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春山讀書圖》:不記功與名,春山見初心

拾畫筆記

2020年的春天,我們正遭受著一場艱難的“戰疫”。在這場疫情之中,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因之而受到了影響。對於許多人來說,這大概也是生平度過的最沒有“年味”的一次春節。沒有走親訪友,沒有鞭炮賀歲,沒有龍舞獅躍,沒有廟會集市。在無法出門的日子裡,讀書成了許多人排遣無趣的最好方式。


面對生命中常有的困頓時刻,讀書也許無法直接改變我們身處的外部環境,但是卻可以令我們的內心變得更加的坦然和從容。一如王蒙在《春山讀書圖》中所尋找的內心的安寧。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春山,這座春山才是“我”的生命之源。隱居,讀書,作畫,是王蒙發現自己心中春山的過程;於世人而言,隱居作畫可能做不到,但是,讀書卻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在讀書中,發現自己的春山,讓困頓的生命得到寧靜。不記功與名,春山見初心。


王蒙,元四家之一,在山水畫上的成就甚至於可以媲美其外祖父趙孟頫。作為趙孟頫的外孫,王蒙自幼便得以接受到非常正統的繪畫訓練。相比起黃公望知道中晚年才開始系統學畫,王蒙在繪畫筆墨上無疑擁有更好的創造性。他所創造的繁密山水,對後世影響巨大。王蒙不僅創造了獨屬於自己的筆墨,同時也將山水畫的風格帶到了一個爐火純淨的境界。從這點上說,王蒙所取得的成就和其外祖父趙孟頫一樣高。


讀王蒙《春山讀書圖》,我們看到的是文人避世隱居山中潛心讀書的情景,看不到的是藝術家在亂世中的無奈與生命的困頓。元末,社會動亂不堪,希望在政治上大展拳腳的王蒙此刻看不到仕途上的希望,最終選擇隱居黃鶴山。王蒙並不像倪雲林、梅花道人那般對仕途沒有絲毫的在意,他的隱居姿態,多少伴隨著內心的無奈與矛盾。


相比《青卞隱居圖》這幅王蒙的代表作,《春山讀書圖》的畫史地位要次等得多。但是,《春山讀書圖》依舊被認作是具有典型王蒙特點的一幅傑出作品。現代鑑定專家張珩在其《木雁齋書畫鑑賞筆記》中對此畫評價道:“此圖山峰作披麻皴,破筆大點苔,氣勢甚壯,惟松幹、屋宇、欄楯著赭色,餘皆水墨,自題九行行楷書,甚精。”現代畫家潘天壽亦對此畫讚賞有加:“這幅畫技法甚為高妙,在描寫時,先以淡墨而後施濃墨,先用溼筆而後用焦墨的方法為之,用筆亂而不亂,層次井然.有條不紊,理具其中,充分呈現出空間的深度。”


王蒙《春山讀書圖》:不記功與名,春山見初心

王蒙《春山讀書圖》


一、《春山讀書圖》:紫芝滿地無心採,看遍山南山北花


《春山讀書圖》,縱54.4釐米,橫28.3釐米,紙本墨筆,現藏上海博物館。長松高嶺,密林卷石,為王蒙富於特色的圖式。畫面尺幅並不大,但是對於觀者而言,透過畫面中的山巒,卻彷彿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面對這樣一幅小畫,很容易在心理上產生一種錯覺,認為這應該是一幅巨大尺幅的山水畫作。


畫作下方畫有山坡石塊,這裡用力非常典型的王蒙獨特的筆意:牛毛皴。用墨上,濃淡有序,這些石塊顯得非常有節奏地連在一起,筆跡生動自然。石塊與石塊之間,彼此相生,就如同我們在大自然中所看到的那般經由造物主所造的山石形態。或者我們可以說,這些石塊的形態,是從一整塊完整的石塊上,經年累月風侵雨蝕之後逐漸分明出來的組織。比之另一幅傳為王蒙作品的《溪山高逸圖》中石塊的謹慎呆板(鑑藏家王季遷先生認為這是文徵明那一派的人所畫),《春山讀書圖》的石塊無疑是有生命力的。


