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年紀大了的果農。收購商也不拉出去。果農應該如何解決銷售?

哲熙果園


你好,我是衛農,看到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引起了衛農的回憶,因此想結合自己的實際,談一點自己看法。



記得在我們這裡剛開始種植蘋果樹的時候,果農銷售蘋果很困難,不是銷售不出去,就是蘋果賣了要不來錢,這種現象持續了十多年,直到我們村有了蘋果銷售市場,才有了比較大的改善。

那時候我家也種植了蘋果樹,主要由父親作務管理。每年秋季蘋果下樹以後,一直到第二年的春天,就是賣蘋果的時候。常常會看到父親為蘋果賣不了發愁,特別是蘋果雖然賣出去了,卻要不到錢的時候,父親那無助的眼神,有時甚至生氣的眼裡含著淚花時,讓人心裡非常難受。雖然過去了幾十年,但只要一想起來就會感到心疼。



後來我們村慢慢地形成了一個比較大的蘋果銷售市場。而且改變了原先銷售蘋果的方式,客商不再進果園裝蘋果,而是在村口路邊設立收購點,果農拉蘋果來銷售,只要過秤後就不停結算貨款,現過現,再也沒有出現過欠款現象。就是今年蘋果市場這麼疲軟的情況下,我們這裡的果農基本上,都把蘋果銷售出去了。

對於題主提出的,年紀大了的果農,應該如何解決銷售問題?衛農以為,當前不可否認,在農村作務管理蘋果樹的人中,確實有許多年紀比較大的果農,這些人一般來說文化水平比較低,接受新事物比較慢,觀念陳舊,又比較固執。對這些果農來說,目前新興的那些什麼網絡銷售,或者平臺直播等,明顯是不適合的,因此建議:



一是應該抓住當地銷售市場,積極順價銷售。就是說當地有銷售市場的話,就要緊緊抓住當地銷售是市場,積極設法把蘋果銷售出去。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的蘋果質量好,有惜售的囤積居奇心裡,要根據當地銷售市場行情,順價銷售,因為只有把蘋果賣出去了,把錢裝在自己的口袋了才是錢。比如我們村的銷售市場,是在每年的中秋節和國慶節前後,過了這個時間以後,就再沒有客商來收購蘋果了。

二是如果當地沒有蘋果銷售市場,或者自己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家裡再沒有其它人的果農來說,如果自己每年的蘋果銷售都非常困難的話,還不如放棄種植蘋果樹,改種其它農作物比較好。因為你每年辛辛苦苦付出心血,努力後卻不容易換來較好的回報。陷入了既怕種不出優質蘋果,種植出蘋果以後又不能順利的銷售出去,這樣一個自己無法解決的圈子,還不如干脆放棄比較好。



三是在抓住當地銷售市場的同時,如果自己的子女、親朋好友有能力的話,可以動員他們來幫助你通過電商、微信朋友圈銷售蘋果。這幾年我們這裡有許多果農,就是子女親朋好友採取微信朋友圈的方式,幫助父母銷售蘋果,效果非常不錯的。有些果農在蘋果下樹以後,就把蘋果進行了分類,把不適合在微信朋友圈銷售的蘋果,挑揀出來以後,在當地市場上進行銷售,這樣就比較好的解決了,果農蘋果銷售難的問題。

總之,在當前蘋果產大於銷、供過於求的形勢下,對於年紀比較大的果農來說,應該正確認清自己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努力進行彌補才是正題。應該抓住當地銷售市場,積極順價銷售,同時動員子女親朋好友幫助銷售,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解決銷售難的問題。

以上是衛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對於年紀大了的果農,如何解決賣果難的問題,這的確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我本身也是一個果農二代深有感觸,關於網絡上炒作的農產品滯銷有真有假,但我親眼見到的幾次經歷讓我始終難以忘記。

去年六月份,我們甘肅天水的櫻桃熟了,櫻桃交易主要在我們鎮上的農貿市場,市場周邊擠滿了農用車拉著自家產的櫻桃,裡面有近一半五十多歲的老人。有一位老人開著充電三輪車讓車時,刮到了旁邊的私家車,好說歹說賠了三百元,當時櫻桃成交價才一斤三到六元,老人當時就流淚了,我在旁邊看著辛酸。我們這邊年輕人在外打工,多半由父母種果樹。十月一蘋果上市的時候,也踫到幾位老人,請人幫他們拉蘋果,摘蘋果,由於錯過最佳採收期有一半落在地上都按次果出售,一斤幾毛錢。又於這些我的建議是有以下幾點:

