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三国志演义》是一本什么书?为什么会有这本书?

作家明月沧海


永圣说:

《反三国演义》,又叫《反三国志演义》,由民国文人周大荒所著。全书六十回,主旨尊刘抑孙贬曹,最后由刘备一统天下。

周大荒,名天球,字大荒,号书生。主学法政,曾任职法官。后来弃职,1924年寓居北京,先后担任《正义报》、《民德报》文苑主笔,《反三国演义》就是这一时期发表的。

周大荒对三国一些人物,进行了重新描写,特别看中蜀国五虎将马超、赵云。写马超南征北战,无坚不摧,最后攻占许昌,将曹操七十二疑冢全部挖开,报了家仇。写赵云关键时刻总是大显身手,并为他配了马超之妹马云禄为妻,同样的武艺高强。

书中蜀国五虎将和诸葛亮,最后都被封了王爵。诸葛亮追封琅琊王,关羽封武安王,张飞封武定王,马超为武威王,赵云为武成王,黄忠为武平王。

由于成书时,国内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军阀内部派系林立,割据一方。因此周大荒也对当时中国的统一寄予厚望,用一干三国人物,完成了天下一统的愿望。

甚至有学者认为,《反三国演义》其实就是北伐战争的预演。北伐战争是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北伐战争的结果,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使中国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当然,这就是见仁见智的说法了。






司徒永圣


家中藏有一本《反三国志演义》(以下简称《演义》),是于1987年7月去北京出差时购入。读过若干遍, 回答此问题,首先从作者及成书说起。

一、作者及成书简介

(1)作者周大荒,又名周天球,字大荒,号书生,湖南祁东县人。民国初年文人。 早年曾就读于船山书院,毕业于湖南公立法政学堂。民国初年,曾就职于法院,后离职游历于京津两地,一度受荐任天津高等检查厅书记官。继而担任《民德报》的文苑专栏主笔,曾做过地方小军阀幕僚。

(2)《演义》始作于1919年,1924年起在《民德报》连载,历时三年。1930年,上海卿云书局把它结集出版,平装八册,每回都有插图,总计六十回,是白话文章回体小说。

1986年河北人民出版社(无插图)、2001年广州出版社重印。

二、《演义》是怎样一部小说

(1)《演义》是一部与《三国演义》大唱反调的小说。《三国演义》多被评价为三分虚,七分实,而周大荒在《演义》中仅仅是借用若干三国人物的姓名,其情节事件则纯属虚构,任意发挥。所谓唱反调,不在三国分裂之成因,而在三国纷争之结局。

小说《第一回-省诈书水镜留元直-迎徐母孔明遣赵云》从徐庶进曹营开始,就改写了《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

作者本就喜好三国,其中最喜赵云、马超等,所以在书中增大了赵云与马超的内容,尽出其郁闷之气,并让此二英雄成为蜀汉的擎天之柱,最终攻陷许昌。

全书为所有抑郁不得志或短命的英雄们“平反昭雪”,如徐庶之母被赵云救出,魏延偷度子午谷成功等。书中的刘备手下众谋士层出不穷,诸葛亮聪明睿智,足智多谋;而徐庶则识破曹操诓徐母手书的把戏,在赵云的协助下将母亲救出许昌,自己亦留在蜀汉。庞统胜利大逃亡,躲过落凤坡一劫,得以继续辅佐刘备。周瑜则一改心胸狭隘之形象,成为很有正义感的英雄,孙尚香就是由周瑜力主嫁给刘备的。诸葛亮为赵云做媒,迎娶了马超才貌双全的妹妹马云騄(此人纯属虚构),郎才女貌,双双建功立业。书中并对武圣关羽的忠义,孔明的聪明睿智亦推崇备至。

最终,曹操和孙权不可逆的大败亏输,刘备率领关张马黄赵五虎将及一干勇猛悍将,攻必克,战必胜,横扫千军如卷席,最终一统华夏。

全书拥刘、反曹、抑孙更甚,比之《三国演义》有过之而无不及。 观其小说大要,意在茫茫华夏,理应统一于炎汉苗裔之俦,岂可窃据于乱臣贼子之手。 最后由刘备之孙刘谌正位九五。

(2)将“三国翻案”翻得切实且干净利索。 此书名为翻案之作,实为作者抒发胸臆,愤世嫉俗之作。作者痛恨当时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天下大乱局面,故以三国曹魏、孙吴及其党羽比喻为各路反动军阀。作者在书中《楔子-雨夜谈心伤心吊古-晴窗走笔遣将调兵》中,因其痛悼诸葛孔明隆中对策之误,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哀,以蜀汉比喻王者伐罪之师,希望荡平军阀混战,以求国泰民安。

作者称要“为一干英雄代造完成一统时局,为马超、赵云一时名将打抱不平,令其吐气”。在作者笔下令其咸鱼翻身,弥补真实历史上的一段缺憾,而不惜泼墨费神。

《三国演义》蕴涵着大众读者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心理上的理想需求。然读《演义》比之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而截然不同。特别是欣赏赵云、马超之辈,无不感觉心情舒畅,痛快淋漓,情不自禁拍手称快! 总之《演义》不失为‘’奇书‘’,奇就奇在它是一部独具匠心、别出心裁之作!


