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问全国的教师们,从你们自身的角度出发怎样看待中小学生减负?

岚乔山悦


什么是学生减负?减负是指学生的学业压力,包括学的内容太多太繁杂,作业多的做不完。但是许多人往往理解为书包背的太重了,典型的形式主义。现在的学生就为学习紧张的不得了,除了上课,做作业到晚12点也做不完。每周的周六周日也无休息时间。孩子们累的都没有童真了。


冯大爷35


我是中学老师,我希望减负。教了20多年了,以前刚工作的时候,我们下午没课的时候可以娱乐比如唱歌打球下棋等,也可以逛街。学生也是经常组织活动,成绩不是也挺好?

现在这样一天到晚像个神经病一样,老师就是上课上课上课,学生就是作业作业作业,成绩也没见好啊!

我还是两个孩子的家长,我也希望减负。看着孩子一天到晚地做作业,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我当年也没这样啊,不是也考得挺好的?

可是,唉,关键是政策要落实到位啊!


家有儿女初长成呢



好未来小梁老师


简单说一下中学乡村教师的情况,学生住校,住宿学校。一周20节课,包括上课、自习辅导和早读,分别是周一2节正课,周二5节课(一节饭后自习,上午两节正课,晚上两节晚自习),周三5节课,周四5节课,周五3节课),再加上每星期都有一个上午或者下午的半天无课日活动3节课(听两节课,研讨一节及备课),每周一召开一次例会(一般都是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周写的文字材料包括(三个教案共六页大纸及反思和二次备课,理论学习一页,集体备课大纸一页包括二次备课,三次作业批改,并写批改记录及补救措施,每周写两节课的听课记录,每天写一页安全流程一页共6页)。

另外还有大门口值班 ,一般一月一次。

课件修改没有办法统计。

如果是班主任,还要开班会,写主题班会记录和制作主题班会PPT。


吧啦咖喱


我从事教育20年了,来自我这儿的负担根本就没有,现在这些提法反而把我整得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我历来坚持的就是:作业太多我批改麻烦,就做不到细心,就不能面面俱到!学生感觉作业多,心里上也会有抵触情绪,容易赶任务式的完成,这不是我所希望的!

其实负担真正来自的是家庭,家庭为啥呢?有来自升学压力?社会环境所逼!

现在我感觉都把压力的出处都归结于我们老师,罪魁祸首是我们老师,真的很冤,身边的老师也没有见哪个天天布置很多作业,特别是小学,作业量很少!说实在的,初中,高中可能确实作业偏多,但科目多,那个可以理解!改革中考难度。高考定终身的制度才能真正解决!我们人口基数大!减负很多时候也只能是一厢情愿而已!


杨锅来了


减负是个伪命题

近年来,教育“减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据悉,从1985年以来,中央政府下达过49次“减负令”,但学生的负担有增无减,如同前几年的房价,越限越涨。究其原因,是我们走错了方向,减负绝对不是简单的减少课时、减少作业、减少考试、减少补习,而真正需要减轻的是“无味的课堂、无效的作业、累赘的考试、被动的补习”给学生带来的对于学习的厌恶感。在当前考分至上的中高考背景下,政府想让学校和家庭主动减少学生对于学习时间的投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课表中的课时没有了,课表外上可以吗?规定内的作业量少了,规定外的自主作业多点可以吗?第一周没有考试了,第二周可以吗?面上的补习没有了,地下的补习你禁得了吗?因此,每次的“减负令”基本就是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呻吟”,是个伪命题。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我认为是我们走错了方向,因为决定一件事情是否成为负担的并非是时间的长短、次数的多少。敢问,有些孩子连续玩了几天几夜的游戏而仍不愿停手,游戏是他的负担吗?有些孩子把刷题当作挑战自我的游戏,刷题是他的负担吗?有些孩子一年参观了四、五十家博物馆,参观是他的负担吗?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都是在玩呀,玩当然不会是一种负担,不但不是负担,而且还是一种享受了。

非常正确!我们终于找到了真正减负的方向:创造玩一样的学习。

可能有人又会说了,学就是学,玩就是玩,怎么可以混为一谈呢?

