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队员”葛毛毛:增江街的发热人员、返穗湖北籍人员,都是他接送的

“救火队员”葛毛毛:增江街的发热人员、返穗湖北籍人员,都是他接送的

随访居家隔离人员、送治发热人员、接送湖北籍人员到集中隔离点和协调社区服务组的工作,从年初三至今,作为冲锋在抗“疫”最前线、危险系数最高的增江街疫情防控外勤机动组工作人员一员,增江街综治办工作人员葛毛毛尚未休息过半天。

截至日前,葛毛毛共随访126户居家隔离人员、送治16名发热人员、接送湖北籍人员到集中隔离点6次、协调社区服务工作64次。

搬到酒店暂住全身心投入工作

1月25日(大年初一)17时许,还在江西赣州老家的葛毛毛,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提前结束假期,回单位参加疫情防控。他和妻子商量后,当即决定第二天启程,以单位有急事处理为由,说服了父母。

1月26日,葛毛毛带着妻儿驱车6个多小时赶回增城,将妻子和孩子安顿后,他马上赶回单位,并主动报名参加防疫一线工作。

1月27日早上,葛毛毛到增江街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到,成为外勤组的一员。

为了减少与家人接触,也为了全身心应战,葛毛毛和怀着二胎的妻子商量,防疫期间他先搬到酒店暂住,每天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联系。没有恐慌、没有嗔怪、没有怨尤,妻子同意了,也很支持他的决定。

出现确诊案例让他的肩上的责任更重

2月5日,葛毛毛接到增城区疾控中心的通知,增江街一小区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接到通知后,他第一时间带队去到现场,协调相关工作。

“救火队员”葛毛毛:增江街的发热人员、返穗湖北籍人员,都是他接送的

葛毛毛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小区协调相关工作

“虽然做足了充分的防护措施,但是我还是很紧张,心里一直在祈祷,希望不是确诊案例。”葛毛毛回忆。

2月6日早晨,广州疾控中心官网公布,该病例已确诊,这是增江街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看到确诊消息的时候,脑海里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恐惧和担忧。我一直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够细?增江街会不会还有其他地方还没排查到的?”为了让增江街平平安安,葛毛毛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另一边,妻子从网上得知增江街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时,着急地致电他,而他只能避重就轻地安慰妻子,故作轻松地说,自己当天只参加了社区的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

实在太累时就在车上休息调整

外勤机动组遵循的是24小时值班制,除了8时30分至17时30分正常上班时间要开展工作外,下班时间也需随时待命。“疫情期间最怕的事情之一,就是深夜接到电话,这意味着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葛毛毛说。

2月8日凌晨1时48分,熟睡中的他被区人民医院打来的电话吵醒,增江街辖内一名街坊的CT检查结果出来了,显示双肺异常,但该街坊拒绝留院观察。放下电话后,葛毛毛立刻带队到该街坊的住地,联系到房东说明情况。随后,他协助区人民医院,将该街坊和其妻子送至医院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救火队员”葛毛毛:增江街的发热人员、返穗湖北籍人员,都是他接送的

葛毛毛到高速路口接湖北籍人员到集中隔离点

“救火队员”葛毛毛:增江街的发热人员、返穗湖北籍人员,都是他接送的

葛毛毛和“三人小组”上门送治发热人员

“救火队员”葛毛毛:增江街的发热人员、返穗湖北籍人员,都是他接送的

葛毛毛对来穗人员进行排查

“救火队员”葛毛毛:增江街的发热人员、返穗湖北籍人员,都是他接送的

葛毛毛上门入户随访居家隔离人员

从年初三到现在,葛毛毛和同事们始终坚守在一线。小e了解到,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葛毛毛从来没有休假过,哪怕只是半天的休假。

“特殊事情,我们必须始终冲锋在前。”葛毛毛说。有时候确实比较累了,趁着比较空闲的时候,他就会在车上休息一两个小时,调节一下。

今年34岁的葛毛毛,从2005年6月起,就一直是增江街的一员。有同事笑称他为“救火队员”,组织哪里有需要他就到哪里去。

“不管在哪个岗位,我始终抱着学习的心态,快速熟悉业务,积极进入角色,尽一切努力完成任务,疫情期间也一样。” 葛毛毛说。

“救火队员”葛毛毛:增江街的发热人员、返穗湖北籍人员,都是他接送的
“救火队员”葛毛毛:增江街的发热人员、返穗湖北籍人员,都是他接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