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早年遇到放牛的朱元璋,是如何預測到他將來能成為皇帝的?

小史坑


導語:

劉基,字伯溫,明朝開國元勳,朱元璋平定天下的功臣之一,被朱元璋稱為“吾之子房也。”(漢初三傑,劉邦的謀士張良)

劉伯溫在民間的人氣很高,民間也一直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和“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來形容劉伯溫的智慧。而劉伯溫在朱元璋平定天下,開創明朝的過程中是有大功勞的。

不過關於劉伯溫早年遇到放牛的朱元璋,並預測他將來能成為皇帝的這一故事只是民間故事,或者說民間神化劉伯溫的一個故事。

先說說劉伯溫的早年經歷

劉伯溫自幼天資聰穎,有過目不忘之能,被稱為奇才。十七歲時外出求學,接受儒家通經致用的教育。劉伯溫不光在儒家經史上有所成就,在天文地理、陰陽術數上均十分精通。

二十三歲時,劉伯溫參加科舉,考中進士,後入元廷為官,但劉伯溫為官期間剛正不阿,大力打壓轄內豪紳惡吏,因此遭到報復,後來辭官回鄉。

再說說劉伯溫碰到朱元璋的這個民間故事

話說劉伯溫在早年的時候四處遊學,(第二種說法是辭官期間四處遊玩)有一次,他在一片草地上碰到了朱元璋,而當時,朱元璋正躺在草地上。

劉伯溫看到他後,卻立馬大驚失色起來,認為朱元璋必定是這個國家未來的皇帝。為何?因為小朱元璋伸開四肢平躺在地上,就像一個大字,而他的扁擔放在頭頂,正好像一個天字。

在古代,皇帝也叫天子,所以劉伯溫斷定朱元璋會成為皇帝。

當然,這很明顯只是一個故事。下面我具體分析一下。

按明史記載,朱元璋生於公元1328年,1344年才入皇覺寺為僧;

劉伯溫生於公元1311年,十七歲(1328年)外出遊學,二十三歲考中進士。1343年辭官,1346年才過起半隱居教學的生活。

而1344年時,朱元璋已入皇覺寺為僧,所以這個故事不成立。而劉伯溫十七歲外出遊學時拜入當時的名士鄭復初處學習程朱理學,而這段時間的劉伯溫身外“處州”,而朱元璋在濠州,兩人自然不大可能有相見的機會。那朱元璋與劉伯溫具體是何時相見呢?

朱元璋嶄露頭角,四處拜訪名士以求大業。

至正十六年(1358年),朱元璋趁張士誠進攻江南元軍的機會,趁機攻下集慶,並改集慶為應天府。(今南京)

此時朱元璋的勢力左右,在長江上游有陳友諒,下游有張士誠,浙東有方國珍,北邊有劉福通韓林兒部。

而朱元璋這支紅巾軍正是屬於小明王韓林兒部的,在北方有小明王牽扯元軍,武昌的陳友諒正忙著奪徐壽輝的權,而下游的張士誠只圖安逸享樂,浙東的方國珍更是不值一提。四方勢力都無暇顧及朱元璋,這對朱元璋來說是一個極好的發展機會。

朱元璋奪下應天后,按謀士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的策略,迅速秘密擴張自己的實力,並在應天建下禮賢館,四處網羅人才。劉伯溫就是在這個時候去到被朱元璋請去作為幕僚的。

劉伯溫成為朱元璋的謀士後,為朱元璋平定天下的計劃提出了“採取逐個擊破,避免兩線作戰的方法。”並將主要敵對目標放在了陳友諒的身上。

指出欲統天下,必先平定江南,而平定江南則必先敗陳友諒。

朱元璋正是按照這個方法,先敗陳友諒、後敗張士誠,然後才平定的江南,最後命徐達北伐,才統一的天下。

總而言之,劉伯溫早年遇到放牛的朱元璋這個故事只是民間故事,更多是有神話劉伯溫的體現。不過劉伯溫在朱元璋建立大業的過程中確實是有立下汗馬功勞的。


無古無今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劉伯溫早年遊學,碰到朱元璋躺在地上,為什麼就能預測他成為皇帝?”

