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金缕玉衣规格更高的黄肠题凑是怎样一种奢华的存在?

wqlhai


旭哥是古墓葬爱好者,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纠正题主的说法,黄肠题凑在规格上并不比金缕玉衣高,二者同为最高等级的葬具,在礼制上,都只有帝王才能够使用。

“黄肠题凑”一词最早出自《汉书-霍光传》,但根据考古挖掘,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黄肠题凑,盛行于周朝和汉朝,而金缕玉衣主要流行于汉代,二者有时间上的重叠。所以,汉代帝王陵和被帝王恩赐的诸侯王的陵墓,椁室大都是黄肠题凑,殓服都是金缕玉衣。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黄肠题凑,先来看看都哪些古代墓葬中,使用了这样的葬具。

秦公一号大墓的黄肠题凑,墓主人为春秋时期的秦国国君秦景公,也是考古挖掘发现最早的黄肠题凑。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一号墓的黄肠题凑,共用15880根柏木垒成,可以说是典型的土豪。

汉广陵王墓的黄肠题凑,可以说,保存的十分完好。

此外,已经考古挖掘的,还有定陶汉墓、长沙王陵墓、大云山汉墓,都发现了黄肠题凑葬具。

大家对黄肠题凑,是不是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呢?

旭哥现在用专业词汇来解释一下黄肠题凑。

黄肠”就是指抛光皮,露出黄心的柏木枋;题凑”就是指在棺椁外面用柏木枋垒起一道墙,通俗的说,这种墓葬就是在棺椁外面,再用柏木枋围上一圈。

一套完美的黄肠题凑,应该具备两个特点:

其一,黄肠木层层平铺、叠垒,不用榫卯。

其二,“木头皆内向”,四壁所垒筑的木条全部与同侧椁室壁板垂直,从四周都只能看到黄肠木的端头。

黄肠题凑的结构图,外椁与回廊之间层层平铺、叠垒的就是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的侧面结构图,从四壁看都只能看见木条的端头。

在周朝,黄肠题凑本来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到了春秋后期,礼崩乐坏,各诸侯国国君开始僭越礼制,也开始使用黄肠题凑。

汉朝之后,除了天子外,被天子恩赐的王公大臣,都可以合法的使用黄肠题凑了,根据史书记载,霍光死后就被朝廷特赐使用黄肠题凑。

但是,一套黄肠题凑最少需要使用一万多根柏木枋,柏树就是再多,也经不起周朝和汉朝上千年的挥霍。所以,到了东汉后期,黄肠题凑的原材料被迫从柏木枋改成了石头,也被称为“黄肠石”。

黄肠题凑的原材料,柏木枋。

河北汉中山简王刘焉墓,就使用了“黄肠石”代替了“黄肠木”。

到了魏晋之后,由于天下大乱,耗时耗力的黄肠题凑逐渐被放弃了,自此之后,盛极一时的黄肠题凑,正式走进了历史的尘埃中。

作为问题的延伸,旭哥也略加给大家解读下金缕玉衣是怎样的存在。

在古代社会,玉是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等级的象征,而且在汉代,人们认为玉是“山岳精英”,相信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

这就是金缕玉衣的由来。顾名思义,金缕玉衣也就是形如铠甲的玉片,用金线穿成殓服,一套金缕玉衣最少耗费几千件玉片。

金缕玉衣是最高等级的葬具,只有帝王才可以使用,但是被帝王恩赐的王宫大臣也是可以使用的。

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用玉片2498 片,金丝重1100克。

1986年在河南芒砀山僖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长为1.76米,由2008块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

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是目前国内出土的金缕玉衣中玉质最好、玉片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一件。

到了三国时期,由于这种葬具太过奢华,耗费无法计算,所以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从此之后,金缕玉衣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我是长安旭哥,古墓葬爱好者,喜欢我,就关注我。



长安旭哥


“黄肠题凑”这个词听上去的确是有些拗口,也很难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看上去就是毫不相干的几个字组合在了一起。其实,黄肠题凑是一种墓葬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并不多见,而且基本上在汉朝以后就没有了,而且黄肠题凑非常豪华,甚至比金缕玉衣更加豪华。究竟黄肠题凑豪华到了什么程度呢?

什么叫“黄肠题凑”?

