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虎新作《八佰》,800名战士面对30万日军,能坚守四天四夜,你认为是抗日神剧吗?

一抹微光


八百壮士坚守精神是国共两党都推崇的!我亦十分钦佩与崇敬这些英雄!但提问所说似有不妥,这也是许多追捧国民党军抗战者所说的,800守军面对30万日军?要不要这么夸大?淞沪战场只四行仓库这一个点么?八百守军对面日军不会超过万人吧?国军抗战应该肯定,但也应实事求是!国军付出了重大牺牲与奉献,但毕竟是败了,而且一败塗地!大半国土沦陷,黎民百姓惨遭生灵塗炭!国破家亡!而八百壮士的结局也令人不胜噓唏!实再不值得大肆吹捧!只能让我们了解先辈的牺牲和付出及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激励我们去努力建设我们强大的家园!

至于这部影片好不好,我想,到时值得去看一看,使我们能有个更直观的认识,只有看了影片你才能有资格去评论此片的好与歹!不是么?!


wang_H


四行仓库没听过?谢晋元听过没?八百壮士(实际只有四百多人)死守4天,隔岸就是英美租界,西方各国是直接关注到这场保卫战的,想造假也没的造。

电影所谓30万日军是指当时淞沪会战日方投入总兵力,实际参与四行仓库攻击战的只是其中一、两千,但在当时淞沪会战中日总投入兵力比例8:2,战损比高达15:2的大背景下,四行仓库保卫战在兵力、武器均逊于对方的情况下,不仅成功守住4天,争取到了大部队撤退时间,战损比也做到了1:20,最后成功撤退,已是当年那个不幸年代中相当提振士气的一件事了。

当然客观原因也要说明,四行仓库因为正好是师部指挥所,里面各种弹药补给充足,加上四行仓库建筑本体就比较坚固,紧靠苏州河边,地理位置优越,又有隔岸就是英美租界,当时日本还没和西方撕破脸,所以出于谨慎没有使用各种炮具,也是四行仓库保卫战能够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电影为了效果,肯定会采用一些略夸张的手法,比如宣传800人对抗30万就是夸张的,但要凭这个就说这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抗日神剧的,那还是先回去好好学学历史吧。


为什么起名字要10个字


都知道淞沪会战,但知道《八佰》这段历史的人的确是少之又少。以前听村里的一个老国军讲过《八佰》的事迹,至今印象深刻,希望管虎导演能够拍摄出好的效果吧。至少演员方面我觉得还是挺有戏的,我最喜欢的演员张译,有张译在,我觉得这部片子应该不会烂,以管虎导演的口碑,更不至于把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拍成抗日神剧吧。

淞沪会战历时三月,国军投入兵力八十余万,死伤三十万,日军投入兵力二十万,死伤四万余人,国军与日军死伤比高达1:7.5,正如冯玉祥所说,淞沪会战像一个大熔炉。但是淞沪会战也达到了预设的目的,改变了日军的作战策略方向,直接毁灭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淞沪会战时蒋介石说,把上海的日军全部赶到黄浦江里去,真的很提士气。

至于你说的八百人对战三十万人撑了三个月,这个疑问我觉得是不成立的。淞沪会战历时三个多月,四行仓库是最后一个阵地,《八佰》也只是淞沪会战的尾声,并不是历时整个淞沪会战的。《八佰》并不是真的有八百人,只是为了壮声势宣称有八百人迷惑敌人,实际只有四百二十人,而日军的三十万人是整个淞沪战场的总兵力,并不是三十万人都派去打四行仓库,不是三十万人对战《八佰》里守卫四行仓库的四百二十人。

所以,八百人对抗三十万人撑了三个月,这个问题是根本不成立的。

现在《八佰》预告片已经出来了,也看过了,感觉挺有看头的,应该不会是神剧。







散人丫


四行仓库背靠英国租界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当时二战没开始,穷凶极恶的日本尚要顾及老牌帝国英国的态度。所以没有使用一些火力凶猛的重武器。当然我们的四百壮士的英勇更是可歌可泣。这一切放在自己家里被人狂殴的背景下,你还觉得它是神剧吗?这是建立在一种刻骨铭心耻辱下的不屈!


