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妈妈纳的千层底鞋如今还有吗?

歌颂美丽乡村


儿时妈妈纳的千层底早已穿破不能要了,可是我还是记得我妈妈给我和弟弟及家人纳千层底的样子,白天妈妈要去地里干活,晚上等我们都睡觉了,才做鞋子,有时一觉醒来发现妈妈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纳鞋底,那时感觉她就像个铁人似的,从来不在我们面前表现出她的累。 一双布鞋的做成是一次琐碎的劳作过程,是一种岁月沉淀的过程,也是一份看不见汗水的体力活。

妈妈做布鞋是有一定程序的。农闲时分,她便找一个晴朗的日子“打壳子”。(壳子分为三种,棕壳子,布壳子和笋壳子,棕壳子和笋壳子是做鞋底用的,而布壳子是做鞋帮用的)。一般妈妈会用收藏已久的旧床单,旧衣服撕成一块一块的布,用粘稠的米面浆糊一层层的粘起来,铺平在门板上晾干。等布壳子彻底硬挺后,再用平日里修剪的纸鞋样照着剪出鞋帮的模型,贴上条绒布鞋面,鞋口处安上两块松紧布。棕壳子的打法是和布壳子是相似的,只是材料是山上割来的野棕和魔芋浆糊粘起来的,而笋壳子是在山上竹林里面去捡的,这个只有一种竹子的笋壳可以用,我不记得是什么竹子了,用扫帚把把靠笋尖上面的那一层黑色的绒毛扫去,这两种便是做鞋底用的。照着纸鞋底样把它剪出模型,棕壳放最下面,笋壳放中间,我猜测是防水的作用吧,沿着边缝上七层白洋布条,填上层层碎布,用棉线一针一针的纳鞋底,直至整个鞋底的四周都被纳过,成为所谓的千层底后,就开始上已经加工好的鞋帮了,等两者合二为一后,一双真正的千层底布鞋就算大功告成了。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奶奶又给我做了一双千层底,我一直舍不得穿,放到现在就经常拿出来晒晒,我奶奶己经过世十几年了,每次看到这双鞋子就回想起奶奶对我的好,我奶奶不光鞋子做得好,绣花也绣得好,她都是用废纸,自己用剪刀剪出各种花鸟,在贴到需要的地方用铅笔画下,配上各色的丝线,绣出的花鸟,栩栩如生。她们的手艺都那么好,我怎么就没有遗传那么一点点呢。

下面展示一双我婆婆给我做的千层底,这是结婚后婆婆给我做的,我就试穿了一下,大小合适,非常舒服,我也舍不得穿。






fangweibo


从小没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也没见过你说的这个鞋!


千金归来


什么年代了还有千层底?

你是从解放前穿越来的吧。

那时候流行解放鞋。


谈笑阁


有,我一直保存着!



用户油盐酱醋各来一点


小时候穿的都是这种,现在基本没有了


平妹的幸福生活


一上问答只问鞋,感慨万分泪满面。

千层鞋底今犹在,不见当年做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