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不畏强权的侠女还是没有节操的营妓?他是真名士还是假道学?


她是不畏强权的侠女还是没有节操的营妓?他是真名士还是假道学?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这首词调寄《卜算子》,是南宋女子严蕊所作。初读这首词时,年纪尚轻,却被其中的寂寞沧桑和卑微压抑感动感伤。于是去读严蕊的故事,更是被她面对强权的凛然无畏深深打动。后来读了更多书,走过更多路,我才知道,这不仅是一个故事,也是一段历史,更是红尘中的岁月人心。

1、最卑微却也最高贵的侠女——小说中的严蕊故事

严蕊故事写得最生动、流传最广的来自明末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中卷十二“硬勘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名”。

严蕊字幼芳,是南宋浙江天台的一个营妓。所谓营妓,就在官府中有正式登记的妓女。若要离开,除了金钱赎身,更要地方官为之出具文件,谓之“脱籍”,才能正式回归良家女子的生活。


她是不畏强权的侠女还是没有节操的营妓?他是真名士还是假道学?

严蕊才貌双全,艳名远播,很多人都趋之若鹜。当时的台州太守叫唐仲友,对严蕊的才华品貌极为欣赏,每有应酬,必定招严蕊来陪酒助兴,经常也有唱和。宋时法律规定,官员可以召歌妓来歌唱陪酒,但不许私侍寝席。

唐仲友是少年才子,讨厌道学先生,无意中得罪了大儒朱熹。朱熹听信了捕风捉影的言辞,上疏弹劾唐与严蕊有私。随后把严蕊收入监狱,希望能够通过严蕊的口供来坐实唐的罪名。

不料严蕊却坚持不肯承认,她说“循份供唱,吟诗侑酒是有的。但别的事儿实在是什么也没有。”朱熹得不到口供很生气,便令人严刑拷打,可严蕊却坚持不改口。朱熹于是将严蕊押送到绍兴,让部下继续审问,再次遭受到酷刑。有人好心劝她承认算了,也不过就是一顿打而已,何必如此坚持?严蕊回答说:

“身为贱伎,纵是与太守有奸,料然不到得死罪,招认了有何大害?但天下事真则是真,假则是假,岂可自惜微躯,信口妄言,以污士大夫?今日宁可置我死地,要我诬人,断然不成的!”

身为一个最卑贱的妓女,却有着坚贞不屈的高贵心灵,让闻者肃然起敬,也不忍心再苛责她。不过绍兴太守是朱熹的人,他恨严蕊倔强,又命人再加刑杖。不久朱熹调任离开,严蕊终于被放出了监狱。朱熹虽然离开,但唐仲友也被去职,台州来了新太守岳霖。


她是不畏强权的侠女还是没有节操的营妓?他是真名士还是假道学?

按照规矩,新太守上任,营妓们都要来拜谒。严蕊虽然刑伤未愈,也得随众前来。眼见风华绝代的美女被折磨得容颜憔悴,岳霖充满了怜惜,便对她说:“闻你长于词翰,你把自家心事,做成一词诉我,我自有主意。”

经过这番折磨,严蕊早已厌倦了这风尘岁月,她感怀身世,当即口占这首《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身为女子,多想这一生只爱一个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求功名富贵,只愿相亲相爱,安静度日,可偏偏命不从人意,终于还是堕入风尘。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风尘女子,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一生的花开花落都要寄托于偶然遇到的人,要依赖于“东君”的眷顾垂怜。这是深深的自卑,也是深深的无奈。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我已经厌倦了这样的日子,真是想离开啊。“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逃离这些纷繁喧嚣,洗去铅华,去看山花悠然地开,怡然地落,亦是人生最大的满足与快乐。到了那个时候,你也不必问我到底去了哪里。


她是不畏强权的侠女还是没有节操的营妓?他是真名士还是假道学?

岳太守一读此词,大受感染。当即大笔一挥,这个如花才情的苦命女子终于“落籍”,可以自由离开这个充满屈辱与伤感的所在了。

因为这段经历,严蕊名声大噪,脱籍后有无数人争相来求。后来她嫁给一个丧偶的南宋宗室,与之相爱终老,终于过上她所期待的“山花插满头”的生活。

2、严蕊故事的最早记载——宋人笔记中的内容

凌濛初的小说无比动人,严蕊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被世人所熟悉,当然这也成了理学大家朱熹的“黑料”。那么这段故事,真的是实有其事的吗?

