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过后,人口是否会向西部地区进行分流呢?

赵教先


西部地区好地方啊,像当年,我在那待了六年,我这个人嘴笨,学问又低,不会以蹦三跳,不会花言巧语来形容这个好地方,总之一句话,西部是个世外桃源,风景优美的好地方


豫老张


这次疫情过后,人口会不会向西部分流不好说。

但是从2003年的非典到这次的新冠肺炎来看,在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尤其是西北地区得确是疫情较轻的地区。而这片土地差不多快占到了我国领土面积的百分之六十。

所以有一点国家应该予以重视。从战略发展角度考虑,应该把西北作为一个国家系统重启的备份,来应对未来可能面对的威胁。

现在的科研,生产制造等等都集中在沿海和东部发达省份。如果一旦这些地区遭受了自然灾害或者战争威胁导致停摆。我们国家必须要有应对灾害和发起反击的后备力量。

而这种备份应该是要全方位的。

不只是单纯的战略物资储备。应该从生产制造,科技研究,各种人才培养等等全方位的备份。

也许未来的大西北地区会是一个重启系统的U盘和火种。

…………………………………………………………………………………………

回复一下有些朋友的问题。

首先要弄清楚战略储备不是建设什么上千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

而且从这次疫情来看,过度把资源都集中在超大城市的弊端已经有所显现。

另外,我只是重提要重视把胡焕庸线以西尤其是西北地区作为战略储备地位的重要性。因为这个问题党和国家早在1964年8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过,定名为“大三线建设”。

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和我们国家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之后。西部战略地位的重要性逐渐逐渐就淡化了。

刚好借这次“战疫”再回头审视一下西部作为国家战略后备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因为和平太久而忘了。

PS:什么是“大三线建设”

1964年8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中毛泽东发表讲话指出:“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我们不晓得他什么时候会发动战争”。毛泽东进一步提出的:以国家安全为前提,以国家长远发展为指导的“战略经济学”思想得到了绝大多数与会人员的强烈支持,扭转了近几年的“吃穿用”经济导向,确定了“三线”建设方案。

“大三线”建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拉开帷幕。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当时中国70%以上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覆盖之内;

而在东南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将很快陷入瘫痪。按照毛泽东的“战略经济学”思想,这种被动、脆弱的现状必须改变。

8月3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将一部分对国家经济及国防建设有重大影响的电子、能源、航空、兵器等相关工业相继内迁西南、西北等战略纵深地区的决定。这场工业“大搬家”,定名为“大三线建设”。


地球人194940188


有可能。

首先,这次疫情会让人们觉得人群过于集聚的地方,容易传染疾病,甚至可能引发疫情,而且疫情中传染源多,不易防控。

第二,现在西部地区发展很快,人居环境逐渐开善。去年,我去过新疆伊犁,那儿环境美,生态佳,人口稀少,生活成本低,非常适合中老年人居住。此次武汉疫情中,老年患者不治身之的不少,对中老人是一次有力的提醒,也许会引发从大城市向人居环境良好的西部地区移居潮流。


靠谱的知心大哥


第一、银川人口在三百万以下。

第二、高铁开通,银川成了交通要道,贵阳到成都的高铁,成都到西安,西安到银川,银川到北京,兰州到北京过银川。

第三、银川房价便宜。

第四、银川地形好。

第五、银川高考分数低。

第六、盐池发现大气田。


简单传奇


我猜的哈,有几类人可能会萌生想法和作出计划,比如退休养老和有余钱的,目标可能是西部小地方,不用管教育但会关注环境、医疗条件、物产物价这些。随便提个例:云南红河州蒙自,知道的不多,30万人的小城,100平方公里内四家三甲,房价5000,地处温带四季花开,海拔1300(比昆明低500),有点农业蔬果不少,(图一中心医院,后为城郊村落农田及车少路宽密度低的巴掌大的城区)










