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和焦晃都演过康熙,从演技角度来看,谁对康熙这个角色把握的更好?你怎么看?

戏娱9527


焦晃的康熙,是个名垂青史的角色演演绎。陈道明最好的角色是方鸿渐。


阿的阿地


陈道明演康熙,演出了康熙的帝王之气;焦晃演康熙,演出了康熙的内心世界。陈道明注意演了康熙的外,而焦晃注意演了康熙的内。

陈道明与焦晃演康熙,若论谁对康熙这个角色把握的好,我认为焦晃技高一筹。

康熙即是帝王,但他更是一位“人”,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人如果只着重表现其帝王之气,那么很难使这个角色更圆满起来,只有把握好他的内心表演出来,才会使康熙这个形象更活灵活现,也是观众更信服。

使康熙这个形象更“活”起来,而不使人觉得康熙就是个帝王,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龙”,就应将康熙的内心世界表演出来,在这点上焦晃演的更好。


春日之虎


不废话,陈道明演的最好![赞][赞][赞]


海哥53201


这个得结合历史来评判谁的演技更好,康熙即位时尚且年幼,受多方挟制。是在太皇太后悉心调教,众大臣尽心竭力的扶助之下才坐稳江山。时当年轻气盛,难免有扬眉吐气之感,有点张狂合情合理,再怎么内敛也难免会霸气外露。帝王也是人,从这个角度来说,陈道明老师表演把握的康熙形象是最接近真实的。如果说他演得象焦晃老师那样多愁善感,柔怀天下,谁会觉得有真实感?一个虽然说不上风雨漂摇但危机尚在的王朝,没有一点霸气何以平定天下?所以窃以为陈道明老师扮演的康熙青中年时期可以说无懈可击,既显出了安邦定国之才华,又显出了普通人面对人事份呈复杂多变的事物时刚毅果敢的正常表现。但表演的老年形象就有点凌厉,霸气重了一些,如果稍微内敛一点就更完美。但事实上在当时的皇权背景下,表演的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只是与现代人的观念不是特别契合,所以显得有点过了。

而焦晃老师扮演的是步入老年的康熙,历经大风大浪看透人间百态的人,自然锋芒收敛了许多,更多的是仁慈宽厚。再英雄豪杰终免不了走那条路,人的心境大变自然而然流露出对儿女的疼爱和宽容。焦晃老师把握老年康熙的形象更贴近现实生活,更能引起人的共鸣。但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并不相符,真正的康熙在老年后仍然十分刚毅,即使有仁慈之心也绝不会形于其表,只是处事时更柔和一些,不象年轻时的猛烈而已。所以说焦晃老师扮演老年康熙十分完美,符合现代人的观念。但根据焦晃老师的各方面条件来看,如果让他扮演青中年时的康熙,未必能及得上陈道明老师的表演。

综上所述,两个人的自身条件不同,表演风格也不同,但演技都是一流,各有千秋。硬说谁更胜一筹,整体来看陈道明老师的表演还是更能体现一个千古大帝的风采。


农在天涯


个人喜欢的康熙。

从角色的境界和深度上,焦晃的康熙甩陈道明的康熙至少三条街。

剧本就差着。雍正王朝的本子和康熙王朝的本子,就像三国志与三国杀、拉菲与美年达、红楼梦与肉蒲团、胡锡进与、徐峥与吴秀波、论语与于丹论语心得……看着差不多,实际完全不是一个质量和层次。要不是陈道明演,差距还得大。

雍正王朝是一部探讨中国古代权力运作的正剧,主题比较深沉,技术上也讲究。剧中要求康熙是一个复杂的人。他既是君王,也是父亲。百官臣僚要对付,一帮儿子不省心,天下苍生还得顾着,故事千头万绪,人物必须得复杂多面……而且由于他不是第一主角,叙事并不是由他的视角展开,所以他的很多内心活动和行为动机都是隐藏着的,直到后续结果出来观众才能理解,这就更使角色平添了深邃和智慧的光环。

这方面陈道明的康熙比较吃亏,他是绝对第一男主,叙事都是由他的视角展开,他的行为动机如果不明确,观众就会犯糊涂。于是编剧就很没技术含量的让角色在做完一件事后,马上自己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观众倒是看明白了,但同时也会感觉这剧不高级……人都是如此,理解不了的才觉得深刻,你把话讲的太明白易懂,他就觉得你不够高级。

康熙王朝整体走的是网络爽文的路子,男主自带光环,一路所向披靡,终成千古一帝……男人版延禧攻略。主题就是一个爽字,于是陈道明就专注于表现帝王的霸气。他演的很好,那会陈道明四十来岁,正在颜值与演技的巅峰末尾,清瞿俊美的相貌,削瘦挺拔的身材,磁性洪亮的叔音,没有任何中年人的油腻,就像S细细的皮鞭,轻轻打在M观众的身上……观众爽了,陈道明红了。

