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精准战“疫”与有序复产 巩固提升我国全球产业链优势

 中宏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王镜榕)“当前湖北以外地区开始启动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正常化,但目前面对的最大障碍是国内物流、商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互联互通秩序的恢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近日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强调,经济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体系,链条上的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大中小企业、线上线下等是一个系统,某一个环节被卡住,经济的运行就会出问题。我们要在科学防疫基础上,尽快恢复全国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才流的联通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包括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网络的融通。

张燕生:精准战“疫”与有序复产 巩固提升我国全球产业链优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疫情防控要避免“一刀切”的过激做法

  张燕生强调,当前复工复产过程,对于疫情防控要避免“一刀切”的过激做法。他指出,我们不能简单化地通过设置审批条件、提高复工复产门槛等办法,来达到防护目的。而是应该做更多深入细致的工作,帮助农户、工业企业、服务企业等有序复工复产。

  他表示,疫情对四大类行业企业影响最大,包括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和住宿等行业会产生较大影响,因为疫情叠加春节消费旺季,但这部分消费待疫情结束会很快反弹回来;制造业的复工复产,主要看工人返岗的进度和综合物流恢复的情况。

  他强调,公共卫生的管理水平,也是考验复工复产进度的因素。要尽早解决疫情防治的薄弱环节,消除心理恐慌和过激反应,加快推进复工复产。

  “联防联控疫情和有序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生产确实是一道难题,但个人觉得疫情出现反复的可能性仍局限在局部地区和个别领域,”张燕生强调,现在隔离和防控的联动机制已日渐成熟。因此,要区分不同地区的疫情严重程度,分级分类精准动态施策。同时实施疫情的风险点管理,今天全国有24个省市是零新增病例,疫情防控重点是输入型人流的监测,复工复产人员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按时休息,发现一例隔离一例。

  “而无论哪一类地区和企业都要设定一个过渡期,过渡期间重点鼓励网络办公、线上会议、电子商务、离岸交易等方式减少人员集聚程度和直接接触概率。”他强调。

  有序复工复产将一季度损失降到最低

  “总体来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局部的。诸如农业、工业、外贸外资等,待疫情过后都可以恢复。”张燕生强调,因此,全年经济运行能否保持在合理区间,很大程度看一季度复工复产状况以及二三四季度能够弥补多少一季度经济损失。

  谈到疫情对我国经贸形势的影响,张燕生告诉记者,出口企业复工进度,主要看能否保住订单。其中货物贸易是慢变量,现在执行的订单都是二三个月前签订的,疫情影响短期相对较小,但持续时间长了,尤其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国际关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没有取消,负面影响会越来越大。

  “此外,依赖人际联系更多的服务贸易,诸如跨境旅游等服务贸易项目受影响会更大一些。”张燕生认为,处于疫中的湖北省和武汉市外贸依存度都较低,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远低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山东半岛等地。除了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少数行业外,参与国际工序分工的产业链企业较少,主要是满足本地需求的产业体系。因此,此次疫情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大,而对全球市场的影响较小。

  中国产业链将历风雨朝着中高端水平提升

  过去十多年,中国产业链体系经历了从代工贴牌向自主品牌、营销渠道和知识产权转型,从全球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型,从汗水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进步。中国是世界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过去十年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为34%。

  “虽然中国经济表现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此次疫情属于短期性局部地区的爆发,”张燕生表示,料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也是短期和局部的影响。“此次疫情对全球投资人、全球工商界、全球相关方造成的影响,更多是心理上的恐慌,影响未来预期。”

  谈到近期美国向WTO递交市场导向条件八条标准新动向,张燕生强调,当前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战,形成去全球化浪潮和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则是全局性和中长期的。尤其值得警惕的是美日欧贸易部长连续发表联合声明,要把非市场经济导向纳入多边贸易体制,以挑起规则战,达到遏制中国的战略目的。他强调,在未来的贸易谈判中,如何维护好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应对好外部压力的战略平衡,将是一个漫长的博弈和磋商的过程。

  “以中国为销售市场的供应链,与中国合作开拓世界市场的供应链,和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生产性服务的高技术服务业供应链,是不可能离开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中国优质多样性要素的。”尽管未来挑战重重,张燕生依然对中国经济的当前形势表示审慎乐观,对中长期发展前景表示充分乐观的态度。

  他强调,尽管有个别国家希望通过疫情兴风作浪,但是,如果这次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并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产业链将历经风雨洗礼,朝着中高端方向更加巩固和提升。在此过程中,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对外转移与一些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来华投资置换,不但不会影响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基本盘”和整体优势,反而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现代化跨入新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