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意志力薄弱,深层原因竟是父母的干扰所致

01

父母不经意的干扰

有次坐地铁,看到一个年轻妈妈抱着大概四十多天的宝宝,宝宝正在努力地把手放进嘴里,这个过程对于四十多天的宝宝来说是困难的,但是一旦放进嘴里他的表情立刻变得很有成就和很满足,“吧唧吧唧”吮吸起来。

那位妈妈看见他的这个行为后立刻皱着眉把他的手拿了出来,说:“不卫生、不能吃手。”宝宝发出了抗议的哭声,又将手努力着将手往嘴里放,这一次似乎又准又快。

但是,妈妈又将孩子的手拿了出来,宝宝开始放声大哭,不再往嘴里放了。

这个情景估计大家都很熟悉,可能很多妈妈都认为是在纠正孩子的习惯,但正是妈妈反复的干扰使婴儿对自己不断尝试努力的意志力产生了巨大的摧毁。


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意志力薄弱,深层原因竟是父母的干扰所致


02

什么是意志力?

意志力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

在成人的世界里,人的意志力是可以被强化训练出来的。但对于儿童来说,意志力的形成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一个天然形成的过程,一种成长的自然法则。

婴儿第一次把东西放进嘴里,第一次抓到东西,第一次爬行,第一次迈步。。。。。。每个第一次的开始都是婴儿努力无数次的结果,只要父母不干扰,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努力都为儿童未来的意志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意志力薄弱,深层原因竟是父母的干扰所致


03

父母怎样一步步摧毁孩子的意志力?

孩子意志力的丧失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是父母不恰当的干扰却是摧毁孩子意志力的主要原因。

蒙特梭利曾经这样说:父母对儿童经常的干扰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可能严重到好象让孩子永远生活在噩梦中一般。

1、不了解孩子做事的动机,粗暴干涉。

我们有时还没有了解孩子做事的动机,只是看到孩子弄得一团糟,就先责怪孩子,结果打消了孩子做事的积极性,这件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个小男孩把给爸爸做的泡面放在了被窝里,满身疲惫的爸爸回到家,直接躺在了床上,却把盖在被子底下的泡面弄洒了一床。


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意志力薄弱,深层原因竟是父母的干扰所致


男孩的爸爸气急败坏地打了儿子一顿,最后才知道泡面是儿子留给自己的,因为怕爸爸回来太晚,面会冷掉,男孩天真地把面放在了被窝。

这件事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们往往在没了解孩子为什么那么做,只是因为孩子没做好,就先斥责孩子,打消了孩子做事的积极性。

2、不相信孩子能把事情做好。

孩子要求做一件事情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做不好,例如吃饭,孩子在一周岁左右就有了自主吃饭的意愿和行为,但是我们认为让他自己吃,结果必然是弄得一塌糊涂,吃的慢,吃的少,撒的到处都是,一片狼藉。

所以就插手帮孩子做,进行喂饭。给孩子灌输了“你做不好,我来帮你做”的观念,长期以来,孩子就不会主动去克服困难完成一件事。

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意志力薄弱,深层原因竟是父母的干扰所致


04

父母该如何补救?

1、学会放手,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先鼓励孩子把一件事情做完,不要注重结果的好坏,重要的是孩子开始做了,当结果不尽人意时,引导孩子思考出错的地方,分析事情的因果。有了这个过程,孩子下次做事时一定会比上次做的更好。

儿子宅在家期间,从视频上学了一道菜,干煸杏鲍菇,这道菜程序很繁琐,首先需要把杏鲍菇切成片,为了更好的入味,需要把片横竖切成栅栏状,还有其他配菜,土豆片、香葱、蒜末等,只看配料过程我就选择吃泡面了,但是孩子愿意动手去做,我也不好打击他的积极性,杏鲍菇处理完,放锅里煎至金黄,然后加上调好的汁,放入配菜,炖至入味收完汁就完成了。


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意志力薄弱,深层原因竟是父母的干扰所致


在做的过程中,儿子很专注,严格按照视频上的每道工序把菜做好了,在我看来真的是色香味俱全,儿子迫不及待地让我品尝,我给了儿子大大的赞。

在吃的过程中,他还总结了这次没有做到位的地方,下次再做时一定改进,而我给的只有肯定。

结果,第二天上午,儿子又做了这道菜,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比上次的进步很多。

只要我们给了孩子尝试的机会,并不断地给孩子信心,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把事情做好。

2、帮孩子细化目标,逐步完成。

孩子的意志力已经被父母摧毁,遇到一点小事就想放弃,遇到困难就退缩,这时,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引导孩子,把一件事分解成几个步骤,一步一步去做,在完成分步的过程中,不断地肯定孩子的努力行为,最后孩子一定会克服困难。


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意志力薄弱,深层原因竟是父母的干扰所致


我朋友在引导女儿参加跳绳比赛时就是这么做的。

点点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幼儿园举办运动会,要求每人都参加一分钟跳绳。点点完全不会跳,让他练习,他也不愿意,每次都是跳了两下,就不跳了。

看到其他同龄人都能跳四五十个,七八十个,他根本没有信心开始,但作为家长的我们心里却很是着急。怎么办呢?怎么他才愿意练习呢?

我问他:“一天跳一个怎么样?能做到吧!”

“一天跳一个?那什么时候才能赶上其他同学?”他非常惊讶。

“我的意思是,今天跳一个,明天跳两个,一天加一个。”我故作轻松地说。

“哦,那好吧,就按你说的办!”孩子勉强接受了。

就这样,点点从一个开始,每天加一个的练习,整整三个月后,才终于学会了连续跳绳,最好成绩达到一分钟142下。

想想这个过程,发现孩子失败后,最关键的,就是父母帮孩子设立“细小步骤”,一天跳一个,然后逐步递增。

这样的任务,孩子觉得能轻而易举地达到,没有负担,愿意去做。等孩子看到了进步,就更愿意去做了。


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意志力薄弱,深层原因竟是父母的干扰所致


正如《微习惯》一书中说道:

“把你的习惯变成‘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行,愿意去做,才可能重建自己的意志力。

所谓成长,就是父母不断的给予耐心,孩子不断收获信心的过程。

看着孩子成长,需要我们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不以成人的思维衡量他们,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也许会收获很多不一样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