严蕊的故事,最早出自南宋人洪迈的笔记《夷坚志》。洪迈是南宋著名学者,他有一本更有名的著作《容斋随笔》,记述古今,抒发个人感慨。在《夷坚志》中,关于严蕊的故事,他的记述很简略:

“又台州官妓严蕊,尤有才思而通书,究达今古。唐与正(唐仲友)为守,颇属目。朱元晦(朱熹)提举浙东,按部发其事,捕蕊下狱,杖其背,犹以为伍佰行杖轻。复押至会稽,再论决。蕊堕酷刑,而系乐籍如故。岳商鲫霖提点刑狱,因疏决至台,蕊陈状乞自便。岳令作词,应声口占云:‘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花落花开自在时,总是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岳即判从良。”


她是不畏强权的侠女还是没有节操的营妓?他是真名士还是假道学?

洪迈的《容斋随笔》

只说朱熹因为唐仲友而逮捕了严蕊,随后两次受刑。至于严蕊是否招供都没说,最后记录下严蕊在岳霖面前吟诵的那首《卜算子》。

随后周密的《齐东野语》进一步丰富了这个故事,严蕊拒绝招供的那一番言辞都有了,还出现了严蕊所作的另外两首词。

当然,最生动详细的还是凌濛初的小说,也是流传最关的严蕊故事,我文章第一部分的内容便是来自这篇小说。

3、官员不无辜,营妓没节操——来自朱熹方面的证词

严蕊和唐友仲并没有留下自己的记载,以上这些,无论笔记还是小说,都是旁观者的记述。但故事的另一位当事人朱熹,是有对于这个案子的相关记载的。

朱熹的文集中关于弹劾唐仲友的奏章共有6个,其中提到了严蕊,但严蕊并没有坚贞不屈,而是招供了。在朱熹的表述中,他并不是因为跟唐友仲争闲气才弹劾他,而是唐确有失职行为。不仅如此,严蕊承认与唐有私情,还曾依仗唐的权势收受贿赂、帮人办事什么的。


她是不畏强权的侠女还是没有节操的营妓?他是真名士还是假道学?

朱熹

在朱熹的奏章中,也提到严蕊这首著名的“卜算子”,不过却说这并不是严蕊自己写的,而是唐的亲戚替严蕊写的。当时唐友仲答应替严蕊落籍,但却只安排她住在亲戚家,告诉她如果在那里不舒服,再来投奔我。这是什么意思呢?严蕊很不高兴,随后在举办的宴会上,唐的亲戚替严蕊写了这首词,由严蕊当众念出。

在朱熹记述中,唐友仲并不无辜,而营妓严蕊也没什么节操,该发生的都发生了,严刑之下也都招供了。这实在不过是一个寻常的烂俗故事,虽然看起来很真实,但毫无动人之处。

4、历史的真相与文化的诉求

这一桩理学大儒与卑微名妓的故事,来自不同立场的文字各执一词,都言之凿凿,那么哪一方是真实的呢?《夷坚志》和《齐东野语》都是文人笔记,不是官方正史,记录的内容时常真假难辨,有的很真实,也有道听途说来的,没法证实,但也无从证伪。

朱熹是当事人,来自他这一方的说法固然重要,但很可能回避了对自己不利的内容,所以奏章所写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而当奏章收录进个人文集中时,出于“为尊者讳”,有所更改也是可能的。所以对于朱熹的说法,似乎也不能全信。


她是不畏强权的侠女还是没有节操的营妓?他是真名士还是假道学?

一件事情发生后,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站在各自的立场说话,有意无意间隐瞒不利于自己的内容——这是人性。无论卑微妓女还是理学大家,都差不多。

在没有更客观准确的史料前,我们已经无法窥探到这段故事的历史真相了。

我们知道的是,从南宋开始,严蕊坚贞不屈的故事便从笔记到小说,被无数百姓津津乐道,流传甚广,以至于有的文学史都选入了严蕊和这首《卜算子》。


她是不畏强权的侠女还是没有节操的营妓?他是真名士还是假道学?

历史枯燥乏味,除了严肃的专家学者,朱熹的文集少有人读;笔记小说却是生动传奇,吸引无数普通百姓追随向往。

他们大都来自中下层,是寻常的小人物。他们需要严蕊,一个身份卑贱,却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女子,她承载了无数没有话语权的普通人的愿望,她代表了一种世俗文化的诉求。相比之下,一身道学家气质的朱熹固然学问精深、著作等身,但他的很多观念被统治阶级利用,让后人受害匪浅。所以真相并不重要,能够用这个故事贬低一下他,嘲讽一下他,也是很开心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