說實話,這只是個民間故事,想聽故事的小夥伴就隨我一起回到朱元璋的少年時代。此時的朱元璋還是個懵懂少年,每天想著如何填飽肚子的放牛娃,而且還是為地主放牛。此時的朱元璋每天除了放牛就是睡覺,根本就沒什麼理想,有理想也是怎麼吃飽飯,根本就想不到自己將來還能夠當上皇帝。

而這時的劉伯溫雖然考取了功名,但他為人清廉,生性高傲,所以仕途一直不順,便辭別官場四處遊歷。這一年夏天,劉伯溫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因為正是響午,身上已是汗流浹背,便想找棵大樹乘涼。當他走到一顆大樹底下時,發現樹下有位衣衫襤褸的少年嘴叼著一顆稻草,正四仰八叉的躺在樹下睡覺呢!

雖然從穿著上一看就知是窮人家的孩子,但從面相上來看卻有富貴相。而劉伯溫見其睡的如此沉,便有了逗一逗他的興趣,便順手摘下路邊的狗尾草,撓起這為少年的腳心。沒想到這少年並沒醒,而是側著身子繼續睡。但劉伯溫一看這睡姿,一下子就愣住了:期初四仰八叉呈“大”字躺著,現在是雙手放胸前,一條腿伸直,另一條腿伸到身後,成“子”字!

重要的是少年躺著睡覺的時候,剛好將放牛的鞭子橫放在頭頂上,“大”字豈不就變成了“天”字了嗎!如此一結合豈不就是“天子”的意思!劉伯溫心中驚歎道:他可能就是未來的天子。但他知道一切必須順從天意,如今時機未到,只好悄悄的走開了。這個少年就是朱元璋。畢竟人稱劉伯溫能夠“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所以這個民間故事也就流傳下來了!


大史官


哈哈,不是劉伯溫,而是張果老。

說,有一天,張果老倒騎毛驢,路過一處,見一放牛的小屁孩,正仰天睡覺,四肢展開,一個大字,放牛鞭子橫放頭頂,一個天字。回來時,又見小屁孩側身而睡,鞭子橫放腰間,一個子字。

張果老對八仙的七仙說,這個小屁孩了不得,肯定是將來的,天子。

後來,這事兒,叫劉伯溫知道了。


有話少說


劉伯溫早年遇到放牛的朱元璋,是如何預測他未來成為皇帝的,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這只是一個傳說,故事真實的事件並不是這樣子的,我的觀點如下。

①劉伯溫早年遇到放牛的朱元璋那麼他一定可以知道長大後的朱元璋,或者說他在以後再次遇見朱元璋的時候,也可以預測他能成為皇帝。

可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中,剛開始的時候朱元璋要任用劉伯溫,可是劉伯溫卻拒絕了,直到朱元璋威脅了他,他才成為朱元璋的臣子。

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個歷史事件的一處漏洞。

②朱元璋和劉伯溫並不是老鄉,兩人相遇的概率並不是很高。

而且朱元璋這個人有很深重的老鄉情結,這一點可以體現在他在建國之後的官員任命上。他將一直做著後勤保障工作的李善長,封為韓國公。可是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劉伯溫卻只被封為誠意伯。

③從這件事情流傳上來看,這件事情記載的如此詳細,那麼朱元璋一定知道,如果朱元璋知道,如果我們早年就能識明君的話,就不會這樣對他了。

④從劉伯溫的形象上來看。劉伯溫或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懂星相懂氣候,但是他的形象的的確確是被神化了的。所以關於他的故事也有很多被神化了的傳說,估計此文也是一個被神話的傳說。

綜上所述,我認為劉伯溫不可能在早年的時候就遇到了放牛的朱元璋,並且認為他以後能做皇帝。





奉旨說史


我是專注歷史的天楓說,下面我來回答這個歷史!

睡覺顯現出天子二字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來自於一個民間傳說的故事。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元朝末年劉伯溫考取到了功名卻不滿元庭而選擇四處遊歷,在遊歷到朱元璋家鄉的時候,看到這個地方大有一飛沖天之勢,必有人中龍鳳的存在,於是乎劉伯溫格外關注這個地方。

一日,劉伯溫偶然的機會遇到了還是放牛娃的朱重八(還沒有改名為朱元璋),此時的朱重八畢竟是一個少年,雖然有心為了生計給地主放牛,可少年偷懶的本性並沒有消失,朱重八把牛拴在一旁,自己躺在草地之上進入了夢鄉。

開始劉伯溫並沒有太在意,當劉伯溫走到朱重八身邊之時大為震驚,原來朱重八睡覺的姿勢是仰面朝天,在觀朱重八的面相,劉伯溫預測朱重八定是人中龍鳳,睡姿成大字形也就預示著朱重八是那種光明磊落的大丈夫。朱重八突然無意識的將手臂枕在身下,劉伯溫此時看到了一個天字,讓劉伯溫更加震驚,沒多久朱元璋又做了一個動作讓劉伯溫認定朱重八將來能成為一代帝王。