这其实也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或者说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思维,学和玩永远是对立的。

有那么多的成语或谚语在不断强化我们对苦学的认识:学海无涯苦作舟、刻苦学习、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减负呢?答案很简单:培养学习兴趣。我们最应该最有必要做的事情应该是努力让学生爱上学习。在喜欢某学科的背景下,或许稍多的作业、练习会成为一种享受。这就如同一个爱踢球的孩子,踢上半天的足球,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而一个不喜欢足球的孩子,哪怕是10分钟也可能都是一种负担。所以,减负的要义不是简单的“减量”,而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像玩一样的学习!


赏出好孩子玩出聪明娃


为什么中小学要减负?

听到这句话,我就想笑。为什么中央三令五申要给中小学生减负,却效果不好呢?其根本原因出在哪里?为什么像毛坦厂这类中小学还要给学生加压,学生和家长却非常欢迎呢?

其实,中小学减负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是充满了竞争。从古到今,都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到了现代社会,文凭更成了高薪工作的敲门砖。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哪样不需要文化知识?更何况,即使是当一个种田的农民,也需要很好的知识基础,要不然会连自己都养不活。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我们鼓吹中小学生减负,让他们丧失了竞争的氛围。结果等到这些经过减负洗礼的中小学生,到了社会才发现,这个社会充满了竞争,你叫他们怎么适应这个社会?

有见识的家长,不会让自己的小孩减负,因为他们深知l落后就要挨打。所以,这些有见识的家长,倾尽全家的力量,去买学区房,去收费昂贵的学前班幼儿园私立学校。这些家长为了一个学位,可以付出十几万几百万的金钱去争取,却不会送自已的小孩去严格减负的公立学校读书。

没有见识的家长,整天叫嚣着小孩的作业多负担重,唯恐小孩读书苦读书累。殊不知当这些家长发出这样的声音时,就已经是一个失败者了。政府为了保护这些失败者,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而推行中小学生减负,因而造成了公立学校减负,私立学校加压的情况。这些家长以为这样做是为了小孩好,其实是害了自己的小孩。等到这些中小学生出到社会才会发现,这个社会有多么残酷,想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多么的难。可能这些家长到这时才会发现自己当时为什么要给小孩减负?为什么辛苦一辈子,却养出了一个废物儿子。

我敢断言,继续这样减负下去,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就会越来越差,而私立学校就会越来越红火,家长的教育负担就越来越重,社会的贫富差距就越来越大。

当然啦,我们公办老师就更不敢管学生了。学生不做作业,老师敢批评吗?学生考试得0分,老师敢批评吗?学生不听课不记笔记,老师敢批评吗?学生调皮捣蛋,老师敢批评吗?学生打骂老师,老师敢怒吗?

在此万分感谢至圣先师孔子,他教给了我们一个教育至理,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因此,对想学习的学生,我们要给他加压,督促他求学上进,不负青春不负父母。对不想学习的学生,我们要给他减负,要让他快乐的度过中小学生活,如此我们就可以皆大欢喜了。





九哥说情感


本人老师,个人认为孩子们确实需要减负。现行的教育制度再不改革,教育真的没有希望了。

下面是我对未来小学的一个畅想,可能永远也实现不了,但我认为,那样的教育才是真正为孩子们好。

小学可以只学语数即可,给学生更多时间进行课外活动和阅读。

每个学校要有一个规模相当的图书馆,每个学生要保证在校有1--2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不限篇幅,不要要求读书笔记和课后心得啥的(有这些东西,学生就没心情看书了),就安静的看书,老师们陪着。

学校图书馆星期和假期也要对学生开放,供孩子们免费阅读。要做声公益性的。坚持六年,等小学毕业,每个孩子的精神面貌必然会大不一样。

中小学校每天至少上一节体育课(认真的上)。小学毕业,各种球类运动都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学生个人体质也会大幅度提高。

其他科,音乐,美术也要重视,小学毕业最基本识谱吧,美术基本的素描和简笔画要会吧。学校这些课上的好了,家长还用花钱去外面上辅导班吗?