所谓“黄肠”,就是去皮后的柏木,以木色淡黄而得名。

“题凑”是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周代和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

有一种棺材只有秦汉时的帝王及其妻妾,还有皇帝特许的皇族才能使用。它叫“黄肠题凑”,是古代最高的葬礼。

据史书记载,“黄肠题凑”是设在棺椁以外的一种木结构,由黄色的柏木心堆垒而成。黄肠是堆垒在棺椁外的柏木,用柏木构筑的题凑即为“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一名,取自《汉书·霍光传》:

光薨。赐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藏椁十五具。颜师古注引苏林日;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所以为固也。

由此可知,黄肠题凑是设在棺椁以外的一种木结构。

比如秦始皇的棺椁就是“黄肠题凑”。

最早记载“黄肠题凑”的历史文献,恐怕是《吕氏春秋》了。在它的《节葬篇》称:

“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题凑之室,棺椁数袭。”

最早的“黄肠题凑”墓是哪里?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就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黄肠题凑”墓,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结构地下宫殿。这里埋葬的是距今2000 多年前西汉时期的一个诸侯王,专家考证为西汉燕王刘旦或广阳顷王刘建。

整座墓室成长方形,由15000多根黄肠木堆叠而成。北壁共有30层,每层纵铺108根黄柏木;东西两壁各30层,每层横铺160根;南壁有门形缺口,东西两侧各30层,每层纵铺34根。这些黄柏木每根长90厘米,端口处大约10厘米见方,大小匀称,一根一根地逐层码放。截面对着棺椁,朝向中央,整整齐齐地把棺椁围起来。

这么多的黄柏木垒叠起来,墓主人的用意十分明显,就是为了将棺椁保护起来。

发现价值最大的“黄肠题凑”墓是哪里?

2006年,合武高铁安徽六安市长岗村段修建过程中,发现了一座汉代墓葬,考古队对这座汉代墓葬采取了抢救性发掘。经过勘察检测,发现这座汉墓形制巨大,且保存完好,

几个月后,发掘工作终于见到了眉目,墓室门被打开。墓室里放置着一套“黄肠题凑”,根据残存的墓志铭和地方文献记载,专家们断定这是西汉王朝六安王刘庆的陵寝。

专家们在研究六安王这套“黄肠题凑”时,突然有了新发现,让大家为之振奋。在“黄肠题凑”东面角外藏棺椁内,大家发现了惊世宝藏——200多件青铜鼎、陶器、玉器,以及大量的五铢钱。这才是墓主真正的随葬品!原来,六安王下葬时,策划指挥的人多动了一点脑子,对盗墓者采取了预防工作。利用盗墓者不熟悉“黄肠题凑”的结构方式、盗墓时间往往较为紧迫的原因,将冥器放在墓室明显之处,而将随葬的宝藏放在“黄肠题凑”里面。

那究竟黄肠题凑豪华到了什么程度呢?

第一,是它的使用者。

黄肠题凑,使用者是帝王及其宠爱的妻妾,还有他特许的大臣。因此,有资格使用黄肠题凑的人,都是非富即贵的人物。一般的百姓和寻常官吏,是享受不到这份荣誉的。

第二,是它本身。

一方面,黄肠题凑在原料上大量使用柏木。柏木,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就其特点来说,第一,柏木坚固耐用,可以历经百年而不损。第二,柏木内含材脂,干燥较慢,因而耐腐蚀能力强,且散发出幽香,沁人心脾。古时一直有“松柏之高洁”的赞誉,可见柏树在精神文化方面也为人所推崇。如此一来,造价必然昂贵。譬如1974年到1975年在北京大葆台发掘的两座墓所建造的黄肠题凑,所用柏木足有一万五千多根,手笔之大,令人咂舌。另一方面,黄肠题凑也在墓室的密封防潮和防盗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三,是工艺。

黄肠题凑,是一层层平铺上去的,所用柏木,也都将表面打磨光滑,倘若有略微不平处,还要垫上薄木片或木屑以使各层保持严密整齐,仅在顶部加一层压边木进行巩固。这对工匠的手艺要求较高,倘若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可能就会导致整体效果与预想偏差极大。

总结:黄肠题凑,作为专属身份象征,静穆的伴随君王沉睡千年。在昏暗的地宫,和那些寂寂无言的陪葬品一道安静的怀念过去的辉煌。但我们也必须看到,黄肠题凑,作为当时厚葬之风的产物,它对木材和人力、财力的耗费量极大,对当时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是有害而无利的,这也就为它之后的消亡埋下了伏笔。


路之意


我是史小二记,我来说一说!