HUIxinlin


看了一下《八佰》电影的介绍,确实写着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抵抗三十万日军。这分明就是不尊重历史,往抗日神剧方面靠拢啊。

先说一下日军在上海的兵力问题,首先八一三淞沪会战,当时最开始在上海的是日军海军陆战队,截止8月20日共有8800余名海军陆战队人员。8月23日,新组建的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在40艘军舰支援下从上海川沙口,吴淞口一带登陆。兵力为:第3师团第68联队,第6联队,野战炮兵第3联队一部,第11师团第43联队,第44联队,山炮兵第11联队一部约1.2-1.5万人。

第二批是9月上旬,第11师团第12联队,第22联队,第3师团第18联队,第34联队以及全部炮兵部队及直属队,派遣军直属部队(重炮兵,战车,装甲,工兵,迫击炮,高炮,化学部队等),算第一批登陆部队在上海的日本陆军约6-7万

第三批是9月中旬,华北方面军后备步兵十个大队,炮兵2个中队,重藤支队(台1,2联队)共计1.5~1.7万

第四批是9月下旬,第9师团,第13师团,第101师团,独立攻城重炮兵第1大队,独立攻城重炮兵第2大队,独立攻城重炮兵第5大队,独立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等一批直属部队,算上之前的共计19万人。

也就是说,日军进攻上海兵力只有19万而非30万。至于30万人的说法怎么来的呢?是因为11月5日日军第十军(12万人)从杭州湾登陆,华北方面军的第16师团(2.5万)调给了上海派遣军(11月13日登陆上海),此时进攻华中的日军超过30万人,但这时候四行仓库战斗早已结束。

接下来说一下当时进攻四行仓库的日军,1937年10月26日,日军主力第3,9,101三个师团占领大场镇后直逼苏州河南岸。日军以海军陆战队进攻四行仓库,第3,9两个师团进攻苏州河南岸,第101师团,13师团,11师团,重藤支队进攻其余方向。所以当时四行仓库守军对面的日军只有海军陆战队(约千余人)。

从战斗惨烈程度来看,苏州河南岸战斗如地狱一般。日军2个师团在200门大炮支援下,首轮进攻以惨败撤退,《步兵第六十八联队第一大队苏州河南岸战斗详报》记载,当时第一批部队被国军打了埋伏,损失惨重,第4中队由于撤不出来直接躲在工厂的地下室里。11月2日,日军发起第二轮进攻,在日军强大的炮火下,中国军伤亡惨重。最后日军以死伤5000人的代价占领了苏州河南岸(11月9日结束)。

《八佰》电影介绍说,800壮士抵抗三十万日军。严重歪曲历史,同时不尊重10月31日~11月9日,在苏州河南岸牺牲的数万中国军人!!






江紫辰


800战士对30万日军?


你当你是美国队长?还是钢铁侠?


你800人就能顶住30万疯狂的鬼子四天,那其他数十万上百万为国壮烈牺牲的好儿男是什么,扶不上墙的烂泥?


你夸奖800壮士的时候,能不能手下留情?是的,他们很了不起,但再了不起,也不是直面30万日军,好不好?


宣传也好,干什么也好,不要太夸张。


否则就是抗日神剧了。


拾字接头


烟酒阁大学士文章:献给逝去的英雄,死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团长和八百壮士。

谢晋元遗言: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我们存在一天决与倭寇拼命到底!

