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跪在岳飞坟墓前几百年了,秦桧后代要取消跪姿,这个要求合理吗?

张现理乛


我觉得这个要求不但不合理,还有些过分;

不合理在:

秦桧等人的跪像,这有历史警示作用,一代一代的人通过秦桧跪岳飞的场景更有教育意义;

秦桧岳飞都是历史人物,再说岳飞被莫须有的罪名搞死,秦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事实,无法更改的。秦桧铜像跪在岳飞墓前,就是在告诉世人,做这样的坏事,就是生前不会被清算,死后也会遗臭万年,这是秦桧该付出的代价,他生前应该想到昭昭青史放过谁。秦桧就是这样的反面典型;秦桧下跪的铜像并没有歪曲历史,他的罪不是时间可以抵消的,这是他生前欠的债,死后要永远被世人鄙视。如果撤去铜像,那某些人就别有用心的开始给秦桧翻案,美化秦桧,甚至会解释秦桧下跪铜像为什么会被移除,是因为觉得不合适,甚至以为错了,别以为没人这么解释,有些人就喜欢“搬弄是非”。

一直认为宋高宗才是杀死岳飞的幕后黑手,秦桧只是个背锅侠; 如果是这种思路,那后面宋高宗先把几乎一半的军队交给岳飞北伐,很显然是很信任岳飞的;尔后又多道令牌召回岳飞,这明显是对岳飞不放心了,前后态度变化这么大,绝对不是宋高宗独立思考的结果,也就是宋高宗不应该是岳飞之死的主谋;事实上秦桧那些文官老爷们才是始作俑者,最终把宋高宗怀疑岳飞会造反的疑虑给放大,要宋高宗相信了岳飞可能造反。只有是秦桧等文臣们见不得岳飞这样的武将掌握如此大的权力,所以他们必须挑拨宋高宗跟岳飞之间的关系。不断在宋高宗身边说五代十国怎么形成的,就是武将造反呀;还有太祖定的立国政策之一就是以文抑武、压制武将。岳飞手里那么多军队,如果不北伐,反过头来进军临安怎么好!他们天天说,夜夜讲,终于把宋高宗的疑虑放大由原本的极度信任,把大量军队交给岳飞北伐,变成多道令牌召回岳飞,然后审判、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岳飞。所以秦桧等文官必须为岳飞之死负总责任。不要说跪几百年,他遗臭万年就算少的。

过分在:

秦桧有没有直系后代或者是旁系后代,后代人数多少,这些很难考证。就算那些自称秦桧后代的人,要不要移除覃辉铜像跟自己毛线?现在又不搞这种株连,自己该咋生活咋生活。祖宗欠的债,不会累及子孙后代。

秦桧欠的债就是还不清的,自己想做孝子贤孙,头脑用错了地方。

如果想靠祖宗为自己谋取点什么,还是尽早打消这个念头。

秦桧的债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这么多研究历史的人,都没有给秦桧翻案的。要想要秦桧“站”起来,那就得给秦桧翻案,可这就是个铁案,没人翻得动。

再者秦桧像如果真的在这个要求下被移除,那危害是无穷的;秦桧是毫无疑问的奸臣、负面人物,而秦桧跪像就凝聚着这段历史,起着传播历史的作用;如果这种人都可以原谅,那历史上任何一位负面人物的后人都可以翻案了。这么一整适得其反。

这跟武植、潘金莲后人为其翻案不同,人家历史上形象都比较好,只是《水浒传》把二人的形象给污化而已,其后人要给祖宗正名理所应当。至于秦桧,算了吧,就要秦桧的铜像在那里跪着吧。


过去即历史


秦桧后代要求取消跪姿,首先我们要了解秦桧到底有没有后代。

  • 从历史记载上来看,秦桧是没有直系子嗣的,他只有一个养子叫作秦熺,秦熺是有后代的,按说他的后代也应该算秦桧的后代,但是确实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还有人说,秦桧在外面有一个私生子,但是没活多久就夭折了,然而这样的说法也无法证实。虽然秦桧没有直系后代,但是有同族的后代以及养子的后代。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秦桧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是否有功,又有哪些过,这样才知道取消跪姿是否合理。

