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临终前发生的三件异事,两千年来无人能解,是野史杜撰的吗?

鄺小希


旭哥是先秦历史爱好者,来回答这个问题。

题主所说的三件异事,并不是野史杜撰,而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记载的,发生于秦始皇三十六年,也就是秦始皇逝世的前一年,应该是历史事实。

具体是哪三件事呢?

荧惑守心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史记》

天降陨石

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史记》

沉璧再现

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於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史记》

如果从现代人的认识来看,这三件事根本算不上是什么奇闻异事,但在2000年前的秦始皇时期,怎么就成了如同预言一类的神秘事件呢?

接下来,旭哥为大家一一解读。

荧惑守心

所谓荧惑守心,其实是一种天象,也就是土星、火星和天蝎座最亮恒星“心宿二”,三者依次连成一条直线的奇特天文现象,届时,天上最赤红的两颗天体汇聚在一起,十分引人注目,俗称“三星一线”。

荧惑守心的天文奇观每三十年会发生一次,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16年。

但在古代,由于人们缺乏对大自然规律的基本认识,凡是无法解释的事情,都相信是神灵所为,怀有敬畏之心,特别是天上奇特的各种天象,更是代表了上天对人民的警示。

例如五星会聚预示将有明君出现,彗星袭月是灾难发生的前兆,紫微暗淡预示着天子将有劫难……

荧惑守心自然也有另外一层解释,荧惑守心被认为是一种凶兆的天象,预示着天下大乱、皇帝驾崩。

如果从马后炮的观点来看,这个预言真实准,但这实际上只是一种巧合,恰巧在秦始皇去世前一年发生了这种天文奇观,并无特别之处。

天降陨石

和荧惑守心一样,天降陨石也是一种很正常的天文现象,从古至今,史料记录的陨石降落事件非常多。

而秦始皇三十六年的这次事件,惊奇之处是陨石上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七个大字,但司马迁也明确说了,这是有人故意刻上去的,但经过时代更迭,人们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刻意的忽略了“人为”的情节。相信这是上天为之,预示着秦王朝即将灭亡。

实际上,这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放在古代,这样的操作,对于传播反秦意识,非常有效,就像陈胜起义时,就弄了一封信装在鱼肚子里,让大家吃鱼时无意间发现“陈胜王,大楚兴”的纸条,是一样的道理。

沉璧再现

旭哥先用大白话复盘一下这个故事:

秦始皇的使者走夜路经过华阴,有人手持玉璧拦住使者,让替他把玉璧送给水神,并说,“今年祖龙死”,说完不见了。使者将玉璧给秦始皇,并说了这个故事,秦始皇说山里鬼怪不过能预知一年的事情,祖龙是人的祖先,和自己无关,但查看这块玉璧时发现,竟然是始皇二十八年出外巡视渡江时沉入水中的那块。

这事儿听起来还真是一件怪事,是真是假无从辨别。


如果将荧惑守心、天降陨石、沉璧再现,这三件怪事放在一起,结合秦始皇三四六年的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

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天下,但在统一之后,没有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国策,反而是大兴土木、严刑峻法、苛政暴政,引得天下民怨沸腾,但摄于秦始皇强大的威力,人人噤若寒蝉。

但明面上不敢揭竿而起,并不代表暗地里不敢搞搞小动作,在民间培植反秦意识,为将来做打算。

这三件事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可以说,是有人利用自然现象,策划的一起起反秦事件。

而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也将这三件事情突出记载,以说明秦朝灭亡是“上承天意,下和民心”的事情。



长安旭哥


这三件事情,如果细心研究,多方查看书籍,还是不难发现杜撰的端倪。

事件分别是“荧惑守心”、“陨石事件”和“沉璧事件”。

1. 荧惑守心——真实发生的荧惑守心可能被漏记,文献记录的荧惑守心也不一定真实发生。

“荧惑守心”与“五星连珠”都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星象。不同的是,“荧惑守心”被古人认为是大凶的天象,而“五星连珠”则被认为是大吉的天象。

荧惑,是中国古代对火星的叫法。由于火星荧荧似火,行踪捉摸不定,因此古人称之为“荧惑”。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它都是战争或者死亡的代表。而星宿内的星宿一、星宿二和星宿三被古人认为分别对应太子、帝和庶子。因此,如果荧惑(火星)在运行中的方向变异,则代表“大人易政,主去其宫”。

古人常常把星象与人物的命运相连,比如,西汉成帝绥和二年有天官报告“荧惑守心”的天象,汉成帝不久之后突然暴毙,后来王莽居摄。

如果你不信这种占星学说,尽可以对它嗤之以鼻。那么如果在相信这种星象和人物命运相关的情况下,接下来就讨论秦始皇临终前是否发生过这件事。如果没发生过“荧惑守心”,那自然就是后人杜撰或者记录出现误差。