蒋百里,民国伟大的军事家,被称为二次打败日本陆军的中国人。他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以优异成绩击败所有日本军官。后来担任保定军校校长,培养无数军事将领。

他撰写《国防论》,预测中日战争走向,成为国军的战略指导方针:总则是避开日军机械化优势,将其引入长江流域作战,湖南将成为中日决战之地。

一二八事件之后,国军参谋本部每年制定对日作战方案,核心依据是蒋百里的战略思想。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蒋介石见中日战争不可避免,下令国军在上海开战:

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国军随即在上海主动出击,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率最精锐的三个德械师为攻击主力:孙元良第88师攻入坟山阵地,宋希濂36师攻入汇山码头,打的部分日军逃入租界,向英军投降。

被激怒的日军大本营认为皇军颜面受损,迅速组建上海派遣军。在航母舰队掩护下增兵上海,于杨树浦附近登陆。张治中部侧翼受到威胁,逐进入防守态势。

八百壮士原型人物副团长谢晋元。

孙元良第88师在上海作战十分英勇,其部退往南京继续作战,因损失重大,三个德械师合并。

蒋介石调动全国军队向上海集结,国军从各地奔赴战场。川军领袖刘湘在誓师大会上说:以前打内战,感觉对不住父老乡亲,这次出川抗战,日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誓不还乡。

中日双方预先都没有在上海决战的军事计划(国军计划是南京作战),都是边打边看。虽然日军有海空优势,但对于源源不断投入战场的国军,没有胜利把握。

9月,日大本营秘密抽调华北部队新建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与上海派遣军组成上海方面军,南北夹击国军。上海国军顿时有被切断退路、全军覆没的危险。

军委会下令国军撤出上海,蒋介石考虑到国际影响,想让第88师留在上海继续抵抗,征求意见时,孙元良答复作无谓牺牲没有必要,逐下令第524团副团长谢晋元带1营在四行仓库掩护主力撤退。

上海市民自发组织慰问第88师官兵。

谢晋元率四百官兵坚守四行仓库四天四夜,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尊严。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市中心黄埔区苏州河北岸,背靠租界。是由四家银行共同出资建造的大型仓库、坚固无比。淞沪战争期间,这里是第88师师部所在地,弹药充足。

10月26日夜,坚守在上海北站的524团1营接到师部撤退命令,营长杨瑞符一时难以接受,但听到是去坚守四行仓库时,立即接受命令,率全营进入四行仓库。

谢晋元手里的兵力就是1营及孙元良留下的特种部队,共四百余人,对外宣传八百人。谢晋元下令将一楼门窗全部封死,二楼窗户封闭一半,仓库前后筑起沙袋,由敢死队防守。

27日晨,日军在坦克掩护下开始攻击国军阵地。由于苏州河对岸就是租界,日军没有动用空军和重型火炮,攻击持续两小时后日军无功而返。

下午两点,大批日军再度发起攻击,在距离四行仓库4、50米时,谢晋元下令开火。敢死队与大楼内守军以机枪、集束手榴弹形成交叉火力,立即击毙日军几十人。

第一天战斗,日军共死伤200多人,守军只有几个轻伤无一阵亡。第二天日军调整了进攻战术,准备在大楼射击死角处炸开墙体。

10几个日军顶着钢板冲到墙边,安装烈性炸药。敢死队员陈树生发现后,拉响集束手榴弹导火索,毅然从六楼跳入这群日军当中,与敌同归于尽。

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英勇事迹,吸引大量中国人在苏州河对岸围观,并用黑板上写下日军攻击方向。28日夜,14岁的上海女童子军杨慧敏冒死游过苏州河,将一面国旗送到谢晋元手中。

