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後將迎來報復性消費?別太樂觀了

這幾日天氣暖和了,陽光也燦爛了,疫情確診的每天增長人數也出現拐點了,大家陸陸續續地開始在朋友圈曬準備復工的美好心情了,街上的車子也多了。好像這個事件已經進入了尾聲,人們開始準備過上正常的生活,世界彷彿和以前一樣。

一切的事件都有後遺症,何況這次舉國事件。

大家要樂觀,因為悲觀者獲得掌聲,樂觀者獲得財富。但是真正的樂觀,是充分了解事實後的理性樂觀。盲目樂觀,那是真傻。

在樂觀之前,我們先看看這次疫情後,我們要面臨怎麼樣的挑戰。

第一,經濟會復甦,但和你沒啥關係

這段時間,政府肯定會頻繁發佈各種經濟和財政手段促進熱度,加大流動性,而這兩天大家也已經看到了降息。

復工後將迎來報復性消費?別太樂觀了

但是,恢復整體經濟和恢復你的個人錢包,是兩碼事。國家放水,股市這段時間大漲,尤其創業板,漲到讓價值投資者信仰崩塌;還會利好各種大基建大國企,但是並不一定會落實到你個人的實惠。

你的工資收入提高了麼,你拿到國家的福利補貼了麼?抱歉,傾盆大雨下,雨露並不均沾。

如果你是大企業,或許還能拿到當地政府的各種稅收減免,但是多數的小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其實還輪不到你的。甚至你和房東說,能不能減免這兩個月的店鋪房租呀,房東又氣憤又無奈地回你一句:“我們自己都活不下去,你來讓我免房租,誰來管我死活呀。”

現在有房一族們,平時最大的開銷應該是房貸了吧?斷了這兩個月收入,銀行會主動說要不這兩個月房貸不用還了,或者少還點麼?別鬧了。

所以,消費的前提是荷包鼓,現在從中產到大眾,沒有新的收入來源,又在透支現有的成本用於各種生活開支,根本沒有報復性消費的基礎。

第二,低慾望消費觀養成:終於明白,原來我們不需要這麼多身外之物

那些在這次疫情中沒有破產的中小企業,我先說聲祝賀,能活下來本來就是一種勝利。

但是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很多消費類企業被市面上的一種聲音所迷惑,說等疫情結束後,被壓抑了好久的大眾一定會選擇報復性消費,之前沒買的要買,之前沒看的電影要看。啊,我要消費,我要“報復社會”!

持有這種想法的人,我只能說,年輕人還是過於天真。有些東西,壓抑久了會爆發,比如情緒;但是有些東西,壓抑之後,可能就沒有了,比如消費觀。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覺,在這次疫情下,我發現平時每天都要喝的咖啡,不喝也是沒關係的;以往隔三差五都要下館子,如今因為天天在家吃得清淡,飲食口味都變淡了,也不太想出去吃地溝油和味精了;甚至學會了斷舍離。

復工後將迎來報復性消費?別太樂觀了

原來我們的生活,真的不需要太多東西。

都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這一個月的時間裡,很多人都快養成了低慾望的消費習慣。

所以,報復性消費在我這兒根本不存在,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樣。

第三,民眾財富已縮水,大家對於金錢觀已經變得保守

這次疫情,真的是給我們全體國人,上了一堂特別生動的現金流管理課。

不要說你有多牛逼、資產多雄厚,只要你有不可避免的成本開支,手上沒有幾個月穩定的現金流,分分鐘財務爆倉。

復工後將迎來報復性消費?別太樂觀了

中國過去這些年的高速發展,讓很多年輕人失去了儲蓄的習慣,過上了月光甚至負債的生活方式。反正平時有收入能抵扣負債,還上月供就行。這次突然發現行不通了。

你可以想象,經過這次財富洗禮教育的中產階級,未來不僅是低慾望消費,更是選擇不隨便消費,要存錢、理財,要為將來的養老做準備呀。

一件事情最有深度的改革,是對人們觀念的改革,這次疫情,我覺得做得挺到位的。

所以,基於以上的分析,我認為疫情之後不會發生報復性消費,我們要在思想上做好準備。

那要怎麼做,才能彌補這段時間的經濟損失呢?最重要的就兩點:

第一,要在掙錢創收模式上做創新,不能再用原來那套傳統的工作方式了。社交電商、直播帶貨、輕創業、副業這些工具和商業模式,都要學起來、玩起來。危機永遠難不倒會主動改變和迭代的人。

第二,要學會投資,股票也好,房產也好,好的投資標的才能讓你實現被動收入。有穩定的現金流,才能擺脫手停口停的收入模式。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保持理性樂觀,而不是盲目樂觀。就如同,真正的熱愛是看透了生命的悲涼後依然選擇熱愛,這才是真的樂觀。


(源自:Spens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