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滬一帶燒菜都放糖,外地人能接受嗎?

幽默小哥零零發


關於這個問題作為一名湖南人生活在江蘇,且經常在江浙滬奔波,可以簡單的回答你一下。

江浙滬一帶燒菜都放糖是不正確的說法,其實放糖吃甜相對來說最厲害的應該是無錫,其次蘇州,其他個別地方即便有放糖的習慣,大多不會那麼誇張,再者上海本幫菜個別菜放糖調味而已。

而且比如我生活所在的江蘇南通,基本上燒菜就是不會放糖的,所以樓主的提問應該具體到市縣一級地名。然後再來回答一下外地人能接受嗎?

很明確的告訴你,不能接受,我有個同鄉的女孩嫁到無錫3年了,至今無法習慣那裡的餐飲習慣,尤其是一個從小吃慣了重口味的湖南人來說,吃啥菜都放糖,真的是煎熬。。。


小歐覓食


謝謝你提出的問題..我來回答一下吧...我在江蘇蘇州待了八年多...對於我這個川妹子來說不喜歡吃甜食...可是呢蘇州本地的本幫菜炒菜都會放糖..一來是為了提鮮..二來是他們的飲食習慣......我記得以前在公司裡上班的時候.公司請了一個本地的蘇州阿姨做菜..真的是每一道菜都會放糖...就連紅燒豆腐也會放糖..對於我來說不是很理解...你看像四川的麻婆豆腐..紅燒豆腐多好吃啊...放了糖還能好吃嗎.....可沒辦法呢..誰叫這是人家的飲食習慣..不好吃就少吃..入鄉隨俗嘛..後來公司慢慢發展..招了好幾個廚師....但我還是不習慣吃放了糖的菜..所以呢..休息的時候就自己做點家鄉的菜吃吃呢......其實呢有的菜放了糖反而很好吃....就是糖要放的適量...蘇州本幫菜真的太甜了....對於我這個外地人而言真心吃不慣.......謝謝..回答完畢...


花花Mi


我是江西人,1991年參加工作,在江西鋼廠上班,那個廠里老一輩的工人,江漸滬一帶的人特多,走到哪都聽的到正宗上海話,食堂也以上海這邊口味為主,偏甜無辣。但也有些辣菜,因為江西人也有,也要照顧,對上海菜,我最喜愛的是紅燒大排!配面吃非常好吃!也吃的慣食堂!但是過了兩年,宿舍隔壁房來了個新工人,頂替老父親工作的,江蘇人,一個小胖子,人好又開朗,沒多久成了好朋友,一天好熱情邀我去宿舍裡喝酒,弄了兩個菜,讓我至今難忘,一個是荷包蛋,煎蛋時,一面放鹽、一面放糖。另一個菜叫塊肉,大片五花肉直接加水煮,放入醬油和白糖,成把小白菜直接放進去放一起煮!那頓飯吃的我反胃好久,至今難以忘懷!多年後,朋友娶了江西媳婦,吃辣比我還厲害,我們聚會時我還會拿這兩個菜來打趣他!


餘先生80360847


不要說甜了,就說杭幫菜,不一定放糖,我吃不下幾口,不過也不妨礙我在杭州生活,自己做飯為主,外面吃飯的話川菜湘菜贛菜衢州菜館,火鍋,燒烤,等等,小餐隨便一家小店的蓋澆飯都挺好吃的。公司聚餐他們基本上杭幫菜,我隨便吃幾口,回家再吃,或者回公司叫外賣,反正公司也不是天天聚餐,一年到頭難得幾次。我想了想,我所說的接受不了的那種菜應該就是那種大一點的,並且具有明顯杭幫菜特色的,好像那種大商場裡特別多那種店。


視界新說


作為土生土長無錫人回答一下,其實無錫人現在比我大十歲左右的70後的既能吃辣,也能吃甜。為啥?絕大的原因是因為改革開放後,各地區文化的融合,就我這個地區而言,我是80後,剛開始交通不便,先來一幫安徽人,大概三四年級,造成我們能吃點,後來好多四川人嫁過來了,感覺辣椒燒的香,所以現在我這裡能吃辣也能吃甜。但是相同時候,因為早先文化流向不同,造成了我上大學我能吃點辣,但是我西北的同學們卻吃不了放糖的菜。混了四年回無錫和大學本地同學結婚,媳婦孃家人過來,像我大舅子,小姨子第一次來純粹沒吃飯,丈人更是生了病,那是08年。所以不管這個腦殘的玩意提出這個傻逼的問題,我只覺得總有一天你們既能吃辣,也能學會吃糖,因為我們文化一天天的都在融合。就像我既能吃甜豆腐腦,也能吃鹹豆腐腦。吃的了豆花泡饃,也能吃無錫的麵筋塞肉。


鍵盤中隊長


首先江浙滬都包郵是對的,但江浙滬燒菜都放糖是不對的,至少是不準確的,江浙滬這邊由於在我國曆史上長時間處於經濟發達地區,古時候糖又是稀罕物,由此形成了很多菜偏甜的飲食特性,這其中已蘇南地區的無錫、蘇州、上海等地為甚,比如無錫有道著名的無錫排骨,那個甜度,一般人還真是吃不消,即使同為江蘇人大部分地區的人也表示太甜,江蘇其他地方沒那麼誇張了,如我所在的泰州地區,屬於淮陽菜系區,菜首先講究的是一個鮮,放糖的基本只有肉類,尤其以豬肉為主,其他肉類即使放也是很少量的,而且一般是紅燒的才會放,不是什麼菜都放,像淮陽菜中標誌性的大煮乾絲就不會放糖這種,肉類放糖主要也是提鮮的作用,(PS 不過我們本地的肉包子是偏甜的),至於浙江菜也是已鹹鮮為主,部分放糖的作用也是提鮮。例外現在由於受到川菜湘菜的影響,現在這些地區家庭自己燒菜很多人也喜歡放點辣椒,當然和川渝贛等地的辣不能比,由記得表弟給我們從重慶寄回來的微微辣和微辣火鍋底料,雖然有心理預期,吃的時候就先吃了微微辣,還只放了一小半,結果全家人吃的不停的冒汗加喝水,直到現在冰箱那袋號稱微辣的都還沒敢動。