请看下面的图示,

摘引自刘次沅、吴立旻著《古代“荧惑守心”记录再探》

由图中可以看出,跟秦始皇有关的就是在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史记》中记载出现“荧惑守心”,然而验证后,却发现其实是误判,其实是次年才出现。

记录了但并不是真实发生的荧惑守心可能有以下原因:时间记错、守犯不分、误将木星当成火星、以它星代心宿、错字衍文等。

但是无论什么原因,《史记》中记载有误,那可以推论,这件“异事”人为杜撰的可能性极大。

2. 陨石事件——有漏洞,争议颇多。

先看《秦始皇本纪》中是如何记载:秦始皇三十六年,有颗陨星坠落在东郡,说有人在上面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这个“始皇帝死而地分”被认为是上天的旨意,预示着秦始皇死亡和大秦帝国将亡。这就是所谓的第二件“异事”。

先不说到底有没有一块刻字的陨石掉落,退一万步讲,就算真有。这7个字的话也有很大漏洞。那就是,秦始皇生前大家都称呼他为“皇帝”,就像乾隆生前没有人称呼他为“清高宗”一样,秦始皇生前是不会有人称他为“始皇帝”。

日本学者栗原朋信在其《秦汉史研究》中写到:“虽然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但在他有生之年,只有他一人使用过它,在他统治期间,他人均称他为皇帝。”

所以,称谓可疑,后人杜撰可能性很大。

3. 沉璧事件——无稽之谈

事件是:秦始皇在巡游时,一个神秘人突然出现,呈上一块玉璧,上面刻有“今年祖龙死”的字。祖龙就是指秦始皇,所以,这又被认为是上天给予秦王朝灭亡和秦始皇将死的预告。

说它是“异事”是因为这块玉璧是秦始皇多年之前沉入水底的,现在却返回秦始皇手中,并且还刻有字。

请注意,预言说“祖龙今年死”。然后可笑的是,这个预言并没有成真。祖龙(秦始皇)并没有在“今年”死。

神秘人是在秦始皇三十六年的秋天出现并预言秦始皇要在“今年”即始皇三十六年死。但是十月,秦始皇开始出游。秦始皇去世是在三十七年七月。

秦朝历法,以十月为岁首。也就是说,秦始皇出游实际是在三十七年的十月,无论如何,使者见到这个神秘人是在三十六年年末,秦始皇并没有在这一年死去,而是在“明年”始皇三十七年去世。

“预言”出错,这个只能说是对秦始皇的暴政不满,有人刻字以表达想要秦王朝灭亡的心愿,也不排除是后世之人杜撰事件。

另外,《史记》中记载,玉璧是秦始皇28年东巡渡江时沉入江中的。然而,到底秦始皇有没有渡江沉玉璧呢?

“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

最后一句可以看出,因为大风,秦始皇根本就没有渡江,那何来的沉玉璧一说呢?

从这些漏洞中可以看出,“沉璧事件”人为杜撰的痕迹。

结论,秦始皇的丰功伟绩自然不必多说。而这三种谣言的出现,只能说明当时秦朝统治的不稳,也可以说秦王朝不得民心。所以后人也好,当时的人也好,才搞出这种种神秘而玄幻的说辞,在推翻秦王朝的实际行动之前,制造造反的“舆论”,把秦王朝的覆灭都归为“天意”。

还是那句古文说得客观:“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其他的一切皆是人为杜撰制造亡秦“舆论”而已。


华彩之荣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据传说,秦始皇临终之前发生了三件非常怪异的事,而且有些还被记载于正史之中,至今都无人能解。究竟是什么事情呢?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所谓的“三大怪异事件”:

  • 怪异事件一:十星连珠,就是太阳系内的九大行星连成一条直线,加上太阳就是十星连珠;

  • 怪异事件二:陨石诅咒,公元前211年,有一颗流星从天而降,坠落后留下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
  • 怪异事件三:玉璧诅咒,还是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巡游过程中出现一个怪人,他向巡游使者说“今年祖龙死”,然后交了一块玉璧给使者后消失了。

以上就是所谓的三件异事,到底这是真实发生的,还是后人撰写,或者是有人搞鬼呢?我认为都有!

首先说十星连珠事件,这就是现代人编撰的一个故事。古代最早观察到的行星是金木水火土五星,加上地球也就六大行星,天王星是1781年通过天文望远镜发现的,1846年发现了海王星,1930年发现冥王星。秦朝时期没有天文望远镜,又如何发现“十星连珠”?