第一放棄一些運輸不方便的種植區域,託管給當地農業合作社。

第二當地鼓勵果園流轉或入股成立家庭農場,和種植企業。

第三鼓勵當地發展電商銷售,也可讓在外打工的子女通過微信好友銷售,支持當地快遞公司成立村級服務站。






果農虎哥


這個問題觸摸了我的心聲 我家是煙臺的 冷庫好多蘋果 有大又甜 真的很好吃 但有什麼用呢 本來有商客去冷庫收 因為瘟情沒人收 平常這個時候都賣完了 現在幾萬斤就賣一點 爸媽也很愁 因為量太大 目前就我和我姐微信上努力賣著 好好研究一下電商 跟上形式 在遇上困難自己可以挺身而出 父母大了不會網絡 還有兒女


王家四妹


這個問題觸摸了我的心聲 我家是煙臺的 冷庫好多蘋果 有大又甜 真的很好吃 但有什麼用呢 本來有商客去冷庫收 因為瘟情沒人收 平常這個時候都賣完了 現在幾萬斤就賣一點 爸媽也很愁 因為量太大 目前就我和我姐微信上努力賣著 好好研究一下電商 跟上形式 在遇上困難自己可以挺身而出 父母大了不會網絡 還有兒女


現磨胚芽大米


果農老齡化已經是蘋果產業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我們現在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我在日常的生產當中,經常會和一些年紀比較大的果農接觸,下面我對年紀大了的果農如何銷售蘋果這個問題來談談我的看法。

一、果農老齡化問題的現狀

我以我們村為例,我們村一百多戶人家,大部分都是種植蘋果的果農,但是,主要的勞動力都已經到了60歲以上,其餘的也基本都在50歲以上,80後的果農只有3人,90後00後的一個都沒有。在我們周圍的一些村子基本也都是這種情況,果農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

二、年紀大了的果農銷售面臨的問題

在我與這些年紀比較大的果農接觸的過程中,感覺他們在生產管理以及銷售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有很多都是選擇了入庫。其中在銷售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不能熟練應用網絡技術

我們這很多年紀大了的果農,還都在使用“老年機”,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有的有智能手機,但也只是限於普通的聊聊天、看看視頻,更不用說熟練使用電腦上網了。

如果在網絡銷售,拍照美工、營銷宣傳等等各種銷售最基本的技能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難的一件事。

【二】學習能力下架,學習積極性不高

人要進步就要不斷學習,特別是現在日益發展的網絡技術,只要不學習,很快就會被淘汰,但這對於年紀大了的果農來說,這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學習一些網絡知識。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有很多年紀大的果農學習使用智能手機,都要手把手的教很多次才能學會。

【三】體力跟不上,去市場銷售不容易

如果說通過網絡等渠道銷售這些年紀大的果農不容易操作,那麼在線下銷售,拉到市場去,這對於很多年紀大的果農來說也是不容易的。我們這在蘋果採摘的時候,果農往往要天不亮,甚至林晨兩三點鐘就要起床去市場,如果銷售的順利,能早點回家還要趕緊去採摘,銷售部順利經常會在市場呆上一天的時間,這對於年紀大的人來說是很困難的,所以有很多都是選擇了入庫銷售。

三、年紀大的果農要如何銷售蘋果

【一】生產轉型,由追求數量轉變為追求質量

我們說到銷售,就不得不說質量,目前來說,我們的蘋果市場已經飽和,在正常年份蘋果市場是處於一種供大於求的狀態的,所以,只有靠質量取勝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而且,年紀大的果農在體力等方面都是不適合較大面積的種植的,“十畝爛果不如一畝好果”,與其種十畝管不好,不如種一畝長出優質的蘋果,只要有好蘋果就不愁賣,經濟效益有時反而會更好。

【二】適當參與合作,抱團發展

抱團發展是目前最難也是從長遠看最有利的一種發展趨勢,單打獨鬥在市場很容易被淘汰,根本就沒有話語權,如果抱團發展,則會佔據一定的主動。但抱團發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最關鍵的是在農村普遍沒有好的帶頭人,而且,很多果農都是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不願與人合作,如果能真正的抱團發展,對於銷售問題的解決,是非常有利的。

【三】依託親朋好友通過網絡銷售

年紀大的果農,自己不能通過網絡銷售,但是可以靠親朋好友,通過網絡銷售的方式是拓寬銷售渠道的一個很好的辦法,我們這也有一些果農朋友通過自己的子女、親朋好友等在網上宣傳銷售,效果也是不錯的。

但是,這裡面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打包快遞的問題,二是售後的問題,這對於年紀大的果農來說,都是很有挑戰性的,如果能把這兩個問題解決,親朋好友再能給賣出去,那還是不錯的。

【四】果園出租

有很多年紀大的果農在管理果園上已經力不從心,但只是捨不得這份收益,還在努力管理著果園,我認為與其這樣,還不如把果園出租給有能力的人,雖然收益會少一些,但是自己不會那麼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這完全是可以考慮的。

總結

現在種蘋果的果農,有很多年紀越來越大,對於蘋果的管理和銷售都會感覺力不從心,我認為如果是有能力的,可以適當調整產業結構,減少種植面積,提高果品品質,對於銷售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從長遠看,這是一個發展的大趨勢。

我是農夫七哥,以上只是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歡迎留言指正!