“黄肠题凑”确实比“金缕玉衣”更加的奢华一点。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霍光传。



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大臣,作为权臣,死后特殊享受,情理之中,汉书记载:

赐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

何为黄肠题凑?

东汉末魏初的苏林解释道:

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

柏木去皮,成淡黄色,统一排列,头部向内,堆放在梓宫周围。它与外藏椁、便房、梓宫、玉衣这些主要部分,一起组成“天子之制”。



从这里可以看出,玉衣是陪葬品,黄肠题凑是墓葬形制。而玉衣又分金、银、铜,我们所熟知的金缕玉衣,那是天子才能享用。

不过,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一部分有功之臣、皇亲国戚,允许的。说白了,皇帝特赐,你才准用,如霍光。否则,砍头!

黄肠题凑为什么比金缕玉衣更奢华?

金缕玉衣,这是由金丝编缀玉片所制成,将玉料切割,并加工成不同的形状。为保证玉的温润光泽,还得细致打磨,抛光处理。钻孔,金丝编缀。最终制成金缕玉衣。



玉衣着在身上,保证尸身不朽。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而庞大。耗时耗力,十分奢侈。

而黄肠题凑的黄肠木乃柏木,柏木为阴木,因喜阴向西,所以古人以之为鬼神居所。加之其寿长,顽强。古人很喜欢用它墓葬,栖息长眠于地,达到不朽。另外一个方面,柏木为上等珍贵木材,物以稀为贵,黄肠题凑可彰显尊贵的地位和权力。为什么只有皇帝穿黄色龙袍?尊贵。都是一个道理。

但是柏树生长周期长,势必和需求量矛盾。随着椁墓的增多,供不应求,柏木资源肯定急剧耗损。举个例子,如今首屈一指的黄肠题凑得说北京的大葆台西汉墓,之中的黄肠木均为柏木,10cmX10cm,按高度推算,约14000块,每块净重8.1公斤。



一座墓这么多柏木,墓多呢?而柏树有那么多吗?有,砍伐吧。柏木森林遭受到严重破坏,这就让柏木更加稀少。最后没办法,不要脸的把杂木冠名为黄肠。杂木没了,将木换成石条,取名黄肠石,以充数。

所以,比较起来,黄肠题凑就比金缕玉衣更加的奢华。好比全是由珍贵木材制成的屋子里,有一件玉衣,玉衣常有,名木材不常用。这就是奢华的存在。


三叔小记


金缕玉衣是汉代最高规格的殓服,而黄肠题凑则是汉代最高级别的葬式。金缕玉衣的意思比较明显,而黄肠题凑的意思则相对鲜为人知,那么黄肠题凑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存在,居然比金缕玉衣还奢华?

黄肠题凑奢华程度非金缕玉衣能比

黄肠题凑并不是汉代才有的葬式,汉代以前的文献中也有过这种葬式的记录。但是最初记载黄肠题凑这个词的文献则是班固编撰的《霍光传》,而且近代考古发现的黄肠题凑墓葬都是两汉时期的。

很多人对黄肠题凑这个名词的意思很陌生,其实它可以拆分为“黄肠”和“题凑”两部分来理解。

黄肠指的是柏木的黄心,柏木去皮后切成方形的木块,颜色呈淡黄色,故名黄肠。题凑则是指黄肠堆垒的方式,将方形的柏木块一层层堆垒起来,形成一个特定格局的框架,这就是黄肠题凑的大致意思。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黄肠题凑中每根柏木块摆放的方向是与对应的棺椁面垂直的,也就是说每根柏木木头是指向棺椁的。

可想而知,以这种方式堆垒的外框架是需要用到很多柏木的。从目前考古发掘的黄肠题凑墓葬来看,动则用到上千根柏木,多的甚至达到一万五千多根。

柏木有特殊的香气,具有一定的防腐功能,属于较名贵的木材之一。黄肠题凑墓葬动则用到成千上万跟柏木,这么多柏木本身就很珍贵,而且还要耗费不少人力去砍伐、加工,可想而知黄肠题凑墓葬的奢华程度远非金缕玉衣能比的。

