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一句話來描述曾經讀過的某本書,給後來者啟發?有什麼感悟嗎?

且勉且行


《毛澤東選集》中的哲學思想體系,是取之不完。,用之不盡的法寶。





步蘭香407


上小學時,我的學習一般,總是打三四十分,老師沒辦法,天天給我補課,從北安路小學,轉到分水小學後,學習一直一般,有一次去南湖商店,那住著一個部隊,牆上寫著,什麼叫工作,工作就是鬥爭,哪裡有困難有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我們是為著解決問題而學習鬥爭的,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要去,這才是好同志!

這段毛主席的話 讓我記住了 我就想,學習也和工作一樣,越是難越要學,這才是好同志,我就好好學習了,寫了扁作文 老師還在全班同學唸了一遍,說我學習進步了,作文寫的越來越好了。我就是那時候,覺得毛主席真偉大,說出的話,是個座右銘,只有有信心,一切都會做好的。





金秀雲


智慧的象徵,光輝的思想,力量的源泉。這是我讀毛澤東選集的感想。


wenyu385


上小學時,早自習課主要是背誦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老三篇"。

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幾十年了還記憶猶新。毛主席的諄諄教誨潛移默化演變成自己多年來正能量的思想覺悟,也變成自己日常工作學習中的自覺行動,尊老愛幼、好人好事,愛崗敬業,無私奉獻,遇到困難與曲折永不後退與放棄……,江山易改,我們積極向上的秉性,一生一世難移了。毛主席的書越學心裡越亮堂,受益終身也。

"毛主席的書我最愛讀,毛主席的話,我最愛聽"。用這句話來描述毛主席著作給後來者帶來的啟發和感悟,並非是恭維的話,而是我發自內心的真情話。


老夥計610322


我去年爭買了一本巜毛澤東的奮鬥史》的書,領悟到信仰就是行動指南,信仰就是力量。

偉大領袖毛主席就是憑著信仰了共產主義,一生充滿了奮鬥的力量,克服了種種困難與險阻,帶領中國工農紅軍,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徵,勝利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一延安,開創了革命新篇章,從勝利走向勝利。





水金304


實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永遠不要忘記階級鬥爭!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


劉岐正


我一輩子都喜歡跟著讓我有感覺有興趣的人在一起,因為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瘋瘋癲癲的,他們愛生活,不露鋒芒,希望擁有一切,他們從不疲倦,從不講些平凡的東西,而是像奇妙的黃色羅馬煙火那樣,不停地噴發火花。 ——凱魯亞克《在路上》

很喜歡這段話,讓我覺得自己不是異類,即使生活平凡,也要做一個愛生活的向日葵女子,不知疲倦,永遠熱愛一切。


一味卷耳


從一個村莊作為切入點,通過眾多傳奇性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寫,以獨特的視角和歷史觀,管窺了一個大氣磅礴的世代的變遷——《白鹿原》(陳忠實)。

作為一個陝西作家,除長篇小說《白鹿原》外,陳忠實的作品在陝軍中並不怎麼突出。如果沒有《白鹿原》這部長篇小說,在以後的中國文學史的星空上,陳忠實的名字,一定會湮沒在眾多燦爛的星辰之中。

但是《白鹿原》一問世,一切都不一樣了。

在寫《白鹿原》之前,陳忠實一直覺得,應該還有一座創作的高峰在前方等待著自己。他想寫一部書,一部“死了可以放在棺材裡墊頭的書”於是,1986年他開始了長篇小說《白鹿原》的準備和創作。

1992年《白鹿原》問世後引起的強烈反響,以及它的一版再版,證明了人們對這部小說的喜愛。

陳忠實確實做到了,這絕對是一部可以被陳忠實“死了可以放在棺材裡墊頭的書”。

一部《白鹿原》,奠定了陳忠實在當代文學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我認為,《白鹿原》是當代長篇小說中最好的作品,沒有之一。


填滿故事的人生


文化偉人與思想巨人,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

一個善良人,即使身陷迷途,也依舊會認得——他所應走的路——歌德。

歌德費盡六十多年心血,用《浮士德》比喻人類的發展——雖有無盡的挫折與迷途,但前途是光明與上升的。

對浮士德來說,他有永無止境的追求與渴望。正如魔鬼靡匪士特對他的評價:天上他探索明星的煌煌,地上他追求絕頂的歡暢。無論是遠方還是近處,都難以滿足他狂熱的心腸。

我們每一個人活在世上,總會遇到各種艱難,可我們並不需要輕言放棄。你我若能領會歌德的浮士德精神,那麼你也會贊同這種強烈的進取心——太初有為。

猶記得,馬克思也說,哲學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人的思維是否具有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人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證明自己思維與觀念的合理性。