農夫七哥


感謝要請回答,

首先我分析下問題描述的,

第一果農有穩定的收購商

因為標題描述的是收購商不拉出去,

因此理解的是果農的果子有人收購,

但是收購商不願意耗費資金來拉果子,

針對這樣的情況,

如果村裡這種情況普遍的話,

可以讓老果農集體去村委會提出意見,

讓村委會出面幫忙解決,

不論是價格稍微降低讓果商安排人來拉,

或者是村委會組織人收費來幫果農運果子,

畢竟咱們的果子都已經成熟了,

看著滿園子的果子總不能讓“拉不出去”這個原因毀了果農1年的收成吧?

在我接觸的人中,只有我2姐夫和果農打過交道,

他是專門負責送貨的,買家和果農談好價格,

他負責過去拉貨,這樣也算果商上門收貨,

也有一些是果農拿錢讓送貨,

這些都是可以談的,畢竟大家總不能活人被尿憋死吧!

在這裡說個小插曲吧!果子在園子裡是非常便宜的,舉個例子 一筐黑李子 在果園裡才賣到6元!

想一下中間的人工消耗還是蠻大的!

第二果農沒有穩定的收購商

如果是果農沒有穩定的收購商,並且年齡較大的話,

這個問題確實很棘手的,

個人發表一下看法,

果農多的話可以去鄉鎮府找找鎮長,

諮詢下是否能成立一個合作社,

其次現在這個是自媒體的時代,

建議果農的家人可以通過自媒體來幫忙銷售,

就目前的頭條自媒體許多三農領域的創作者,

分享了平時的一些工作情況,

觀看的人還是很多的,

這樣做的話既解決了銷路,

做自媒體還有一份收益,

前期肯定是會很辛苦,收益也不會太高,

堅持下來的話收入肯定遠遠大於在外務工的收益!


小生活1991


想起積壓的蘋果,72歲的老果農畢建新滿面愁容。

  “我們的蘋果從去年收穫之後,就沒有找到好的銷路,一直積壓在冷風庫裡,眼看著蘋果面臨腐爛變質的可能,可急死人了。”5月20日,東山街道甲子山村6戶平均年齡67歲的老果農致信本報,希望通過本報能為積壓的紅富士蘋果銷售提供一點幫助。

  

  對於每年辛辛苦苦種蘋果的果農來說,如果到銷售的季節能順順利利賣出去,一年的辛苦就算是沒白費。尤其是對那些年紀大了的果農來說,他們不懂機械化,只有付出比年輕人更多的汗水和辛勞才能有所收穫。這6戶果農都是東山街道甲子山村的,年齡最大的果農畢建新已經72歲,蘋果沒找到銷路,讓這些老人心急如焚。

  

  5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甲子山村的果園裡見到了畢建新等果農,這些老人正在果園裡修剪樹枝。目前正是蘋果掛果的關鍵期,由於僱人費用太高,他們只好自己幹,一天要工作12個小時以上。

  

  畢建新說,他種蘋果已經有50多年了,從噴藥、授粉到摘果分揀,都是他和老伴兩個人忙活,每年的蘋果產量在3萬斤左右。原先他和周邊幾戶果農的蘋果都是通過在外地工作的親戚幫助銷售的,這兩年親戚退休了,只好等待果販來收購。

  

  68歲的果農畢崇富說,他們去年並不是因為想賣高價而惜售。去年由於蘋果市場不好,上市之初就很少有果販上門收購。他們這幾戶果農在預訂銷售給一個果販之後,就沒有賣給別的果販。但是不料這名果販在鄰村和果農發生爭執之後,不繼續收購蘋果了。而此時蘋果收購期已過,這導致他們6戶果農的蘋果最終無人問津。無奈之下,只好聯繫冷風庫將蘋果儲存了起來。沒想到,從去年年底開始,蘋果的銷售始終沒見好轉。他們儲存起來的蘋果只有少量被收走,一直到現在,還有約7萬斤紅富士蘋果儲存在崖西和上莊的冷風庫裡。

  

  畢建新說,現在結果的這些蘋果樹是1993年種植的,他對這些果樹的感情非常深,這也是他72歲了還種蘋果的主要原因。他原先有7畝蘋果園,考慮到實在幹不動了,今年年初拔了2畝果樹,在賣掉這些果樹的時候,真是心疼。還有一個原因是,他40多歲當爹,如今閨女在青島上學每個月都需要花費,讓孩子安心上學也是他還在堅持的原因。而去年的蘋果至今沒有銷售出去,讓他備受煎熬。