这不是演员能力有多大距离,是剧情需要他们演成这个样子。两位完成的都很好。当然我个人还是觉得焦晃更好一点。


爱历史的大小姐


康熙千古一帝,陈道明演的康熙霸气外漏,演出了帝王的独有气质。

有人说焦晃演的康熙,要比陈道明的好看,陈道明演康熙有种演过了这种感觉,不得不承认焦晃老师演的康熙也是入木三分,但是焦晃老师演的是雍正王朝里的康熙,可以说男一号并不是他,焦晃老师演的也是晚年的康熙,没有演康熙如何灭鳌拜了,裁撤三番了等等,而演的是九子夺嫡时的康熙,所以这个时候的康熙不需要太多的霸气,毕竟九子夺嫡,是面对自己的儿子们,太多的霸气,和帝王之气,会让人觉得康熙面对自己的儿子太过于冷酷无情,是个冷血动物,而焦晃老师演的康熙刚好都,完美诠释了这些,面对九子夺嫡的状态,康熙对儿子,对江山社稷,不应该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所以焦晃老师在剧中得表演就显得沉稳老练,耐看。

《康熙王朝》中则的康熙而是康熙的一生,从最开始的,孝庄太后垂帘听政,再到在孝庄的辅佐下,扳倒鳌拜,平三番,收台湾,平葛尔丹,驱逐沙皇,可以说这是为了歌颂康熙千古一帝的,所以在这部里的康熙,则是从一个莽莽撞撞的康熙,到一个沉稳老练,做事影刃有余的康熙。而陈道明老师刚好都演出了些这些,当裁撤三番失败,吴三桂起兵造反,康熙感觉自己受到被骗,被戏弄,的那种屈辱感,那种气急败坏的感觉,陈道明老师都演出来了。还有当得知自己的儿子被葛尔丹俘虏过,陈道明老师,那段简直可以当教科书了,面对儿子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作为观众的感觉的真真切切。再到面对葛尔丹的儿子,自己的亲外孙,自己仇敌的儿子,那种又爱又恨,很特别的一种感觉,陈道明老师演绎的特别传神。再到康熙看到,李光地扳倒,明珠,索额图后在呈上来的奏折中有写索额图企图勾结朱三太子,要杀自己时,那种气愤,愤怒不为别的,自己要做千古一帝,不能承认有要杀自己的国丈,所以他愤怒,陈道明歇斯底里喊出来的那段,堪称经典。再到千叟宴时,那种豪迈,骄傲,自豪的感觉,陈道明老师可以说是完美得诠释了康熙的一生。





影视斯耐客


焦内敛,陈张扬。


儒此


本人不是学戏剧的,单单只从个人的感觉角度谈一下看法。抛开陈道明千人一面的角色表现不说。他的演绎太过做做,给人一看就是就不像个帝王。反而像个耍小聪明的纨绔子弟。完全没有“帝王之心深不可测”的感觉。像个叛逆期的顽童,你一看都知道他要做什么决定。那就是:故意与众不同,独出心裁。

焦晃的演出,完全不是在“演”,而就是他的生活。深沉、多谋、偶尔闪现出真本性。

总而言之,不可同日而语。


Charton


我比较喜欢陈道明演的康熙,应该说他把康熙这个人演活了,把一代帝王的聪明能干,杀伐果敢,还有那种在某些事上的无奈,演的淋漓尽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无不就是康熙本人在世。


海燕5104



其实演过康熙的演员有很多,但是最出名也最为人熟知并且受到广泛认可的就是陈道明在《康熙王朝》饰演的康熙以及焦晃老爷子在《雍正王朝》里面饰演的康熙,陈道明饰演的康熙是从而立之前到老年,焦晃老爷子直接饰演的是康熙的中晚年,其实对于这两个饰演者谁对角色把握得更好,个人觉得还是焦晃老爷子炉火纯青一些。


并不是陈道明饰演的康熙不好,而是相比之下觉得陈道明饰演的康熙可能是差点火候,陈道明饰演的康熙身上霸气太重,而焦晃老爷子饰演的康熙则是不怒而威,其实要想令人害怕不一定非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举手投足之间就能展现出王者风范,其实我个人觉得《雍正王朝》所展示的王朝黑暗度复杂性要比《康熙王朝》好一些,并且剧情也值得商榷,《雍正王朝》里面有很多经典片段,感觉每一个演员不是在演而是已经寓情于景化身为活生生的人物了,里面有一段是康熙让文武百官推荐新太子,却没想到文武百官都一致推举八阿哥为新太子,而康熙不看则已看了属实心惊啊,原来这些年八阿哥的势力已经遍布朝野内外,这些文武大臣都属意八阿哥,为了打击八阿哥所以康熙打算复立太子,这时候依附于八阿哥党羽里面的十四阿哥就跟旧太子党羽里面的十三阿哥打了起来,两个都是武将阿哥,打的是不相上下不亦乐乎,文武百官都在看热闹。


而焦晃饰演的康熙得到消息以后就急匆匆赶过来喝止住了十三阿哥以及十四阿哥,十四阿哥很不服气一直质问康熙为什么不能立八阿哥当太子,为什么不仅不能立还要治八阿哥得罪,这时候焦晃老爷子饰演的康熙愈加暴怒,这些不能宣之于口的话怎么能说,最后气的康熙欲拔剑杀了十四阿哥,而四阿哥这时候竟用手握住了康熙的剑,血流如注,康熙也被气的晕了过去,醒来的时候看见熹妃带着四阿哥绑着十四阿哥前来赔不是。


而焦晃老爷子饰演的康熙看见了以后就说:“你养的这两个儿子啊 唉 ”最后这一声重重叹息的唉,足足把个君王以及父亲的无奈都展示了出来,真是听着伤心,看了以后久久不能忘怀,做君王难做父亲也难,个人感觉焦晃老爷子不是在演康熙而就是康熙,看不到一丝的表演痕迹,很经典,很喜欢看,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