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肩戰疫的“警察之家”:戰勝疫情後,我們再補過一個團圓年


並肩戰疫的“警察之家”:戰勝疫情後,我們再補過一個團圓年

這是一個來自六盤水市的民警家庭,只留下55歲的老母親在家中照顧嗷嗷待哺的幼兒,年近花甲的父親和而立之年的女兒、女婿堅守在抗疫一線,26天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鐘山公安分局社區民警殷華一家犧牲小我、成就轄區平安的故事,散發著別樣的光輝。

老社區民警每天入戶排查

殷天勇今年56歲,為鐘山派出所二屯社區的社區民警,舉手投足間透露著“60後”特有的溫和、細緻。

他是鐘山分局第一批社區民警,所管轄的二屯社區,1平方公里內住著6000多戶,近萬人口。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殷天勇在除夕之夜放下碗筷,帶著兩套警服趕回崗位,開展入戶排查。

並肩戰疫的“警察之家”:戰勝疫情後,我們再補過一個團圓年

殷天勇在社區排查

“送快遞的不進小區,請他們打電話叫業主自己出門拿,拿完就回去,不能出大門。你們也不要代收,最好不要產生直接接觸……”2月6日一早,殷天勇與市局派駐支援的兩名年輕民警又一次開展入戶走訪,在鐘山大街一個較為老舊的小區鐵門邊,殷天勇一遍遍囑咐門衛。

二屯社區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逐漸形成的老式居民小區,商住樓不多,大部分是老舊家屬區,市場、小街小巷與自建房混雜,環境複雜,管理起來十分有難度。如何讓居民們儘快適應足不出戶又安心居家,殷天勇和二屯社區居委會想了不少辦法。

工作雖然有難度,但難不倒這位經驗豐富、兢兢業業的老片兒警,通過早年網格化管理,殷天勇已經對住戶做到門兒清,打招呼也很有威信。唯一讓他放心不下的,是才入警4年多的女兒殷華。

女兒成了“接班人”

作為獨生子女,從大連交通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市場營銷本科畢業的殷華並沒有想到,自己也會成為一名社區民警。

2013年畢業後,她先是去大城市打拼,認識了現任丈夫李虎城。李虎城來到貴州六盤水,與殷華組建家庭,並於2018年春節誕下愛子。後來,李虎城考入鐘山公安分局反恐大隊,成為一名“編外”的警務人員。


並肩戰疫的“警察之家”:戰勝疫情後,我們再補過一個團圓年

殷華正在入戶走訪登記流動人口信息

2015年11月,殷華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公務員考試,被鐘山公安分局錄取,成為巴西派出所的社區民警。

在全省公安機關2016年第二期入警訓練,她被評為“內務標兵”;2016年全省公安機關體能達標比賽(女子26-30歲)組和2017年全市公安機關警體運動會體能達標(女子26-30歲組),她兩次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績,並獲得2019年全市公安機關第二期(治安類)警銜晉升培訓優秀學員證書。

並肩戰疫的“警察之家”:戰勝疫情後,我們再補過一個團圓年


並肩戰疫的“警察之家”:戰勝疫情後,我們再補過一個團圓年


並肩戰疫的“警察之家”:戰勝疫情後,我們再補過一個團圓年

“爸爸從來對我要求都特別嚴格,尤其是跟他做了同行以後,不想我丟他的臉,同時我也不容許自己給自己留下失望的機會。”殷華說,父親告訴她,新手幹工作,一是要服從領導的安排;二是細緻、細緻、再細緻,沒有別的竅門。

並肩戰疫的“警察之家”:戰勝疫情後,我們再補過一個團圓年

春節前夕,接到上級分配的備勤抗疫任務,這個家庭決定分工:55歲的老母親在家中照顧不滿2週歲的幼兒,56歲的殷天勇和31歲的李虎城、30歲的殷華住回水鋼廠區的老房子,白天值守崗位,晚上一家五口分兩處休息。

並肩戰疫的“警察之家”:戰勝疫情後,我們再補過一個團圓年

“說真的,怎麼可能不想家人?11天沒見著了,今天還是兒子2週歲的生日……”2月5日,殷華買了一份樂高積木,李虎城買了一個飛機模型,通過視頻放給兒子看。用殷華的話來講,自己萬一倒下不要緊,這是職責,但不能讓老母親和孩子承擔風險。

一定會有團圓之日

與數千名警務人員一樣,他們成為六盤水抵抗疫情的第一道防線,每天十多個小時值守在一線,有人上門跟蹤,登記調查流動人員,有人站在人群最密集的城市窗口執行防控。

家是一個圓,殷家的五口之家卻拆開了3/5,去守護一個城市的寧靜。“戶戶的平安之日,就是我們的團圓之夜,打完這場仗,再給兒子補過生日,因為他和外婆也為我們貢獻了一份必勝的內心力量!”殷華語氣堅定的說。

李夢穎 都市新聞記者 鄧倩

校對 郝夢

編審 羅瑋 石雲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