淮陽名菜 大煮乾絲 講究刀工 味道鹹鮮

這叫微微辣的火鍋,個大騙子


看我頭像偶買噶


我雖然沒在江浙滬長時間定居生活過,但是因為工作需要、旅行探親之類的原因也去過幾次,也有一些當地的、以及定居在那裡的親戚朋友,所以對於這個問題還是能比較客觀的來聊一聊的。

其實我們日常做菜的時候偶爾也會放點糖,主要是把糖作為一個類似“緩衝劑”的角色來使用,讓各種食材、調味料的滋味融合的更“圓潤”,不顯得突兀。但是江浙滬等地稍有不同,相對來講這些地方的人們飲食確實糖用的比其他地區多一些,而江浙地區自古就不是蔗糖的主要產地,這就好像有些奇怪了。

但是稍微深入思考一下,也就能理解了。江浙地區自古富商雲集,作為東部最大的平原地帶很適合進行商貿,尤其是以江南為核心的蘇南地區更是如此,所以在漫長的古代時期江浙地區美食精細、園林華美。當然,這也主要是因為在古代奉行“士農工商”的排序,商賈雖然富庶但是被社會框架所限制,可以說某種程度上來講其地位並不高,當時的富商無法在地位上進行攀比,那麼能互相比較的就是誰的園子修的華美巧妙、誰家的廚子手藝高超。而糖在古代很多時候還是比較昂貴的“奢侈品”,在古代只有富人家的孩子才能經常有糖果、甜味糕點吃,所以偏甜的口味在當時自然也就成了富足的象徵,在有些時期做菜經常用糖、多加糖,那就類似於現在做菜用盡量一些名貴食材一般的事情。

所以從古代開始江浙滬等地有些地方就已經有了口味偏甜的喜好,而飲食習慣是具有很強的傳承性的,自然後人在這樣的飲食環境中成長,也就潛移默化的更加喜歡這樣的口味,覺得這樣的口味是好吃的。這就類似於東北高寒地區人們喜好油鹽稍重、油潤濃香的大份菜式;安徽地區古代人們(徽商)出遠門懷念家鄉味道,所以為了保存食物而造就了徽菜的偏鹹、“嗜臭”的獨特魅力;川湘雲貴之地容易潮溼悶熱,所以人們喜好辣食。這些飲食習慣都是在比較複雜的因素下導致的不同飲食偏好,從而慢慢流傳、繼承下來,美食與歷史、文化、環境都是有些複雜關係的。

不過要說【外地人能不能接受】這個問題嘛,就沒多少討論價值了,反正我是能接受的,不過更多的也是出於對美食的喜愛和好奇心,如果真讓我像當地人那樣常年吃也受不了,畢竟一個人口味的養成是需要從小開始的,也需要漫長的時間。

而且各地的特色飲食口味並不需要外地人的接受,理智點說對於任何地方特色口味來講,外地人是不是接受“根本就不重要”。因為地方特色的口味本就是當地人造就的,也是當地人所喜愛的,它的根基就是創造它的這些人,只要家鄉人接受、喜愛,那就足夠了。

那麼你的家鄉有極具特色的飲食口味、偏好嘛?除了家鄉菜之外,有沒有哪裡的特色口味也能讓你覺得很好吃呢?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放屁,江浙滬範圍太大,只有環太湖圈杭嘉湖加蘇錫常和老上海人口味偏甜放糖,浙江的寧波紹興菜腐酸臭如腐乳臭冬瓜酸菜,浙中一帶口味偏鹹如火腿梅乾菜,浙西南一帶偏辣如衢州三頭一掌。蘇中的淮揚菜也很少放糖,蘇北徐連宿口味鹹鮮如沛汁狗肉,飲食已趨同山東魯南安徽皖北。江浙滬炒菜放糖僅限於環太湖帶名菜無錫醬排骨蘇州松鼠桂魚萬三蹄蘇式月餅點心,而且吃糖歷史的蘇錫常如名菜也才幾百年。元朝之前環太湖圈的百姓還是吃鹹的。


北島陽光848


請把燒菜都放糖這個題目改了,不是所有的菜都放糖,因為江浙滬燒菜放糖是分什麼菜的,一般要放醬油的菜大多數會放糖,還有醃製的菜會放一點點糖提鮮,幾乎吃不出甜味。還有就是菜本身有一點點苦味,如馬蘭,藥芹菜之類的會放糖蓋一下苦味。其他菜幾乎不放。說江浙菜吃不習慣的,是因為你沒吃到正宗的江浙菜。


桔梗jiegeng


上海本地人燒菜都放糖,細微的糖能調味道,放多了外鄉人就不習慣。五年前在深圳給一家小公司開食堂,上海人的公司,要根據上海人的口味烹飪,就是放糖。。但公司裡很多都不是上海人呀,有四川的安徽的江蘇的浙江廣東的,他們有意見,怎麼辦呢?只能放一點點糖,是為我的手藝裡拒絕放味精雞精及其他鮮汁的,只能每天絞盡腦汁,儘量做到鹹鮮裡嫩外脆,每天不同菜,保持一個月不吃重複的主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