其次是陨石诅咒,这个是记载于《史记》卷六的《秦始皇本纪》中,原文如下: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验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秦始皇36年的时候,有流星坠于东郡,落地为石,上面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听后大怒,派御史前去查验和询问,结果大家都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秦始皇把陨石附近居住的人都杀了,还销毁了陨石。

这个事件看似怪异,其实就是有人搞鬼!我们都知道陨石是“天外来物”,是流星进入大气层后燃烧剩余的物质。如果陨石上面有字,肯定是人为刻上去的,而且秦始皇发现的这块陨石或许就是假的,是有人故意找一块普通石头刻上字摆在那里。

最后是玉璧诅咒,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的时候,路上遇到一位怪人,他拿着一块玉璧拦住使者说:“帮我赠给滈池君。”接着又说:“今年祖龙死。”使者正要问他怎么回事,却发现怪人已经消失了。

使者拿着玉璧去见秦始皇,把怪人的事汇报了一遍。秦始皇接过玉璧细看,不由惊出一身冷汗,这竟然是自己9年前渡江时候遗失的玉璧,记得当时已经深入江底,为何如今又重新出现了?

“玉璧诅咒事件”也是记载于《史记》之中,但这件事让我联想到另一个历史事件,那就是《宋书》所记载的“外星人事件”:永安二年的时候,东吴边境将士们携带家属一起守疆土,有天突然来了一个怪小孩,说了一句:“三公锄,司马如”,然后又说:“我非人,荧惑星也。”说完就消失了。

这两个事件非常相似,都是通过一个怪人前来传递某一种信息,而这个信息都关系到朝代的灭亡!我认为,这就是有人故意制造谣言。

怪异事件背后,谁是幕后黑手?

秦始皇时期的三大怪异事件,除了“十星连珠”,另外两件都记载于史书中,而且都有可能是人为制造的事件。那么谁是幕后黑手呢?从后来的历史来看,我认为是赵高集团,或者说是胡亥集团。

他们制造了这些怪异事件,就是为篡位做好铺垫,让大家认为秦始皇的死是天意,这样就可以掩盖他们篡位的恶行了。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水煮汗青


是不是野史杜撰不重要,那时候绝大部分人都是文盲,被忽悠很正常。但是,作为现代人,继续传谣,就有点丢人了。

一、生个儿子叫老大嘛?

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儿子。叫啥?叫我儿子、叫儿子。绝不可能管他叫老大,或者大儿子。

只有生了第二个儿子后,先生的叫老大,后生的叫老二。或者叫大儿子、二儿子。

这是基本常识。

二、赢政叫皇帝

皇帝就是皇帝,没有始皇帝、二世皇帝之说。皇帝是秦始皇的首创,在当时是唯一。

当赢政死亡,胡亥继位当皇帝的时候,才有可能称赢政为始皇帝,胡亥为二世皇帝。赢政没死的时候,世界上只有一个皇帝,自然不存在始皇帝的说法。

三、始皇帝死而地分

承上。“始皇帝死而地分”,能也只能发生在赢政已死、胡亥已继位为皇帝的情况下,才有始皇帝的称谓。所以,这句“始皇帝死而地分”是胡亥继位之后才出现的说法。

诅咒秦始皇死是有可能的,但这样的表达,却笃定不是当时人所为,而是胡亥继位之后的人所为。而这时,秦始皇已经死了。胡亥的继位了。秦朝人、汉朝人都不会说这样的话,因为太假了----诅咒一个已经死了的人会死。

综上:

1、这句话很可能是距离秦朝已经比较远了,世人大多数已经不知道赢政、胡亥的事了。于是,别有用心的、而且比较弱智的,才发明了这句话,参杂在史书中。

2、中国“史书”上这样的记载,根本不新鲜。比如孟姜女哭长城,一个同样低智商编撰的故事,写成了穿越故事。假的让人恶心。


沧桑短笛


秦王赵政成为秦始皇之后,发生了很多比较奇怪的事情,而且这些都是记载于史记的,并非是野史杜撰的,那都有哪些事情呢?

秦始皇到湘山拜祭的时候,遇到了大风,所以就不能上山去。秦始皇就问:湘君是什么神?有人就说:湘君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也就是娥皇、女英),死后葬在此地。

秦始皇因为上山受阻很生气,就让人把湘山的树都给砍光了,然后露出了红色的土壤。

秦始皇派卢生去海上寻找仙人,以求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卢生从海上回来了,带了一本书,书上写着“亡秦者胡”,秦始皇认为这里面的胡肯定是指胡人,所以就让蒙恬率三十万北击胡人,殊不知,其实是指胡亥。

发生了荧惑守心,这个又是什么呢?荧惑是指火星,而心是指中国古代二十八星之一心宿,荧惑守心就指火星进入了心宿的区域,这个预示着国家会有厄运或者大祸。

有一块陨石掉到了东郡境内,有人在上面刻着几个字,说秦始皇死,而地被分。秦始皇就派御史去查附近的人,可是没有人承认,秦始皇直接将附近的人都杀了,然后将这个陨石销毁。

有个使者到了华阴,有一个人拿着一块壁跟使者说:请帮我送给滈池君,这个滈池君又是什么呢?滈池君是一个水神,而西周武王是定都于镐城,所以滈池君是指周武王,而武王伐商,也就是说,秦始皇无道,似商纣王,将伐之。

这个人还说了一句话:今年,祖龙将死。然后说完就不见了,使者将这个壁玉交给秦始皇,并将这个人说的话都告诉了秦始皇,秦始皇一看,这个壁玉,不就是之前投入水中的那个壁玉吗?

