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必须要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吗?

吕噱浚


但凡是历史上的艺术家或者画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想通过绘画有所成就,必然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只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才能冠以“风格”的称谓,一个人在绘画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标志其艺术创造实践活动达到了成熟。在世界与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赋予了我们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才能使自己在绘画艺术的不断探索中有所成就

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是画家走向成熟的标志,它是画家的成长背景、生活经历、思想境界、文化素养以及世界观等的体现,并通过绘画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表现出来。以此来衡量一个画家的作品的成败、优劣。





松风工坊


绘画是有阶段性的,当你只是一个爱好者,刚刚初学绘画,那是谈不上什么风格,只能打基础而已,风格是随着你的基本功越来越深厚,艺术水准越来越高而水到渠成的,每个人本身有其独特个性,风独自然各异。

因而,我们在追求所谓个人风格时,首先打下自己坚实的基础,就拿中国画而言,所有风格独特的画家,其个人风格并非一蹴而就,均无不立足传统,深刻钻研,被徐悲鸿先生誉为“五百年一大干”的张大千先生,对传统的学习可谓不为不刻苦,历代名家名作反复多次临摹,单石涛的画临习已到炉火纯青,让人真假难辨,连被誉为石涛专家的黄宾虹也被骗过,张大千为研习古人艺术,更是不远千里跑到敦煌,历近三年时间临习敦煌石刻,正是传统文化的深厚丰富了其个人风格。而遵遁传统在历代名家中均无不体现,诚如李可染所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走出来。即可窥见,对传统的基本功的重视。

有了深厚的基本功方可谈风格的形成,但只是一味“入古”、“泥古”还不够,画得最好还只是前人的,诚如李可染先生所说,还要走出来,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师古人师造化,“清四家”之一的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以及我国当代了不起的国画大家陆俨少先生说:四分读书,三分书法,三分画画。更能阐释了一个画家走向顶峰途径

大家的风格不会一朝形成,也不会一成不变,才会风格各异,异彩纷呈,才会有黎雄才先生的“黎家山水”、黄宾虹先生的从“白宾虹”变“黑宾虹”、李可染先生的雄浑华滋、傅抱石的“抱石皴”……


老邓行画


绘画必须要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吗?我认为没有必须,只有提倡,提倡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但这只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不一定人人都要遵守,每个人的绘画水平和条件情况不一样,应该因人而异。在初学和打基础阶段反而不应有个人风格的要求。我觉得题主不是指初学阶段吧?

绘画到了高级阶段确实应该考虑一下个人风格方面的,不竟自己都早已经把基础打得扎扎实实了,而且在视野和其他多方面都已经水到渠成的超过了别人了,此时正是创新的好时机呀!前人画得多好也只属于前人的,不是你的,你若真能有机会站在特殊的高点上是有责任和义务把“传承创新”落到实处,更有责任和义务为推动国画再向前发展加一分力的。

虽然个性独特的画一开始会让人看不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让人看懂,越看越懂的,国画就是要求耐看的。我们在长期的学习途中会遇到很多疑难问题,在创作和练习中要培养自己制造矛盾,再想办法解决矛盾的能力,这种“收拾残局”的能力对国画的探索和创新起很大的作用。中国历代书画成就极高,流派和风格等异彩纷呈,我们若要跨越前人是相当难的事,怎么办呢?不敢跨越就是不敢前进,就不会有再发展的可能,古人的学养很厉害,我认为正确的学习国画的方法也是正确的“传承与创新”的方法,“跨越"也许是遥不可及,但我们必须有准备跨越前人的勇气和胆色及目标。。。

要灵活变通学古代笔墨精华,汲取古人给我们的丰富营养,切莫一刀切的不加思索地简单刻板和机械地追摹古人的程式或规矩,要有一定的智慧才情和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独辟蹊径、创出自我风格。

国画与书法有些不同,书法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受冲击的艺术,而国画有西画的影响和比较有着竞争的存在,所以国画不提倡过分单一风格的发展形式,应鼓励画家们适当形成自己的风格。。。以上拙见希望对你们有用,谢谢大家阅读!

梦幻画派创始人陈展鸣先生

二O二O年二月二十四日晚


陈展鸣


有最好,没有特色的艺术品很难出头。

没有也不要刻意去追求某种风格,一定要吸取百家之长,不断锤炼,在不知不觉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风格不是自己封的,他是连你自己无从查觉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是别人在观看你的作品是对你的一种独有的辨识符号和感觉。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如果你太在意追求风格,那么你只能照葫芦画瓢,很难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真正的风格说白了就像一个人的性格一样,不是你刻意去塑造的,而是你长久的生活环境创造了你潜意识里性格特色,表现与无形之中。

不同风格可以参考学习,但不要为了追求风格而追求风格。

乖,好好生活,好好画画才是正道。


丞象大叔


是需要有自己的风格,形成一定的艺术语言,辨识度高,才更容易脱颖而出。

艺术家和画匠的差别就在于有没有自己的艺术语言:

1、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其特征是不在是“为艺术而艺术”的风格,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绘画方式以创作为主,不存在临摹以及照搬照抄。如果有抄袭的艺术那么这就不能称为艺术家,只算是画匠,没有创新性。

2、画匠,就如流水线员工一样,只需要照样绘制下来,有观赏价值但是艺术价值不高。

拥有自己绘画语言是每个艺术家对于艺术的尊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是艺术家身与心共同的付出,艺术品,注重个人情绪,每个人的情绪有差别,才使得艺术拥有的独特性和灵魂。

当然艺术语言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最基础的个人“文字”,艺术家的精髓在于他对事物及世界真像的深刻认知与思辨能力,在于心灵对事物的极致关注和反复磨砺,在于他超越寻常的忠实的富于艺术的个性表现。





美术客


绘画首先是要积累,任何的大师都是从模仿风格开始,然后有自己的个人风格,最后在自己个人风格上不断寻求变化与突破,个人的风格就好比是图式化形式,让别人一眼就能认出你来,但是自己的精神内涵与主观意识会不断发生改变。就像毕加索会有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非洲风格时期,到最后的立体时期。

而绘画就像一条很漫长的道路,如果只是一种风景,虽然会带给你稳定,但是很多别样的意外就会错过。

请想好自己想要的风格,多积累,多探索,这才是艺术的意义。



吴小宸


何必要给画画设置一个条件呢?

绘画艺术属于造型艺术,既然是艺术,就要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天性,既不能人云亦云,又不能固步自封。随便研究一位历史上有成就的画家,他的一生中绘画艺术的风格一定是多变的。比如黄宾虹的山水,年轻时以临摹为主,所创作的作品多少有些程式化。

黄宾虹到了八十岁,他的所谓“平实处”起了变化,王原祁的影响被他冲掉了。他晚年的某些作品,章法就奇得很。

他在八十后的变,主要是变在浓墨破淡墨上。当他以浓墨破淡墨后,又加宿墨,宿墨稍干后,又在宿墨之上于擦,又加宿墨点,即所谓“层层积染”。这种积染,能保持墨中见笔,层次分明,这是极不容易办到的事。

可见,风格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其艺术功力和修养达到了一定程度,发生的质变。而刻意制作的“风格”,充其量只是花样而已。



画家黄金亮


其实如果你能画出自己的风格,那么那是难能可贵的,现在有的风格就不需要拘泥于一种了。

因为成熟具有商业价值的画手分三等。

第3等是擅长某一种风格,比如卡通或者写实可以画的很好。

第2等能驾驭各种风格,只要看到需求就能按需求完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画种。

第1等有自己成熟的具有优秀美学价值的风格,至此一家别无分店。


落河妹妹


不需要,画自己所想,画自己所画。至于风格那是别人看到作品时候的一种感觉。

每一个艺术家都是生活在环境中的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所创作的每一副绘画作品,代表着自己的所思所想,不需要固定模式只创作一种风格的作品。生活是多样的,创作者也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绘画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绘画不需要束缚。

今天可以画山水,明天可以画建筑,所有的绘画作品,不需要固定在一种思维模式的风格里。随心所欲,画出来的才是真真切切,能够回味无穷。

有的人画画为的不是名利,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想要去做一件事。不为别的,就只是爱好,把这一件事做好。固定了的思维模式,往往会束缚自己内心最想要表发的。

我们应该敞开心扉,丢弃所有的牵绊,一心向前。

我自身也是一直从事绘画相关领域的工作,一开始,主要是电脑手绘,一直画插画。画了好多年,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于是慢慢的脱离电脑,拿起最传统的纸和笔,回到最初的手工绘画,只有这样,尊重古老的绘画记忆,这也是一种传承。

我画的作品,没有什么固定的风格。自己喜欢就好,做一个安静的人。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从未想过,不经意间,竟然把爱好变成了自己的事业。

所以,绘画是一种生活态度,洒脱自然一些,或许会找到自己久久找寻的东西。


用户96349397340


提倡有自己的风格,但是注意是哪个时段,如果刚开始就一味追求风格,画风再大气独特也不耐看,比较空洞,没有内涵,只有打好基础不才能更好的创新,这里所说的基础不只是技法,还有人文历史、诗词歌赋等,也就是内在的东西,只有这样才可以厚积薄发,当你的技法成熟、集各家所长、文化素养都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就可以试着去突破去创新,可能会失败,会彷徨,但是一定会成功,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觉得无论绘画、书法还是其他艺术,都是对生活的感悟,都是在书写故事,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作者用心在写文章,每个人的阅历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无论画画或写文章文章都会游自己不同的感想在里面,所以读者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应了风格这两个字,但是风格可以固定,突破和创新必须始终贯穿,这样才能有好的并且能让人记住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