汉代黄肠题凑这种墓葬一般只有帝王配用,此外只有极少数特经允许的勋贵才能使用,而金缕玉衣是皇帝和部分近臣使用的殓服。所以无论从使用者的身份还是本身的价值,黄肠题凑都比金缕玉衣显得要高贵一些。


历史守望者


对于金缕玉衣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一般而言,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其适用对象一般是皇帝和高级贵族。

作为高规格的殓服,金缕玉衣常常出现在“黄肠题凑”的特殊葬制中。需要注意的是,金缕玉衣是殓服,而黄肠题凑是葬制,主要服务对象是帝王、后妃和诸侯贵族。两者不是一个概念。如果两者非要比较,“黄肠题凑”无疑规格更高,更成体系,主人的身份也更高贵。

关于“黄肠题凑”,我先咬文嚼字分析。

所谓“黄肠”,即去皮后的柏木,露出黄色木心,形同黄肠。所谓“题凑”,就是柏木的放置方式。一是层层平铺,叠垒而成;二是“木头皆内向”,与同侧椁室壁板相垂直,其布局方式大致如上图:

当然,作为一种葬制,“黄肠题凑”又绝非堆积柏木这么简单。一般而言,“黄肠题凑”本质上就是一种木椁墓,主要包括“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外藏椁”四个部分,用柏木“题凑”只是最核心的部分。“柏木”名贵,有香味,抗腐蚀性强,常被用来打造优质墓葬。因此,能享受“黄肠题凑”绝非一般人。《郝氏续后汉书》就有记载:“汉兴,凡诸帝崩,缠以缇缯,以玉为衣,上襦下札,缀以金缕,便房,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一词最早来源于汉书。《汉书·霍光传》有载:

“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

霍光是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也是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曾受命托孤辅政,后拥立汉宣帝即位,权倾朝野,地位尊崇,几乎无人能及。霍光死后陪葬于汉武帝茂陵,并受后代皇帝所尊奉祭祀。因此,对于霍光的葬制,汉宣帝开创性地运用了“黄肠题凑”这一葬制。

作为一种葬制,“黄肠题凑”在霍光这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有学者认为,题凑起源于西周,形成于东周,在西汉时期达到顶峰。目前,考古发掘的14余座“黄肠题凑”墓葬,大都是西汉时期的,而墓的主人大都是太后、皇帝以及亲王(如江都王刘非、定陶王刘康)级别的。到了东汉时期,大型砖石墓兴起,人们改木制为石制,用黄肠石取代柏木,真正意义上的“黄肠题凑”已经消失不见。

“黄肠题凑”为什么在西汉时期盛行呢?其原因无外乎,西汉经济发展较快,多有治世,而且人们沿袭秦代的墓葬传统,崇尚厚葬之风;进入东汉,尤其是东汉中后期,社会动乱、盗墓之风盛行,更为经济的砖石墓逐步占据了上风。“黄肠题凑”看似只是墓制形式,背后反映的却是汉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特征。


史趣


黄肠题凑确实是比金缕玉衣等级更高些。只是严格来说黄肠题凑是墓葬形制,而金缕玉衣属于随葬品。


我第一次见到黄肠题凑是在南京博物院,见到的只是一个模型,但是当时的感觉是比见到金缕玉衣时更震撼。


  • 黄肠题凑模型,南京博物院
层层叠叠的,虽然只是个模型,但是可以想象实物的壮观。


玉衣是汉代皇帝与贵族死后穿的特殊的殓服。在《续汉书·礼仪志》中记载:皇帝用金缕玉衣、诸侯王、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姐妹称为长公主,大贵人应该是跟先帝有关吧。)所以,金缕玉衣应该是皇帝的专属,然而西汉时尚未有严格的要求。东汉时才逐渐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目前发现的金缕玉衣的数量在10件以上。


  • 金缕玉衣数量统计
(第4栏为玉片数量,第5栏为金丝数量)



一件金缕玉衣的制作成本


以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为例,由于盗墓者已经将金丝抽走,玉衣受到了损坏,最终经过修复,修复后的玉衣由头罩、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裤管等十余部件组成。



使用玉片总数为4248片,穿缀玉片用的金丝重1576克。使用的金丝总重1576g。


玉衣的材料并不难得,难的是制作玉衣的玉片需要经过锯料、打孔、磨光等程序,每一片都要打3-4个孔,以便后面串连起来。

一名普通工匠制作一件金缕玉衣差不多需要10年的时间,一件中等大小的金缕玉衣相当于100户中等收入人家的财产总和。


那,黄肠题凑又是怎样的存在?