王蒙《春山讀書圖》:不記功與名,春山見初心

王蒙《春山讀書圖》局部1


石上畫有五株松樹。這些松樹的樹幹肌理藉助不同的運筆技巧和用墨方法,表現出了每株樹的不同形態。且松樹的整體上所呈現出來的生長樣式也各不相同。我們似乎很難在王蒙的繪畫中看到那種挺拔且直的林木形態。世界的物象在王蒙的筆下就如同最小的牛毛皴一般,具有一種遊動的扭曲的美感。


山石出的五株松樹和畫面下方房舍後面的幾株(其中一株是高大粗壯的松樹)共同構成了整個畫面下半部的主題。近看,似乎這些松樹佈滿了整個畫面的下方空間;然而,如果我們從一個更遠的視角來看,這幾株樹卻有顯得有些許疏離。那些松針看似擠成一團,卻是針針葉葉各分明。王蒙的節制在這裡也得到了體現。他對每一根線條都能做到如此的節制而自然,並不會因為是毫不起眼的地方而稍作遲疑不決之態。


王蒙《春山讀書圖》:不記功與名,春山見初心

王蒙《春山讀書圖》局部2


畫面下部分有兩處房舍。左邊的房舍在由松樹所避開的空間裡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清晰的山中讀書的故事。只見房舍內,一讀書人正伏案執筆寫字讀書。房屋建在水潭上,水潭平靜如鏡,水草豐茂。因為有水潭的緣故,故而我們可以看到畫面的下方更多的是以淡墨溼墨為主,旨在營造出畫面的水潤的水汽氤氳的視覺效果。


與此處房舍左右相對的畫面右側,一件草亭下,畫有一文人憑闌凝望,他的身旁跟隨者兩名侍從。其中一名侍從面部被松樹擋住了,只看得見身體的一部分。文士眼睛眺望的方向,是更大的一片水。這片水讓上方的林木表現更加富於水的效果。


畫面的上半部畫的是峰巒。左右兩側有山脊,形成一個V形,開口出的最上方為畫面中的最高峰。峰巒頂部以濃溼筆墨點染出山中草木華滋的效果。最高的山峰以攃染為主,特比是以富含水分的墨來表現。而且下方的峰巒山脊,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牛毛皴。牛毛皴在這裡不僅僅是山石的質感表現技巧,同時也是整個山的動感形態的表達技巧。王蒙的山,因為這種其獨創的皴法的巧妙使用,往往給人以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感受。他的山是活的,是可以因四時變化而動的。


王蒙《春山讀書圖》:不記功與名,春山見初心

王蒙《春山讀書圖》局部3


在這幅作品中,王蒙用其並不算好的書法寫了一首詩,全文如下:


陽坡草軟鹿麋馴,抱犢微吟碧澗濱。

曾採茯苓驚木客,為尋芝草識仙人。

白雲茅屋人家曉,流水桃花古洞春。

數卷南華渾忘卻,萬株松下一閒身。

春盡登山四望賒,碧蕪流水繞天涯。

松雲瀑響猿公樹,蘿雨煙深谷士家。

露肘巖前搗蒼朮,科頭林下煮新茶。

紫芝滿地無心採,看遍山南山北花。

黃鶴峰下樵叟王子蒙畫詩書。


這首詩除了最後一句“紫芝滿地無心採,看遍山南山北花”之外,都為記述描寫性的表達,這最後一句則頗有意味。“紫芝滿地無心採”正說明了藝術家當時的心情。面對可隱可居的黃鶴山,王蒙雖有隱居之意,卻無隱居之心。他的心是矛盾的,是亂的,是不甘的。始終幻想著“看遍山南山北花”,這種複雜的情緒在王蒙隱居黃鶴山後創作的許多作品中都似有似無地有所暗示。這大概也是王蒙一生的內心寫照。


王蒙《春山讀書圖》:不記功與名,春山見初心

王蒙《春山讀書圖》局部4


王蒙《春山讀書圖》:不記功與名,春山見初心

王蒙《春山讀書圖》局部5


二、隱居,無奈選擇中的生命啟迪


元四家中的四人非常有意思,其中倪雲林和梅花道人吳鎮對官場沒有絲毫的興趣,雲林的一生性潔高雅,對於官場中那些汙穢絲毫見不得,故而也拒絕考試做官這條路。梅花道人吳鎮一心想做一名樂在風波中的漁父,獨來獨往。而黃公望和王蒙則似乎對於官場有一種偏好。早年的黃公望歷經官場的黑暗,甚至遭受牢獄之災,直至中晚年出獄後才看破官場,入道求畫寧心。王蒙的一生,則是四人中最為糾葛的,一生想做官,卻遭逢亂世,待明朝建立原以為等到了自己的春田,卻不曾想最終因“胡惟庸案”牽累,1385年,王蒙死於獄中,