原來朱重八把手臂枕在身下沒多久,其在睡夢之中腳部發癢,於是朱重八就用手去撓腳底板,這樣勢必是弓著身子進行,此時朱重八的身體現在依然成為了一個子字。劉伯溫在短時間看到朱重八從大字變成天字,又出現子字,合起來就是天子二字。劉伯溫斷定朱重八將來能成為一代帝王。

劉伯承根本沒有見過放牛娃朱重八

這個故事說的重點不是劉伯溫有多神,重點是是朱元璋在那個時候就註定要成為皇帝了,傳說畢竟是傳說,可是正史中劉伯溫早年根本沒有遇到過放牛時候的朱元璋,兩人在之前根本沒有見過面。,

而且在正史中,朱元璋佔領金陵之後曾經請劉伯溫輔佐自己成就霸業,被劉伯溫直接拒絕,因為當時劉伯溫還看不起朱元璋,認為朱元璋不能成事。後來朱元璋以威脅的方式才讓劉伯溫得以輔佐自己。

劉伯溫在早年的理想抱負其實就是報效元朝,而且劉伯溫曾經還給元朝出謀劃策剿滅紅巾軍,但是正確的主張沒有得到元朝的重視。還有劉伯溫看到了元庭的腐爛,隨即才辭官歸隱,最後被朱元璋請出了山。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對劉伯溫的態度我們可見一斑,如果劉伯溫在朱元璋早年就能預測其能成為天子,想必朱元璋也不會那樣對待劉伯溫吧。綜合種種,劉伯溫預測朱元璋將來成為皇帝的說法只是一個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也許就是朱元璋自己編造的,為的是給自己造勢

這個故事也許就是朱元璋自己編造的,為的就是給自己造勢,給自己正名。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小明王韓林兒才是天下義軍的共主,雖然這個韓林兒沒有實權,可義軍基本上名義上受韓林兒管轄。但後來小明王韓林兒意外身亡,形成了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三方爭霸,最後勝出者乃是朱元璋。

雖然朱元璋勝出並建立大明王朝,可是歷代王朝皇帝要麼是皇室血脈,要麼是天命所歸,朱元璋本身就不是皇室血脈,只能以天命所歸來彰顯自己皇位的正統。劉伯溫本身在民間有著很高的威望,又是天下才子的榜樣,杜撰出這樣一個故事就能顯現出朱元璋成為皇帝是天命所歸。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明白這個故事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其實這麼做也是為了讓天下安定,如果杜撰一個故事可以讓天下安定的話,杜撰故事也是可以的不是嗎?

所以說這個故事主要是為了朱元璋正名的,為的是讓他成為皇帝有一個依據而已。


天楓說


世間本無神人,神預測多了,就會被包裝成神。神出現了,又會湧現更多的神傳說,劉伯溫以及他的傳說就是如此循環。

劉伯溫才華橫溢,懷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二十七歲就出仕為官。諸葛亮也是二十七歲出隆中,輔佐劉備,不同的是劉伯溫起點實在太低了,僅僅一個八品縣丞。此後二十餘年,劉伯溫在官場上歷經坎坷,並數次退隱。

傳說,劉伯溫有一次退隱後,遊歷四方,來到安徽鳳陽,看到一個正在田裡放牛的娃娃——朱重八。過了一會,朱重八靠在牛身上睡了,仰面朝天,整個人呈一個“大”字型,劉伯溫看了心裡一驚,心裡想這不是個天字嗎!

劉伯溫走近朱重八,抓了一把狗尾巴草,在他腳上撓癢癢。睡夢中的朱重八覺得腳底有點癢,就下意識地轉了一個身,彎起了腳,弓起了身,一隻手在前,一隻手在後。劉伯溫一看,頓時驚出一身冷汗:這不是一個“子”字嗎?

兩個字聯繫到一起,就是天子。劉伯溫當場就斷言,這孩子身上有帝王之氣,貴不可言,將來一定會成為皇帝。朱重八長大後,果然成了開國之君。

關於這個傳說,一定是後人按上去的。

第一,歷史上從來沒有記載這件事。

1360年,劉伯溫才加入朱元璋的團隊,併成為其謀士,之前兩人並無交集。假設那個傳說是真,以古代朝廷記錄歷史的作風,再加上又是開國皇帝和功臣,肯定會大書特書,以刻畫朱元璋的光輝形象。然而,正史的記載並未提到,只有傳說,甚至傳說也沒說清具體何年何月。

第二,這個傳說在邏輯上說不通。

劉伯溫是一個有情懷的人,早年一直想報效大元朝廷,如果看到朱元璋這種將來會取代大元的皇帝,肯定會將他提前清理,以圓自己報國之志。

即使劉伯溫重名利,看到未來的天子,他為什麼不提前押寶下注,非要等到朱元璋已經發展起來再加入?

