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盤村的防敵機關之謎

  棋盤村地處績溪縣城西北約二十公里,距離近代赫赫有名的胡適故居不遠。雖然沒有胡適故居那麼惹眼,可是絕對不一般得有關專家仔細研究。

  棋盤村始建於元末明初:石守信十五世孫石榮祿因葬父母於旺山,並廬墓守孝於此,最終定居下來,子孫繁衍,聚族而居,遂成村落。棋盤村其實名為石家村,因其村中巷弄皆橫平豎直,有如棋盤而得名。據說這也是為了紀念石守信曾經與宋太祖趙匡胤對弈的故事。全村巷道縱橫交錯,彼此通連。小巷皆寬約五尺,用長寬規格幾乎完全一致的花崗岩石精心鋪就。

棋盤村的防敵機關之謎

  巷邊或路面下是設計嚴密的排水系統,全村自成完備的網絡。

  巷道兩頭各有一扇閘門,晚上關上,用以防盜。在我們到過的徽州地區諸多村鎮中,全村這麼統:每隔兒步,便有一塊“響石板”。外來的生人不小心踩上去,無疑是向房主報訊。如果真的碰到梁一亡君子之流貿然闖入,村民只要把巷道兩頭的閘門一關,可說形如甕中捉鱉一盜賊插翅也難逃脫。這機關是誰,什麼時候,怎麼設計的?沒有人能知道。

  現莊的棋盤村,只有五十餘戶人家,比起解放前,變化不算大。但如果依據族譜記載的元末明初的建村時間算來,它卻有了超過六百年的不短歷史。可惜族譜現在已經遺失,無從一覽其間的精英,不過村裡的人都把石守信奉為始祖。石守信在中國歷史上,可說是大大有名。陳橋兵變,他與趙普有擁戴之功,是北宋初年最有威望、最有權勢的大將之一。他是一個極乖巧的人,懂得審時度勢,這一點在著名的“杯酒釋兵權”事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棋盤村的防敵機關之謎

  作為軍人,趙匡胤親自參加過擁立郭威稱帝的行動,十年後,又被人擁立為帝,深知“資高權重”的武將對他帝位的潛在威脅。在平定內部叛亂後,太祖決定採取趙普“奪其權”的建議。961年7月的一天,宋太祖宴請有功之臣,在坐的有石守信等名將。酒過三巡,太祖頗富感情地說:“我們本是好兄弟,沒有你們的擁戴,就不會有我今天,你們勞苦功高。然而當皇帝也很難,遠不如當節度使輕鬆愉快。自我當皇帝以來,至今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啊!”石守信等忙問為什麼?太祖佯醉道:“這還不知道?皇位誰不願坐!”石守信等大驚失色,忙說:“陛下怎麼說這種話,今天命已定,誰敢有異心。”太祖說:“不見得吧,你們雖無心,誰能擔保你們的部下沒有貪圖富貴的人,一旦也用黃袍硬加在你們身上,那時即便你們不願,恐怕你們也作不了主吧!”石守信等“皆頓首涕泣",乞求太祖給他們指一條生路。時機已到,太祖忙說:“唉!人生短暫,時光易逝。人們所追求的不過是想多積錢財,盡情地吃喝玩樂,並讓子孫過上好日子。你們何不放棄兵權,買些良田美宅,為子孫立業,多買些歌妓舞女,天天飲酒作樂,安度晚年,這樣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第二天,眾將帥紛紛稱“病”請求解除他們的兵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和宋太祖演完這場配合默契的戲劇之後,石守信被進封衛國公,卒後又被贈予尚書令,追封威武郡王,諡武烈。生前身後,也可以說極有尊榮了。村西口的魁星閣在旺山和桃花溪的乂丄處,小卻差:貨笠0風zn咒生環八感現:,從n打內出封有,小巧而輕靈的魁星閣恰到好處地與此山、此水、此村組合成令人讚歎的生動圖卷。閣外懸一四字牌匾口 “勝攬溪山”,也貼切得很。“魁星”本指北斗七星中成鬥形的四顆星,一說指其中離斗柄最遠的一顆星。但在我國神話中,它乃是主宰文章興衰的神一因此,舊時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樓或魁星閣。棋盤村的這座魁星閣應該也是祈求神靈保佑其科試昌盛。人說心誠則靈,不知是冥冥之中的魁星真的為村民的虔誠所感動,還是此地的山水靈氣造就人才薈萃,小小的石家村確實出了不少科場得意的讀書人。據不完全統計,單是清朝年間,存放於魁星閣內神龕中的進士、舉人、拔貢等就有二十多位,而貢生、秀才則更多。

棋盤村的防敵機關之謎

  這種人才輩出的歷史現象其實與村中鼓勵讀書的風氣、重視教育的措施有很大的關係。徽州地區因人多地少的特殊環境,很多人被迫外出經商,或藉助讀書和科舉考試獲取功名,來改變其命運。因而徽州一直是一個高移民輸出地區——在全國,商場和科場都是他們擅長的領域。在解放前,這個只有四十戶人家的小村,卻擁有一千多畝土地,而真正務農的很少,讀書、務商才是主業。族人每年輪流負責管理祠堂,同時負責田收租事務。除了清明掃墳,春節祭祖、賙濟貧寒等活動的支出外,村子的田產收入就存入錢莊,作為資助族內子弟讀書的公積金。

  在文革中被毀掉的祠堂北面有一個面積約三百平方米的長方形池塘,四邊砌以平整的花崗石。奇特的是,塘中靠近西岸處有一方形小島,上面一叢花草,兒杆綠竹,又有一棵松樹,松竹臨水照影,陡然使池塘顯得生動起來。這口被村人隨口呼作“門口塘的池塘,從高處看,很像一方硯池,這大概跟棋盤村祟尚讀書的風氣也不無關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