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亡的时候会担心孩子将来的问题吗?当时心里可能会想什么?

帅男人贝贝




05880193256阿兰


面对死亡的时候会担心孩子将来的问题吗?这还真难说,跟电视剧中一样,担心这个,操心那个,最后死不瞑目?

本人前几天就经历过一次电梯直坠,电梯门刚关上,还没反应过来,嘭的一声闷响,电梯掉一层了,所幸我家住的楼层不太高,没有受伤。但是,失重的那一刻,吓坏了,冷汗瞬间冒了出来,紧急电话也没人接听,我想坏了,这现在疫情期间,哪儿都没有人,拿着手机不停的打电话,出来的时候汗流浃背,腿软了一天。但是,现在想想我当时想什么了?好像就想着怎么能出去来着,别的有得没得貌似还真没想,没时间想啊,有那时间做点什么不更好吗?


昙花不败昙花




聆听你de哀伤


面对死亡的时候,当然是会担心孩子会面对的问题,毕竟是自己心头的一块肉,再怎么都割舍不下,年纪再大的孩子,在父母心中还是跟婴儿一样。

我一个朋友,因为年轻的时候不照顾身体,为了工作,四处应酬,每天喝酒,又抽烟,导致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最后在36岁成家了。有一个小孩子了!但是也发现自己的身体有点不对,曾经我跟他喝酒聊天到一半,突然我朋友咳嗽咳出血,我赶紧带他去急诊室,让医生检查检查,不过我朋友可能是自己知道身体的状况,我怎么叫他给医院做一个彻底的检查他就是不做。

在一次的工作当中,我这个朋友因为咳嗽吐血。不....应该是喷血,那一次到医院之前,就已经快就不回来了,在人生快到最后的时候,他只交代了我们,小孩子要照顾好。就因为这一句话,我们这些朋友,也是时不时的会去他家里看看小孩,带小孩子出去买好吃的,毕竟小小年纪就没有父亲,也是很可怜!儿孙自有儿孙福,我能帮的也只能这样。

但这件事也给我一个警惕!从那次之后,我也逐渐的把酒戒了,熬夜的情况也是改了,奉劝各位朋友,身体从年轻时就要保养,保健,不要到了中年,各个身体机能下降,是会要人命的!共勉之


Make叔叔


我们生活在一个回避死亡的文化中,成人往往不愿意和孩子谈论死亡。另外,我们还有五花八门的忌讳的表达方式,如“离开了”、“走了”、“没了”等等,这也让我们觉得死亡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

父母经常担心和孩子坦率地谈论死亡会加剧他们的恐惧,于是就遮遮掩掩、含糊其辞,或者在孩子问起时一笔带过。但恰恰是这样的态度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他们会越发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就会轮到自己的亲人甚至是自己身上。而与孩子进行开放、真诚的讨论,不仅有助于对死亡有真实的理解,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在丧失亲人后从悲伤中走出来。

孩子最早面对的真实死亡,一般是亲人的离世,比如祖父母等。这时候,作为父母同样也失去了家中的亲人。所以父母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悲伤,也允许孩子自然地表达出他们的情绪与想法。不必为了回避孩子就刻意压抑隐瞒,故作坚强,你处理情绪的方式会成为孩子的榜样。和孩子一起去面对真实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命教育。

同时,配合孩子的年龄、认知与情绪发展阶段,以其能接受的方式,真诚而坦然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并应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每年的清明扫墓,是很好的机会。我们通过一些仪式寄托哀思,追忆祖辈,并带着对逝者的尊敬和爱,认真生活,拥抱生命。不同年龄的孩子关注点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在谈论死亡时,孩子是主导,父母不要越界。



6688爱Movie


面对死亡的时候,我相信每一个善良的父母都会担心孩子的未来。特别是孩子的婚姻,或者说生活有不如意的时候。那会特别的担心。担心自己走了以后会没有人关心他没有人在她受委屈的时候去宽慰她。这是所有天下父母在一生中都会一直担心的问题。有的还不止光担心自己的子女还会担心子女的后代。

为子女操心,一辈子担心,一辈子是每个做父母的本能。可怜天下父母心。[流泪]



河东123河西


对于死亡,在我们从小到大的观念中,它是一个忌讳的话题。说不上是恐惧,还是逃避,反正在大家面前,能不谈就尽量别谈死亡。

据中国统计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相关数据,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大部分集中在70到80岁这个区间,换句话说,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都可以活到2至3万天。

我们的生命中,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偶然性,讽刺的是,死亡成为了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东西。

正常人很少去讨论死亡,只有那些临近死亡边缘的人们,或是身边人死亡突然降临但还来不及感受的人们,才会去思考并面对死亡。








创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死亡这个令人恐怖的概念,小时候对死没什么概念,只是听人说人死了就会变成鬼,尤其是恶人死了以后会成为恶鬼,我想对死的恐怖更多的是来自对鬼的害怕。

那怕是现在明知道世上压根儿就没有鬼,还会对一些诡异现象心存恐惧,觉得有鬼,因而对于死反而是没有那么恐惧了。

人生一世总有离开的即一天,年龄大了谈到死,最害怕的却是孩子。孩子人人呱呱坠地一直有父母陪在身边,尤其是这一代独生子,父母已然是个坚不可摧的依靠,我们想到的可能是孩子离开我们怎么过。

其实面对死亡,如果有可能,当然会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如果自顾不暇,就不用说了。

对于孩子,在父母面前,永远是个孩子,失去父母对孩子是一次摧残式的成长,他会一下子长大,只是父母没有机会看到了。

人们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培养他拥有正确的三观即可,至于发展还得靠自己。


光明草


如果是生病特别严重的话想担心但是肯定神智不清了,分不清楚什么问题了,以前我也好奇这些事情,经常问父母或者亲人有死亡的人他们是怎么样的!

如果是自然死亡没有什么癌症病疼折磨,那么他们肯定会担心家里最没有本事那个孩子!

有的人可能在想如果多活几年就好了,特别是人生最后没有圆满的人生的人,如果孩子听话、自己一生无怨无悔的话,死亡年龄比较正常,我想是会坦然的面对死亡的!

人最好的结束就是不怕老、不怕死、不要和自然抗争、才是明智之举…

我们都有顺其自然的活着,不要不服老,那时最愚蠢的做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8dd27c0d4104672b316d51c6a477fa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