  • 秦桧这个人,一说起来就是“大奸臣”、“谋害忠臣”,对他的评价一直都是负面的,我们所知道的关于他的事都是跟英雄岳飞有关的,都知道是他害死了岳飞,人们都是对他恨得牙痒痒,所以后人才会建造了秦桧得跪姿雕像,这么多年来一直跪在岳飞的墓前。关于秦桧是不是有功也是很难说的,要知道,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尽做坏事,只是他做的坏事远远盖过了所做过的好事,一百件好事也敌不过一件坏事得影响,就像一个一辈子做好事得人,他做了一件坏事可能就会被大家厌弃。

  • 当然对于秦桧陷害忠良这个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对于秦桧是否应该继续跪下去也有了不同的声音。大部分的人都觉得秦桧陷害忠良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当代人应该拥有分辨奸人和忠良得能力,应该懂得去辨别是非,秦桧跪在岳飞墓前就是想要中华子孙时刻牢记中华民族精神。那么另外一种声音认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岳飞的死也是赵构一手造成的,秦桧也只是奉命行事罢了,还有人觉得秦桧实在为赵构顶锅,当然秦桧得后代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要求取消跪姿,为自己的祖先洗白白。


这两类说法各有各得道理,但小姐姐仍然认为应该以民族道义为重。因为历史就是历史,不能因为它过去很多年了就应该被淡化,也不能因为一些主观因素而去改变。秦桧陷害忠良是不争的事实,不管是谁指使的,秦桧都是执刀的那个人。到了目前,秦桧和岳飞已经不单单是两个历史人物,更是一种象征性得存在,秦桧代表得就是奸佞,岳飞代表的就是忠勇。


在民族道义面前,我们必须选择正义的一方,为了树立民族精神,为了使后代子孙也能够分得清是非观念,秦桧就得一直跪下去,这是一种价值观念问题。

历史睡了,但我们还醒着,我们不能凭借主观意识来随意改变历史观念,要有正确的民族观念和价值观念。


小姐姐讲史


这种要求明显是不合理的。自古忠直奸佞不能两立,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父子,于情于理,秦桧都难辞其咎。

第一,作为一介文人,饱读诗书,应该深明春秋大义所在。当时,山河破碎,南宋偏居一隅,只要稍有良知的人,都应该抱着救国家危难于水火的责任感,更何况是高居宰相之位的秦桧。在其位,谋其政。站在那么高的位置,就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来,但是秦桧却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责任意识,一味地阿谀奉承,屈膝投降,这还有多少文人的铮铮铁骨呢?或许有人会说,投降在当时也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这话看着似乎有些道理,但你看到那时的现实了吗?当时的北伐可是节节胜利,迎回徽钦二帝也是指日而待啊。在这样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不思恢复河山,却要自断长城。这样的决策,亲者痛,仇者快,你秦桧不是卖国贼,是什么?作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鼠目寸光,工于内斗,应该吗?

第二,他们认为跪着的应该是主谋宋高宗。不错,最终拍板的是宋高宗,但是执行的可是秦桧。或许有人会说,秦桧是臣子,他这样做也是无可奈何。但是,作为一个臣子,看到帝王决策错了的时候,就应该直言敢谏,而不是一味地迎合逢迎。这是一个臣子应该做到的本分。而秦桧不问是非曲直,不但不加以阻止,还推波助澜,落井下石。这样的做法,和刽子手又有何异?而且宋高宗只有设想,具体怎么处理,还不是秦桧做出的吗?这个锅秦桧能甩得掉吗?

第三,对于岳飞的处理,他没有找到任何证据,却还是无情地戕害了岳飞父子。只要稍有良知的人,既然没有根据,就应该向宋高宗据理力争——这不是秦桧应该做的吗?你是这个案件的负责人啊。可是,秦桧是怎么做的呢?有理由,要杀;没有理由,也要杀。于是,秦桧就打着“莫须有”的幌子,无情地残杀了忠良——厚颜无耻如此,是不是应该千刀万剐呢?国之长城,就这样被毁掉了,秦桧是想置国家于怎样的境地呢?