現實中,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但這也只是通過對孩子性格特點的觀察,來大致評估將來發展的上限與下限,還不足以支撐孩子具體的發展軌跡,更不能提前預判出一個普通“放牛娃”將來會成為皇帝。

劉伯溫成功了,後人不去思考他為什麼成功,只是為他增添更濃厚的神話色彩,將其包裝成天意,以此寄託自己對成功智慧的嚮往。

這種傳說,在歷史上已經見怪不怪,幾乎所有的皇帝和厲害人物,都會被冠名各種“天文異相”,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司馬遷也沒少幹這種事。

鬼話信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神話”。劉伯溫不是第一個“神”,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將來還會出現“馬伯溫”、“雷伯溫”、“喬伯溫”……









敬氏鬼門伍禹行


我們不能把傳說當成事實,歷史上的劉伯溫遇到了朱元璋,他絕對不會知道他若干年後會做皇帝。劉伯溫臨死前的狀況也不是很好,如果他能預測未來的話,那麼他又何苦去幫助這個忘恩負義的朱元璋呢?很多歷史小說、武俠演義的情節,不過是文人添油加醋,迎合讀者的喜好加工而成。



獨家17頻道


歷史,它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文化領域,歷史事件都有一定的記載,也都伴隨著各種傳奇的故事,特別在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身上,總是有各種各樣傳說來證明他們是上天之子,也就是所謂的天子,其實這些都是糊弄老百姓的把戲,君權神授一直以來都是封建皇權重要的一部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劉伯溫就有很多故事,有傳說在朱元璋放牛時期,劉伯溫就碰見過他,並通過面相判定朱元璋將來會成為皇帝,這個傳說到底存在多少真實性呢?

根據歷史記載,劉伯溫1311年出生,朱元璋是1328年出生,從年齡上來講,劉伯溫比朱元璋年長17歲,而朱元璋給地主放牛時候,肯定是年紀太小,因為幹不了農活才去放牛,但凡可以下地幹活,肯定不可能去放牛,這就可以說明朱元璋放牛時期大概6-9歲,古時候超過十歲就基本是大小夥子了,雖然頂不上一個成年人,但下地幹些小活是沒有問題,不至於去給地主放牛。從理論上來講,9歲的朱元璋遇到26歲的劉伯溫,且不說26歲的劉伯溫有沒有這樣的能力去判斷一個人的前程,咱先從距離和生活軌跡上看看他們倆是否有機會見面?

劉伯溫,1311年出生,天資聰明,自幼好學。元統元年,也就是1333年,二十三歲的劉伯溫赴京趕考,當時的京都,就是現在的北京,一舉考中了進士,但由於元朝末年,到處開始農民起義,兵荒馬亂,戰火連連,即使中舉了,也只能閒賦在家裡,一待就是三年,直到至元二年,也就是1336年,二十六歲時被任命為江西高安縣(屬於現在的南昌)當了一位縣丞,這是什麼官職?類似於現在的副縣長級別,主要是協助縣令處理政務。作為副職,從古自今就沒有輕快的,都是副職努力,正職領功。這個時候朱元璋就在安徽鳳陽縣給地主老財劉德放牛,這兩人分別在兩個省份各自幹著自己的活。用現代高德地圖預測了一下,要是駕車行駛的話,從南昌到鳳陽縣大概是1000公里,現在的基本全國都是高速公路,即使沒有高速公路,那省道、快速路,村村通,那個路況不比元末戰亂時期強上十倍、一百倍的?1000公里路程,開車需要大概18-20小時。按照歷史記載他們兩人的活動軌跡,試問我們需要用什麼理由來說明,劉伯溫在自己任職期間,到處戰亂的時期,獨自一人那麼閒,可以逛到鳳陽縣,又那麼湊巧碰到了放牛娃朱元璋?