秦始皇又想,这个祖龙,不就是说我吗?难道我今年就要死了吗?

秦始皇做了一个梦,梦见与海神交战。没多久,秦始皇就生病了。


历史简单说


据传说,秦始皇临终之前发生了三件非常怪异的事,而且有些还被记载在了《史记》当中,2000年来都无人能解。

这三件怪事半真半假,又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呢?一起看看吧。

十星连珠

所谓的十星连珠,就是太阳系内的九大行星连成一条直线,加上太阳就是十星连珠。

可以确定的是,这是现代人胡编乱造的一个故事。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什么时候这么牛逼了,居然可以观测到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了??

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加上地球也就六大行星,都是外国人最新发现的。如天王星是1781年通过天文望远镜发现的,1846年发现了海王星,1930年发现冥王星。

秦朝时期没有天文望远镜?怎么可能发现“十星连珠”呢?

所以这事当然是胡扯的,后人杜撰的。

陨石诅咒

公元前211年,有一颗流星从天而降,坠落后留下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

关于这个陨石诅咒,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原文如下: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验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大意是说秦始皇36年的时候,有流星坠于东郡,落地为石,上面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听后大怒,派御史前去查验和询问,结果大家都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秦始皇把陨石附近居住的人都杀了,还销毁了陨石。

这个事件看似奇怪,实际上是有人故意搞鬼!众所周知陨石是“天外来物”,是流星进入大气层后燃烧剩余的物质。如果陨石上面有字,肯定陨石落地以后,有人给刻上去的,甚至可以推测秦始皇发现的这块陨石根本就不是陨石,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是有人故意找一块普通石头刻上字摆在那里。

故而这事虽然存在,但却是人为的。

玉璧诅咒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的时候,路上遇到有人拦住巡游队伍的去路,他拿着一块玉璧,跟官员说:“帮我赠给滈池君。”接着又说:“今年祖龙死。”官员正要问他怎么回事,那个人转眼就不见了。

官员拿着玉璧去见秦始皇,并把事情回报给了秦始皇。秦始皇接过玉璧细看,大吃一惊,这竟然是他9年前渡江时候遗失的玉璧,记得当时已经深入江底,为何如今又重新出现了?秦始皇百思不得其解。

这件事被记载于《史记》之中,不过真的有那么神吗?很大可能是有人故意这么做的。历史上这样假借怪人怪事而制造事端的事情,时有发生。如西晋灭吴之前,东吴边境将士们携带家属一起守疆土,有天突然来了一个怪小孩,说了一句:“三公锄,司马如”,然后又说:“我非人,荧惑星也。”说完就消失了。

很显然,这也是有人妖言惑众,制造东吴即将灭亡的讯息。

再回到玉璧事件本身,当然是有人刻意制造秦始皇将死的讯息,进而接管秦始皇的权力,满足自己的私欲。


袁卫宇


我给大家主要介绍下期中之一,徐福带走的大队人马至今未归。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大队人马在泰山封禅刻石,又浩浩荡荡前往渤海。抵达海边,秦始皇登上芝罘岛,纵情浓览。只见云海之间,山川人物时隐时现,蔚为壮观,尤令秦始皇心驰神往。这种景象,本来是海市蜃楼,但方士为迎合秦始皇企望长生的心理,将其说成传说中的海上仙境。徐福乘机给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得到长生仙药。秦始皇大为高兴,随后根据徐福的要求,派童男、童女数千人随他出海求取仙药。他本人也在此留连忘返,等候徐福佳音。然而,等来的只是徐福空手而归。徐福自称见到海神,海神以礼物太薄,拒绝给予仙药。对此,秦始皇深信不疑,增派童男童女3000人及工匠、技师、谷物种子,令徐福再度出海。秦始皇则不肯离开,一直等候3个月,不见徐福消息,才怅然而回。