29日晨,谢晋元带领20多名官兵到楼顶举行升旗仪式,当时四周楼顶都是日本国旗,四行仓库楼顶升旗中国国旗,引起观战市民一片欢呼。

11月1日,蒋介石通过宋子文向谢晋元下达撤退命令,谢晋元率部在英军火力掩护下,通过垃圾桥撤往租界,并向英军交出武器。

国民政府下令嘉奖四行仓库守军官兵,全体晋升一级,给谢晋元颁发一枚青天白日勋章。谢晋元和部下被关押在战俘营,后被叛徒刺杀身亡。

1938年,黑白影片《八百壮士》上映;1973年台湾翻拍同名电影,由林青霞出演童子军杨慧敏。解放后四行仓库路段被命名为晋元路,边上学校命名为晋元中学。

抗战是中国影视恒久的题材,用来怀念民族英雄。

好莱坞每年都要拍一部二战大片:细细的红线、拯救大兵雷恩、珍珠港、U571、兵临城下、硫磺岛来信、狂怒、敦刻尔克等等,十分震撼,让人无法忘却。

受到制片水平、资金的限制,中国也拍过很多抗日题材的影视剧,大多粗制滥造,甚至编造成神剧。留下印象的只有:血战台儿庄,八百壮士、血战昆仑关、太行山上、南京南京、喋血孤城等。

纪念抗日英雄是全中国人的事,无关公司与个人。只要拍出好作品、良心作品,就值得点赞。

华谊兄弟近年绯闻不断,公司形象与估值大打折扣。这次筹集巨资拍摄抗日大片,无论出发点与背后动机是什么,只要能真实反映那段历史、塑造民族英雄,都是值得称道的。


烟酒阁大学士


1937年8月13日,抗战史上最惨烈、规模最大的“淞沪会战”爆发了,战役进行到10月26日,中国军队损失惨重,随着日军的紧逼,中央军被迫撤退至苏州河南岸,为了掩护部队撤退,提高部队士气,展现中国军队的抗日决心,引起国际上的关注,国军留下了德械师88师524团的四百余人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而管虎这部新作,就是从这改编的。

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部坚守仓库,为了迷惑日军,他对外号称有800人,而当时日军在上海地区的部队已经达20多万,但进攻四行仓库的日军不可能有那么多,之所以说成800将士对抗30万日军,只不过是为了给电影做宣传罢了。

四行仓库坐落在苏州河西岸,它以前是四家银行的金库,自然坚固无比,它属于钢筋混凝土建筑,一共六层,墙壁有一米多厚,没有重型火炮是不可能轰开的,就连坦克都冲不过去,再加上中国守军在战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还在外围加固了工事,而日军虽然人多,但是在进攻时施展不开,只能采取“添油战法”。

除此之外,四行仓库的南、东方向都是外国租借,日军为了避免误伤,引起国际争端,并不敢使用重武器对仓库进行攻击,而迫击炮等轻型火炮对仓库根本造不成威胁。守军凭借着一腔热血拼死坚守,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再加上上海市民在河对岸呐喊助威,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守军,特别是当一名14岁的小姑娘给守军送来中国国旗,更加激励了守军,当国旗在四行仓库升起时,让所有人知道了中国是不会轻易被征服的。

直到11月1日,中国守军才接到撤退的号令,此战作为淞沪之战的收尾战,打出了中国军队的抗日决心。至于这部电影,还没有上映我们也不好对它进行评价,电影是可以进行艺术加工的,不过“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是事实,我们不能质疑。


兵说


管虎新作《八佰》的故事原型是1937年谢晋元率领524团一营断后,为掩护十万大军后撤,坚守四行仓库四昼夜的真实战斗经历。

那么800战士对抗30万日军是怎么来的呢?让我细细道来!

卢沟桥事变22天后,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对华作战计划》,日本陆相杉山元预言“三个月粉碎中国人,他们就会求和”,当天皇询问战争所需时间时,杉山元甚至说“一两个月足够了!”

与狂妄的日军相比,中国的有识之士早就看到对日作战是持久战役,20世纪20年代,军事家蒋百里就率先提出对付日本侵略要实行持久抵抗的战略方针,这是持久战略的先导,1937年8月,国民党国防会议上,中国和各方代表决议采取持久战略,以空间换取时间,逐次消耗敌人,以转变优劣形势,蒋纬国在《中日战争之战略评析》中说“中国战力较弱,但具有广大之面积与众多之人口,故须采取战略持久,以空间换取时间”,1938年,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书发表,提出了持久抗战的三阶段论。

持久战略正式形成不久,淞沪会战就爆发了。

1937年7月,日军占领北平、天津后,扩大华北作战,向上海增派军队,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决定在上海出去主动反击战役。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正式爆发,中日双方共100万军队参加战斗,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共20多万人宣布死伤4万人,中国军队投入148个师和62个旅共80万人,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有多惨烈?