傳說始終是一個傳說,在歷史真實記載面前,再神奇的傳說也是站不住腳的,通過歷史記載的時間對比,可以得知當朱元璋放牛時期,劉伯溫自己也不好過,副職人員不但工作繁忙,而且當時到處不太平,處理的事情肯定也特別多,哪裡還有閒心去到處遊歷,更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幫別人算命,自己的命都沒有算好,因為自身剛正不阿,常常被人陷害,要不是因為遇到了好上司,自己都有可能死在任上。

歷史記載,朱元璋成為農名起義軍主帥時,深深認識到需要儒學之士來輔助自己,指導整個起義軍的發展和指明方向,在這個時候,同為鳳陽縣老鄉朱升就給朱元璋推薦了“金華四傑”即劉伯溫、宋濂、章溢和葉琛,如此才派專人去請這四位大儒士來共謀大事,而第一次見面,劉伯溫就獻了著名的“時務十八策”給朱元璋,深得朱元璋信服和信任,這“時務十八策”放三國時期的話,類似郭嘉在曹操官渡之戰前獻的“十勝十敗”,諸葛亮的“隆中對”是比較牛的一類策略,為其後期的發展制定了路線。

這些歷史記載的時間和事件,都足以說明這僅僅只是一個傳說,是為了神話朱元璋的一個故事,為了皇帝的統治加以牢固基礎,增強君主的神秘色彩,同時,也間接可以給君主德行和權力稍作限制,讓其不能做過於荒唐的事情。這些傳說都是君權神授思想的產物,沒有任何的真實記載可以提供來證明這些傳說的真實性。當然,各類君王傳說卻可以給我們這些普通人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給予普通老百姓更多娛樂的話題。





梁一雜說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元朝末年劉伯溫考取到了功名卻不滿元庭而選擇四處遊歷,在遊歷到朱元璋家鄉的時候,看到這個地方大有一飛沖天之勢,必有人中龍鳳的存在,於是乎劉伯溫格外關注這個地方。

一日,劉伯溫偶然的機會遇到了還是放牛娃的朱重八,此時的朱重八畢竟是一個少年,雖然有心為了生計給地主放牛,可少年偷懶的本性並沒有消失,朱重八把牛拴在一旁,自己躺在草地之上進入了夢鄉。

開始劉伯溫並沒有太在意,當劉伯溫走到朱重八身邊之時大為震驚,原來朱重八睡覺的姿勢是仰面朝天,在觀朱重八的面相,劉伯溫預測朱重八定是人中龍鳳,睡姿成大字形也就預示著朱重八是那種光明磊落的大丈夫。朱重八突然無意識的將手臂枕在身下,劉伯溫此時看到了一個天字,讓劉伯溫更加震驚,沒多久朱元璋又做了一個動作讓劉伯溫認定朱重八將來能成為一代帝王。

原來朱重八把手臂枕在身下沒多久,其在睡夢之中腳部發癢,於是朱重八就用手去撓腳底板,這樣勢必是弓著身子進行,此時朱重八的身體現在依然成為了一個子字。劉伯溫在短時間看到朱重八從大字變成天字,又出現子字,劉伯溫斷定朱重八將來能成為一代帝王。

雖然這個故事在訴說著朱元璋是天命所歸的天子,可是正史中劉伯溫早年根本沒有遇到過朱元璋,另外在正史中,朱元璋曾經請劉伯溫輔佐自己成就霸業,被劉伯溫直接拒絕,後來朱元璋以威脅的方式才讓劉伯溫得以輔佐自己。劉伯溫在早年的理想抱負其實就是報效元庭,只是劉伯溫在入朝為官之後看到了元庭的腐爛,隨即才辭官歸隱。其次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對劉伯溫的態度我們可見一斑,如果劉伯溫在朱元璋早年就能預測其能成為天子,想必朱元璋也不會那樣對待劉伯溫吧。綜合種種,劉伯溫預測朱元璋將來成為皇帝的說法只是一個民間故事,更深層次的來說個人認為這個故事杜撰者就是朱元璋自己。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小明王韓林兒才是天下義軍的共主,雖然這個韓林兒沒有實權,可義軍基本上名義上受韓林兒管轄。但後來小明王韓林兒意外身亡,形成了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三方爭霸,最後勝出者乃是朱元璋。

雖然朱元璋勝出並建立大明王朝,可是歷代王朝皇帝要麼是皇室血脈,要麼是天命所歸,朱元璋本身就不是皇室血脈,只能以天命所歸來彰顯自己皇位的正統。劉伯溫本身在民間有著很高的威望,又是天下才子的榜樣,杜撰出這樣一個故事就能顯現出朱元璋成為皇帝是天命所歸。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明白這個故事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其實這麼做也是為了讓天下安定,如果杜撰一個故事可以讓天下安定的話,杜撰故事也是可以的不是嗎?


豫北老崔


這只是個故事,勝利者美化自己寫的一個故事,古往今來,那一個初建帝國的人,後面不得有授命於天的故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