歌德也領略到了這一點:得時時去把握生活與自由,對生活與自由才配享受,這是智慧的最終定論,我信奉這精神無所保留。

一個是哲學家,一個是文學家,在積極作為與積極實踐這個觀點上,竟然達成驚人的一致。可見兩位偉人,對人類的理解與信心,是殊途同歸的。

我們人類本來就很不完美,也有許多實實在在的缺點,正如浮士德一樣,經常受魔鬼勾引而喪失初心與走入迷途。

不過浮士德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即使走過無盡的迷途,也依舊不放棄他那追尋真理與完善自我的決心,這一點魔鬼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而魔鬼靡匪士特,他作為浮士德的反面與對頭——也是歌德對惡的精神與否定精神所塑造的一個永恆象徵形象。

魔鬼使用十成與徹底的虛無主義,作為自己的格言:我是永遠在否定的精靈!一切事物只要它生成,理所當然就都要毀滅,所以還不如無所發生。你們管這叫破壞、罪行,簡單扼要說就叫作惡,這就是我本質的屬性。

積極作為的浮士德與追求虛無的靡匪士特,被歌德拿來比喻我們人類精神的兩個方面——肯定與否定,積極作為與消極無為的無盡鬥爭。

浮士德與魔鬼的鬥爭不是坦途,而是受盡魔鬼欺騙與勾引以後,才僥倖獲得最後的勝利——飛昇天界與走入永恆。

人類的發展也是這樣,那歷史的前進其實一直都伴隨著無盡的失敗與挫折,可歷史依然在那些許許多多的有為之士的努力下——被緩緩推動著向前進發。

因此這部浮士德,這部歌德的一生心血之作,我個人認為——稱之為有為者的聖經,也是一點都不過分和名副其實的。


星辰DE無執


《活著》:類似某咪自媒體煽情文章的加長版,用苦情販賣歪曲的三觀。

《人間失格》:他真正的悲劇是:思想上不屑與他人為伍,行動上卻害怕與眾不同,以至於同流合汙。

《烏合之眾》: 觀點很新穎,為群體心理研究奠基。也許正是因為它新,不成熟,書中很多觀點都帶有作者顯而易見的偏見,因而變得片面,經不起推敲。

《一句頂一萬句》:懂了,一句能頂一萬句;不懂,一萬句還不如沉默。 家事紛繁千千結,剪不斷、理還亂;身世浮沉雨打萍,多少恨,幾千般;不如來一出“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畢竟“日子不是過從前,日子是過以後”。

《人生海海》:史蒂芬.金在《局外者》裡塑造了一個不死的鬼怪,它攫取人類的懼、怒、悲和恨這些負面情緒為能量,把自己從鬼逐漸進化成人。麥家的《人生海海》則反過來塑造了一群人如何因懼、怒、恨從人變成了鬼。 李玫瑾教授在評述馬加爵案件時說:不要把人剝得太乾淨,這樣反而會更傷人。《人生海海》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把人剝得太乾淨,要為他人留點體面和尊嚴。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不懂愛的時候,遇到愛的人,愛一場,傷一場;曲終人散後,才學會了愛,愛的人卻已離開。

《海邊的卡夫卡》:毛毛蟲如何過河——蛹化成蝶, 正如15歲少年經歷痛苦和迷茫,重塑靈魂,破繭成蝶,飛躍過成長的障礙。

《雄性的衰落》:與其說是雄性的衰落,不如說是女性的崛起。

《追風箏的人》:風箏的特點是——爭風,是“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可飛得再高再遠,能掙脫命運的繩索嗎?

《當尼采哭泣》:把抽象的哲學用具體的心理問診展現,體現了作者深厚的哲學和心理學素養。

《戰爭:從類人猿到機器人,文明的衝突與演變》:作者要告訴大家:我美國之所以當世界警察,不是因為我霸權,而是因為我要肩負起歷史的責任。

《偷影子的人》:世上本沒有“偷影子”,只是有些人更具同理心,更能感受他人的苦惱、悲傷和不幸罷了。

《城南舊事》:倔強是和自己鬥,堅強是和生活鬥。

《寬容》:有一種寬容叫服從。

《靜靜的頓河》:真得不愧為“史詩般的鉅作”,肖洛霍夫兼具了太史令的客觀性和文學家的豐富細膩情感,以超脫時代的歷史觀描述戰爭的波瀾壯闊,以悲天憫人的情懷刻畫人物的魂靈。像那封凍的頓河一樣,堅硬冰冷的表面下,卻流淌著奔騰不息、無私富饒的河水。

《龍紋身的女孩》:要在愛的荒漠裡生存著,必然如沙漠裡的仙人掌一樣,用強悍的尖刺外表來保護內心的柔軟。

《切爾諾貝利的祭禱》:悲劇或者讓人憤怒而去抗爭,這是政府不允許發生的;或者讓人怯懦,從而停下前進的腳步,這是生活不容許的,所以,人們把悲劇變成了英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