手机用户德友之书斋


民国时期的历史架空小说

我从旧书网上二块钱买的。

周大荒,清未民初人,此书是民国之间完成的,周大荒担任过几个地方军阀的幕僚,此书1919年始作,当时乱局一片,可能希望国家一统,痛恨于军阀混战,便假笔之手,重构三国,让刘备一统天下,汉室再度复兴。

只说作品的话,因为我三国穿越架空类的小说都看的要吐了,所以没什么感觉,但如果是当时人看,怕不是看得上头。

全书一改三国演义蜀汉的衰愁一片,简直把所有的不顺全一改而空,徐庶没去曹营,庞统没有战死,五虎将战无不胜,把赵云,马超写的如天神下凡,尤其是马超,曹操杀他全家,就反过来写在潼关杀曹操小儿仓舒,让曹操也尝尝丧亲之痛,让马超夺关中,杀扬阜,报父仇。攻克许昌。

每个人都安排得明明白白,魏延不是子午谷遗憾终身,那就让他偷渡黄河立奇功,淮南三叛反司马,可以,全收到蜀汉帐下。关羽作书欲与马超试高低,那就让关羽写书服马超功绩,大家齐乐融融打曹魏,诸葛亮上方谷烧不死司马懿,这回开挂造地雷炸死司马懿,阿斗投降黑历史,直接让他遇刺身亡,北地王刘谌补上。

这本书也算是圆了很多人的梦想,蜀汉得以一统天下,汉室得兴,结合他所处的年代,可以称得上超前之作了,现在完全套用这个模板,立马可以写个架空三国小说出来,还是前人牛逼,超越如今近百年!

反中求正正史反演,天地混元蜀汉再生,此书正文与评论相结合,前段颠覆历史,后议三国往事,一发胸臆,震惊当世,不愧是奇书!

彩蛋:马超之妹马云騄,嫁与赵云,郎才女貌,亦为美谈。马云騄为虚构人物,不过现在很多游戏都有涉及,也算是周大荒创造的经典形象吧!


(关注我,更多三国故事)


小白又改名了


清朝周大荒所著,模仿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奇幻小说。着手刘备集团可惜可叹之处,进行合理改编,如诸葛亮识破曹操骗徐庶回曹营,派子龙潜入洛阳救出徐母,这样北伐就用不上孔明,云长也就不会大意失荆州;北伐的主力是马孟起和赵子龙,子龙娶了孟起的妹妹马云禄,也有惋惜两员虎将的意思,甚至连后主都提前挂了,是其儿子继任;反过来,曹营和孙权这边每战必挂一两员大将,结局自然是蜀国一统九州。还是有点意思,喜欢三国的值得一看。


韬光养晦70253992


主要是褒奖刘备,抑制d孙权,贬低曹操。

其给予历史发展另一种想像,算是构思独特之处吧。

个人见解,书中蕴涵着读者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上或内心深处的理想式需求。

从现在,心理学角度来讲,还有人对《水浒传》108将,平反呢?这恰恰是有需求所在。



初易


民国时期文人写的吧。原因是从小喜欢三国故事,特别喜欢马超,听书,看书都是马超死了就不看了。

主要写的是刘备一统天下,马超横扫千军,赵云第二。

不过小说有点流水账的感觉,文学水准跟现在的网络小说差不多,根据自己喜好胡诌罢了。情节就是,马超带兵灭这个,平那个,偶尔赵云出出场,其他五虎将基本是摆设,,灭了魏,灭吴,把张昭写成投降派,哈哈


曼陀罗指吻


简单的说吧,就是一本满足个人YY的书,这是一个看三国演义不爽,只喜欢马超赵云的读者自己写给自己高兴看的书。[呲牙]


快乐的牛虻2019


偶看过


顶嘉路铀


《反三国志演义》是193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大荒。本书从《三国演义》徐庶收母信而归曹操之后的情节翻案,以马超、赵云两人为主角,两人一从北路、一从南路,分别扫荡魏吴,最后一统天下的故事。

内容简介

《反三国志演义》的作者是民国文人周大荒,他自称要“为一干英雄代造完成一统时局,为马超、赵云一时名将打抱不平,令其吐气”。如周大荒所言,赵云成为扭转历史发展的关键人物,不但救出徐母留下徐庶,还识破吕蒙白衣渡江之计,并与关羽一起夹击许昌,会同蜀汉诸虎将击败司马、东吴联军,改变了历史走向。

反中求正正史反演,天地混元蜀汉再生,一杯浊酒喜相逢,才子之书汉室一统。说英雄,论成败。寄寓理想,灼见毕现。幕僚出身的作者,观古今之变,形沧桑于文字;怀济世之想,凝智慧于笔端。于不可思议之中,谈笑风生之后,营造出一个别有意趣的三国。

该书是三国翻案小说中最著名的一部,作于民国初年。作者周大荒(1886-1951),曾先后担任《正义报》、《民德报》文苑主笔,并做过两三个军阀的幕僚。故该书既有文人指点江山、臧否人物的激昂,又不乏政海宦僚的深稳诡狡。精彩的三国评论与颠覆性的故事情节浑然一体,与《三国演义》相映成趣。

对于这部颠覆性的架空历史小说,周大荒绝口否认是在卖弄才情,“中国现在的小说家,简直车载斗量,现在的小说,简直黄沙烟火,昏天黑地!像这一部小说,算得什么东西。兄弟有吃有喝,没那宗犯贱”。按照他的说法,“兄弟这部书,完全在实行孔明隆中对的一篇文章,处处替孔明填愁补恨,吐气扬眉”。这倒是说出了古往今来架空历史小说作者的共同心态:为心中的失意者鸣不平,在自己的笔下令其咸鱼翻身,弥补真实历史上的一段缺憾……


跪射俑


高中的时候看过文笔很差后面就是流水账,一路杀过去。写的太简单了,开头徐庶没走,曹操诱杀马腾结果夏侯惇被射死了,后面曹军大将挨个战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