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航天课重点已划好,来领走知识点啦昨晚20点30分,戚发轫院士主讲,航天员刘洋、陈冬云连线

《一堂好课》航天课重点已划好,来领走知识点啦昨晚20点30分,戚发轫院士主讲,航天员刘洋、陈冬云连线的《一堂好课》航天课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这堂航天课,戚院士讲了哪些知识?航天员分享了哪些故事?壹硬核知识知识点1:为什么要探索浩瀚宇宙?天是人类生活的第四环境,是国家主权的第四个疆域,也是人类资源寻求的一个重要方向。认识宇宙、开发宇宙、利用宇宙是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航天成果给老百姓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航天事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科学的进步。知识点2:为什么说中国叫航天大国?中国航天不仅具备了进入太空的能力、利用太空的能力、捍卫太空的能力,而且这三种能力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前几名的,所以我们说我们是大国。知识点3:利用太空的能力主要指什么?大概涉及三大领域:第一个领域,就是各种各样的应用卫星;第二个领域,就是载人航天技术;第三个领域叫深空探测技术。知识点4:目前中国在轨卫星有多少?都是做什么的?现在我们国家在太空中,有通信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减灾卫星等各种各样的卫星300多颗。知识点5:为什么选择在今年探火?探索火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只有火星离地球最近的时候去才最方便,这个时候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今年就有这样一次机会,所以选择在今年。知识点6:中国航天铸就了哪些精神?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等。知识点7:我们跟航天强国的差距在哪?一是空间科学技术我们跟航天强国差距很大,二是我们卫星用得不够好,没有形成一个大的产业给国家创造财富,要想在第二个一百年成为科技强国、要在2035年左右成为航天强国,挑战很严峻。贰历史故事“东方红一号”背后的故事我们研制“东方红一号”的时候,要保证《东方红》乐曲不变调,要不出问题。周总理亲自过问,这东方红卫星上了天,《东方红》乐曲会不会变调乱叫?确实我很难回答,但是我们确实将能想到的、能做到的实验都做了,都没有问题,就是没上过天。我们做实验的时候很困难,要做低温实验,没有低温实验室,就在海军放鱼放肉的冷库里头做,夏天穿着的塑料鞋出来以后都变脆了、都碎了,就在那种环境下完成任务。1970年4月24号,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把东方红一号卫星送上了天,能唱歌、能看得见。我们是世界上第五个具备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虽然是第五个,但是我们首次进入太空的能力是最大的、第一个。苏联是八十三公斤,美国是八点几公斤,法国是三十八公斤,日本是九点几公斤,四个国家加起来,一百四十几公斤。我们是一百七十三公斤,比前四个国家的卫星重量加起来还要大。虽然我们晚了,但是我们进入太空的能力是比较大的,但也值得自豪。叁太空生活1.在太空中看星星跟地球一样吗?看到的星星大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没有大气遮挡,会看到更多、更亮的星星。在地球看到的星星是闪烁的,在太空中看到的星星像“灯泡”一样,不会闪烁。2.在太空中会不会觉得冷?太空舱内的温度可以调整,非常舒适。舱外的温度因为太阳光照会忽高忽低,温差会有几百度。3.太空中有没有见到外星人?目前还没有见到过,不过宇宙有很多未知的奥秘,也许会存在另外一种生命体,需要去探索发现。4.在太空上吃什么?太空上的主食非常丰富,除了主食,还有比如像巧克力、奶茶、牛肉干、冰激凌等小零食。5.在太空中飞行会害怕吗?在太空中飞行会想家,想念我们的地球,想念我们的祖国,想念我们的家人和朋友,但是在太空中看我们的地球、看我们的宇宙,是我们的梦想,为了梦想可以勇敢去做任何事情,是不害怕的。肆寄语年轻一代寄语1:要自立更生航天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核心,当年需要,现在更需要。现在我们要赶超,面临的是比当年更有挑战性的,更要努力,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寄语2:要爱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爱国不要讨论、不要教育、也不要上课,我们那一代人都感受到了中国落后、挨打、受气这个形势给我们的感受,没有人教我们,我们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思想,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爱国现在提倡教育,我想我们要主动接受这个教育,做到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团队、爱我们的岗位。每一个人把工作做好,国家就会强大,这就是爱国。寄语3:要有梦、要创新、要实干“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所以我想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梦、要有一个信念、要有个理想。希望大家都努力,我相信你们干得一定比我们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