  現在最熱門的話題,那莫過於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了,現在全國人民同心協力對抗疫情,各個地方都採取了相應的措施。目前來說,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減少人員流動,防止疫情傳播,所以現在很多地方都採取了控制人員進出的辦法,像我們這農村也都在路口有了專人把守,控制的非常嚴格。

在當前的形勢下,我們種植蘋果的果農朋友除了對疫情的關心之外,最關心的就是現在的蘋果銷售問題了,尤其是現在還存在冷庫裡的蘋果,讓很多果農朋友心急如焚,這次疫情對蘋果的銷售和價格會不會產生影響,疫情過後要如何應對,這也成了果農朋友們現在比較關心的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來看一下目前的蘋果銷售形勢

一、目前庫存蘋果的銷售狀況

這幾天我們這裡封村封路,控制人員流動,我也就在家裡待著儘量不出門了,沒事了和朋友在網上聊聊天。經過了解,現在的庫存蘋果的銷售的總體情況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基本不動。

這裡說的基本不動,不僅僅是在春節以後,因為疫情的原因市場低迷,很多客商都來不了造成目前銷售困難的情況,而是從去年入庫開始,大部分果農入庫的蘋果都沒怎麼銷售。

二、現在蘋果市場的狀況

目前來說,我國的蘋果產量是很高的,我查閱了一下資料,在正常情況下,我們國家的蘋果產量是在4000多萬噸的,而出口量僅僅只是100多萬噸,這意味著什麼呢?我們種出來的蘋果絕大部分是要在國內市場消化的,粗略計算一下,我們國家人均每年要消費50斤左右的蘋果。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一個粗略的計算,這裡面沒有計算果汁等消耗,只是一個大概,不能說完全準確。但這個也說明了現在的一個基本的市場狀況,我們國家的蘋果市場是供大於求的。

再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現在能和蘋果競爭的水果太多了,蘋果並不是一種生活必需品,消費者可以選擇吃蘋果,也可以選擇別的水果,而且別的水果現在的產量也很高,例如砂糖橘等等,價格也都很低,這對於蘋果市場的衝擊是很大的。

這些方面我們從現在的蘋果市場銷售情況是完全能看出來的,除了2018年的蘋果減產,最近幾年蘋果價格就一直處於比較低的狀態。

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

在2018年,由於自然災害我國的蘋果產量大幅下降,這也導致了蘋果價格的一路上漲,但是到了2019年的蘋果下樹,馬上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價格相對於2018年一路下跌,在我們這的收購市場的早中熟品種在去年下半年曾經一度跌至一元以下,而且,直接拉到收購市場銷售也是非常困難,貨多客戶少是去年一直保持的狀態。

於是,很多果農在當時的情況下對晚熟的紅富士等品種的蘋果選擇了入庫等待時機銷售,這也是目前我們這裡一個主流的銷售模式,入庫保存能一直銷售到第二年五一以後甚至更久,時間沒有那麼緊促,可選擇性比較高,果農可以根據市場行情選擇銷售或者再存一段時間。

現在問題就來了,去年的蘋果在市場上銷售困難,都往冷庫裡入,把冷庫裡也存滿了,很多冷庫達到了基本飽和的狀態。這裡面不僅僅是果農存進的蘋果,冷庫裡存的蘋果還有一些收購商或者冷庫老闆等等收購的,相對來說, 這些人是掌握著一定的主動權的,最關鍵的是,這些人對於未來的蘋果價格並不怎麼看好,很多選擇了儘早出手,這樣的話,果農的蘋果銷售就要往後放一放了。

市場飽和,供大於求,果農不佔主動,這就是我們果農現在存在冷庫裡的蘋果基本不動的主要原因。

我們果農現在應該怎麼辦

現在回到正題,我們果農現在除了疫情之外,最關注的應該就是現在存庫蘋果的銷售問題了,現在很多果農都是在盼著這次疫情早點結束,能夠早點有更多的客戶來收購,讓自己的蘋果早點賣出去,賣個好價錢。那麼我們不能只依靠客商來收購,要怎樣應對庫存蘋果的銷售問題呢?我認為主要是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在疫情未完全結束之前不要添亂

這次新型肺炎的疫情可以說是今年我們國家的頭等大事了,全國上下共同努力對抗疫情,這個時候對於人員流動的控制是對於疫情防控的最有效的辦法,我們果農雖然現在對於自己的蘋果銷售都很著急,但是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添亂,要積極配合防控疫情,不要為了銷售蘋果在疫情結束之前不要為了銷售蘋果到處亂跑,這是現在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二、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的庫存蘋果銷售做準備

這段時間我們雖然不能隨意出門,但是可以通過網絡和外界聯繫,建議果農朋友趁現在這個時候,儘快想辦法為疫情結束以後蘋果的銷售做準備,總之一句話,想進一切辦法,賣到手裡才是錢。