还要注重书法,人人都要学,从一年就开始,当成和语数一样的主课去抓。

至于英语,小学不学也可,初中再开始也不迟。科学品社可合并成一门,学生了解就行,不需要考试。

本人小学老师,有时真的是看着孩子们可怜。从一年级开始,背着沉重的书包,每晚写作业写到近10点,没时间看书,没时间运动,更不可能有时间玩。

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好多真的是在浪费时间,比如体音美。六年下来,孩子们学会什么了,体育连正步走都不会,音乐一点谱不识,美术画朵花也画不出来。学校的美术画展都是孩子们在外面辅导班的杰作。乒乓球比赛成员也是在外面上辅导班的那些学生。开这些课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这些所谓的副科能认认真真的教,学生六年必然会学到很多东西,家长还用花大笔钱去外面上吗?

小学真的不需要考试那么多科,只要语数就够了。让学生把更多精力放在体音美书法上,放在阅读上。如果各学能真正重视,很好的执行下去,我们的教育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生如梦LLH


最好的减负就是把考试难度降低,现在无论是中考高考,考试内容就是那些,课本发下来总得学完吧?不然孩子怎么去参加考试?政史地生这些科目初中学个大概,高中还得再学一遍,为什么不能初中高中各学一半呢?高中的理化那么难真的有必要吗?力学电磁学的考上大学有兴趣的完全可以用四年时间把这两本书搞定,没有兴趣的高考完也基本上还给老师了。

至于选学校就更可笑了,好学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进行加试,愿意学习的孩子自己会学,有上名校想法的孩子或者家庭自己可以学,但是为什么非要把这个难度加在教科书里?有的孩子接受问题比较慢,难度加大使他们越来越跟不上,为什么就不能留级?九年义务教育说的是九年,不是非得上到九年级啊,混到毕业什么都不会还不如在这九年里学到点东西来的直接。

有人会说孩子有自尊,同龄人都上高中了他还小学没毕业会伤自尊的,可是一直当倒数第一他就有自尊了?一个孩子留级三年以上还达不到小学毕业的水平你觉得他会有这么强烈的自尊意识?说到底是家长的自尊吧。那我就想问一句,孩子前途重要还是那点可怜的面子重要!

教育的话题说到底还是一部分要面子的家长给炒起来的,我的孩子要上重点,读名校,于是课下请家教,上辅导班,参加比赛,学习特长,然后到处炫耀我孩子多厉害多长脸多有面子,然后带动了一批相互攀比的人,最后炒热了辅导班,炒热了特长班,炒热了名校,也炒热了减负话题,到底是谁错了呢?人口太多导致的竞争压力大?歪嘴和尚念歪了经?专家在瞎搞?还是我们心态不平衡?


左手推出量天尺


对这个问题,曾经思考过多次,从教这么多年,减负的话题已经提了多次,从中央到地方,减负几年了 ,但是效果大家都到 ,不仅没有减负,学生负担反而是越来越重。是什么原因呢?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更看重自己的教学成绩。现在,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衡量一个教师的优劣,就看你的成绩怎么样。你教的学生的成绩好,你就是一个好老师,学生成绩不好,你就不是一个好老师。特别是学校,评优选模,就看教师所教学生的成绩。而教师晋升职称,主要看证书。特别是晋升副高级教师,你的证书层次越高,概率越大。我们这里,你要是有个市优证书,那就ok了。所以,这就逼着老师很抓学生的成绩,成绩的取得,当然需要学生的努力。学生智力条件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只有多下功夫,才能取得好成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减负就成了一句空话了。


二是,来自家庭,家长也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任何一个家庭,只要有一定的条件,就会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好遮百丑,在家庭里,只要孩子学习好,什么都好了。于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很多的家长 ,在孩子完成老师 布置的作业的前提下,买很多的资料,让孩子加班加点,吃“额外餐”,甚至我们的不少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休息,心里就难受。孩子不停地学、学、学,他们心里才舒服。这是加重孩子负担的很重要的原因。


三,社会就业压力增大,也是让很对家长,老师认识到,只有学习,孩子将来才会有更好的出路。


一句话,越来越严重的就业压力,让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越来越大。减负成了一句空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