第四,秦桧和岳飞是忠奸的两个极端。岳飞一心为国,蹈之死地而奋不顾身;秦桧一心为己,谋杀忠臣还理直气壮。在当时国家处在危急的时刻,不想着报仇雪耻,而想着安逸享受,屈膝投降,这样的人在哪一个朝代都是为人所不齿的。如果这样的人都能够洗白,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是非观念,民族大义。

为了树立起民族的精神,为了教育后代子孙,秦桧就应该永远跪下去,始终向民族英雄谢罪,向人民谢罪。这是不容改变的事实,也是我们必须的坚持。而对于那些妄想给秦桧翻案,想让秦桧站起来的人,我们不能只是认为他们在哗众取宠,博人眼球,而应该揭起他的伪装,看到他背后丑恶的嘴脸——一个连精神上都不能站立的人,他会有怎样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呢?


蝴蝶花雨


至少从2005年左右,就有新闻传出秦桧的后人要求有关部门给秦桧正名的新闻。当时的社会主力军是75后,其思想较为传统,因此对于秦桧后人的这个要求感到可笑。如今已经2020年了,90后成为了社会主力军,90后以思想自由、敢于质疑著称、在这个环境下,秦桧的历史定位也开始引发质疑:比如很多网友认为,主张向金朝称臣,以及做出决策杀害岳飞的决策者是南宋皇帝,而不是秦桧这个“大管家”,因此秦桧好冤枉。

那么,秦桧后代要求取消跪姿,这个要求是否合理?

个人认为:

炒作之嫌

秦桧去世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西历1155年),距今已经865年。小编相信一般人家祭祖,一般是祭祀“三代宗亲”,少数祭祖会祭祀到“祖宗八代”,而对于八个世纪之前的祖先,相信没什么人会祭祀——过去封建皇帝祭祖,也不是所有的祖宗都一并祭祀。因此单说秦桧后人提出的这个要求,给人一种炒作之嫌。

文化符号

其实,秦桧在我国历史上,作为南宋宰相的同时,在我国的文化符号上,秦桧意味着奸臣。换而言之,从文化符号角度来说,秦桧已经不单单是南宋大臣,而是一种象征。

和秦桧类似的例子,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

比如魏武帝曹操,堪称雄才伟略、解民倒悬,但是在戏曲文化中被塑造为“白脸奸臣”;

比如北宋大臣潘美,因为是杨业的主官,结果杨业死于北宋对契丹的战争,潘美被戏曲塑造为奸臣“潘仁美”形象,并且在我国民间,潘姓和杨姓由此互不通婚,而事实上,杨业的死并非潘美造成的;

再比如北宋名臣庞籍,在宋仁宗一朝,挫败了西夏王李元昊对大宋的许多阴谋,让李元昊乃至整个西夏王廷头疼不已,堪称一代能臣,但是在戏曲中,庞籍却被塑造成奸臣“庞太师”形象,并且还衍生了包公智斗庞太师等一系列故事。

事实上,历史上的庞籍等人和文化上的庞籍等人差异很大,但是,却没看到潘美、庞籍等人的后人出来要求禁止《铡美案》、《三侠五义》等作品,为其祖先正名。从这个角度说,秦桧后人的这个要求,有无理取闹的嫌疑。

更何况,秦桧作为奸臣的“文化符号”已经深入人心,让秦桧给岳飞下跪,更是一种抵制卖国的价值观体现。如果秦桧都能站起来,那么,国家凝聚力何在?将来国家如果遭逢危难,靠什么来凝聚人心?来震慑小人?


藤树先生


秦桧跪在岳飞墓前几百年了,秦桧后代要求取消跪姿,这个要求不能简单的说合理还是不合理,涉及到对秦桧的评价问题。



我们抛开秦桧后代要求这个情况。秦桧有没有后代真的不好说,因为秦桧就没有子嗣,当时只有一个养子秦熺,秦熺应该有后代,但与秦桧没有血缘关系。

有的人说秦桧有一个私生子,不久夭折了。他和妻子王氏都没有孩子,有私生子的可能性也不大。

秦桧有一个民间形象,还有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形象。秦桧的民间形象是十恶不赦的奸臣,是被万众唾骂的。据说当时的老百姓用面团做成秦桧的形状,丢入油锅中炸,叫“油炸桧”,这也是炸油条的由来。香港现在仍然管油条叫“油炸鬼”,也是闽南语“油炸桧”的发音。

乾隆年间的进士秦涧泉曾经有诗为证:“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那么真实的秦桧是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秦桧还是有一些才华的。有人说秦桧发明了宋体字,现在还有争议,最起码说明秦桧的书法还是不错的。