中年時的王蒙,因為政局動盪,被迫有了隱居之心,並最終在黃鶴山隱居。《春山讀書圖》具體創作於何年不得而知,但是根據“黃鶴峰下樵叟王子蒙畫詩書”來推斷,為王蒙隱居黃鶴山時所創作。雖然對隱居心有不甘,但是王蒙卻通過隱居獲得了生命的啟迪。


王蒙《春山讀書圖》:不記功與名,春山見初心

王蒙《春山讀書圖》局部6


王蒙《春山讀書圖》:不記功與名,春山見初心

王蒙《春山讀書圖》局部7


他生命中的困頓,也在山水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脫。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王蒙山水畫的風格形成,受惠於其隱居的那段日子。就隱居的母題而言,《春山讀書圖》實在是有點乏味和無趣。特別是其畫面中的人物、房舍,顯得有些過於程式化了。不過,這種程式化的表現,就如同雲林的空亭遠山一般,同樣有著內在的生命張力。比如《春山讀書圖》中總共出現的三位“主人公”,他們的形態以及正在忙活的事是不同的。如果單一看,的確很無趣,但是放在一幅畫中,三者則彼此形成了關聯。


山水的世界,既是一個小世界,也是一個大世界。隱居的生活,可以無趣,也可以有趣。王蒙所要做的就是在無趣且有困頓的生命中尋找一個有趣自在的心境。隱居雖然是無奈的選擇,但是尋求困頓的解脫卻是藝術家始終在堅持的。


春天來了,山動起來了,林木豐茂了,水也流動起來了。此時,王蒙心境中的那潭死水,不得不在這片春山綠景中尋求生命的源泉。隱居山林,讀書作畫,或可是其生命的源泉。這裡是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也是一個可以承載王蒙彼時沉重苦悶內心的世界。他的心,在這裡可以得到片刻的安寧。


王蒙《春山讀書圖》:不記功與名,春山見初心

王蒙《春山讀書圖》局部8


王蒙《春山讀書圖》:不記功與名,春山見初心

王蒙《春山讀書圖》局部9


三、我們的心中,有一座春山


許多時候,我們無法改變世界,卻可以改變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看法。我們的每一天,無時無刻不在做出各種各樣的選擇。選擇什麼樣的學校,選擇什麼樣的工作,選擇什麼樣的車,選擇什麼樣的房子,選擇什麼樣的伴侶,選擇什麼樣的城市。選擇,對於多數人而言,很難。看似有很多的選擇,實則對於我們而言並沒有太多的選擇。選擇無對錯,只有適合與否。往往,我們選擇了一條看似是對的路,卻並非是適合自己的。


王蒙《春山讀書圖》:不記功與名,春山見初心

王蒙《春山讀書圖》局部10


王蒙的選擇同樣沒有對錯,是選擇繼續在官場上掙扎,還是選擇春山讀書?對於這位偉大的藝術家而言,我們當然希望看到他在藝術上的進一步登峰造極,而對於彼時的王蒙而言,“春山讀書”只是合適彼時的他。在讀書作畫中,王蒙看見的是另一個此前自己從未看到的世界,這裡春意盎然,這裡生機勃勃,這裡欣欣向榮,這一切,都與山外的那個爾虞我詐,充滿著死亡與誘惑的沼澤不同。


於我們而言,又當如何?在這段對所有人而言都是困頓的時刻,是一次難得的讀書時機,在讀書中,我們可以真正正視自己,正視此前從未想過的一切。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春山。看到這座春山並不難,難得是有勇氣走進這座春山,只有住進自己心中的春山,我們才能真正獲得寧靜。


王蒙《春山讀書圖》:不記功與名,春山見初心

王蒙《春山讀書圖》局部11


王蒙《春山讀書圖》:不記功與名,春山見初心

王蒙《春山讀書圖》局部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