川军5个师打的剩下1个师,东北军67军从中将军长吴克仁到下层官兵全部阵亡,桂军6万人全部牺牲,整个淞沪会战,牺牲将军15名,最激烈的时候,基本一天打光一个师,川军杨森的一个少校营长进入战场3个小时升为少将师长。

据参战老兵回忆,用战友的尸体搭建防御工事,一个师刚上去,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还没有出来,人就打光了,有的新兵连立正捎息都不会,就教一教怎么瞄准开枪和最基本的作战纪律就上去了,几个月的新兵训练时间几个小时就完成了,上前线几分钟就牺牲了,很多连敌人在哪里都没看见。

淞沪会战虽然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但是表明了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的决心,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赢得了战略时间。

谢晋元

800将士守四行

最终,中国军队被迫撤出上海,为掩护大部队撤离,谢晋元率领524团一营在四行仓库担负断后任务,成为守卫上海的最后一支中国军队。

四行孤军以一营之兵力对抗日军重重包围,浴血奋战4天4夜,始终坚守四行仓库阵地,给日军造成较大伤亡,坚守过程中出现了战士身绑手榴弹跳入敌军同归于尽、上海市民隔江助威、女童子军孤身送国旗、四行仓库升国旗等诸多感人故事。

后来,很多关于四行孤军的回忆文章逐渐面世,有时任88师师长孙元良的《谢晋元与八百壮士》、524团1营营长杨瑞符的《孤军奋斗四日记》、《八百好汉死守闸北》、1营士兵陈德松的《殊死报国的四行孤军》、还有勇赴四行仓库献国旗的童子军战士杨惠敏的《八百壮士与我》等书籍和文章。

“八百壮士”的名号从何而来,参与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孤军人数究竟有多少?

10月28日晚将伤员运出四行仓库时,1营营长杨瑞符有这样的描述“我当时嘱咐出外就医的士兵说,你们出去,有人问四行仓库究竟有多少人,你们就说有八百人,决不可说只有一营人,以免敌人知道我们的人数少而更加凶横,后来轰传全世界的八百孤军的数目,就是这样来的”。28日的《申报》《新闻报》《大公报》《中央日报》都采用中央社的报道,“盖我八十八师一营以上之忠勇将士八百余人,由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率领,尚在烈焰笼罩敌军四围中,以其最有一滴血,与最后一颗弹,向敌军索取应付之代价。”

杨惠敏冒死送的旗子在四行仓库升起

其实,真正的“八百壮士”只有420人,撤退时剩下377人,其他人均牺牲。

而日军也不可能是30万人,在四行仓库周边这么小的地域内,怎么可能塞满30万日军呢?

这部电影,用800人对战30万人,并非完全脱离现实的瞎吹,30万日军是参与淞沪会战的日军总数,而四行仓库成为中国军队抵抗强大日军的最后一个战场,这种以少胜多,不怕牺牲的精神才是电影想要表达的思想,如果你要是把这部作品看成是抗日神剧,真的是污蔑他了。

420人之所以能抵抗数倍日军4昼夜,主要得益于四行仓库是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6层大厦,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而且紧邻租界区,日军不敢使用火炮强攻,仓库内储存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粮食,1营营长杨瑞符接到撤退命令时,还认为“本营尚有轻重机关枪弹药四万余发,有手榴弹、迫击炮弹四百余颗,且已完成最坚固之工事,如果命令撤退,决可为我闸北领土流最后一滴血,至若干周以后。”,按照杨瑞符预计,可以坚守几周,所以双方打了四昼夜,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葛大小姐


《八佰》肯定不是一部抗日神剧。

为什么?