其后几年中,秦始皇又派燕人卢生等入海寻求仙药,也是一无所获。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再次来琅琊。当年徐福入海寻找仙药,已经九年过去,一直未来归报。当即派人传召徐福,徐福连年航海,耗费很大,担心遭到重谴,奏告秦始皇:"蓬莱仙山确实有仙药,出海时常遇大蛟鱼阻拦,所以不能到达。请派弓箭手一同前往,见到大蛟鱼用连弩射击。"秦始皇下令入海时带足渔具,自己也准备了连弩。海船由琅琊起程,航行数十里,经过荣成山,再前行到芝罘时,果然见到大蛟鱼,当即连弩齐射,大蛟鱼中箭而死,沉入海底。秦始皇认为此后当可无虞,又命徐福入海求仙药。这次,秦始皇再也等不到徐福音讯了。当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今河北世鹿东南),而徐福"得平原广译,止王不来,"一去再也不回了。

产生影响

《史记》中称,徐福为"齐人"、"方士",燕、齐海上之方士。这些海上的方士精通航海知识并具有丰富航海经验。像战国时的燕国宋毋忌、羡门子等高等方士,都能亲自驾船远航。

《史记·封禅书》说:"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这里所说的"三在夷蛮"的名山,便是所谓的"三神山"。这是战国方士们都极其向往的地方,曾争言之于皇帝,这当然也是皇帝所求之不得的好事。

徐福东渡,在2000多年前是空前的壮举。但由于徐福第二次扬帆东渡一去不归,致使这个航海事件带有神秘色彩。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这位一心想传位万世的皇帝在"南登琅邪"、"留三月"的海上巡游时,接到了齐人徐福等方士的上书,说海中有"三神山",于是,秦始皇便"发童男女数千,入海求仙道"。秦始皇派出了一支多达三千人的庞大船队,去探求"三神山"。

徐福首次渡海的出发地,是在山东半岛南端的琅邪。琅邪是当时的一个古港,早在春秋时,这一带的航海家们就从这里出海,航达朝鲜半岛,而后顺半岛沿岸航行,经过对马岛到达日本九洲。

徐福第二次出海的始发港,由于尚没有找到史书详细记载而说法不一。徐福村人(赣榆)传说是农历的十月十九日,从他的家乡赣榆下海。另一个说法是在山东崂山。还有一种说法是,徐福第二次出海走的仍是第一次的航线,也是在琅邪。这是根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而得知的。因为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称,徐福第二次航海时,诈称仙人索取"百工之事",遂"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如据此推断,徐福有可能走的仍是上次的旧航路。不仅如此,而且也由此我们得知徐福二渡日本,带去了古代中国的"百工之事",如汉字、中草药和水稻种植等许多文化和科学技术。

徐福东渡日本,促成了一代"弥生文化"的诞生。那时,日本还没有文字,也没有农耕。徐福给日本带去了文字、农耕和医药技术。为此,徐福自然成了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农神"和"医神"。这是随着考古及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逐步被发现和发掘的。近年来,在日本福冈县板付的考古遗址中,又发现了碳化米粒遗存,经碳十四测定,与在朝鲜半岛釜山金海地区发现的碳化米为同一类型。说明在同一个历史时期,日本人民开始了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在同一时期,日本也开始使用青铜器和铁制生产工具以及丝织品等,而且开始有了文字。所有这些,都与此前的日本绳纹文化没有任何传承关系。日本学界、考古界公认:弥生文化源于中国北方沿海文化。这也是日本文字为什么和汉字相似的缘由。

弥生文化起源于日本绳纹文化之后,由于最先是在日本东京弥生町发现出土而定名。它起自公元前二百多年,至公元三百多年之间,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末年及秦汉时期。在弥生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剑、铜铎、铜铎等。铜铎以中央日本为多,铜剑、铜铎则大多在九州。日本学界认为,加工这些器物的原料和技术来自中国。日本学者八木奘三郎说,中国山东省有类似铜剑、铜铎的器物出现;梅原末治等学者说,"铜铎之见于日本,无疑意味着中国秦汉人的东渡"。此外,在弥生町遗址中,还出土了中国古钺、古镜和秦式匕首和汉字等。日本人喜欢葫芦都与中国入海的方士有关。

日本学者村新太郎著文,盛赞中国稻米传入日本的重大意义。他说:"稻米拯救了日本列岛饥饿的人们。无论如何稻米要比其他一切都值得感谢。米与牲畜、贝类不同,可以长久贮藏。不久,村落形成了国家。"稻米的传入,结束了日本的渔猎生活,开始了农耕。那么,日本始终把徐福奉为"农神"和"医神"当在情理之中。

近年,据统计,在日本的徐福遗迹有五十多处。清代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写有"避秦男女渡三千,海外蓬莱别有天。镜玺永传笠缝殿,倘疑世系出神仙"一诗,并注有"日本传国重器三:曰剑、曰镜、曰玺,皆秦制也。"

日本新宫有徐福墓,还有1071字的墓碑。新宫市内更有制作和销售"徐福天台乌药"、"徐福寿司"、"徐福酒"等商品的。在速玉神社内,陈列着徐福所用过的鞍、蹬等物。新宫蓬莱山内还有"徐福神龛",被称为"徐福之宫"。每年都有"御船祭"、"灯祭"等,都是祭祀徐福的活动。传说日本还有500年一度的"徐福大祭"。

