“絨布媽媽”呆在一起。因為,嬰猴能從“絨布媽媽”那裡得到更多的溫暖,心理上更有安全感。

所以,實驗告訴我們,父母對孩子的養育不能僅僅停留在餵飽層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長,一定要為他提供觸覺、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通道的積極刺激,讓孩子能夠感到父母的存在,並能從他們那裡得到安全感。“粘人”的寶寶有時讓人心煩,但是這恰恰說明他具有一種積極的情緒——對父母的依戀。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戀是保障他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

安全型的依戀關係本質是信任,就是孩子建立了一種對父母信任的親子關係。如果孩子的第一個社會關係是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礎上,我們能夠想象他將來建立的社會關係會是怎麼樣的。父母對孩子精心照料、日常的相處,既是賦予父母的責任,更是帶給孩子成長的機會。安全的依戀關係建立是孩子將來形成更為複雜社會關係的心理基礎。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孩子出生後由父母照料是天經地義,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而當前有很多父母因種種原因,把很小孩子的照料託付給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更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主動要求承擔這個責任。事實上,這是對孩子成長不負責任行為。因為這對孩子成長付出的代價,將來用再多的時間和金錢都是沒有辦法挽回的。

所以,分離焦慮本質上是親子依戀關係的建立,因為減少或減弱孩子的分離焦慮,關鍵是建立信任的親子關係!


鳩茲心語


孩子因為分離而焦慮,因為分離而哭鬧,是他在乎和你的關係,需要你給他再一次確信的信號,讓他知道,不管媽媽是否在他的身邊,媽媽都關心他,都相信他,都在心理支持和陪伴他。

對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傳遞這樣的信息給孩子,可以用語言,也可以借用某樣具體的或想象的東西,比如送他一隻特別的小公仔,告訴他這是媽媽的愛,會陪他去上學,他想媽媽的時候,看一眼或摸一摸,就是媽媽在陪著他。也可以在早上出門前,或送他到幼兒園時,用手指頭比顆愛心,或一個彩虹棒棒糖,放到他的心口,讓他想媽媽的時候可以吃一口。

也可以在早上出門前,或送他到幼兒園時,用手指頭比顆愛心,或一個彩虹棒棒糖,放到他的心口,讓他想媽媽的時候可以吃一口。其實孩子真是很容易滿足的,只要當他懷疑時,你就及時給他確信。而不是責怪他,嫌棄他,不理他,從而讓他更加恐慌和焦慮。

我家小娃目前一年級,在學校門口跟我告別時,有時依然會自己提出要媽媽“送”他什麼,一起上學。

其實孩子真是很容易滿足的,只要當他懷疑時,你就及時給他確信。而不是責怪他,嫌棄他,不理他,從而讓他更加恐慌和焦慮。



加拿大陪讀媽媽


分離焦慮雖然很正常,但這讓孩子上幼兒園、或者你外出變得更加困難,下面一些方法可以幫助你讓孩子理解和處理他們的這種感情,讓他們更有安全感。孩子會漸漸明白,即使你離開,他/她還是會好好的,而且你還會回來。

不要悄悄溜走儘管告別很困難,也別不給孩子打招呼就悄悄溜走,這樣可能會讓孩子時時擔心你會突然不見,反而更加焦慮。

先從短時間的分離開始你可以從和孩子分開幾分鐘開始,比如去樓下商店買個東西。然後,慢慢進展到較長時間的分離。

告訴孩子之後你們會一起做什麼,你回來後你們會一起做什麼,這樣他們會期待你的歸來。比如,你可以說:“當媽媽回來接你的時候,我們一起去買些吃的當晚餐。”

留一些可以安撫寶寶的東西留給寶寶一些關於你的東西也許能安撫寶寶-——比如你的圍巾,或者他喜愛的玩具。這些東西也許能安撫他們。

讓告別成為積極的時刻當離開孩子時,不管你多傷心或者多擔憂,都要保持微笑,從容開心地跟寶寶揮手告別,否則孩子會受你情緒的感染。

告別要果斷不要告別了又因為孩子的祈求而回頭,更不要因為孩子的不捨而取消行程,這會讓今後的分離更加困難。通過讓孩子體驗分別後再開心地見面,他們會學到人生重要的一課。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經常遇到類似這樣的情況,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們去上班,孩子哇哇大哭。甚至媽媽沒有出現在寶寶視線中,寶寶也會焦慮。針對這種有分離焦慮的寶寶,家長們應當如何緩解幼兒分離焦慮呢?

首先分離時應該耐心告訴寶寶分離原因。有可能寶寶剛開始時候聽不明白,家長們要耐心解釋。就拿分開寶寶去工作的事來說:家長們可告訴寶寶們工作重要性,從寶寶的角度分析不工作就會沒有漂亮的衣服穿,沒有玩具玩。並再叮囑只是去工作,是更愛寶寶,而不是不愛寶寶。

其次分離返回後記得擁抱寶寶,並告訴寶寶:看吧,是不是馬上就會回來了。再次強調工作是暫時分離,並不是不愛寶寶等問題,多次反覆耐心講解。要知道在寶寶眼中,分離對他來說也對家長的一份深愛,他那小小內心開始對分離也是有了離愁味,也是會牽掛著家長們。

在慢慢培養起安全感後,寶寶分離焦慮症就會得到很好的緩解。不斷的重複讓寶寶明白,爸爸媽媽的分離只是暫時的,並不是因為不愛寶寶。而是為了寶寶未來更好的生活,相信久而久之,寶寶也會理解家長良苦用心,學會不哭不鬧坦然面對家長短暫分離。


小叮噹樂園


1.三歲之前要重視情感撫養,讓孩子有安全感。

2.父母要時刻關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3.6歲之前要關注孩子的感統,特別是觸覺系統的發育。多給孩子做撫觸操,多讓孩子接觸大自然,多讓孩子玩沙玩水。

4.教養的過程中,以父母為主,不要保護過度,讓孩子多接觸外面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