秦桧的书法齐整工稳,擅长篆字。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上说:“桧能篆,尝见金陵文庙中栏上刻其所书‘玉兔泉’三字,亦颇有可观。”秦桧有书辑入《风墅帖》。

秦桧进士出身,宋钦宗时期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此时他力主抗金,反对割地赔款,后来随着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到金国,是他的人生重大转折。回来以后辅佐宋高宗,官至宰相。

这段时间,他性情大变,由原来的主战派变成坚定的主和派,反对国内主战派势力。



客观地说,此时他与宋高宗一样,看到游牧民族擅长骑马射箭,异常勇猛,也可以说被金国骑兵吓破了胆,所以才力主议和。

他从金国返回,也很神秘,有人说他投降了金国。当时宋高宗正需要与金国议和的大臣,秦桧成为最佳人选。虽然曾被弹劾罢官,但又恢复宰相官位,一直专权18年之久。

宋高宗赵构看清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宋朝从武力上与金国无法抗衡,所以选择了议和。这种议和不能简单地说就是卖国。

崇祯皇帝没有与李自成议和,所以明朝很快就灭亡了。试想,如果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兵临北京城下的时候,李自成派人与崇祯谈判,他只想要一个西北王的封号,崇祯皇帝如果答应,明朝怎么会灭亡呢?或者。崇祯先应承下来,以后有实力了再与李自成较量,这样也不会被逼自缢。

可以说,正是因为宋高宗选择了议和,才使南宋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

秦桧只不过是宋高宗的一枚棋子。宋高宗用他主要是与金国议和,至于12道金牌叫回岳飞,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岳飞,如果没有宋高宗在背后授意,秦桧作为一名宰相,他怎么敢擅自作主呢?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宋高宗才是冤杀岳飞的罪魁祸首。他也被金国军队吓破了胆,同时担心岳飞真的打到黄龙府,迎回徽钦二圣,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所以才任用秦桧议和,并默许秦桧陷害忠良,打击主战派。

最新出土的秦桧子孙的坟墓中,发现了秦桧生前的遗书。他对岳飞评价很高,说议和是当时的国情,只有议和才可以保住大宋朝廷,可是岳飞偏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去攻打金国。

而且岳飞有功名心,性格比较耿直,容易招人猜忌,多次与宋高宗发生冲突。但是宋高宗没有子嗣,将二帝迎回来之后势必会和他争抢地位,因此不惜破除“有宋以来不杀大臣”的祖训。

秦桧说,他已经尽力的去保护岳飞的两个孩子,奈何宋高宗已经下定了决心。事后宋高宗也只能弃卒保将了。他很清楚自己死后会遗臭万年,所以奉劝子孙以后要远离政治,不要像他一样沉迷于权力之中。



这说明杀岳飞是宋高宗授意秦桧去做的,而且事后宋高宗要丢卒保将,秦桧注定要背黑锅的。

当然即使皇帝授意去杀忠臣,秦桧也不应该成为帮凶,从这个角度看,他是奸臣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几百年来,人们都在痛骂秦桧,却没人谴责宋高宗,是因为宋高宗很巧妙地将秦桧当成自己的替罪羊。

在秦桧死后,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将所有的罪名都扣在秦桧身上,这是得到当时做太上皇的宋高宗认可的。



可是宋高宗赵构也曾经对秦桧有过这样的评价:“秦桧力赞和议,天下安宁。自中兴以来,百度废而复备,皆其辅相之力。诚有功于国。 ”

后来,胡适对秦桧的评价为:“秦桧有大功而世人唾骂他至于今日,真是冤枉。 ”

张岱也说:“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

但是,还有一种说法,说秦桧是金国安插在南宋的内奸,他也做了很多坏事,玩弄权术,对皇帝阿谀奉承,陷害忠良,发展自己的党羽,打击异己。

而且还有一个传说,宋高宗在与金国议和的时候,金国提出一个要求,不允许撤换秦桧。这个传说目前还缺乏确凿证据,但似乎坐实了秦桧内奸的身份。

不管怎么说,我们对历史上真实的秦桧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但由于秦桧已经成为奸臣的化身,在百姓心中的观念根深蒂固,取消秦桧在岳飞面前的跪姿还是应该慎重的。