故里考证

徐福,即徐巿,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著名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学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他出山的时候,秦始皇登基前后,李斯的时代。

徐福故里据考证在江苏省赣榆县金山乡徐阜村,根据当地地方志,徐阜村在明清两代均称徐福村,至今还流传着徐福率童男童女浮海东渡之事。另一种说法认为徐福故里为今山东省龙口市。

历史评价

最初提出徐福东渡日本的是五代后周和尚义楚。称:"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干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

义楚称这一说法来自日本和尚弘顺。宋代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认为徐福东渡到日本,明初,日本和尚空海到南京,向明太祖献诗,提到"熊野蜂前徐福祠"。清末驻日公使黎庶昌、黄遒宪等人,都参观了徐福墓,并诗文题记。而徐松石在《日本民族的渊源》中说,战国先秦时期,中国东南沿海民众大量往日本移民,徐福率领的童男童女是其中一队,"徐福入海东行,必定真有其事。"香港卫挺生著《徐福入日本建国考》,认为徐福就是日本的开国者神武天皇仲田玄,并认为他是颛顼之后徐驹王29世孙。台湾学者彭双松著《徐福即是神武天皇》一书,进一步充实卫挺生的观点。

至今日本保存着不少徐福活动的遗迹,如和歌山县徐福和他的传员七人墓、徐福宫,九洲岛佐贺县"徐福上陆地"纪念碑、徐福的石家、徐福祠,另外又有奉祀徐福的金立神社等等。有些学者认为,徐福东渡日本只是传说,找不到可靠的历史文献来证明。更有人认为,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是日本10世纪左右的产物,并非最先由中国人提出来的。徐福当时到的只是渤海湾里的岛屿,他在日本的事迹、遗迹、墓地,均属后人虚设。另外,又有学者认为,徐福东渡是历史事实,但不是去了日本,而是去的美洲,回为徐福东渡的时间与美洲玛雅文明的兴起相吻合,而日本与中国大陆相距甚近,根本不需要耗费巨资,数年才能抵达。人海茫茫,徐福东渡究竟去了何方,至今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山里有座庙


◆前言:

从历史遗留下来的史料可以明确知道:秦始皇临终之前发生的三件异事并非野史杜撰,而均出自《史料》、《资治通鉴》等多部官方史册之中,因故排除为“野史杜撰”这一说法。只不过即便这三件奇闻奇事都被载入了官方史册,但其实它们各自的可信度却真的有待考证和分析。

毕竟按照三件异事来看,它们的出现都曾不约而同地预兆着秦始皇在“不远的将来”必死无疑,亦或是大一统秦朝的霸业即将稍纵即逝。正所谓:存在即合理。那么,这三件事情在我分析看来,它不一定是自然存在的,其中猫腻更像是人为的手段。

◆三件异事接踵而来的“可理解性”

既然三件异事均出现在秦始皇“三十六年”,而且种种迹象都预示着秦始皇必死无疑,那么这可真的就有着神秘(猫腻)可言了。这三件奇闻异事按照出现的顺序如下排列:

①荧惑守心

②陨石坠地

③沉璧重现

如不了解这三件事情的读者,大致也可以顾名思义地判断出这三件事情的主要内容吧!我们在此姑且先不说,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它们三者接踵而至的“可理解性”。

始皇嬴政执政天下、开创秦朝以来,虽然做了一些有益于天下、有利于封建社会时代进步的伟人功绩,比如“修建长城以抗匈”、“统一度量衡”等等;然而,他执政上台以来暴敛行为也使其“暴君形象”难以遮掩,比如“大兴土木修阿房”、“劳民伤财远征伐”等等。

如此暴敛之负面影响对于普天之下的平民百姓简直是不可忍受,当时战国时期战乱纷争刚刚平稳,二百多年的诸侯争霸局面刚刚落下帷幕,好不容易大一统的天下建立,谁曾想,封建社会一上来就是这般“人民苦不堪言、天下战乱未止”的凋敝景象。

面对这样不惜天下一统、不懂与民休养生息的暴君嬴政,天下万民和六国遗众自然而然不会选择轻易放过。在此基础之上,唐太宗的“君民船水”治国理政理念中“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便更能运用到此。于是乎,为了尽快结束嬴政暴政,那三件异事便趁势而来了。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陨石坠地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荧惑守心——五星连珠

在古人对星象的认识当中,有两种星象最为备受瞩目:

①荧惑守心(凶煞之象)

②五星连珠(吉利之象)