黄肠题凑只能是皇帝享用,其它人不得私自使用,除非获得了皇帝的特别恩赐。比如西汉著名的权臣霍光,死后便得了黄肠题凑的赏赐。


《汉书·霍光传》刘敞注:“以次言之,先亲身者衣被,次梓宫、次便房、次题凑、次外藏。”


也就是说黄肠题凑不是单独存在的,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相依相存。目前已挖掘的汉代黄肠题凑葬制大约在4个左右。



“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



黄肠题凑需要用黄心柏木枋构成。柏木本来就很珍贵。在木植中的级别相当高,有“木中之王”之称。柏木有香味可以入药,可取香气而防腐。而一副黄肠题凑的黄柏木用料达到万计。比如,就拿墓葬较完整的北京大葆台一号墓来说,总木量达到15880根。有句话说的好“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一棵树的生长是需要周期的。

有钱也未必买到,所以,就是统治者也会难免力不从心。在中山简王刘焉死后,汉和帝与窦太后为他修陵墓时:


“发常山、钜鹿、涿郡柏黄肠杂木,三郡不能备,复调余州郡,工徒及送致者数千人,凡征发摇动六州十八郡。”


由此可见黄肠木的稀缺。到了西汉中叶以后,即使是帝王也不再使用黄肠题凑了,而是改用砖室墓和石室墓。


同时,“黄肠题凑”不单象征地位身份及荣宠,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阻止盗墓贼。一层又一层的木结构,对于盗墓者来说也是一种阻碍。


  • 黄肠题凑实物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黄肠题凑”不是汉代独有,秦昭襄王、吕不韦时已经使用“黄肠题凑”入葬,只是之前只有宋代《太平御览·皇览冢墓记》上的文字记载,却无出土实物相佐证。后来挖掘了秦公一号大墓,已经发现了实物的“黄肠题凑”。它的木材消耗数量就约有202立方,其中也还有着680根数千年以上的古柏。据推测墓主人为秦景公,是目前发现的周,秦时代最高级别的葬具。


金缕玉衣的玉料有好坏,而对于皇家来说,金丝易得。所以,金缕玉衣的珍贵程度其实并不高,更多的是体现在使用等级上。而黄肠题凑的黄柏木本身就很难得,用量也大,动辄万计,所以,黄肠题凑确实是比金缕玉衣更奢华的存在。


我是阿斗,专注于文物里的历史与文化。喜欢秦汉及秦汉以前的历史。欢迎关注我。


文物考古聊历史


不怕大家笑话,以前对“黄肠题凑”不了解,第一次在书上看到的时候,第一反应还以为是一种可以吃的香肠呢,真的是太无知了。

后来才知道,“黄肠题凑”根本就不是吃的东西,而其实是一种葬式,曾经在周王朝至汉朝时期十分流行。

说黄肠题凑比金缕玉衣更为珍贵一点不假,金缕玉衣和黄肠题凑都是帝王及高等级贵族的墓葬规制,但很明显,金缕玉衣要比黄肠题凑更容易保存;且黄肠题凑是整个墓葬等级规制的直接表现,而金缕玉衣,则只是一种视死如事生观念下的陪葬。

在周王朝统治时期,黄肠题凑是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葬式,是周王朝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在葬俗上的一个提现;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不断衰落,礼乐制度崩坏,因此不少的诸侯王纷纷僭越礼制,在死后使用黄肠题凑的规格进行安葬。

所谓“黄肠题凑”,就是用柏木一层层平铺,叠垒而成的大型椁室,它的面与四壁垂直,就像是一个由柏木拼接而成的巨大长方形盒子。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大葆台汉墓,其中的黄肠题凑,是由14000余根10乘10乘90的柏木叠垒而成。