子龙威武煮酒谈史


秦桧和岳飞的故事我们大家都应该清楚,那就是秦桧害死了岳飞所以现在秦桧要跪在岳飞的墓前,就这么一跪就跪了好几百年,现在秦桧的后代们不愿意了,要求取消秦桧的跪姿,这个要求真的就合理吗?对此我有这样的看法。

一、岳飞的死其实并不主要是秦桧的责任,岳飞本人也有责任的。

岳飞是一位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大英雄这是没得说的,但是岳飞这个人的情商实在是太低了。他是忠心但是岳飞忠于的是北宋的两位末代皇帝,而不是南宋的赵构这是一个路线选择错误的问题。如果岳飞不死的话那么北宋被金人抓走的两位皇帝就会被岳飞救回来这样以来的话,赵构的皇帝位置肯定就会不保。所以岳飞是在赵构哪里挂了号的,秦桧只不过是忠于自己的君主来执行赵构的命令罢了。所以岳飞只死秦桧不应该跪在岳飞的墓前,那样对秦桧也是不公平的。

二、政敌之见生死之事很正常,历史应该给秦桧一个公平的评判。

其实像秦桧还有岳飞这样,政脸不和的政客有很多很多,如果一个政客失败了话却要另一个人在自己的墓前跪上几百年的话,我想那也有点对人太不公平了。本质上讲秦桧这个人还是特别有能力的,并且把南宋的政务打理的也是特别的好。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因为秦桧害死了岳飞就否定了秦桧所有的功绩。这是对秦桧特别不公平的一件事情。

三、秦桧的后人要求取消秦桧对岳飞的跪姿其实也是合情合理的。

秦桧就算是再坏,也没有达到那种把国家出卖给别的人的地步。不可能就因为做错了这么一件事情就要惩罚别人几百年。这样以来的话对于秦桧的后人也是不公平的。现在讲究的是一个人权社会人不管再怎么犯错也得给人一个可以改正的机会。何况还是已经在这岳飞墓前跪了几百年的秦桧。这样一来是十分不利于秦桧后人的发展的,只会促进秦岳两后人之间的矛盾加深。所以秦桧对岳飞的跪姿是应该考虑到取消的时候了。

整体的来讲秦桧还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物,他能够从一个寒门做到一国宰相的地步,这说明了秦桧为人足够聪明,足够有能力!


凡尘了事


首先,站在所谓的“秦侩后代”的角度来讲,他们要求取消跪姿,一方面是想为秦侩平反,他们觉得秦侩并没有那么可恶,因为他们觉得岳飞的死是赵构一手造成的,与秦侩并没有多大的关系,秦侩只不过是一个背锅的,奉命行事罢了。另一方面他们是想挽回一下自己的面子。试想作为一个“背负”千古骂名的后代,他们将作何想法?正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窝粥,人们可能会因为秦侩的奸臣形象,对秦侩后代产生偏见,因此秦侩虽有“罪”,但是秦侩的后代是无辜的。

在真实的历史中,人们对秦侩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总体上还是负面评价要大于正面评价。在著名的绍兴和议当中,秦侩极力主张对金和解,甚至造成了岳飞将军蒙冤入狱,张岱对此大赞秦侩,表示他的议和政策延缓了宋朝的灭亡,为宋朝争取发展空间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我认为,秦侩的主和派作风,虽然维持了短暂的和平,但毕竟这是一种委曲求全的做法,秦侩不断地求和不断地割地,让宋朝变得越来越怂,甚至让这位领导能力极其出色的岳飞成为绝唱,最终沦落到只能用步兵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精骑来参战,失去了原来的北宋马场,骑兵力量也被消耗殆尽了。

宋朝本可以在取得一定优势的情况下,对金乘胜追击,但是秦侩却一直痛贬抗金的将士,极力阻止恢复,堪称为宋朝的罪臣一点也不为过,单凭他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一事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奸臣,因此秦桧跪在岳飞坟墓前几百年。对后世也是一种警醒的作用,因此秦桧后代要取消跪姿,也要结合真实的历史来理性看待。


旧史心说


对于世人来说,看到秦桧跪在岳飞的墓前会感到非常痛快,因为岳飞一代忠良竟然让奸佞小人秦桧给迫害致死,这确实是违背天理。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在史学界也开始涌现出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甚至站出来为秦桧说话,而秦桧的后代现在也希望取消跪姿,对此再次掀起了一阵舆论热潮。要说该不该取消秦桧的跪姿,答案一定是不应该,而且理由也很充分。