荧惑守心:“荧惑”所指为火星,在古人眼中,不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他们均认为“火星”是战争和凶煞的象征,一旦出现火星,那必然代表着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所指的是二十八星宿当中的“心宿”。而“荧惑守心”所显示出来的星象其实就是如今十二星座当中的天蝎座,一旦出现这种星象的话,那么就认为是帝王或是国家即将面临大灾大难的表现。恰巧在秦始皇三十六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的凶兆,但这仅仅是开始。

五星连珠:“五星”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在古人的观念当中,每当这五颗行星连贯成一条线的时候,便被认为是国家兴盛的象征。

陨石坠地

“陨石坠地”此事件在“荧惑守心”发生之后便也出现了,看似是天象因素导致的,但其实谁又能保证不是人为作怪呢?三十六年的一天,一块“外来陨石”从天而降,降落在东郡,待清晨当地人觉察之后,还有陨石上边“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四个大字,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这足够明显:秦始皇必死无疑!

◆三十六年:沉璧重现

《史记·秦始皇本纪》——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

同样是三十六年的一天,秦朝去往南郡的一位使者半夜行至树林时,突然被眼前出现的一位老者所拦住,因为月黑风高的原因,秦朝使者并未见过老者面目。只见老者将一块玉壁交于使者手,让他代为交给秦始皇,口中吐露出:“今年祖龙死!”随后没等使者反应,这位神秘老者便早已“遁然无所踪迹”了,因为是午夜时分,使者还要抓紧赶路,便没有再作逗留。

使者将玉壁交于秦始皇,连同“今年祖龙死”一便呈上,秦始皇仔细端详着这块玉壁,觉得似曾相识。猛然间他才想起这块玉壁曾经是他多年之前亲手投于渡江之中的那块玉壁。另外,秦始皇思量着“今年祖龙死”这五个字,“祖龙“指的不就是自己吗?于是大为惊诧,经过多人商量之后,秦始皇最终决定巡游天下,以平诸兆!

◆结语:

不管是“荧惑守心”也好,还是“陨石坠地”、“沉璧重现“也罢,这其中肯定排除不了有人故意为之的嫌疑,但在当时封建社会之下,秦始皇欲图以巡游天下来荡平这三件预示着不好的事情所带来的影响,这个举动还是有所予以理解的!


亮郎才不尽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在秦始皇去世之前,曾连续发生过这样三件怪事:

第一件事,叫做荧惑守心。

大家知道,古代皇宫都有专门负责观察天象的机构,比如秦汉的灵台丞、明清的钦天监,而在他们所观察的众多天象中,有两种最受关注,一种叫做“五星连珠”,另一种叫做“荧惑守心”。

所谓“五星连珠”,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颗大星排列成一条直线,象征着大吉之兆。至于“荧惑守心”,荧惑指的就是火星,守心是指二十八宿之一的心宿,它的意思就是说火星侵入到心宿的位置,预示着有大灾发生。

在古代,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火星这颗与众不同的星星,由于它发出荧荧红光,所以给它起名 “荧惑”星,即“荧荧火光,离离乱惑”,意为荧荧的星星令人迷惑。

因为火星发出的红光,就像血光一样,所以人们常把它视作不详之星,和战争、灾难有关。

与此同时,心宿在我国古代则被称为明堂,是为天王的布政之宫。因此,火星侵入心宿是大凶之兆。在古人的意识中代表着帝王必定有大灾,轻则失去帝王之位,重则性命不保。



但其实呢,所谓“荧惑守心”,就是我们现如今所谓的“火星冲日”这一天文现象。

大家知道,火星是太阳系里八大行星之一,它和地球一样,都是围绕太阳在旋转,所以平时火星和地球的位置都是不固定的,所有从地球上看火星,会觉得火星的光芒时暗时亮,时远时近。

但是,当火星冲日现象发生时,人们就会感觉火星的光芒突然变大,并且位置似乎固定在一个位置,正好靠着 “心”的位置。

这个“心”也是古人给一颗星起的名字,指的是天蝎座中的红色一等亮星:心宿 。在这一天,火星就停留在天蝎座附近,迟迟不离开,所以人们就起名“荧惑守心”。

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说,所谓的火星冲日,就是恰好地球、火星和太阳恰好运行到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在中间,火星和太阳分别在左右两边。这样一来,太阳刚一落山,火星就从东方升起,而等到太阳从东方升起时,火星才在西方落下,因此整夜都可观测到火星。

一般来说,火星冲日时,火星离地球最近,据说只有5792万公里,而平时都是近2-3亿公里,所有这时候人们从地球上观看火星时,自然会觉得它是有史以来最亮。

从这层意义上说,所谓荧惑守心,其实只是正常的天文现象,因此谈不上是野史杜撰。



第二件事,则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始皇帝死而地分”的传言。

据说,有一次天降陨石坠落于东郡,到了地上立刻变成石头。百姓们好奇纷纷去围观,只见石头上刻着几个大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听说后,就把陨石周围的百姓尽数诛杀,并且把石头给销毁。