首先我們可以多和自己存蘋果的冷庫老闆溝通,及時瞭解市場動態,這樣可以在合適的時候及時出手。

二是自己通過各種渠道宣傳預售,可以自己宣傳,也可以與人合作,可以有多種形式,現在控制疫情少出門,正好可以利用好這個時間。

再就是通過自己的各種社會關係通過網絡預售,能賣出蘋果的辦法就是好辦法,可以動員在城市工作生活的親朋好友,幫助自己預售蘋果,在疫情結束以後當然前提是要有公道的價格,同時還要保證質量,不能傷了幫助自己的親朋好友的心。

最後,就要要動員身邊的社會力量,提前多聯繫自己身邊能夠幫助自己銷售蘋果的朋友,例如身邊的一些電商達人、果品代購等等。

三、保持好的心態,避免入坑

在現在的形勢下,我們共同努力,肯定會戰勝疫情,這個只是時間的問題。而我們庫存蘋果的銷售還能持續幾個月的時間,我們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不可急於求成。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有的果農朋友太過於著急,就有可能走進一些誤區,讓自己的蘋果銷售更加困難,下面我就說一下我們在銷售上要避免走進的一些誤區:

首先是不要為了銷售哭窮賣慘。雖然說現在的疫情以及市場飽和等原因會對蘋果的銷售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還不到全都倒在溝裡的地步,為了銷售哭窮賣慘只會讓人更加反感。

第二是要避免刷屏式的宣傳和銷售。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刷屏式的宣傳是非常令人反感的,我們果農朋友千萬不要為了宣傳銷售不斷刷屏,或者不斷給人打電話發信息,讓別人反感了本來人家能要這樣也不要了。

第三是如果通過網絡銷售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過於誇大宣傳,自己的蘋果質量是什麼樣就實實在在的說,保證以後發的貨和自己所描述的相差不會太多,定價也要根據市場,既不能虧也不要想一口吃個胖子。

最後我們要避免進入一些對於我們果農來說門檻過高的平臺。說到通過網絡銷售,我們很多人都會想到淘寶等平臺,這些平臺看似人人都可以入駐開店,但是建議我們果農朋友不要輕易嘗試,要在網上做好一個店鋪對於我們果農來說是不容易的,建議選擇一些對於我們來說門檻比較低的方式。

我們果農以後的路要怎麼走

上面說的是現在我們果農在冷庫裡存的蘋果的銷售問題,關於蘋果的銷售,已經是近幾年幾乎一致存在的一個問題,除了受災大面積減產,我們果農幾乎每年都要一定程度的面臨價格低賣果難的問題,那麼我們果農下一步的路要怎麼走,這是我們要好好考慮的一個問題了。

一、不要再盲目擴大種植面積

目前來說,我們這裡的果農老齡化比較嚴重,很多果農的年齡比較大,不會再擴大種植面積,但是對於目前的果園很多在短時間內還不能放棄。但是,一些相對比較年輕的果農和一些有一定經濟實力到農村投資的人最近幾年卻有很多在擴大種植面積,這樣只能不斷的增加產量,讓市場供大於求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二、將追求數量增長轉變為追求質量的提高

現在的蘋果市場,除了供大於求的局面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優質果的價格一直不錯,始終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這就說明了我們果農目前大部分還是以追求數量為主,優質果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所以我們要轉變觀念,不要再盲目追求數量,而是要以 質量取勝,這個問題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需要從多方面入手才會取得好的效果。

首先要淘汰一些相對劣質老舊的品種。現在在我們這裡還有很多樹齡接近30年或者已經超過了30年的老果園,還有一些果農在建園的時候選擇的品種或者苗木不好的果園,這些果園的基礎不好,很難長出優質的蘋果,但同樣需要消耗人力物力去管理。對於這樣的果園,有能力的還是及時淘汰為好,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不會種出好蘋果的。

第二是要提高管理水平。有了好品種,還要有好的管理方法,才能長出優質的蘋果。目前來說,我認為我們果農朋友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隨大流,人家做啥我做啥,農資經銷商讓用啥肥用啥藥就用啥;二是落實不到位,各種管理技術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就無所謂,真出了問題就拍大腿後悔。只有掌握了科學的管理方法並落實到位,才能管理好果樹,長出質量好的蘋果。

三,加強品牌建設、拓寬銷售渠道

說到品牌建設,很多人可能會感覺到是比較高大上的,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們開個店也要有個門頭,有個招牌,賣蘋果沒有自己的招牌如何能讓人記住呢?所謂的品牌建設就是這樣,就是能讓消費者記住自己,有自己的名字,而不再單純依靠區域品牌。