而我国目前已经考古发掘出的黄肠题凑大墓中,以宝鸡市秦公一号大墓的规模最为庞大,但这些规格等级再高的墓葬,依然逃不脱盗墓贼的光顾。

像大名鼎鼎的秦公一号大墓,就被盗墓贼盗的个精光。


Mr这史香


都别抢,我来答。

就材料上来说,黄肠题凑实际上还远不如金缕玉衣更加奢华和珍贵。

黄肠题凑代表的只是一种殡葬等级,但金缕玉衣却无意是一种更加凸显身份和地位的方式,尽管两者都是汉代规格最高的殡葬和丧葬殓服。但就制作工艺来说,金缕玉衣无疑更加凸显奢华尊贵的一面,在金缕玉衣之下,还有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汉代人相信玉可以使人的肉身不腐,可以让尸体的精气被封锁在玉以内,于是就有了金缕玉衣。它分为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个并不相连的部分,其材料主要为玉片,以金钱编织而成,除了材料本身的奢华,其高超的工艺水准也让金缕玉衣变得十分珍贵。

而黄肠题凑是什么呢?这确实是一个很怪异的名字。

形象的解释就是说: 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

也就是说这个“黄肠”是指某种材料和颜色,一般特指黄心色柏木,而题凑则是指木头的朝向和结构方式,所谓的黄肠题凑就是指用黄心色的柏木在棺椁四周围成一个四四方方形如“回”字形的围墙,顶部再盖上一扇顶板,看起来就像一间小小的平房一样。

黄肠题凑耗木量极为惊人,随着墓主人的身份越高,黄肠题凑的规格也就越高,譬如在长沙湘江西岸咸家湖畔发现的象鼻嘴一号墓和陡壁山一号墓中,前者的黄肠题凑规格为908根柏木,也就是说是用908根柏木堆垒而成。

后者则只用了179根,应该说黄肠题凑的规格也会根据墓主人的身份而有所不同。

1975年在北京大葆台发现的汉墓中黄肠题凑的规格则远远要超出长沙汉墓中的规格,据考古人员推测可能是西汉燕王刘旦或广阳顷王刘建和王后的墓室。在这座汉墓中,黄肠题凑的规格夸张性的达到15880根柏木的规格。

其堆垒的墓室气派无比,显现出墓主人非同寻常的身份和地位。西汉时代之所以会盛行黄肠题凑和金缕玉衣这种丧葬方式,第一是因为上层社会盛行的厚葬之风,第二是因为砖室墓葬方式还没有兴起,所以古人只能通过堆垒木头的方式来打造墓室的华贵和气派。

随着砖室墓葬兴起以后,皇朝题凑也就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它作为西汉以前的帝王的一种象征身份和地位的特殊丧葬方式,往往也只有王公贵族能够承担得起丧葬所需要的巨大财力支持,当然由于严密的等级制度,具有财力并非就能使用黄肠题凑丧葬格式。

除了皇帝以及亲王以外,大臣在得到皇帝的恩准下,也可以使用黄肠题凑丧葬方式,譬如西汉大臣霍光去世以后,就被恩准使用黄肠题凑,此外还有璧珠玑玉衣,想来也是和金缕玉衣不相上下的一种规格待遇。

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汉书·霍光传》

不管是金缕玉衣和黄肠题凑,这些实际上都是封建社会特殊的产物,同时也反映出一直盛行的厚葬之风。


围炉谈史


笔者说些自己知道的吧,一直以来对于各种殡葬文化都是怀着敬畏的情绪。国人讲孝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殡葬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承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孝道的一个核心。这一点在各种各样的葬式也可以体现。而“黄肠题凑”应该是古代等级最高、规格最高、礼仪最高的葬式。

传闻“黄肠题凑”只有帝王、帝王妻妾、以及皇帝特许的皇族才能使用。什么叫"黄肠"呢?就是挑选上好的柏木去皮,因木色淡黄故而称之黄肠。“题凑”呢,就是用柏木把帝王陵寝椁室围起来,并形成一个框型的结构。

根据资料显示汉景帝阳陵中的主墓穴使用的便是“黄肠题凑”的葬式。“黄肠题凑”大致是先给死者床上金缕玉衣,再放入贵重的梓木棺,四周用上好柏木心,一层层的叠起来。金缕玉衣与梓木宫、黄肠题凑等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肠题凑是可以说汉代殡葬文化厚葬之风的典型,它象征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也体现了我国古代皇陵建筑水平的高超。


弹指千年


帝王贵族待遇。极好的木头,几层棺,棺套棺,椁再套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