这个事件,其实不用我解释,大家都知道这肯定不是真实事件。因为,天降陨石很正常,但要说石头上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这七个字,那肯定是不可能。

所以,这些字要么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写上去,就比如元朝末年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一样,借此煽动大家起来造反。

要么,它就是后世人杜撰,一方面揭露秦始皇的残暴,另一方面也是暗示上天要惩罚秦始皇,换句话说,秦始皇的皇位要被真正的天命之子所取代。

从某种意义上说,司马迁在记载这段历史,他自己也不相信这个事迹,所以他才特意用了这样四个字:或刻其石。意思就是或许是有人故意刻上去的。



第三件事,是发生在公元前211年的深秋,当时秦始皇正在巡游全国各地,结果在途中,突然一个陌生人出现在秦始皇的随从面前,低沉清晰地说出一句“今年祖龙死”,同时硬塞块玉璧到随从手上,然后转眼间这个人就已不见。

大家知道,秦朝老百姓一般都习惯称呼秦始皇帝为祖龙,所以这祖龙也就是暗指秦始皇。那么,这所谓的“今年祖龙死”,也就是说秦始皇嬴政今年要死。

如此大逆不道的话,随从自然不敢有所隐瞒,所以就把事明明白白禀告给秦始皇,同时把玉璧也呈上。

结果,秦始皇发现这块玉璧竟然是他二十八年巡游渡江时祭祀水神所用,这下可把秦始皇给吓得够呛,于是他连忙找来卜者,解释这到底怎么回事。但卜者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嬴政只好作罢。随后不久,秦始皇就在巡幸天下得途中不幸身亡。

关于最后这个故事,我可以明确说,虽然它出现在《史记》上,但它绝对是来自于民间故事,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因为,从逻辑上来说,它根本就禁不起推敲。

首先,秦始皇巡视的队伍,其防守不说是特别严密,至少一般是无法轻易靠近的。在这种背景下,这个陌生人怎么可能轻易出现在秦始皇随从的面前。

其次,更神奇的是,这个人在说完话后,竟然莫名其妙的消失掉,这显然不是一个人能所能做出来的行为。

事实上,翻看中国的历史,大家会发现这样的故事很多,比如隋朝末年的童谣“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完全是类似的情节。还有关于张献忠的儿歌“桥是弓,塔是箭,弯弓正射承运殿”,也是突然冒出个人,然后转眼间人就不见。

从这层意义上说,这些故事其实都是后世人杜撰,或者就是当时的史官们杜撰出来,目的就是证明这个人灭亡是天命所归。当然,后来人取代他们,自然也是天命所归,归根结底就是为突出君权神授。


我是赵帅锅


謝邀

秦始皇临死前三大预兆:荧惑守心丶陨石坠落丶沉壁重现,楼上都多次介绍过了,本文不再赘述事件经过,只谈谈对三个事件的个人看法。

一,这三个事件并非野史杜撰,是白纸黑字记载于巜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那么记载于正史之中的事件就一定是真有其事吗?我认为司马迁不会无中生有去胡编乱造,也不会道听途说在史记上乱记一通,起码这三件事是真真实的发生过。但是把这三件事与秦始皇的死联系起来,认为这是秦始皇死前预兆,这就是司马迁的看法了,是否符合事实那就是后人要解开的迷团了。

二,三个事件,“荧惑守心”和“陨石坠落”属于天上发生的事件,是天意;"玉壁重现”属于地上发生的事件,是神灵。表达的意思就是天意和神灵告诉世间秦始皇死定了。其实这都是胡弄人的:

原因(一),古代帝王降生必有祥瑞,帝王将死必有凶兆,这是统治者骗人的惯用伎俩。比如,炎帝是母亲天龙天降绕其身怀孕而生;朱元璋降生家里红光冲天;汉武帝降生,农田麦子一茎九穗等等,用意只有一个"君权神授”,帝王是天子,谁敢再垂涎三尺?这些骗术跟秦始皇死兆属异曲同工而己。(二)再说秦始皇,他以暴君著称,修长城修阿房宫修秦始皇陵等等,沉重的赋税和徭役,百姓困苦不堪,恨不得秦始皇快死。朝廷内赵高恨不得秦始皇快死,扶持幼小的胡亥上台,达到自己独揽大权的野心,或借天上发生的奇怪现象,或制造人间的"玉壁重现"事件,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三,最后再说司马迁,作为史官记录宫廷发生的事是他的本职,但怎么去记述,是带有主观意识的。他记录这件事要告诉后人什么?这取决于史官主观认识。你想司马迁处于那个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在他思想里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在《史记》中把秦始皇死前的三件事和秦始皇的死联系起来,也是有情可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