什么是抗日神剧

随着近些年观众们的观影水平不断提高,以往那些霸占荧幕的抗日神剧得以越来越少。但抗日神剧带来的后遗症依然存在,以至于很多人一看到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脑海中第一印象便是抗日神剧,可见抗日神剧对中国影视界的“毒害”之深。

那么什么样的影视作品算是抗日神剧呢?

严重歪曲历史的抗日题材影视作品,就是抗日神剧。

历史上中国人民的抗日历程是十分艰苦的,但是某些电视剧偏偏不这么拍,在他们的表演中,中国人民几乎是无敌的存在,从人手一架重机枪,到功夫无敌撕鬼子,从现代化装备随便用,到雷人剧情各种编,总之这些电视剧从来没有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那场战争,而是导演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怎么博人眼球怎么拍,把整个抗日战争拍成了轻松搞笑加愉快的战争喜剧。

脱离了真正的历史,只是在那里瞎编乱造,这样的抗日影视剧就是真正的抗日神剧。

就是这样的作品,让现在的观众只要一提到抗日作品,就不由自主的联系到了抗日神剧。

那么,以上面的标准,《八佰》这部以800人抵挡30万鬼子的电影看样子也是一部抗日神剧了?

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部《八佰》真的不是抗日神剧。

为什么《八佰》不是抗日神剧

历史上,确实有着国中国守军小股部队抵挡日军大部队的战斗事迹,与抗日神剧不同,《八佰》的战斗是真正发生过的战斗事迹。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作为侵吞中国野心的南方组成部分,日军投入了20余万人,而中国军队更是投入了80余万人,双方在上海投入了共计约100多万人的军队展开了殊死较量。

最终,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之言,而通过这次会战,全中国真正进入了全国抗战的时期。

《八佰》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淞沪会战即将结束的时候。

淞沪会战后期,由于战略需要,各参战部队开始陆续撤出上海,而撤退必然就要有人掩护,于是守卫四行仓库谢晋元带领他的团担起了掩护部队撤退的任务。

与《八佰》不同的是,当时守卫四行仓库的战士只有410人,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告诉记者自己有800人。

而为什么410人能抵挡那么多日军的进攻呢?

答案是,日军不敢铺开打。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一个租界遍布的地方,里面就不乏英美法等西方大国的租界,而租界又象征着一国的领土,对租界的任何冒犯都象征着对其宗主国的不敬。

日本在1937年淞沪会战的时候尚未与这些西方列强开战,甚至日本战争需要的许多战略物资都需要从这些列强手中购买。因此,日本在进攻四行仓库的时候就不得不小心谨慎的进行,甚至连近在咫尺的海军舰炮也不敢轻易使用,怕的就是万一炮弹不长眼,落到了哪个列强的租界,抗议是小,断绝往来甚至宣战是大。

反观中国守军就没有这个顾虑了,本身重武器不多的的他们,只能依靠轻型武器抗击日军,在其后方又是外国租界,日本碍于列强的威慑又不敢从背后偷袭也不能大规模使用火炮,只能硬着头皮用人堆。而上海市民又源源不断的送来弹药、粮食、药品等补给,这就使得这群中国军人创造了以百人之众抵抗日军大部队的英勇战迹。

看似《八佰》以一敌百与那些“抗日神剧”类似,但实际上《八佰》中的战斗事迹都是真正发生过的,虽然有一定的艺术加工,但比起瞎编乱造的“抗日神剧”,《八佰》更加真实的反应了淞沪会战那段抗日历史。

所以,《八佰》是一部真正的抗日题材优秀的影视作品,而不是什么所谓的“抗日神剧”。

希望通过《八佰》能有有更多人知道那段艰难的战斗岁月,而更希望人们通过《八佰》感恩我们的先辈用热血为我们带来的和平!

(爱生活、爱电影,我是黑白猫,独立影视制作评论人。如果你喜欢我的评论,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在这里,黑白猫祝所有头条读者们生活愉快!)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