一、秦桧迫害岳飞完全是为了自保

对于秦桧的经历有所了解后会发现,其实秦桧本来也是一位忠君爱国之士,他刚刚步入仕途时,也是满口正义之词,可是后来秦桧却变节了,而且变得非常彻底。有的人认为秦桧有这些变化是受到官场之风的影响,其实秦桧之所以会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他想要自保。如果秦桧真的是忠义之士,那么秦桧一定会坚守自己的操守捍卫到底,不会受到任何人的影响,也绝对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他后期的变节也许是发现局势有变,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他想要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所以秦桧从始至终都是以个人利益出发,他迫害岳飞没有半点无奈,所以他理应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二、宋高宗和秦桧是“共犯”

后来有人开始出面为秦桧辩解,认为秦桧迫害岳飞是受到宋高宗的授意,而秦桧作为臣子不得不为之。按照这种说法似乎秦桧很无奈。实际上当时宋高宗确实有意要将岳飞除掉,但是他作为皇帝不会亲自去完成,所以这个任务就交给了秦桧去办。虽然看起来秦桧很无奈,但是从结果来看,秦桧不仅把这件事完成的妥妥当当,宋高宗也对秦桧的做法很满意,所以与其说秦桧是被授意除掉岳飞,不如说他也是主谋之一。

三、秦桧的做法违背道义

在秦桧迫害岳飞的时候,其实当时朝中有很多忠义之士非常愤慨,有的甚至直接来找秦桧理论,希望秦桧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究竟为什么要将岳飞除掉。而当时秦桧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就三个字:“莫须有!”

也就是说,在秦桧看来,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岳飞除掉,至于理由,那完全是多余的。当时秦桧毫无愧疚之意,可见他早已将忠义二字抛在脑后。而这种做法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相悖,所以让秦桧一直跪在岳飞的墓前,不仅仅是为了让秦桧赎罪,也借此起到一定的教育和警示作用,所以不应该取消。


历史小地主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出生于黄州,祖籍江苏南京,雄踞大奸臣之列。在他的众多恶行之中,他迫害岳飞是首恶,时至今日仍长跪在岳王墓前。现在,有人想让他站起来,但秦桧被取消跪姿能行吗?

直面秦桧的奸臣嘴脸

宋钦宗一朝,秦桧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等官职。靖康二年(1127年),与宋徽宗、宋钦宗一起做了金国的俘虏。到了金国后,秦桧行小人之道,谋得了金穆宗完颜盈哥的儿子、大将挞懒的信任。随着南北方形势的变化,秦桧在建炎四年(1130年)被金国放归南宋。

秦桧曾两任丞相(分别于绍兴元年、绍兴八年),前后操持朝政十九年,深得高宗赵构的宠信。死后,谥号“忠献”。后来,宋宁宗取消了秦桧的王号,并将其谥号改为“谬丑”。

1126年,在金兵把营帐扎到开封城下的危难时刻,秦桧说:不能害怕金人、不要妄想通过和议摆脱困境、更不能让金兵知道我们的底细。从此可以看出,秦桧开始是抗金的。

1127年底,在是否臣服金人的廷议中,大多数朝臣赞同割地议和,只有秦桧等少数人主张全力抗金、反对割地求和。但是,从金国神秘莫测地回到南宋朝廷后,秦桧不折不扣地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绥靖政策,旗帜鲜明地主张和谈。

尤其二次拜相的时候,他通过系列非常手段诬陷、打击主张抗金的文臣武将,极力反对恢复以前的大宋王朝。文臣中有直接杀害于狱中的胡舜陟、先流放后逼其自杀的赵鼎,另外还有流放至死都没翻身的有李光、张俊、胡铨、王庶等;武将中,岳飞首当其冲。

因此,有人猜测,被俘虏的秦桧可能是投降了金人,回国后成了金人的内奸。后期,秦桧竟然有了谋朝篡位的野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说:

“王循友乞加秦桧九锡,虽不行,俄自知镇江迁循友知建康府,识者不敢言,惟以目相视。”

《三朝北盟会编》中也说:“元圣之称、九锡副车之请、秦城王气之献,彼固欲以媚桧也,桧乃忻而受之,其何为也?邪桧而不死,则中兴事业未可知也。”