微酒坊


这次疫情后党中央对国家的治理理念会有所改变,向西北部倾斜的思路会有,另外城市的发展要学习国外,城市要从集中发展一线城市向平铺型城市发展过度,特大的城市发展不是很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发生战争、瘟疫、以及其它自然灾害,特大城市压力大、损失大,美国五十个州,最发达的州GDP是最落后的州的一倍,他们在发展特大城市上就吃过亏、买过教训,平铺式发展稳妥,另外对西北部考虑战略思路要多关注和多投入,留足战略纵深和缓冲裕度很重要。


思庞


笔者觉得不会,人口的聚集反映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在历史上疫情很少有改变过人口的分布,从而导致人口分流。

首先自然环境提供了人口分布的地理框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深刻,就纬度位置而言,高纬度太冷,农业生产受到限制,赤道地区湿热,导致人口稀少,而且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国家,沿海位置具有交通的区位优势,国际贸易的发展,更刺激了沿海港口城市的成长,促进了海岸带人口的密集。海拔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发展,至今世界上80%的人口生活在低海拔的平原地区。

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面积占比43.8%,人口占比94.1%,主要以平原为主,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一些低山、丘陵地区,这里集中在我国90%多的城市,而且城市化水平较高。而西北地区人口非常稀少。

尽管我们近期发生新冠状病毒,出现了大面积人口感染,从长远来看,只是暂时,一方面我们加强对病毒的研究,下大力气控制传染源,病毒总有被控制的那一天。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的优越自然环境才是人类最适宜生存环境。

从病毒本身来说,人类也有一个进化适应过程,随着病毒一代代繁衍,这些病毒的也在不断弱化,我们人类的对抗病毒手段也在提高,最后疫情总会平息下来。不会因为疫情的发生,采用人口分流的办法,改变人口分布。

从历史上来看,欧州的“黑死病”,前前后后导致了近2亿人死亡,至今欧洲人口依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非洲的埃博拉病毒是目前最烈性的病毒,主要是分布在刚果河的一个分支河流上,虽然爆发过两次,也没见有大量人口迁移 ,只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充沛,而非洲过于干旱,人类的生存太需要这块湿润的土地了。

上图是我国人口流向,从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来说,由于东部地区环境或资源容量有限,出现了环境污染与城市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为了开发边疆建设才引导人口向边疆地区迁移。我国西部地区尽管地域辽阔,但生态环境脆弱,这里也不适合分流过多的人口。

从长远来看,正确的对待这次疫情的发生,不要悲观,更不要恐慌,迟早也会过去,历史也有过病毒的发生,在今天看来,都是人类历史上的过往云烟,我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要团结起来,众志成城,少走动,不会客,不宴请,相信美好的日子就会到来。


地理纵横


聪明之人年年有,开悟之人今年多。纵有房屋千万间,死后拿不走半块砖,纵有绫罗绸缎无数件,不能件件身上穿。车子房子票子马上就要被所有人看透,人生苦短几十年快乐生活才是真的。炫富没有人看,浪费就有人管,一个伟大复兴的时代,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打开诗篇!


何处安心是我家


人少,不一定是坏事。人多不一定就能強大、繁荣。

中国早已不止14亿人口。几乎所有社会问题都与人口太多有关!

人口太多,是极大的隐患,也是一种灾难。如果是实事求是,就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而不是放开二胎。

我们的空间,资源还有发展成就,通通与我们的人口不成比例,在人均之下都少的可怜。

要建设世界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控制人口。到2050年前后,实现中国的人口减半,才有希望!


谷子44245909212


新冠疫情过后,会对人们的思维,生活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人口会向西部地区分流,但是不会太明显!

国家希望地区之间均衡发展,有序发展!但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断层还是没有充足的弥合!面对这次疫情,各种社会资源和人才支援还是集中在沿海地区,中南部地区!

西部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生活习惯迥异,没有产业集聚优势,难得大规模人才引流!

疫情过后,人口会向农村和西部回流,但是不会改变现有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