再就是拓寬銷售渠道的問題,這就和上面說的有點重複了,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把自己的蘋果賣出去,讓別人記住自己,我總結了一下,不管哪種銷售方法,只有實實在在的銷售自己的產品,不誇大不騙人,才能讓自己的路走的更遠,有口碑才會有市場。

總結

總而言之,現在我們果農對於這次疫情對蘋果銷售的影響以及疫情過後蘋果的銷售要如何去做是非常關心的,我認為現在這個時候,我們還是要以防控疫情為主,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多利用網絡宣傳一下自己,尋找一些銷售渠道,但是從長遠看,改變目前的狀況,提高質量拓寬銷路才會有更好的發展。未來的果農,要能種出好蘋果,還要能賣上好價格!大家都有感覺,今年到了蘋果成熟的季節,果區各地市場冷冷清清,客商很少,果農心裡焦急。即使有果商收購,也不出高價,飄忽不定,很難安心紮根收購,價格一路下滑,果農叫苦連天。而果商感到質量不高,市場不穩,銷售價格不明確,試探性的收購果品。有的客商向果農交了定金,寧願不要定金,也要毀了合同,以避免更大的損失。

一、今年果子難買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全球性的經濟低迷,影響多個行業的發展,果業生產自然也逃脫不了。

2、不良自然氣候的影響。春季低溫,夏季高溫、乾旱,秋季連續陰雨天氣的影響,2019年這一影響較為明顯,導致果面普遍不乾淨,商品率不高,果品售價低。

3、果品市場的週期性波動的原因,大約6-7年會有一次大的波動,就像生豬市場一樣,高價或者順暢銷售幾年,必定會出現下滑進入低谷期。預計今後2-3年內持續出現這一狀況。

4、栽培面積在不斷擴大,儘管每一年都有一部分老果園、低產園、劣質園會淘汰挖掉,但是新的區域(適生區、優生區)還在不斷地擴大種植面積,導致產能過剩,供大於求,果品出口量少,價格必然下跌。

5、適生區低價果品充斥市場,衝擊優質果價格,市場準入體系不健全,不完善,魚龍混雜,衝擊優質果價格,導致優果不優價,果農積極性不高,投入高檔農資產品,基本是微利或者無利潤空間。

6、品種更新換代速度緩慢,受消費者青睞的優良品種數量太少。果樹是一次定植多年生長作物。週期長、見效慢,原有的品種有些逐漸落後,果園內品種雜亂,著色不整齊,不便於管理,而美觀、好吃的優良品種,果農不能及時更新換代,更新換代只會影響幾年的收益。

7、栽培方面的原因。果園密度大,通風透光不良,病蟲害嚴重(腐爛病、早期落葉病等),修剪不合理,留果量過多,果實品質下降,質量不高。

8、農業投入品結構不合理,導致成本上升,化肥當家,土壤結構被破壞,肥料利用率的下降,果實品質變差,售價降低,果農獲利空間越來越少。加之勞動力短缺,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果農務果積極性不高,呈現夾縫中求生存。

9、今年是全國性水果豐產大年,各類水果都進入市場,佔具一定的市場份額,互相競爭,加之進口水果的衝擊果價也會下降。

10、水果銷售進入常態化銷售期,高價暴利時期已經過去,微利激烈競爭這一態勢會長期持續下去。

二、針對目前現狀,果農應該怎麼辦?

1、轉變觀念,堅定信心,正常心態對待果業生產,盡力務出高檔果,賣高價

目前,在我國農業生產領域,沒有什麼比種植果樹收入更高、更穩當的項目了。相對養殖業來說,成本低、風險小,能解決大多數勞動力就業問題。相對糧食作物收入高多了。果業適合大多數農民種植。近年來果價低迷,果農只要堅定信心,務好果,一定會走出低谷的,堅持下來的果農,會有新生的希望,堅持不下來的會被淘汰掉。淘汰的必然是一些文化程度低,思想意識落後的,無勞力,資金短缺的,技術水平低的。對於這些人,年齡輕的,可以出外打工或者就近打工;年齡大的,不具備外出打工能力的,壓縮現有種植面積。往高、精、尖方面努力,務精品果。從精品果、高端果入手,增加收益。也還可流轉土地,流轉給有實力的公司,個人經營,自己給這些公司打工去。儘管今年果難賣,根據最近我們在洛川縣下鄉調查,好果不愁賣、好果賣高價是永遠的真理。在大多數村莊果品滯銷情況下,一些地理位置好,果農積極性高、捨得投入的村莊,客商爭相搶購果品,訂購一空,而且價格明顯高於周邊區域0.8--0.9元,最低也高出0.5-0.6元。