而且,《朱子语类》记载:秦桧死后,赵构对心腹大臣说:“朕今日始免得膝裤中带匕首。”

评说岳王冤案

岳飞被杀一案中,秦桧很可能是始作俑者,是主谋,是“不得已”的主谋。因为岳飞不死,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金国的军事力量,影响金国南下灭宋的进程,进而威胁自己的身家性命。和约,可以缔结,也可以废止。

再说,有岳飞等人在,要想推行“割地、称臣、纳贡”的投降政策,简直是痴人说梦。如果秦桧真是金人的鹰犬,他的使命也未必仅仅是让赵构称臣于大金国。所以,赵构虽也有除掉或者抑制岳飞,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的动机,但相较而言,秦桧亦是如此,甚至更甚。后来,就造成了“六月飞雪”的冤案。

宋史大家邓广铭先生甚至认为:从常规来看,审判岳飞的程序,和岳飞的被害时间对不号。因而,秦桧卑劣行径的实施过程中,从言论攻击、职位罢黜到逮捕刑讯岳飞,都是秦桧协同他的党羽万俟卨、罗汝辑等操办的,是先斩后奏。

《秦桧传》:“桧力排群言,始终以和议自任;(绍兴十一年)十月,兴岳飞之狱。桧使谏官万俟禼论其罪,张俊又诬飞旧将张宪谋反,于是飞及子云俱送大理寺,命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之……十二月,杀岳飞。桧以飞屡言和议失计,且尝奏请定国本,俱与桧大异,必欲杀之。铸、三畏初鞫,久不伏;禼入台,狱遂上。……为指斥乘舆,受诏不救淮西罪,赐死狱中。子云及张宪杀于都市。”

当时朝野的反映是:天下冤之,闻者流涕。这些记载充分说明,秦桧就是一个无情打击、诛杀同僚,全力献媚金国的十恶不赦的大奸臣!

总而言之,杀害岳飞,“莫须有”,罪莫大焉!虽有与赵构狼狈为奸之嫌,但难脱滔天罪责。就连秦桧的后人——乾隆朝的状元郎秦大士都羞于是秦桧的后人,他作诗为证:“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样的人,还能从岳鄂王的墓前站起来吗?

答案是肯定的,秦桧永远将是历史的罪人。他的样子永远是在一门忠烈的岳飞墓前的一幅跪姿的形象。


校书郎工作室,叁月春


历史漫谈君


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我们要正面历史,铭记历史。

南宋年间,为了收复失地抵御外侵,岳飞率领岳家军挥师北上,在即将收复开封的关键时刻,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以“议和”为名用12道圣旨召回岳飞,而后利用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

纵观整件事,历史上大多认为此事的始作俑者是当时的宰相秦桧,但是当我们分析当时南宋时局不免能够看出些端倪,秦桧只不过是宋高宗的一个背锅侠,宋高宗才是整件事情的幕后主使。

靖康之耻之后,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作为人质被金朝押解。国不可一日无主,宋高宗赵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临安登基即位。当时岳飞率领岳家军挥师北上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眼看就能够收付中原失地,也就意味着很快就可以将宋徽宗、宋钦宗解救出来。如此一来南宋将会有三位皇帝同时健在的局面,不论是能力还是论资排辈,宋高宗都只有靠边站的份。所以在这种威胁下,作为当时的权利掌控者,赵构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岳飞将这两位祖宗解救出来的。所以就和宰相秦桧力主议和,并且用了12到道金牌召回岳飞,为了防止岳飞再次挥师北上坏了自己得来不易的江山,只能以“拥兵自重自重,蓄意谋反”为名将岳飞杀害。

为了不至于让自己背上骂名,维护自己一代明君的颜面,宋高宗就找了秦桧这一个替罪羊。所有前台操作都是由秦桧来完成,宋高宗赵构才是幕后的真正主使者。

秦桧在整件事情当中虽有背锅嫌疑,但是毕竟是参与执行者。后世对于秦桧的评判也是“不二的奸臣”。历史毕竟是历史,有借鉴的意义和参考的价值,作为秦桧的后人我们不能否认历史,但是也不要活在这个不称职的老祖宗的阴影下,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把自己活明白了就好,别妄想踹改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