2、組織起來,學技術、學營銷、創品牌、開銷路

成立農民協會、社團、公司等,在生產環節上,依靠果業技術部門,國家藥肥雙減項目組等有技術、有實力、信譽度好的農資企業,常年指導或者託管。統一技術方案,配套技術方案管理措施(施肥、用藥、修剪、銷售等),生產出符合要求的優質果品。學營銷,除了坐陣傳統市場銷售外,可以主動開發市場,到各地調查走訪,到各大城市開窗口銷售果品,開免費店,掃碼免費品嚐果品,發放名片、信息卡,消費者吃了之後感覺很好,能知道下次在哪裡去買,買什麼品牌的水果?這樣會逐漸打開銷路,立於不敗之地。也可和超市對接,定點、定量、定期供應,網絡銷售等。創名牌,打開國內、國際市場,誠信經營,實行可追溯制度,讓消費者買得明白,吃得可口、吃得放心。成立專業營銷隊伍,生產者只按生產技術要求工作,生產符合要求地優質果品,讓專業隊伍來負責銷售,以減輕果農負擔,免得果農既是生產者又是銷售者,壓力太大。

3、抱團取暖

除了生產環節,依靠專業技術團隊,發揮技術優勢之外,在農產品投入環節,按照技術要求,使用優質投入品,聯合起來,實行團購,以降低投入成本,又可買到可靠的生產資料,不能貪圖便宜,上“忽悠團”的當。

4、與時俱進、跟著潮流走,圍著市場轉

消費者喜歡個大均勻、色紅光亮、高樁形正,味濃、酸甜適口,脆爽多汁,香味濃郁,無殘留,食用安全,營養豐富的優質果品,果商一定是按這一趨勢要求去收購果品的,果農就得按照這一要求去做務,才能生產出符合市場要求的優質果品,取得好收益。

5、淘汰低產能,開發高效能

對現有品種進行更新換種,發展適銷對路的優良品種。對品種雜亂、著色不良、通風透光度差、病蟲害多、生產能力明顯下降的果園,建議及早挖掉重建。國家“十三五”藥肥雙減項目組有一套成熟技術方案,可以有效解決重茬地建園,成活率差,早衰問題的措施。

發展優良品種,滿足市場需求是果業生產的根本出路。目前,優良性狀表現較好的品種有:華碩、魯麗、玖月奇蹟、米奇拉、蜜脆、秦脆、瑞陽、瑞雪、煙富8、10號、響富、眾成一號、三號、元富紅、延長紅,禮富一號等,我們在洛川縣發現,民間有許多芽變品種,表現不錯,可以就地發展。建議政府部門,發動廣大果農提供芽變信息,從中選育出更加適合自己的優良品種。建議大家認真考察,適度發展,早中晚熟搭配,做到適地適樹,即可緩解後期銷售壓力,又可早期得到回報,緩解後期施肥資金困難。

6、改進栽培技術

針對盛果期大多數果園樹齡偏大,密度大,園內通風透光度差,病蟲滋生,果實品質下降這一狀況,必須儘快改變這一現狀,實行間伐(隔行,隔株,梅花狀間伐)可依據果園實際,靈活掌握。根據筆者在陝北老果園看到的現狀,全園密閉的果園,隔行挖除比隔株挖除效果好。抬高樹幹到1.2米以上以解決底光問題。卸膀子,疏除大側枝,解決互相遮光,交叉重疊問題,又解決結果部位外移,大枝消耗過多的問題,培養新的年輕枝組結大果、優質果,使主枝單軸延伸。開窗子,解決中部光照問題,主要針對臨時性輔養枝,擋光嚴重的大枝。落頭開心,當樹高達到預定高度(3米左右)時,採取措施使上部多成花,多結果,以果壓冠,頂端變弱後再順勢落頭,切忌!長勢很旺時,硬性落頭,會適得其反。

7、改變施肥方法

施肥方面,以有機肥,生物菌肥為主,合理搭配大量元素肥,適量配置中微量元素肥,以改良土壤結構,提高肥料利用率,消除有害物質和有害菌的不良影響,降低果品殘留,使之符合安全食用標準,。

8、合理用藥

提倡施用礦物源、植物源、生物源農藥,尤其是前期(花期,幼果期)和脫袋後,要特別注意,防止傷害果面、產生藥害,或者造成果品殘留。霧化質量好,霧滴細。不能直接衝擊幼果,防止產生果鏽,選擇優質果袋。嚴防腐爛病,早期落葉病等病蟲害的發生。

9、聯戶建庫

每年到果品貯藏季節,果商、果農、公司都會貯藏果品,庫少戶多。貯存壓力大,庫容有限,許多果農無法貯存,只能在地頭銷售。同時,果農少量貯存,常開庫門,電量消耗多,管理成本高,果庫也不歡迎。因此,建議果農以村或者合作社,協會為單位,出資聯合建設小型果庫。自存自銷,長期供應,定期供應,自己有自主權。








白雲記


農村現狀

隨著時代高速發展,各行各業都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有著自古以來,以傳統方式維持生計的農民,發展遠遠落後於大部分工業。80後,90後的大多數人,是更多懂得運用現代發達的網絡科技和科學種養殖技術的人才,他們大多數都進入大中小城市就業。廣闊的農村,似乎是被遺

忘的“後花園”。自然,留在農村的人,就是年紀大的老農人。他們對科學技術指導,銷售市場的渴望,一直埋在他們心裡而未說出來的話。在此,希望大家更多關注農村,關注農民。做好農業才是我們大中國的根基啊!

科技改變生活

藉助電信科技3G,4G發展。網絡科技巨頭們的飛越發展,改變了產品銷售方式。從傳統市場銷售,轉移到了網絡上。此舉對眾多行業經營活動,產生了深遠影響。一些地方的批發商因市場銷售方式變動,以及消費者對水果品質方面的要求,不敢再以傳統的方式,再冒然進農村收購農產品。批發商們的心情,我們是理解的。相信大家現在買東西,肯定在網絡上查看相關產品,比價格,比品質。許多小東西,在市場上很難找到的東西,只要網上淘淘,就能找到。我們今天講的水果,也相信有許多朋友也會網上買吧。

拿什麼拯救年紀大的果農

1,加大宣傳力度

以前說,好酒不怕巷子深。但現在的好酒也怕巷子深。一些遠離小城鎮的偏遠農村,沒人收購的果農的水果。最直接,最快的的方式,就是在網絡上,加大宣傳力度。從一些平臺上,可以看出,現在許多人在網絡上銷售水果,已經成為了新興經營模式。我相信,這樣是很快能打開銷路的。比如頭條上的“山貨上頭條”就是個很不錯的銷售平臺。

2,宣傳讓誰去做

建議年紀大的果農,可以去當地打聽,有沒有做網絡銷售的。看看是否能幫他進行宣傳,推廣銷售。也可以去當地政府尋求幫助。現在,各個地方的政府,人力資源部,都會不定期舉辦創業培訓班的。在這個裡面,有些人是很願意去做推廣的。就比如我來說吧,在外務工十多年了。現在

想回家鄉,做農產品網絡銷售。目前正在尋求水果,土特產,小吃等一些方面的農戶合作呢!

3,提高品質 發展特色優勢

水果在各個不同地方產出,其口味受於種植地氣候,光照,地質和品種等等方面影響。不同的地方,就得發展各具特色的優質水果品種。現在小規模,單散戶是很難做好的。等到老農人在銷售方面解決後,可以成立小型的公社。以便於進行相關種植技術推廣,統一管理,節約成本,提高

水果品質,才能贏得更好更大的市場。


姜坤的Vlog


大家好,關於這個問題,從標題上分析,應該是一些規模不是很大的果農發出的問題。因為上千上百畝的果農根本就不擔心銷路問題,大果農他們會知道維護好與果商關係,他們有固定的果商群。那麼,我們來談談,對於年紀大的或非年紀大的小果農,如何應對這種銷路的問題?

首先,我們先排除果子品質和價格差異大的問題。

一,試吃!

如果種植的是平時可即食的水果,挑一些品質優、品相好的果子,印好各種宣傳資料到附近集市設點進行推廣試吃活動,收集更多新客戶和潛在客戶。

二,各鄉鎮辦公室都會對現在的三農給予相應的惠民政策扶持與支持。多些打交道,這些部門掌握的信息都比較真實與及時。

三,學會運用網絡。網絡是最複雜也是資源最多的一個平臺,信息最快。

四,多跟同行打交道,資源有時候是共享的。比如,一個老闆來別家要果,對小果來說,貨量不足經常發生。如果大家關係好,這時就體現出了資源分享的價值。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一線小鄉村


在農村果農年紀大了這一現象已經非常普遍了,現在的年輕人,都向往著在城市發展,在農村年輕勞動力也在逐年下降。

以下我有3點非常不錯的建議,

1、其實現在非常流行家庭週末自駕遊,到果園親自進行採摘水果,非常多的城裡人在週末休息時間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到果園裡自行採摘,其讓孩子們能夠明白更多東西,也能看到農民伯伯種植水果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同時也能省去採摘水果的成本,價格還能比賣給批發商的價格更高,這是一個互利型銷售模式。

2、可以通過合作社的方式,由村委會主體牽頭帶動周邊同一類別的水果,統一銷售,讓更多的批發商到這裡批發水果,果農們每一年的主要收入來源就靠這些水果。

3、可以通過網絡傳媒和實體大型超市進行大規模銷售,品質好又實惠,讓更多人吃到優質的水果。現在很多地方其實水果銷售價格並不是很高,但是通過中間商賺差價,導致水果價格翻了好幾倍,是否能第一手價格進行銷售,同時也能讓廣大消費群體得到優惠,對此產品進行更多的認可。

總結:廣大的果農們,種植水果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都希望來年有個好收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